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法治思维和行为习惯养成研究
2021-11-27刘佳凝
刘佳凝
(河南省工业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0)
所谓法治思维是指在遇到各类事件时能够站在法律法规的角度去看待事情,并且在解决各类事件时能够第一时间采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各项权益。中职院校是为我国各领域培育优秀人才的重要教育机构,在教育教学中除了要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外,还应重视其法治思维的培养,进而让学生形成法治意识并在生活与工作中能够积极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人身权益,并且还能够对自身的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同时实现中职教育目标[1]。另外,中职院校还应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只有学生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在未来发展中采取正确的行为,特别是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有效规范,在避免自己触碰法律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一、在中职教育中培养学生法治思维与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一)法治思维
在中职教育中培养学生法治思维的重要性体现在:一是满足我国法治社会建设需求。我国当前的建设目标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全民都拥有法治意识[2]。因此,作为为我国各领域输送人才的教育领域,自然在教育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中职院校是我国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成长时应根据我国发展目标进行培养。通过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拥有法治意识,进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有效规范,并在遇到各类事件时能够规避暴力行为,而是积极应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权益,在满足我国社会建设需求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健康发展。二是满足当前人才标准要求。由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建设要求已经全面开展,中职学生的未来发展是要在我国社会各领域一线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各项能力,而要实现我国社会各领域能够健康发展,需要学生拥有法治思维,并推动社会各领域能够达到依法运营发展的目标,进一步促进我国整体法治社会建设水平有效提升[3]。三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学生未来能够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除了要全面掌握专业技能外,还需要具备道德素养、法治思维,拥有较高的道德素养水平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途径,拥有法治思维能够明确自身的义务并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在发展中面对各种不良思想与行为时能够坚守本心,避免采取不利于自己健康发展的行为。
(二)行为习惯
在中职教育中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体现在:首先,促进学生形成完美人格。在培养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实施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措施,可以让学生形成勤奋刻苦的精神,进而在学习中能够克服各项困难并逐渐提升各项能力,在促进学生形成完美人格的同时实现健康成长[4]。其次,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拥有自律能力。中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时开展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特别是可以对自己的各项行为进行有效的管控,在提升学生自律能力的同时,可以避免学生的行为出现触碰法律底线的现象,进而实现学生健康的成长与发展。最后,促进学生分析与判断能力的成长。当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后,在面对自己遇到的各类事件时会充分发挥出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能够让学生对事件进行正确的分析与判断,并采取正确的思想与行为进行有效解决。
二、现阶段学生法治思维与行为习惯现状
对当下中职学生法治思维与行为习惯现状进行分析后,学生的法治思维并未有效形成,原因是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属于缺乏学习欲望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集中注意力并积极思考,进而影响了其法治思维的成长。同时,中职院校的教育重点仍然过多地放置于专业课程,虽然对学生开展了法治教育工作,但是因其未受到较高的重视,导致教师也未对法治教育产生重视,进而未将教育思维应用于法治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中,在教育教学中过多地采用直接授课的模式,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未在教育中全程跟随,法治教育效果不佳的同时也阻碍了学生法治思维的成长。另外,学校与教师都未积极创建法治教育活动,学生未能亲身实践而未能受到法治知识的感染,学生法治思维并未有效成长;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表现在:首先,学生缺乏自律能力。学生在学习中并未存在有效的规划,即使制定了规划也未能严格遵守规划开展。同时,网络游戏是学生业余时间经常玩耍的事物,并且存在着较为痴迷的现象,并未能游戏的时间进行有效的控制,即使明确网络游戏会耽误自己的学业也未能够有效控制。其次,自私自利较强。分析中职学生的行为可知,存在着自私自利较为严重的现象,并且还存在着欺凌他人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最后,存在暴力倾向。中职院校的学生在与其他学生发生不愉快时,经常会发生打架斗殴的行为。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学生会产生暴力倾向并会对和谐社会产生较大的危害。
三、中职院校培养学生法治思维与行为习惯养成的具体措施
(一)法治思维培养策略
1.充分发挥课堂的作用促进学生法治思维快速成长。中职院校培养学生的过程依靠的是课堂,因此在培养学生法治思维时应充分发挥出课堂的作用。首先,做好非法学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法治知识及法治思维的重要学科,中职学校应将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要求落实于思政教师教育教学中,进而充分发挥出思政教育的作用提升培养效果。同时,应重视非法学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原因是法治思维的培养并非是一门专门的课程,应在各学科教学中都应融入法治教育的渗透,进而让学生的思想意识始终受到法治教育的感染,在形成法治意识的同时也拥有了法治思维。其次,注重教学策略的研究。要实现法治教育能够在中职院校充分发挥出作用,与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息息相关,应保证应用的教学方法可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正确认知法律法规、能够积极应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权益、遵纪守法并履行自己的义务。因此,中职院校应采取组织教师探讨的方式,对当前法治教育现状及改良方法、教学方式的创新进行有效的研究,进而保证落实于法治教育中的教学措施达到显著提升教育效果的目的。同时,应积极开展公开课的方式,达到从教育中有效挖掘存在不足的环节,并通过探讨的方式不断改善教学方法,进而促进法治教育效果不断提升。最后,积极开展丰富的法治教育活动。要实现法治教育的作用在中职院校中充分发挥出作用,需要中职积极开展丰富的法治教育活动,让学生能够亲身地参与到法治教育中,并且通过实践与法律法规密切接触,进而达到正确认知法律法规、有效规范自己的行为、能够正确地应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
2.拓展培养路径提升培养效果。中职院校应积极拓展学生法治思维培养路径,只有让学生从更多的方面了解法律法规存在的重要性,才能对自身的行为进行有效规范并积极应用自己的法治思维解决问题。首先,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中职学生学习生活中可以自主选择的课程,学校可在第二课堂中创设法律法规课堂,并且要做好宣传工作,可以利用与律师相关的电影或者电视剧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积极投入第二课堂学习提升学生的法治思维。其次,与企业合作促进学生法治思维的成长。学生在中职完成学业后需要进入企业相应的岗位进行工作,而要实现学生能够在岗位中健康并快速地发展,需要学生了解企业对岗位人才提出的要求。中职院校可以与企业积极合作,并将企业对岗位人才的具体要求进行阐述,特别是要阐述出合规操作、避免采取各种不良行为的要求,学生在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后能够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规范,进而促进自身成为企业所需的人才并实现自己人生发展目标。最后,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培养效果。我国已经进入网络时代,并且网络中的信息可以用海量来形容。在培养学生法治思维时,可以积极利用网络获取丰富的教育内容,通过各种类型的事件帮助学生正确地认知各类行为,进而促进学生法律思维快速成长。
(二)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1.利用情感教育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实现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有效培养的目标,应采取情感教育的方式让学生信任自己、认同自己,进而能够受到自己的感染逐渐改善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首先。教师应对学生的生活进行关注,在学生存在困难时能够积极地帮助学生,并且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引导学生,可让学生感知到教师与自己是站在同一战线的,进而能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教师再通过针对性的引导达到促进学生改善不良行为的目的。其次,尊重并理解学生。中职学生的社会阅历较少,在产生各项行为时只是依靠自己的想法开展,或者自己的喜好。如果学生产生错误的行为,教师应避免采取直接批评学生的方式,应尊重并理解学生。在与学生交流时,应将自己当时上学时存在的各种不良行为阐述出来,进而取得学生的信任,然后采取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对自己成长具有的危害。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知的同时,能够自主积极地改善自己存在的不良行为,在学生采取正确行为的同时也实现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目标。
2.积极发挥家校联合的作用。如果只单独依靠学校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而学生的家庭生活中却存在着与学校教育相反的行为,那么学生的思想意识会产生困惑,并且会选择家庭教育内容,原因是学生对于自己的父母具有较高的信任度。因此,中职院校应采取有效措施规避这一现象的产生,应加大家校联合的力度,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目标相一致,能够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受到家庭教育的感染,产生正确的行为并逐渐将正确的行为养成习惯,进而达到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目的。同时,为了实现家校之间良好的沟通,教师应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与家长进行沟通,教师与家长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情况进行有效的交流,将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挖掘并制定出教育方案,教师要将教育方法传授给家长,进而实现家庭教育中拥有正确的教育方法,落实于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中达到有效培养的目标。
结束语:
中职学生在法治思维与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着未有效形成的现象,需要针对这两个方面进行教育改革并制定出有效的教育引导方案,落实于教育教学中达到促进学生法治思维快速成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