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下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2021-11-27龚云
龚云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湖南 常德 415100)
自我党开始十八大工作以来,国家教育部门非常重视对学生思政方面的培育,习总书记多次在会议中强调,当代教育要将学生作为主体,逐步引领学生的个人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教育工作要面向全体的青年学生,在知识教育之余培育学生的政治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要融入大学教育体系之中。当今时代是全媒体时代,信息需要在媒体化的状态中生存,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也是在以独特的形式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与之伴随的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则要重视这一问题,积极的应对全媒体时代的挑战,将挑战合理化为机遇,可以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之路。
一、全媒体时代下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困境
(一)交互性消解主流价值观
在传统的媒体时代中,由点到面是其主要的传播方式,这种信息的传播方式已经逐渐为社会大众所接受,尽管社会大众处于被动接收信息的状态,但是一些社会中的主流价值观得以有效的宣传。然而在全媒体时代中,人人都可以在网络平台中发布自己的看法,所以社会大众的自由度更高,群众的声音既有真实的部分,也有虚假的部分,群众发表意见的渠道更加多样,这种新媒体的形式冲击着传统的媒体行业,以点对点的形式影响着新媒体的发展进程,人们在各大社交平台中的言论都可以成为左右社会动向的诱因。网络中的一些动态表达着人们的各自思想和价值观念,人们个人的主导性更强、个人意愿更强,那么在外界给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如果个人不想要接受其他的价值观,那么就会以个人价值观为主,从而影响思政工作的效果,使思政工作面临一定的难度。在消费经济盛行的时代,人们对碎片化的消费非常认同,所以人们更愿意花费时间去浏览百十字的微博而并不是篇幅较长的文章,在互联网文化为主流的时代中,社会大众的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转变,高校大学生参与到网络生活中,自然也会受到这些因素影响,崇尚消费主义,渴望金钱带来的刺激,追求也发生变化,追求快捷致富之路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时有发生。大学生群体本应是社会中思想最先进、最活跃的年轻群体,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更高,在社会调查中可以发现,80%的大学生群体会浏览一些二次元、非主流的信息,所以大学生是否能够甄别有价值的信息,也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1]。
(二)草根性瓦解教师权威性
现代社会盛行草根文化,即基层中的一些“明星”,草根文化具有一定的正面影响,是就去人们生活智慧的象征,也反映出社会的文化取向逐渐从精英文化变为大众文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文化的平民化发展,并满足大众的内心愿望,使人们不必被动接受精英文化的束缚,而是能够相对自由的追捧草根文化,草根文化之所以成为流行文化,正是因为它反映出了大众心理和通俗的文化。然而草根文化也存在一些弊端,即对传统教育者的权威也会存在一些挑战,严肃的公众文化变为社会性的娱乐活动,草根文化逐渐演变成草根性的本质,其发展趋势就会倾向娱乐化发展。在娱乐的心态下,大学生群体更愿意接受有趣的信息,在网络中可以呈现出非主流的价值,可能会成为网络谣言的助推者。如民间的一些网络主播,他们的一些声音可能会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动态的诱因,一些不健康的思想也会成为谣言的起始点,如果大学生不能正确的分析这些信息,就可能会有所迷惑,呈现出认知方面的偏差。社会中的草根文化参差不齐,而且大学生群体接触社会的程度不高,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教师的权威性甚至不如网络主播,对大学生开展的思政教育有所欠缺[2]。
(三)负面信息导致认知偏差
在全媒体时代中,互联网的兴起使得人们的信息交互速度变快,这种强大的移动性和交互性提升了信息的“爆炸率”,全媒体时代中网络空间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信息在网络中无所遁形,如果网民的自我约束力较好,那么网络的语言环境也是相对良性的,如果网民的自我意识较差,那么在网络中就会存在一种不负责任的心态,利用媒体的高速运行环境而随意的发布不负责任的信息,造成舆论导向,影响其他网民的观点,还可能会发生“网络暴力”。网络中的信息内容不需要进行缜密的构思,更不需要完整的架构,诸如微博、微信等终端的App,人们通过个人账号就可以发布信息,这种形式降低了信息发布者的门槛,让网络信息更加泛化,失去了传统意义上的“把关”作用。信息爆炸会引发假新闻等问题,如网络中曾有的“金庸去世”“六小龄童去世”等虚假的信息就会误导大批网民,网络中的谣言呈裂变式的发布,真相反而默不作声。网络环境并不安全,网络暴力时有发生,有时具有高素质的大学生群体也会不自觉地成为网络暴力的施暴者。况且互联网中存在大量的虚假信息或者错误的言论,一些污秽色情的内容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可以对学生的思想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增强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3]。
二、全媒体时代下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方法
(一)校方开通官方账号引导教育
大学生群体是使用新媒体的主要人群,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较高,那么校方就可以通过新媒体的方式来开展教育活动,善于利用新媒体,利用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依赖性而发布积极的内容,可以引领大学生的主流思想。学校可以在官方账号中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获得学生的关注,如某高校“艾特”某高校模仿明星表白的方式,表达高校之间的合作友谊,为学生所津津乐道。在学生群体关注学校的官方账号以后,学校方面可以不定期的推送一些轻松的思政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潜移默化的学习思政知识,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就目前来看,当代国内的高校多数都开通了官方的微博账号及其他平台的账号,引导舆论的效果却有待加强,高校中的党员干部和教师群体,可以利用自己的账号来完成舆论引导,在社交平台中为学生群体传递正能量,以挑战来化解挑战,制定相应的对策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力度,开展相应的思政教育活动,如可以在网络中发起投票,吸引学生参与到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发挥互联网的信息交互优势[4]。
(二)增强高校师生群体媒介素养
人们在面对各类媒介信息时,具备一定的解读能力和判断能力,将媒介信息作为个人生活的基本能力之一,是针对各类信息做出有效辨别的基本方式。大学生作为全媒体时代网络产品的主要受众群体,在生活中应用媒体来消费信息,学生的媒介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印象着学生个人对网络信息的判断,辨别出信息的正误,有利于传播出正面且主流的思想动态,所以高校方面可以面向大学生群体组织关于“媒介素养”的专题讲座,或者为师生提供一定的媒介素养的培训活动。学校方面要重视对师生媒介素养的培训工作,以教师为出发点来引导学生的媒介素养,培养学生较高水平的媒介素养能力,则可以更好地带动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如果教师自身的媒介素养水平不高,则难以对学生的媒介素养形成良性的影响。在教师的培训工作方面,学校应当做好周密的计划,认识到教师素养水平对教育工作的影响,从官方的角度出发,考虑培训教师媒介素养的方法和计划,以增强高校师生群体媒介素养的综合水平[5]。
(三)新形式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
在新的媒体环境中,高校教育的理念和模式也要发生转变,从传统的思想教育形式中积极解放出来,转变传统的、固守的教育观念,联系课堂教育与互联网教育,综合提升线上培养形式与线下培养形式。由于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相对闭塞,由点到面的教育形式不具备较强的针对性,容易使学生的思想走入误区,而且大学生对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并不感兴趣,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也不理想。在全媒体时代中,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可以积极的转变形式,不要完全以课堂教学的模式出现,教师或者学校官方可以通过写博客、微信公众号、QQ 群等渠道来发布信息,作为教育的传播者而不是施压者的身份出现,能够更好地和学生之间产生互动,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完成高校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教育方与大学生群体开展平等的对话交流,能够有效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学生拥有较大的自由表达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而教师也可以通过大学生在评论中的反馈来得到回应,准确了解教育工作的效果。
(四)加强新媒体环境中动态监管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了解社会信息的方式更多,不再需要通过某一个固定的窗口去了解社会百态,打开任何一个手机的App 界面都可以了解许多内容,所以在这个全媒体的时代中,可以说“人人都有麦克风”,大学生经常通过自己的社交媒体来表达心情、发布信息,呈现的是自己的认知观念,无论是转发的内容,还是自己编辑的内容,其实都体现了学生的价值观。在当下时代中,学生群体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模式,社会道德的约束感来源于教育方面,而自身的观念则十分自由,进入到大学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学习知识,也是相对被动的,由于生活压力和学习压力的因素,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可想而知,所以许多学生会通过网络来发泄情绪,在网络中抛开一切的束缚,包括道德约束,想要“为所欲为”,甚至会因为逆反情绪而故意附和一些明知不对的错误言论,这都是学生心理压力所导致的。网络中道德观念的不足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网民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学生在网络中接触的人群未必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也可能是一些教育水平较低的人群,这些人的认知观念相对保守或者过度自由,长期的接触也会影响大学生自身的价值判断。那么高校的价值可以关注学生的账号,把关学生的思想动态,如果学生在社交媒体中发布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的内容,则教育者要予以重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批评教育,或者给予一定的处分,让学生认识到网络环境中也是要被约束的,加强对新媒体环境的监管,是对学生行为和言论的负责。
结束语:大学生群体代表着党和国家的未来发展,所以对高校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考虑到当代大学生对新媒体工具的依赖性,教师群体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信息交互优势,开展必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探索新时代的思政教育模式,引导大学生在全媒体时代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