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
2021-11-27杨培
杨培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邢台 054000)
随着全球化融合发展时代的到来,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体现,注重传统文化教育,是推动文化创新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地,高职院校应该肩负起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责任,积极有序的在语文教学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方案和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元素。语文学科既具有较强的工具性,同时也拥有人文性特点,在融合传统文化教育时有着先天的学科优势。
一、语文教学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和现状分析
(一)融合传统文化的意义
语文学习本身就是对国家文化的一种传承,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自己的思想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到高职语文教学中可以有效弥补当前高职语文教学的不足之处,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加强自身文化内涵的建设。例如书法就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而很多高职学生在初中就已经接触到这门课程。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我国汉字的由来,感受字形的美感,并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背景,学习书法就为学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有效地渠道。而且,在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后,学生可以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古人的智慧,树立起对古人的敬佩之情,这对养成学生虚心谦卑的精神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高职课程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未来教育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高职语文课本中会含有一些描写诗境、文境相关的山水画,但是高职学生很难理解这些画面所蕴含的意境。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了解诗歌或者古诗创作的社会背景,再联系传统文化进行融合讲解,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高职教育培养的大多都是拥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因此仅仅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职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1]。高职教育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目标,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知识和课程技能的同时,树立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其人文素养和文化意识。现如今语文教学倡导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和信仰体现,因此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高职语文教学的质量,还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高职教育正处于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在遵循减负提质理念的基础上,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二)融合传统文化的现状
不仅高职语文教学,其他学科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也都不容乐观。传统文化作为我国几千年沉淀的珍贵宝藏,是我国文化底蕴、民族精神和精神文明建设程度的体现。但是现如今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的过程却遭遇了重重阻碍,例如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
首先是外部环境问题。作为技能应用型学校,长久以来高职院校都侧重于其职业属性,在实际的教学中将大量资源投入到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上,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力度不够,人文素质培养工作非常薄弱,课程体系上也明显存在着轻人文重职业的现象。大部分高职院校除了国家规定的政治课程之外,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极少,而在这其中涉及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更是少之又少,这也使高职语文教学肩负的责任更加巨大。同时,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上技术的发展,也让各个国家的文化理念开始交融,大量西方糟粕思想理念传入我国,给高职语文教学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和阻碍。
其次是内部因素影响。由于高考制度的存在,使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比较薄弱,传统文化素养较低,文化功底较差,人文知识匮乏。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很多自制力不强的高职学生在课余时间沉迷于网络之中,阅读的传统文化经典少之又少,和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隔膜[2]。大多数高职学生缺少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没有主动探究传统文化的欲望,文化素养不高,文化意识薄弱。另一方面,学生热衷于时尚文化,吃的都是肯德基、麦当劳或者各种网红食品,过的也都是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追得是世界潮流电视剧,生活离传统文化太过遥远。除此之外,部分高职语文教师也缺少融合传统文化的意识,导致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很少[3]。
二、高职语文教学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路径分析
(一)完善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建设
首先,高职院校需要打造一支教学能力强大,人文素养较高的专业语文教师队伍。俗话说打铁先需自身硬,高职语文教师需要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探究,在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同时完善传统文化课程体系,为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良好的条件。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和传统文化知识,高职院校应该积极鼓励教师自主学习,通过制定系统性的传统文化课程或者是聘请传统文化学者开展讲座,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文化素养。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将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能力纳入到教师的考核评价中,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从根本上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的文化素质。教师需要与时俱进,转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积极寻找现代教育教学的规律特点,制定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语文教学内容,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其次,高职院校和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合理安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素质教育还没有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一直以来我国沿用的都是应试教育体系,因此部分高职院校认为应试教育体系下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更加重要,对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4]。高职院校应该认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并将人文素养的培养纳入到高职语文教学中,合理安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教师可以结合时政热点,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音频、图片,开展教学活动,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可以在每周的固定时间设立儒家思想讲解的课程,让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编排教学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眼神和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帮助学生研究和探索传统文化。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结合高职语文教学特点,将教学分成不同模块。例如在文言文教学单元,除了其本身具有的语文知识和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之外,教师还可以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扩展,融合历史人物、地方风俗、地理人情以及哲学思想等众多小的教学模块,组织并设计好每一次语文教学,完成每一个教学模块的任务。教师需要积极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鉴赏、比较和研究等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5]。
(二)课堂教学中贯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首先,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善于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帮助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需要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学习能力,在语文课堂上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活动,让学生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到中国成语的魅力。教师还可以在这一过程中介绍那些具有典故的成语,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能力将典故的原有故事情节进行详细的描述,有效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影响资料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其次,教师需要建立传统文化专题教学,构建完整的传统文化知识体系。现如今的高职语文教学中讲解传统文化的形式较为松散,在这个基础上融合传统文化比较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进一步梳理和总结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并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类,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选择合适难度的文化知识进行融合[6]。在讲解重难点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促进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拥有成熟的传统文化知识体系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自行编排教学内容,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提升学生文化基础和思想意识。
除此之外,教师需要重视朗读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体会汉语的美妙。朗读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能够在朗读的过程中积累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挑选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进行朗读。教材中选取的古诗文大多在音韵、意境和语言上能够代表中华传统文化,因此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能够让学生更加贴近自己的母语,体会到汉字的美妙,吸收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三)丰富教学内容提升传统文化教育效果
教师需要大胆进行教学实践创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首先,教师需要编写合适的教材和讲义,结合高职院校育人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需要拓宽人才培养的知识和能力内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职业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和业务能力。高职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几乎没有过渡期,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培养其岗位适应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因此,高职语文教学应该围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语言功底、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的提升,增强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7]。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需要建立以课程体系为基础的教材体系,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专业需求,将演讲辩论技巧、口才训练、职业道德素养培养、民俗文化鉴赏等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到高职语文教学中,在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文学功底和思维能力。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更快适应岗位工作,并为其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教师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诵读文化经典著作,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8]。教师可以组织组织学生开展群文阅读,通过小组合作,师生讨论来分析不同文学经典著作中蕴含的主题思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国学故事,在国学故事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能够起到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作用。高职语文教学中蕴含着许多经典国学故事,例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孟母三迁》《三顾茅庐》等等,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对不同国学故事进行听说读写记等语文训练,引导学生了解故事主题和内涵,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我国经典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和《三国演义》,这四部经典著作分别介绍了我国不同时期的经济、政治、军事对文化的影响,有着鲜明的标志,可以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历史缩影,具有良好的教育效果。
最后,教师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综合评定学生的语文能力。以往的高职语文教学中大多是靠试卷来衡量学生的语文成绩,高职院校需要积极创新陈旧的评价机制,综合考虑学生技能掌握、学习态度、综合素养和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内容,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的多维评价。教师可以采用口试与笔试结合、论文写作和阅读能力结合等方式,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测定,并考核学生的文化素养,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提升高职语文教学质量。
(四)利用第二课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传承下来了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极强的教育效果。教师可以积极将传统节日融合到高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例如传说《牛郎织女》就代表了古代人民对自由美好爱情的向往,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节日七巧节,也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情人节的真正由来,还有端午节、寒食节等等,都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节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传统节日器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查阅相关资料,研究古时候人们在节日中的活动有哪些,接着在走访自己的亲戚朋友,了解如今人们在传统节日期间会做些什么事情。最后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研究和调查结果撰写成报告,由教师进行科学合理的点评,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节日的了解,有助于学生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引导学生成立传统文化社团。大学校园里社团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而且大部分学生都会对参加社团比较向往,对此,高职院校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提供帮助。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中国教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导致学生的文化基础薄弱,人文素养不高。尤其是高职语文教学,由于其生源质量本身较差,文化基础本就薄弱,而在校期间有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导致一部分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甚至出现了倒退现象。高职院校在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也应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在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渗透、丰富教学方法和第二课堂的利用等方面,充分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实现传统文化与高职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