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在高职英语课堂导入塞罕坝精神的行动研究

2021-11-27高丽杰

魅力中国 2021年52期
关键词:塞罕坝视域英语课堂

高丽杰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塞罕坝,蒙汉语原意为“美丽高岭”,是封建社会皇家猎场的组成部分。此地原为高海拔原始森林地貌,但多年过度放牧及开垦后,至解放初期已蜕变为高寒荒漠地带。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响应“绿化祖国”的国家战略,林业部于此成立机械林场,塞罕坝人开始了植树造林的绿化工程。经过近六十年三代人接续传承,塞罕坝从高海拔高寒荒漠再度恢复成为百万亩林海。2017 年联合国第三届环境大会授予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地球卫士奖”,表彰其在保护地球环境工作中做出的卓越贡献。而在全国范围内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之际,塞罕坝也因其在保护环境、吸纳就业、创造绿色经济等各方面的成就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但在各种荣誉称号背后,塞罕坝更重要的价值却是其在实践过程中提炼形成的整体精神体系。塞罕坝精神也不再只是一个地区、三代林场人的理想信念与壮志豪情,而是早已超越了地区及行业,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更在越来越多行业、区域中成为助力产业现代化发展及践行科学发展战略的内生动力。

一、塞罕坝精神的主要内涵

(一)艰苦奋斗

时代发展与社会变迁不仅使塞罕坝造林绿化工程具有阶段性调整的客观特点,也不同程度影响着塞罕坝精神的时代内涵。这也是2010 年塞罕坝精神出现新增和调整的环境背景。塞罕坝林场成立三十周年之际,原林业部刘副部长第一次总结塞罕坝精神为“勤俭建场,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至2010 年国家林业局贾局长调整了“勤俭建场”,新增加“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内容。

不过,无论时代前进到何时,塞罕坝人精神体系中最基本也最核心的始终都是艰苦奋斗。尤其是在刚刚建场之时,塞罕坝基本等同于不适宜人类居住的生命禁区。无论是海拔高、温度低、风沙大、降水少还是沙漠化严重,或无食物、无住所、缺少交通基础设施,各种基本生存条件的匮乏都让塞罕坝人的造林工作步履维艰。然而两代塞罕坝人就是凭借着艰苦奋斗和自力更生的顽强意志战胜了残酷自然,从无到有地让荒漠成了绿洲和林海。

(二)科学求实、开拓创新

三代塞罕坝人在近六十年时间里通过坚持不懈的奋斗达成了阻沙、护水、保卫首都的目标。这既是艰苦创业精神的指引,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以创新引领发展的过程。而科学求实、开拓创新也是前后两个塞罕坝精神未曾变更过的中心内容之一。

塞罕坝的恶劣环境决定了植树造林不仅需要顽强不懈的苦干,还需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实干加巧干。比如建场之初塞罕坝人就定下了以中、小径为主的用材林建设目标,同时要通过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措施改变极度恶化、贫瘠的自然环境。同时,在绿化造林的同时也要在实践中积累多种工作经验,包括高寒高海拔地区造林育林的经验、大型国有机械林场经营经验等。显然,正是由于顶层设计相对完善、系统和规范,塞罕坝林场才能在三代人从无间断的传承中实现了对荒漠的颠覆性改造。这不仅是塞罕坝人艰苦奋斗思想意志的胜利,也是科学决策、创新发展、求真务实的胜利。

(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

塞罕坝精神之所以在当代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中最具时代特色的亮点之一,其中“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当是最闪光的价值取向之代表。相较于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之下越来越多职场人在物质收益方面的斤斤计较,大公无私、甘于奉献堪称越来越弥足珍贵的崇高品质之一。特别是在西方文化裹挟而来的拜金主义、物质主义等影响下,部分新生代职场人更在蝇营狗苟中迷失自我。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愈发显得凤毛麟角、难能可贵。至于爱岗敬业更是优秀职场人的标签与标配。这种兢兢业业的职业意识无论任何时代都是成就大国工匠、工匠精神的先决条件之一。

二、传统模式下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常见问题

(一)针对性、专业化程度相对不足

尽管英语是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毋庸置疑的重点与必修课程,但长期以来高职院校中极少有专门的英语教材或素材。大多数高职院校往往采用普通高校公共英语课本开展教学。这就导致高职英语课堂教学长期存在针对性、专业化程度相对不足的问题。缺少针对性和专业化的教材与教学素材不仅易导致职业英语教学脱离实际需要,使英语课堂教学陷入过度泛化、笼统的困境,而且在学生发展英语学习与本专业缺少关联性时,学生会迅速失去动力。这是制约高职英语教学提高品质和效率的不利因素。

(二)形式内容刻板单一

作为全世界通用程度最高的语言之一,英语不仅具有明显的交流工具的实用性,也同时存在地区历史、传统、民俗等集于一体的文化性。这就决定了英语教育需要兼顾互动工具与跨文化交流等多重维度。然而实践中部分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堂教学形式内容却刻板单一。尤其是受到应试教育模式影响,英语课堂演变成对孤立的字、词、句等的翻译和机械背诵。这种不良状态下培养出的学生或是高分低能的应试机器,或是对英语深恶痛绝的“愤青”。而这些相对极端的情况都不是高职英语应有的教育效果。

三、课程思政视域下在高职英语课堂导入塞罕坝精神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英语已不仅是公共英语或者行业英语等狭隘英语理论知识的教育,而是需要将英语作为跨文化传播的桥梁与纽带加以通识。同时,在导入塞罕坝精神后,高职英语课堂能在更大程度上改变传统模式下部分学生对英语的偏见与成见,使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时更具主动性与积极性。比如塞罕坝精神中的核心“艰苦创业”。塞罕坝三代人从一无所有的空白点起步,在几近生存禁区的不毛之地筑起了保卫首都北大门的绿色屏障。从如此低的起点跃升至荣获“地球卫士”的高度,坚持不懈的奋斗是成就三代人伟大事业的精神源泉。

新时期高职院校的学生拥有的物质生活条件远远超过塞罕坝的恶劣环境,然而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却完全可以如出一辙。只要下定决心艰苦创业,零基础的高职人同样可以取得优异的英语学习成绩。基于塞罕坝精神的激励与引导,高职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大可一扫颓废消沉的丧气,转而以更加振奋的积极进取状态和主动投入的意识开展学习生活。

(二)有助于转变陈旧思想观念,提高认识水平

当“双创”已经成为整个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创新创造也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中深化改革的一大要点。高等职业教育中,英语作为必修的重点课程同样需要不断优化创新。这一点恰恰与塞罕坝精神中的开拓创新形成了高度契合。导入塞罕坝精神,基于课程思政的高职英语课堂有助于转变陈旧思想观念,提高师生双方对英语教学的认识水平。比如作为公共课程的英语可以通过增加行业英语、专业英语等方式突出职业特色,使高职英语更加适应职场的客观需求。又如,公共英语课程可以结合不同专业和职业教学采取分层教学,使学生能够在专业课学习时兼顾提升英语的实用性等。

四、课程思政视域下在高职英语课堂导入塞罕坝精神的策略

(一)以故事导入、事实激励、激发学生兴趣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基于兴趣先导的教学常常能够实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而传统模式下的高职英语课堂恰恰由于过于刻板单调而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这是不少高职大学生对英语教学逐渐产生成见和偏见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以故事导入、事实激励、激发学生兴趣热情是值得尝试的举措。比如,以联合国第三届环境大会颁授“地球卫士”奖新闻报道原文切入。通过激发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高职英语课堂一方面可以就塞罕坝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等进行基础普及,另一方面则可结合史实就塞罕坝精神进行系统性分析和阐释,帮助学生逐渐清楚地了解和掌握塞罕坝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深刻意义。

又如,充分利用影像资源开展形象化教学。塞罕坝林场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后,一部以塞罕坝三代人接续奋斗造林绿化的电影《那时风华》拍摄完成。该片以“沙漠变绿洲、保卫北京城”的理想信念为原点,通过反映三代人造林、护林、营林的现实故事展现火热年代与不朽精神。这是首部围绕塞罕坝林场史实、通过艺术创作最大程度再现历史原貌的影视作品。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职英语可以选择该影片中的片段进行英译,将之作为英语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素材。影像的形象和生动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史实、感受塞罕坝精神的崇高与伟大。而英译后的内容则有利于学生丰富英语学习的表达,积累包括口语和书面表达等多方面的经验等。

(二)深入挖掘艰苦奋斗、科学求实元素,培养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

语言学习是需要漫长时间积淀从而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尤其是第二语言的学习格外需要学习者本人的自觉性和自愿性。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英语课堂导入塞罕坝精神就需要深入挖掘艰苦奋斗、科学求实元素,培养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比如,鼓励学生尝试分组合作式学习。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开展更大程度的自主学习有助于学生避免过于被动地等待心理,改变懒学、怠学的不良心态。同时,分组合作也可充分利用同龄人之间互帮互保的促学方式,使高职学生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逐渐培养起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对学生在校期间、进入社会工作岗位后的持续提升都大有助益。

(三)突出职业英语特点,强化爱岗敬业和职业精神教育

前面已经提到,缺乏针对性是高职英语传统教学模式的一大弊端。因此,在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英语导入塞罕坝精神还应当突出职业英语特点,强化爱岗敬业和职业精神教育。具体来说就是结合不同专业、职业特色,在英语教学中有所侧重,使英语进一步突出实用性。与此同时,应突出行业英语中涉及职业精神教育的内容,坚持英语的工具性与文化性的同步推进等。

五、结语

作为职业教育中至关重要的必修课程,英语历来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点。然而长期以来在主客观层面存在的各种制约因素一度影响了高职英语的教学品质和效率,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英语也需要着眼于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模式。而塞罕坝精神的时代特色、深刻内涵恰恰可以成为课程思政最生动形象又真实可信的素材、资源。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英语课堂导入塞罕坝精神一方面可以基于三代人六十年接续传承的坚持不懈,帮助大学生认识到职业英语学习的不易和持之以恒的必需。另一方面,新塞罕坝精神中总结提炼出的开拓创新也可以成为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在语言教学中的思政切入点,也就是职业英语教育也需要秉承创新性和创造性突出“双创”的特色与实质。但更重要的是,三代塞罕坝人扎根基层、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职业精神、敬业态度却是当代高职大学生最需要引以为荣又孜孜以求的信仰内核。这不仅是高职英语深化课程思政过程中最具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的重点,也是将爱岗敬业思想内化和固化于新生代高职大学生精神深处的着眼点和着手处。因此,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英语课堂导入塞罕坝精神既要关注其中的现实意义、深刻内涵,但又不能就事论事,而是需要将塞罕坝精神与职业英语形成契合,找到二者间的共通点。这不仅是通过导入塞罕坝精神做好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新形势下以塞罕坝精神为先导,通过强化课程思政促进高职英语提质增效的创新策略。

猜你喜欢

塞罕坝视域英语课堂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奋战在塞罕坝的农大人
用爱浇灌英语课堂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塞罕坝之歌
塞罕坝
塞罕坝点兵
让快乐回归英语课堂
高效英语课堂的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