APP下载

沧州民俗音乐文化探究
——沧州木板大鼓为例

2021-11-27许菲菲

魅力中国 2021年32期
关键词:大鼓沧州木板

许菲菲

(沧州广播电视大学,河北 沧州 061000)

引言:随着国家对非遗项目越来越重视,国内的研究者也开始重视沧州木板大鼓,对于推动民俗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了。政府多部门重视对这项非遗项目的保护,只为延续我们的传统文化,在专家的研究中发现木板大鼓是一种集音乐、表演、说唱为一体的,具有传统性质的艺术形式,因为演唱者本身多是沧州口音,所以被命名为“沧州木板大鼓”。本文的主要行文目的,是探索传统民俗音乐的内涵和特点,以便更好地传承这项艺术文化。

一、沧州木板大鼓的简介和特点解析

沧州木板大鼓是河北曲种的重要代表之一,该种曲艺来源于民间,其内容表达上主要是赞扬英雄、宣扬英雄精神、讲述民间疾苦为主,某些故事情节是叙述历史故事,有的描绘农村生活等等。沧州木板大鼓的表演语言,一般采用沧州地区的方言,且拥有唱法质朴粗犷的特点。新中国成立后沧州木板大鼓的艺术魅力得到了众人的青睐,2006 年被有关部门正式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沧州民俗音乐进行研究,旨在了解中国传统曲艺的艺术性,看到艺术对于国家建设发展的重要性,避免优秀的艺术走上没落的道路,宣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做文化水平合格的炎黄子孙。

二、沧州木板大鼓的发展和演变

在我国众多的民俗音乐中,有一种非常独特的民俗艺术形式:沧州木板大鼓!沧州木板大鼓是河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之一,在中国的曲艺界占据了独特的地位。木板大鼓也影响了北方大鼓曲群,西河大鼓、京韵大鼓、乐亭大鼓,在演变过程中,逐渐吸收沧州木板大鼓的唱腔、曲调,从而蜕变为一种新的艺术模式,从事音乐研究的专家,更是把沧州木板大鼓,当作是京韵大鼓的母根。沧州木板大鼓对河北地区的影响尤为重大,总的来说它是河北省的传统说唱艺术。这种传统的艺术兴起于明末清初,属于沧州地区的民俗音乐。最开始在沧州的深泽、藁城等县被农民传唱,清兵入关之后再普及到了冀中各县,后来在北京、天津、等北方城市广为流传。

三、木板大鼓的研究情况和发展情况

(一)研究情况

为了让更多人认识这项传统艺术的作用,有专门从事音乐研究的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与此同时研究者指出:必须要以多种形式对传统文化进行推广,比如将沧州木板大鼓融入到高校音乐课程中,把传统民俗音乐作为学生的必修课,课业结束时需要对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学生的课业完成情况,也决定他们是否能顺利毕业。沧州木板大鼓成为学生的必修课之后,这种传统的民俗音乐,才能进行大面积推广,有更多人认识到民俗音乐的魅力,木板大鼓才有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的机会。

(二)沧州木板大鼓发展的地理因素

沧州距离京津地区和省会城市不远,而且周边铁路和运河已经实现全面贯通,沧州木板大鼓的发展,跟周边的地理情况和人文因素也有关系,因为沧州贯通京津地区,木板大鼓产生后就迅速在周边地带广泛传播。

四、探究传统民俗音乐文化的深刻意义

木板大鼓是祖先流传下来的优秀艺术文化,它对于促进祖国艺术领域的繁荣发展,以及增长群众对传统民俗的了解都有重要的作用。不过在国外文化大量涌入中国的情况下,社会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多种多样的音乐形式更容易受年轻人的追捧,而木板大鼓受到形式的局限,已经出现无人传承的窘迫境地。如果无法传承祖先的文脉,将有越来越多的传统民俗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不仅要让类似于沧州木板大鼓这种民俗文化,传统民俗得到后人的传承和发扬,更有利于本地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五、研究木板大鼓可采用的方法

进入现代社会之后,经济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国民都过上了更优质的生活,但是在文化上的修养还不够。很少有人主动了解中国的民俗音乐文化,长此以往将导致文化的断层。优秀的文化内涵无人传承,中国的历史文明也不再绽放光彩,无论是从国家建设还是延续文化香火的角度来看,都会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在经济水平和军事水平高速发达的当下,依然不能缺失对文化的了解,作为中国人有责任也有义务,让祖辈创造的艺术得以延续。在本次课题的研究中,我们主要探索河北沧州木板大鼓,了解与其相关的所有内容,比如它的艺术特点和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以便更好地传承和推广这门艺术界的优秀文化,让更多人参与到文化保护的活动中,为了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探究:

1.借用专业资料,了解沧州木板大鼓的历史渊源

2.深入表演现场感受民俗魅力

3.激发建设祖国和家乡的热情

六、探究木板大鼓的目标点

要想全面了解沧州木板大鼓,首先要找准研究方向,研究者要明确自己要寻找的目标是什么。其次要以理论+实践的方式为整个活动的指导性策略。参考资料是有用的辅导老师,在正式开始投入工作之前,需要从当地文化馆或图书馆查找资料,并且以搜索到的资料为基础总结自己的研究要点,把研究的重点问题记录在案,带着明确的目标参与研究活动,更有希望获得研究成果,除此之外需要进行实地走访,深入河北沧州地区寻找拥有演艺经历的老艺人,向他们了解与木板大鼓有关的讯息,根据艺人口述+资料餐料的形式,再次整理研究方案,并且将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推广,让更多人见识到这种独特艺术形式的魅力。具体可围绕以下目标点进行探索:

1.了解沧州木板大鼓的艺术特色

2.沧州木板大鼓有哪些代表性的艺术流派

3.知晓其具体的表演形式

4.如何对传统艺术进行推广

七、在探究过程中应坚持的观点和创新策略

(一)主要观点

1.了解老一辈表演艺人的经历

虽然参考资料在整个研究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也不能完全依靠资料做研究,从事研究的学者需要深入沧州,与当地老一辈表演艺人接触,通过面谈或者提问等方式,全面了解这项在国内已有百年历史的传统民俗音乐,尽量超越有限的认知面,从精神层面对艺术进行升华。

2.亲自观看沧州木板大鼓表演活动

听别人说一千遍也不如亲自感受一遍,除了和有表演经历的人沟通之外,研究者要尽可能亲自观看,在观看的过程中才能切身体会,对这种传统艺术的魅力,有了深切的体会才能找准文化传承的基准点。可向当地人打听具体可以采用何种形式,能够获得观看机会。

3.撰写个人感悟

实践是基础理论撰写是升华,在从事研究活动的过程中,需及时记录个人感悟,注重对沧州木板木鼓的艺术形式活表演方式等,做叙述性的总结,不仅能在后期进行新材料的编写时,提供一些具有重要作用的新的参考性资料,也能为后期的文化推广打下基础。

(二)应该坚持的创新策略

理论+实践是基本的研究方式,是取得有效研究成果的前提条件,不过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还需要研究人员深入体会沧州木板大鼓的魅力,研究者本人亲自进入表演现场,真正切身感受这种源自沧州已经流传几百年的曲艺文化。在用心聆听、感受的同时,也能激发研究者的灵感,比如应该如何在全国范围内,推崇这种曲艺文化,让全国人民都能知晓,在民俗文化历史上,还有沧州木板大鼓的一席之地。以研究者本文作为文化艺术的传播者,以其内在的文化精髓作为主要宣传点,让更多人投身文化传播的事业中。所以本次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就是加入研究者的个人学习感悟!

八、如何进一步推动沧州木板大鼓的发展

(一)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带动艺术发展的关键力量,为了延续优秀的艺术文化,必须要注重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比如以学校教学的方式,培养专门的民俗文化研究人员,让他们掌握有效的研究方法。在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拥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民俗音乐文化探究,当培育地人才,都愿意为了民俗音乐研究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那么我国地民俗文化事业的发展,将更有希望达到高峰。

(二)借助有利的环境要素带动文化事业发展

沧州地处广袤无垠的冀中平原东部,地势低平,起伏不大,海拔最高17 米,最低2 米,因此自然环境宜人。沧州有着“水旱码头”的称号,沧州内部的文化资源很丰富,附近还有旅游胜地观光游览,可以借助优质的自然环境,以及丰富的旅游景点吸引全国人民到沧州游览,在人员较为集中的区域,组织艺人表演木板大鼓,让更多人认识、喜爱当地独特的艺术文化,从而主动参与到木板大鼓的传承和发扬中。

(三)寻找可靠的经费支援渠道

推广传统的曲艺文化,不仅需要人才的力量,还要依靠足够的经费支持,这就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尽量在经费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力度。比如考虑到经费支出的问题,表演班子找到了旅游部门,由旅游部门牵头,以当地的风景名胜吸引游人前来观光游览,利用人口集中的特点进行传统曲艺节目的表演,后期又利用旅游业的部分收益,支持木板大鼓的活动经费支出,不会给文化事业的传承带来经济压力。文化事业的发展没有后顾之忧,发展事宜才会被重新提上日程。

九、如何进行研究成果推广

沧州民俗音乐是我国优秀的音乐文化代表之一,为了不让优秀的文化没落,必须要对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平时以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课程,以及各种类型的音乐会,为主要的推广阵地。具体的推广方式可以采用周报,或者时下流行的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社交软件,让更多人认识到这种优秀的曲艺文化的艺术魅力,从而愿意主动参与学习和表演。

总结分析

民俗音乐文化探究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发展我国的文化事业,在经济大繁荣的年代,更加不能忘却我们的文化根源。跟随着探究者的足迹,发现传统艺术文化的魅力,并且把优秀的民俗音乐传承下去,才能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福祉。总体来看在本次研究活动当中,研究资料的获得途径众多,研究经费的筹措渠道广泛,另外研究时间相对宽裕,在各种有利条件的保障下,能够顺利完成研究任务。

猜你喜欢

大鼓沧州木板
2022 第六届沧州国际数控机床及智能装备展览会
千年渡口,沧海之州
大鼓里有什么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沧州专场二)
麦 田
大鼓
张大鼓剿匪
木板
不会上浮的木板
Feminism in A Story of an H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