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管理问题研究
2021-11-27齐丹丹杨长虹刘春霞
齐丹丹 杨长虹 刘春霞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大学生在毕业以前,都需要参与就业见习,完成知识强化,提升实践水平。在见习的过程之中,大学生能够对公司、对工作岗位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掌握工作流程,锻炼工作技能。丰富的见习经验,能够拓展大学生的眼界,丰富大学生的人脉关系,让他们更为自如地步入职场,大展宏图。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上升,就业见习管理也暴露出更多缺陷,亟须解决与完善。
一、毕业生见习管理所存在的缺陷
(一)择业观存在偏差
当代大学生拥有良好的生长环境,衣食无忧,生活优渥,并未经受过大风大浪,挫折教育不足。所以站在毕业的人生路口,一部分大学生仍旧沿用过去二十多年的生活经验,贪图安逸、稳定、悠闲自在的工作环境。他们认为普通的民营机构竞争激烈,职场压力大,干脆选择放弃[1]。国企与机关单位是他们工作的首选目标,由此也可以看出,当下的大学生更多追求于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缺乏创新意识与挑战能力。还有一部分大学生,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就业见习的重要性,认为见习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所以即便有良好的见习机会,他们也选择视而不见。
(二)缺乏良好的见习保障机制
大学生们在见习的过程之中,劳动关系的处理经常处于模糊状态。第三方见习协议的存在,也只能够证明见习单位与大学生之间的见习关系,却无法证明是劳动关系。从法律层面而言,不具备法律保护效应[2]。所以很多大学生在见习的过程之中,自身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同时,见习期的工作并不高,大学生的见习成本较大。很多公司用最低的薪资标准来招聘见习人员,见习人员与正式员工之间的薪资待遇存在着较大的沟壑。此外,大学生在见习的时候,得不到良好的保障性待遇。很多单位都不会缴纳五险一金,学生们缺乏良好的社会保障。
(三)缺乏充分的见习准备
高校需结合毕业生实情,安排就业见习计划,保证见习活动的顺利推进。一些高校会在学生们期末考试结束以后,安排就业见习。对于学生们而言,期末考试的结束,就意味着某一阶段学习活动的结束,是较为轻松的时刻。长期绷紧的神经,在这一阶段也得到松懈。所以,在开始见习以前,学校需要制定科学的见习目标与任务,做好充足准备。然而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之中,很多高校都缺乏对见习课程的合理规划,导致学生们无法全面投入到就业见习学习体系之中,掌握其内容。教师往往都是“临危受命”,在高校的临时通知下开展教学工作,学生则更为迷茫,难以消化课程内容。由于前期缺乏充足的准备,导致大学生在后续的见习工作开展并不顺利,影响其见习活动[3]。
(四)大学生见习热情不高
一些大学生并未意识到见习的重要性,他们认为见习是浪费时间,消耗成本的活动。所以在见习的过程之中,一些大学生选择消极对待,敷衍了事。他们并未利用自身所长,投射到工作岗位之中,努力钻研,提升工作技能。导致见习活动无法发挥其真正价值,流于表面。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见习深度不够,见习质量较差。当见习成为一种负担时,必然会带来负面影响,与见习的初衷相背离,无法有效锻炼大学生,强化其综合能力。
二、提高毕业生就业见习管理的相关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高校要走进大学生群体,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帮助大学生指点迷津,答疑解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找到人生方向。从思政教育出发,高校要为学生们传递良好的三观教育,丰富学生理论,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职业生涯教育出发,高校要开展职业生涯指导,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明确市场发展动态[4]。让学生们能够以此为前提,更为客观地看待自我,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大学生要先确定自身所需,找到自己的志向。考量现实要素,脚踏实地地走上追梦之路。引导大学生挖掘自身所长,了解自身爱好,明确自身性格等,让大学生更为立体地看待自我。明确自我价值以后,有针对性地开展见习工作,保证见习效率;从心理教育出发,大学生数量与日俱增,马上要从象牙塔走入社会之中,大学生的压力可想而知。想必在这一阶段,大学生都会产生迷茫、焦虑、甚至是恐惧的情绪。高校要积极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倾听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对他们展开心理疏导。提升大学生的心态调节能力,帮助他们明确目标,能够勇敢面对挫折,积极应对见习过程中的种种困境,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提升。此外,还要强化法律指导,提升大学生的法制观念。让大学生在见习的过程之中,一旦遭受不公待遇,可勇敢拿起法律武器,争取自身权益。多角度并进,全面开展择业观教育活动,让大学生们树立良好心态,积极参与见习活动。在见习之中得到成长与进步,便于日后更好就业。
(二)提升见习管理水平
首先,作为管理者,要注重见习管理工作,强化管理作用,提升管理意识,积极开展管理活动。就业见习对于大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锻炼环节,可有效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拓展他们的眼界,强化他们的综合素养。对于企业而言,开展见习活动,提供见习岗位,可为企业吸纳大量的优质人才,保证企业的人力资源,是企业不断发展,提升综合素养的有利因素。对于家长而言,学生们能够参与到见习之中,是紧密联系社会,快速适应岗位,发挥个人所长的重要契机。家长需全力支持学生,从后方支持学生,鼓励学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精神帮助或物质帮助。其次,开展培训指导。全面培训管理人员,优化其职业素养,提升其专业能力,丰富其理论知识。保证管理队伍的高质量,推动见习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加强扶持力度。高校必须与大学生多密切联系,了解其现状。根据不同水平的大学生,提供相对相应的指导建议。让大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见习活动,高效率地参与到见习工作之中,提升见习质量。此外,高校还可以构建线上交流平台。让管理人员、教师、大学生进行互动与沟通,保持密切联系。当大学生出现见习问题时,可及时询问,早日解决问题。针对贫困大学生,也可适当地提供帮助,保证其见习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创新见习管理机制
在大学生即将毕业的这一阶段,高校可结合大学生实情,合理安排见习机会。大学生能够深入见习活动之中,锻炼个人能力,强化个人素养,培养就业能力。通过高校教育,让大学生的就业之路更加顺畅。同时,借助信息技术,开展管理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融入各个行业之中。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可强化管理质量,提升管理效率。用信息技术,将毕业生的资料数据进行整合,实现高效管理。借助大数据,分析大学生的信息内容,为他们提供更有指向性的参考意见,进一步提升大学生见习质量。
(四)健全见习管理体系
首先,注重见习管理工作,加强资金投入。以可靠的资金,大力建设见习基地,拓展基地规模,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见习岗位,创设科学的见习氛围。让大学生在见习期间,能够有所学习,有所收获,获取专业的见习知识,满足他们的就业需求。其次,设置激励制度。对于表现良好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提升他们的工作成就感,增强他们的工作自信心,强化他们的工作动力。让他们更为愉悦、积极的进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之中,保证见习管理质量。同样地,面对见习质量差、效率低的管理基地,要进行及时的改善或淘汰。创设良好见习环境,保证见习效率与质量。让大学生在此背景下,全神贯注的开展见习工作,积累丰富的见习经验。
(五)做好相关政策
针对就业见习,出台相关政策。政府部门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完善见习管理政策。对见习期间的高校、基地、大学生等做出明确要求,进行严格约束,规范各个部门的权利与义务。推动见习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见习管理的质量。细化管理制度,将见习管理落实到点滴之处。职责分明,落实到人,杜绝出现灰色地带,职权模糊不清的情况。
(六)完善保障机制
对企业和见习人员之间的劳动关系进行明确,结合社会发展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保障体系,确保见习人员的合法权益。增加补贴标准,为见习人员提供良好的保障基础。开展培训活动,锻炼大学生职业技能,强化创业培训,以丰富的培训方式,满足大家的见习需求。同时,加强宣传力度,鼓励企业增设见习岗位,吸纳优秀毕业生。鼓励大学生参与见习工作,提升他们的见习意识,引导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发展方向,提升见习效率。
结束语
开展见习工作,是锻炼大学生综合素养,为企业提供优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如何快速地从象牙塔中毕业,参与到的社会实践之中,是当下亟须解决的问题。开展见习管理工作,优化管理模式,完善保障机制,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择业观。让大学生更为主动地参与见习工作,丰富工作经验,便于日后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