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县2020 年水环境质量分析及对策
2021-11-27曾丽
曾丽
(吉安市新干生态环境局,江西 吉安 331300)
一、水环境质量总体情况
(一)大洋洲和龙溪河水系断面基本情况
2020 年,A 县大洋洲断面为我县国控断面,年均水质指数为2.8994(指数越低,水质更好),较2019 年3.1957 降低10.2%,达到国家Ⅱ类水质,完成了省市下达我县地表水断面质量目标任务。但看见成绩的同时,大洋洲国控断面在2020 年度出现过月度未达Ⅱ类的情况,显示我县断面水环境风险仍然存在,水质稳定达标工作仍需加强。(根据省生态环境厅重点工作征求意见稿中,赣江干流要达到Ⅱ类,就是指大洋洲国控断面水质)。
2020 年大洋洲断面水质未达Ⅱ类出现在3 月和4 月,月均水质指数为3.636 和3.9248,较2020 年均分别提高了25.4%和35.36%,主要影响水质指数的指标有总磷和氨氮,其中,总磷在3 月和4 月分别为0.12mg/L、0.152mg/L,7 月份0.098mg/L 存在未达Ⅱ类水质风险,氨氮4 月为0.51mg/L,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总磷≤0.1 为Ⅱ类,≤0.2 为Ⅲ类;氨氮≤0.5 为Ⅱ类,≤1 为Ⅲ类。(详细数据见:附表1:《A 县大洋洲断面水质现状表》)
2021 年大洋洲断面1 月水质指数为2.5588,较去年同期2.5228 上升1.42%,达到Ⅱ类水质类别。2020 年,A 县生态环境监测站对龙溪河巷里曹家、里信坑桥下、中陵水库3 个断面进行了定期例行监测,其中巷里曹家断面监测45 次,Ⅲ类水质14 次,Ⅳ类水质13 次,Ⅴ类水质12 次,劣Ⅴ类水质6 次,水质达标率为31.1%;里信坑桥下断面监测44 次,Ⅲ类水质5 次,Ⅳ类水质8 次,Ⅴ类水质4 次,劣Ⅴ类水质27 次,水质达标率为11.4%;中陵水库44 次,Ⅱ类水质5 次,Ⅲ类水质11 次,Ⅳ类水质19次,Ⅴ类水质5 次,劣Ⅴ类水质4 次,水质达标率为36.4%。
2021 年,龙溪河断面3 个点位共监测11 次,其中巷里曹家Ⅲ类水质1 次,Ⅳ类水质3 次,Ⅴ类水质3 次,劣Ⅴ类水质4 次,水质达标率为8.3%;里信坑桥下Ⅲ类水质0 次,Ⅳ类水质2 次,Ⅴ类水质0 次,劣Ⅴ类水质9 次,水质达标率为0%;中陵水库Ⅲ类水质2 次,Ⅳ类水质8 次,Ⅴ类水质1 次,劣Ⅴ类水质0 次,水质达标率为18.18%。(详细数据见:附表2:《A 县龙溪河水质汇总表》)
(二)水库水质基本情况
2020 年8 月,A 市水利局委托两家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全市范围内的水库按照总数的1/3 进行随机抽检,我县共抽检36 座,全部为小型水库。此次市级抽检的36座水库水质达标率为72.22%,居全市中上游。具体结果为:Ⅱ类水1 座,Ⅲ类水25 座,Ⅳ类水7 座,Ⅴ类水3 座。10 座水质不达标的水库分别是Ⅳ类水7 座(大洋洲镇柏埠水库、溧江镇樟树涧水库、潭丘乡李家门水库、潭丘乡丰谷水库、潭丘乡山里坑水库、界埠镇普安寺水库、界埠镇龚家水库),Ⅴ类水3 座(沂江乡腰湖水库、界埠镇鸡公岭水库、溧江镇直坑水库)。
2020 年,A 县生态环境监测站对我县水库水质进行定期例行监测,第1 季度水库水质达标率为75%(其中劣Ⅴ类水2 座),第二季度水库水质达标率下降到60%(其中Ⅴ类、劣Ⅴ类水11 座),第3 季度水库水质达标率仅为41.56%(其中Ⅴ类、劣Ⅴ类水26 座)。第4 季度水库水质达标率55.26%(其中Ⅴ类、劣Ⅴ类水17 座)。
(三)入河排污口基本情况
2020年我县采取现场核查方式逐一对赣江沿岸170个入河排污口进行全面清查,排污口类型共分7大类,其中城镇生活排口7个,港口码头排口2个,工业企业排口1个,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排口18 个,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口4 个,溪流沟渠河港排口22 个,雨洪排口68 个,其他排口48 个。A 县环境监测站于2020 年6 月对其中48 个入河排污口进行抽检,结果显示,其中达标为32 个,不达标16 个,达标率为66.7%。(详细数据见:附表3:《A 县入河排污口监测数据表》)
(四)农村生活污水的基本情况
2020 年5 月,A 县委县政府印发了《A 县全域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整体提升全县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截止2020 年底,全县共建有43 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界埠镇圩镇生活污水纳入河西综合污水处理厂处理,大洋洲镇圩镇生活污水纳入大洋洲暨盐化城综合污水处理厂处理,三湖镇、荷浦乡圩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已启动,进入初步设计阶段,各项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A 县环境监测站于2020 年5月对其中24 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外排废水进行监测,结果显示均达到《江西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6/1102-2019)二级排放标准。
二、水环境质量恶化原因分析
虽然我县大洋洲国控断面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水域功能Ⅲ类以上标准,但诸多污染因素对地表水环境影响也不容忽视。水环境质量恶化主要是由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面源、畜禽养殖等多重因素叠加,造成复合型污染。
(一)龙溪河污染源影响分析
2021 年3 月12-14 日,A 县生态环境监测站对龙溪河及其支流水质开展加密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巷里曹家断面水质3天主要为Ⅴ类和劣Ⅴ类,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造成该断面水质超标的主要污染来自里信坑支渠水。另外中陵水库作为源头水,水质也没有达到Ⅲ类,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里信坑支渠水从下游溯源而上一共设置了里信坑支渠、郑家脑、申新村水渠、里信坑桥下、马庄、高速收费口渠道、田垅里支渠、大洋洲敬老院旁水渠、湖家坑水库和南坑水库进水口及库区、湖家坑水库下游水渠等13 个监测点位。连续三天监测结果显示,除大洋洲敬老院旁水渠水质为Ⅴ类外,其他点位均为劣Ⅴ类。3 月12日—13 日湖家坑水库出水水质氨氮、总磷超标严重,对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限值,3 月12 日氨氮、总磷分别超标58.8 倍、11.1 倍,3 月13 日氨氮、总磷分别超标98.2 倍、13.25 倍。南坑水库3 月12 日和13 日出水氨氮也一直超标,分别超标2.88 倍、4.08 倍。3 月14 日湖家坑和南坑水库未排水,但库区及其下游水渠水质氨氮或总磷超标。湖家坑水库库区及其下游水渠氨氮分别超标101 倍、29 倍,总磷分别超标15.15 倍、5.6 倍。南坑水库库区及其下游水渠总磷均未超标,但氨氮分别超标3.39 倍、8.76 倍。
通过连续三天监测,初步确定里信坑支渠水污染主要源头来自上游的湖家坑和南坑2 座水库,2 座水库的入水主要来自盐化工业城排放的雨水。另外申新村水渠、大洋洲敬老院旁水渠、高速收费口渠道三股水对里信坑支渠水质也带来了一定污染,主要是周边村庄农业面源和生活污水污染。
(二)工业污染源影响分析
一是盐化工业城部分企业由于雨污分流不完善,管理上“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导致生产废水混入雨水外排,也未按要求完成雨水在线监控设施安装及联网。二是部分企业废水排放做不到稳定达标排放,存在违法排放水污染物的行为。(如江西鑫淦三磷化工有限公司雨水、冲洗等废水直接排入湖家坑水塘,经里信坑支渠流入龙溪河)三是盐化城部分污水管网建设不完善,存在污水管道污水溢流的现象,污水溢流直接进入周边环境。四是林产城、玻璃工业城、城南工业园区和洋峰街道、湿地公园周边等区域企业污水、生活污水直排现象较为严重。
(三)生活污染源影响分析
1.县城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不完善。由于县城发展和区域不断拓展,县城人口不断增加,县城规划区村庄污水的逐步纳入,使得污水量不断增加,原有的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满足不了发展需求,仍达不到应建尽建的要求,导致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能力已接近饱和状态,提标改造工程推进不快。
2.县城内湖水环境问题反弹。2020 年,由于滨江大道污水主管饱满,导致北门湖环湖污水管的污水井在暴雨时溢流污水,且这些污水井在长期的污水压力作用下,造成污水泄漏,全部流入北门湖,使北门湖湖水水质不好,二坡污水横流,淤泥堆积,环境恶劣。青铜湖、老湄湘河等近年来也由于生活污水直排、水质不流通等因素导致水质恶化。2017 年-2019 年,县委、县政府开展了县城雨污水管网改造和“四湖同治”三年行动,经前期整治后得到些许缓解,但近期环境问题出现反弹,恶化水质最终流入赣江,成为影响赣江大洋洲断面水质的一大因素。
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现阶段成效不明显。A 县农村环境工作起步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部分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认识不足,且大部分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由于雨污未分流、收集不完善、管理责任不清、管理意识较弱和常态化、长效化管护力度不够,部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转不正常,从而导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现阶段成效不明显。
(四)水库水质影响分析
我县水库水质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部分乡镇对河库水质重视程度不够,监管不力,对不达标河库的整改不到位,尤其对出现Ⅴ类、劣Ⅴ类水的水库处罚不到位;二是大部分水库未全面退养,存在向水体投料养殖、畜禽散养污染水质行为;三是存在季节性的农业面源污染;以及部分河库存在工业污染等情况。
(五)入河排污口影响分析
目前,入河排污口还没有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管理措施,我县在入河排污口的治理方面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致使一些农业污水、生活污水,甚至工业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六)上游污染物影响分析
除本地污染物影响外,大洋洲国控断面水质主要受沂江河总磷指标影响,A 县塔下桥断面上游存在农业面源、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污染因素,该断面有多个月份接近Ⅱ类水临界值,部分月份属于Ⅲ类水质,该水系于县城南汇入赣江。
三、对策与建议
2020 年我县国控断面水质相比去年有所提升,但在全省、全市排名仍然靠后。为此,建议:
(一)深入推进工业污水处理达标排放行动
加快推进盐化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强化园区企业污水排放监管,坚决做到达标排放,严厉查处违法排放水污染物的行为(如三磷化工雨水、冲洗等废水直接排入胡家坑水塘,经里信坑流入龙溪河)。将胡家坑、南坑二个塘坝的水泵至污水处理厂处理,形成清塘换水常态化泵水机制,确保水库没有污水外流,坚决守住不达标准不外流的底线。加强盐化工业城管网巡查,确保管网污水不外溢。加快推进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继续加大县城雨污管网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
(二)坚持源头治理,提升水库水质
对水库全面落实退养,规范水库养殖经营行为,严禁向水库投放饲料、肥料、工业废渣等,严禁安装投料设备和增氧设备,实行人放天养。重点对水质不达标的河库逐座、逐条分析污染原因,制定整治方案。通过清退承包合同、消除污染源、规范养殖行为、库底清淤、库边截污等措施,加大整治力度。对水质不达标的河流断面,要做好沟通衔接,禁止推诿扯皮。
(三)积极开展入河排污口专项排查整治
加强溯源管理,摸清排污根源,完善排污口规范化建设。继续深入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按照“一口一策”制定整改方案,分期分批开展溯源整治。
(四)强化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推进农业农村环境治理,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监督指导。推进乡镇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按照《A 县全域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要求,对照时间节点认真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对已建成的村庄污水处理设施达标运行,落实运行维护责任主体,提高管护水平和设施运行效率,确保污水治理设施正常运行。开展农药化肥负增长和绿色种植的宣传、推广,引导群众科学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强度,减少肥药流失对水环境的影响。
(五)加大资金投入
积极申报水污染防治资金及农村环境整治资金,逐步推进重点污染源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和风险管控,实施国家地下水污染防治试点项目、河道整治与水生态修复项目,通过整治两岸、截污、疏浚河道等工程措施,消除污染源,不断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增强水环境自身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