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电子电工专业高效实训课堂的评价标准研究
2021-11-27陈剑
陈剑
(江苏省盱眙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盱眙 211700)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课堂教学有了更多的选择模式,更加趋于多样化。这为课堂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电子电工专业发展是较为成熟的,在课堂设置时也有了其固定的、系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有可能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认为传统的才是最好的,有些教师是长期以来从事专业学科的教学,多年来养成的教学习惯也一时之间不易改变,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在信息化的背景之下,课程应该如何设置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评价标准是课堂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这也是经常被忽略的一个重点。中职院校的教育关注于对人才培养的效果考察,因此,应该更加重视评价标准的设置,以保证课堂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出有用的人才。
一、设置学生知识接受程度考核指标,关注学生知识接受情况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通常会设置教案,以教案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安排和设置,控制课堂的进度。在这种模式之下通常都会较为注重教案所设置的教学目标,按步骤完成教学大纲中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将所有的知识传递给学生才算是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是,学生们对于教师所传递的内容究竟了解多少,掌握了多少,教师可能就没有那么关注了。尤其是在电子电工专业实训课程设置时,有很多教师只关注于自己是否将所有的技术教授给了学生,没有关注学生们对于知识接受了多少。这就导致教师耗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却仅仅是完成了知识点的输出,学生们没有完成对知识点进行输入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重视对于学生知识点接受程度的考察,而并非仅仅关注于教师对知识点的输出,不能够将知识点的教学等同于知识点的接收。
例如,在学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这一章节时,考虑到这部分的内容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要求较高,在实训课堂上就可以以实物考察学生们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设计的指标则主要包括电流、电压、电位的计算方法,节点、支路、回路的认知能力,电路的组合能力等。在教师完成教案设计以后,教师需要根据知识点设置具体的考核标准,然后,让学生们完成对应的操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价,也可以让学生们在小组内完成评价,小组内成员相互监督评价,考察学生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将理论知识落实于实践层面。为了能够让评价的结果分析得更加科学,教师可以在线上为学生设置评价档案,记录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将班内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进行汇总分析。
二、设置学生素质习惯考核指标,关注课堂教学过程
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不同,学习的效果也是有所差异的。但是有些教师认为对于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掌握的结果,过程是怎样的并不重要。但事实并非如此。学生们在中职院校学习过程中掌握的并不仅仅是技能,更是买技能学习过程中学生们能够学习到的知识、掌握到的能力、所获得的教育。因为不管是哪一个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专业知识只是教学的一个部分,但是学生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所掌握到的学习方法,所受到的道德品质的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同样是至关重要的。而这类对于道德品质类的考察却是教师们所经常忽视的。因为教师通常是关注于学生的技能,素质似乎不关教师的事。学生们的道德品质影响学生今后对社会的贡献。尤其是在电子电工这类专业性较强的课堂教学时,教师更有可能关注技术,忽略了对于学生们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重视课堂教学的过程性考察,让学生们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在技术掌握过程中,不仅能够有能力的提升,更有思想道德品质的塑造,行为习惯的养成。
例如,在学习《电路常用分析方法》这一模块时,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微课视频为学生们导入课堂关键知识点。微课视频教学同样有利有弊,虽然视频的模式一定程度上可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但是仍然有部分学生对视频内容漠不关心,认为微课视频的内容并不重要。随后,教师可以设置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们在微课视频学习以后,在小组内探讨重点知识,分析操作注意事项。不同学生表现出的参与积极性又各不相同,有些学生积极主导,有些学生浑水摸鱼。教师就可以为该模式下的课堂设置评价标准,考察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学习能力等。如设置微课视频学习效果、合作探究讨论积极性、问题解决能力、理论应用能力等指标。
三、设置理论知识考核标准,考查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电子电工专业实训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就会重点对于学生们的专业技能进行培养,但是影响学生们专业技能的不仅仅是学生们所表现出的操作过程,也关乎学生的理论基础。有些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足,在实际操作时自然会存在各种问题,影响了学生的技能水平的提升。而在实训的过程中,教师会对学生的一些操作误区进行指明,以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操作水平。但事实上学生们这种问题的出现主要源于学生们的基础不牢,从基础对学生们的不足进行夯实,查漏补缺才是能够保证课堂学习效果最为有效的方法。教师这种本末倒置的方式无疑只会让学生接受起来更加困难。因此,在实训课堂设置课堂评价标准时,应该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在考察学生们实际操作技术和能力的基础上,考察学生们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完成对于理论知识的再学习,以保证学生们的实操水平。
例如,在学习《暂态电路分析》这一模块时,主要学习的内容包括对电路瞬变过程的理解,如概念和原因;对换路定律的应用,如确定电压和电流的初始值;瞬变过程快慢的时间常数的意义等。针对意义和概念的理解是对学生们基础知识的考察,教师在实训课堂上就需要针对相关的概念进行深度分析。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意义。实训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借助实物向学生展示,也可以选择利用视频向学生介绍。尤其是在操作设备不能够满足教学所需时,教师更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在评价标准设置时,就应该关注于学生的理论运用灵活程度,而不仅仅是能够将概念完整的复述下来。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某一视频,然后让学生列出微分方程或者确定暂态状态过程的初始值。
四、设置实操技能考核标准,关注学生实训效果
与上一条理论是相对的,在课堂上有很多教师是无法平衡理论和实操之间的关系的,教师们仅仅凭借自己的主观认知,对课堂的评价标准进行设置,有些教师关注于考查学生们的实操水平,有些教师只重视对学生们的理论知识的教学。这对于学生们来说都是有失偏颇的,对于学生的能力的培养都是存在不足的。教师应该找到理论和实践的平衡点以保证在课堂上学生们能够在牢固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实操的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重视对于实践操作水平的考核,从学生们的技术等不同的角度设计评价标准,而不仅仅关注于学生是否达到了这一操作的目的,掌握了操作的技能。
例如,在学习《正弦交流电路》这一模块时,学生们需要掌握的内容包括交流电的产生、正弦量解析式、三要素、有效值、相位差等。同时,学生们应该掌握发电模型的设计方法。教师在实训课堂上可以为学生提供实验操作器材,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设计实验并且解释实验原理和现象。如学生运用手摇发电机模型,先后将电机接入小灯泡和电流表,分析电流变化的规律。在课堂评价标准设计时,就需要重点考虑学生的操作过程,对学生操作的每个步骤进行观察和评价,对学生的分析结果进行点评,保证学生操作的规范性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当教师发现学生的评价指标不理想时,应该及时向学生指明操作漏洞,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五、关注评价指标实用性,保证评价的有效性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有了太多的课堂模式可以选择,在评价标准设计时也更具多元化。教师要让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就会想方设法地引入一些新的元素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希望能够借此提升学生的接受程度。在评价时学生也盲目地采用各种评价指标却没有考虑这个评价指标是否达到论理想的评价效果,适合对于学生们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教师在设计评价标准时,不要只顾形式的多样化、形式的新颖性,更需要考虑评价标准的适用性,根据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对于评价标准的反馈,考察评价标准是否达到了理想的评价效果,是否提高了课堂效率,从而灵活动态的调整评价标准,保证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交流电动机》这一部分内容时,学生们需要掌握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知道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等。这一部分知识点对学生的实操能力有一定要求,教师需要为学生准备诸如蹄形磁铁、电源、通电导体、开关、导线、电动机等实验必需的器材,然后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设计完成操作要求。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设计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实验操作中导体是否发生转动。针对这一评价标准,很多学生都达到了。但是,在要求学生表达实验结论时,学生们却不知所措。足以见得,评价标准的设置并不精确,学生也反映,评价标准中只关注于实验是否成功,不曾提及原理是否掌握,标准设置较低,没有起到考察的作用。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反馈,将评价指标细化,考察学生们的学习效果。
总之,整体上看中职阶段专业的设置实用性较强,其以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为主要目标,因此课堂的评价标准设置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够仅仅注重于课堂的教学,更需要注重评价标准的设置,依托于评价标准,了解在课堂教学时学生们达到了哪些目标,有哪些方面需要夯实。尤其是在电子电工这类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学科教学时,更需关注于学生的实训课堂评价标准,让学生的技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