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体辅导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2021-11-27汤小阳刘文易娟

魅力中国 2021年52期
关键词:团体辅导心理健康

汤小阳 刘文 易娟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7)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国家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如此使得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断趋于职业化、素质化,并主要在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品格等方面更加重视。具体体现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层面。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塑造的有效途径,学生接触并学习这一内容能帮助自身建立起强大的内心,提升心理抗压能力。如今学校中的团体辅导方式目前作为心理教育改革中的新立足点,对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院校中的运用势在必行。

一、团体辅导的特点

高职学生在实现职业生涯起步的过程中,不能忽略心理素养的培养。高职院校在培养实用性人才的同时,也要兼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新形式,其以团体为主要对象,通过互相鼓励、互相引导、互相关心、共同探究的方式来促进团体内个体心理素养的提高。团体辅导的发展过程离不开团体动力学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这样因特殊原因而组建起来的团体,在交流过程中会与一般团体有很大不同,能有效加深团体内的和谐、信任关系、促进彼此情感上的互动。由此可见,此次围绕团体辅导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分析具有现实必要性[1]。

二、高职院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本身就是教化人的一种方式,心理健康教育本质也是完善人类素质的一种方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能够帮助学生强化抗压能力,让学生在对自己、对社会有正确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自己、提升自己,进而开发学习潜能,实现全面发展。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良好稳定的心理素质能帮助特定个体顺利适应社会、实现自身发展;欠佳的心理素质,不仅会影响个人平时学习、生活状态,也有可能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可见,在实现个体独立时,个体的心理因素能够对个体独立产生较大影响。近些年,年轻人自戕的新闻越来越多,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于是国家相关部门下发了一系列教育政策,希望从教育方面改善这一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中,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队伍中的重要力量,其所开设的团体辅导课程是院校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一部分,多年来在学生心理教育、人格完善方面都发挥了较大作用,院校能通过设计团体游戏、团体学习等形式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疏导学生心理压力,使学生在心情放松的状态下乐于交际、乐于学习,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开发学生学习潜能

高职院校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建设中所依靠的中坚力量,尽最大力量开发大学生的学习潜能对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具有重要意义。而要开发大学生的潜能,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因为心理健康内容中有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学习也是知识积累的过程,因此,院校以团体辅导形式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能开发学生学习潜能。但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专业课不同,其对学生的教育要求没有固定的衡量指标,对学生心理素养、人格塑造也没有硬性标准,只要求学生能正常应对生活压力、交际关系、情感关系等问题即可,其在教育体系中更像是一种能指导人的实践和行为的世界观,因此在接触心理健康内容时,还需学生学会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能独自立身处世的方法论,这一过程中也是学生不断学习的过程。从这一角度来看,团体辅导运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还能侧面刺激学生主动学习、开发学生学习潜能[2]。

(三)有利于丰富院校教育形式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一直是以理论教育为主的,单一化的教学形式弱化了学生参与积极性,致使许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育内容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其真正作用。而团体辅导形式的应用,能为院校单一的教育形式注入新鲜血液,曾经一对一的教育现象如今可被团体化的教育形态所代替,多人的观察、交谈仿佛就如“话家常”一般,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也容易使学生在交谈中放下心理戒备,逐渐打开心胸,缓解心理问题。同时,部分高职院校还借助信息技术在校内组建了一个团体交流平台,学生在其中是以网名的角色存在的,在隐私方面也有较好的保护,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如果难以在课堂中或者是羞于对心理辅导老师讲述,就可以到这一平台中寻求心理疏导,进而改善心理问题。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团体心理辅导教育的开展意义非凡。

三、团体辅导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发展现状

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关系到大学生良好道德修养的形成,也关系到其学习、生活能否长久稳定。可见,高职学生心理素养的提升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现实影响。当前,高职院校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旨在塑造学生健全、独立的人格,如此有利于为社会各行业培养更多正能量人才。但在实际团体心理辅导中,却暴露出基础设施不完善、内容不新颖、教师队伍不专业等问题,极大影响了院校团体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对此,需深入分析问题,找准根源所在。

(一)基础设施不完善,发展经费不足

就当前高职院校团体心理辅导教育形式而言,虽然这一教学方式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影响,但由于部分高职院校经费、设施等条件的限制,目前院校尚未给学生配备相应的教学辅导室和相关辅助器具,学生平时只能借用闲置的公共教室开展团体辅导活动,而在这种情况下开展活动无疑会影响到隔壁教室学生的学习,如此十分不便。而且,由于部分院校的资金十分有限,学校只能保证每学期以团体形式组织学生到校外进行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却无法保证每周或每月都能组织活动,如此使得团体辅导的教育功能不能正常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有所弱化[3]。

(二)辅导内容不够新颖化

此次问题分析中对某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和心理辅导教师进行了访谈,当问及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时,多数教师和辅导员表示以课堂教育为主、私下引导为辅,平时还会为学生播放心理教育影片、纪录片以及开展专人辅导等活动,可以说类型十分丰富,但在问及团体辅导内容时,教师则表示团体活动开展较少。平时的团体游戏、项目操作活动等内容开展较少。由此可见,校内组织的团体辅导教育活动仍然有待完善。在学生调查问卷中发现,学生除了按时接受心理课程教育之外,很少有人主动参加校内组织的各项教育活动,更不用说校外的团体辅导实践活动。有学生表示,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主要以理论教育为主,虽然偶尔也会开展团体辅导教育,但这一形式主要侧重于如何解决活动问题,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并无多大作用,如此使得团体辅导教育形式化较为明显。

(三)教师团队专业性不强

高职院校所开展的团体辅导教育工作中存在教师团队专业性不强的问题,据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表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团体辅导活动的教师多由其他专业任课教师所兼任,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在院校中占比较少,因而在实际团体辅导活动组织中体现出教师专业性不强的问题。而且,在校外团体辅导活动中,教师在学生组织的团体游戏中参与度较低,与学生互动频次也不多,因此对学生个性、心理变化不够了解,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不能准确、及时地进行引导和疏解,以至于学生自我接纳过程较为缓慢。由此可见,教师团队的专业性有待加强。

四、团体辅导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路径分析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各类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而言是一项十分重要且紧迫的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关系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快慢与人才培育的成效。因此,高职院校针对这一问题,创新提出了以团体辅导的方式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院校该项工作的革新提供了新思路。因此,针对上述团体辅导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今后高职院校可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团体辅导方案、强化教师队伍素质等方面探索改革策略,以搭建完善的团体辅导教育框架,做好心理育人工作。

(一)完善校内基础设施

老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今高职院校在开展团体辅导教育过程中,需先完善校内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环境。具体院校为充分发挥团体辅导的效果,应为学生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室,室内团体成员既可进行心理教育学习活动,也可举办实践类的团体辅导活动。同时院校还应配备相应的多媒体设备、游戏器具、解压神器等辅助教学工具,满足团体辅导中学生成员的正常活动。除此之外,还需在教学课时中为学生增加团体辅导的相应课时,在正常心理教育课程的教学计划之外,为学生调配其他空余的普通教室来拓宽教学空间,优化团体心理辅导教育环境。

(二)优化团体辅导方案

素质教育视角下,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应注意辅导方案的优化。因此,首先,高职院校需牢固树立心理健康育人思想,并为学生创设灵活多样、趣味性强的团体辅导内容,具体可为学生开展团体辅导心理问题交流会,对于共性问题在会上以团体为单位询问学生意见和建议,寻求解决方法。或者课下将学生分成几个团体咨询小组,每组轮流值班一个星期,带领班级或学校中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每日热身、活动实践、经验分享等体验活动,潜移默化中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或者以团体小组为单位,每周定期在校内进行心理辅导巡回演讲,到校外周边公园、广场、社区等人流量较大的场所开展心理公益服务、勤工助学等活动,通过丰富的团体生活减轻学生心理压力。

(三)加强教师专业素质

高职院校在充分运用团体辅导这一方式时,除了要丰富辅导内容、完善基础设施以外,还要注重加强教师素质建设工作。通过前文所述可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数量不多,且专业能力较低,极大影响了当前及团体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对此,一方面,院校需加大人才引进比例,向社会公开招募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者专业心理辅导人才,充实院校教师队伍。另一方面,院校需充分发挥辅导员、学生干部、学生党员此类群体力量,要求其与教师共同配合,组建心理辅导小组,定期在组内开展团体游戏活动、团体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减轻教师教学压力。同时,还可聘请校外专业人士到校为教师进行团体辅导课程讲授或带领教师亲自参与团体辅导课程,以提升校内教师的专业素质。

五、结语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强大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并且能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未知困难。而这一切的前提都应是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高职院校中的团体辅导作为一种有效教育方式,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在院校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能发挥育人作用。因此,当前高职院校将团体辅导运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方法,是对学生心理教育工作改革的有效创新之举,相信未来能在院校心理建设工作中发挥更大的教育引导价值。

猜你喜欢

团体辅导心理健康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