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2021-11-27张建文
张建文
(山西省柳林县留誉镇林业站,山西 柳林 033300)
前言:随着我们国家对林木事业的重视加强,当地有关部门也做出对应的努力增加植被的覆盖率,扩大绿化面积,净化空气质量,改善当地的环境,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同世界很多国家相比较,我们国家的植被覆盖率依旧很低。面临这样的状况,只有通过不停改善育苗栽培的管理技术,才会推动林业更好地发展。
一、管理树苗的意义
近些年在我们国家大力扶持下林业发展迅速,但我国的部分地区对林木的管理相对落后,抑制了树苗的生长发育,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树苗管理相对落后地区的从业人员当务之急是寻找一种切实可行的技术管理办法。林业是我国经济体系重要成分关乎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树苗的优秀培养推动林业发展,是建设生态环境的基础。所以,林业部门的相关人员需要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树苗的生长进行管理,坚持可持续发展不动摇,培养更优良的树木品种,保护我们国家的绿色生态发展,为国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与此同时,不断加强育苗管控,将育苗技术落到实处,不断完善技术、机制,推动育苗产业发展,合理安排岗位职责,更好地满足林业发展需求。
二、管理树苗的技术
(一)选取优良的树苗种子
选取优良的树苗种子,在幼苗栽种的重中之重。干瘪的幼苗种子会对树苗的生长造成很大的影响。以山西省柳林县留誉镇林业站为例,在种植树苗之前对种子进行发芽操作,可以使用药物,热水温水浸泡,床体发芽等方式提升种子的存活率。其中比较常用的发芽操作为使用热水或者温水浸泡。热水浸泡发芽方式中热水需要保持在80~90℃,这种方式中热水不能过少,至少是种子体积的2 倍,如果种子同热水的量不能满足这个条件,很大一部分的种子将不会发芽,成为死芽[1]。在热水浸泡种子的过程中,将一些不能膨胀的瘪小种子捞出丢弃,只留下可以成功膨胀的种子。将成功的种子放在地上用保温好的遮盖物进行遮盖,也可以将其放在温度适合的木箱中,三天之后就可以进行播种。温水催芽同热水催芽的方法差不多,在40~50℃的温水中浸泡7~9 小时,水温不宜过高或过低。在浸泡途中需要勤换水,在丢弃瘪小种子之后将已经泡好的膨胀种子放入20℃左右的盒子或箱子中,湿度控制在50%,6~8小时种子会发芽,发芽的种子可以进行播种。床体发芽的方法是制造一个深0.5m宽度3m 左右的槽,放在阳光比较充足的区域,空气的流通性也要好,将槽用草席包好。晚上的时候需要对种子进行保温,可以加盖一些稻草等保温较好的遮盖物,等第二天需要对种子的遮盖物进行晾晒,以免种子过于潮湿,不易发芽,在种子发芽之后就可以进行播种行动。
(二)幼苗种植选择与管理
种植幼苗的苗圃位置同样很重要,在选择土壤时有几点需要注意。首先,最好选择交通便利的地区进行培育,土壤最好选择壤土、沙土、轻壤土等,不要选择粘稠土或者碱性很大的土质。其次,保证幼苗培育拥有好的生长环境,给幼苗提供的营养充足,可以进一步增加效率和质量[2]。再次,需要依照树种生长特点对苗圃进行选择,比如,红皮沙拐枣和葫芦枣,葫芦枣喜欢干燥的生存环境,拥有强壮的根须,最好选择沙地进行培育。红皮沙拐枣可以适应恶劣的气候和土壤,可以忍耐干旱和高温,需选择阳光充足的地区育苗,并对苗圃的区域进行合理的划分。种植幼苗的土质需要保持在5.7~7.5 的PH 值,土壤厚度要大于50cm。培植地地下河的水位不宜超出2m,距离过远不能及时为幼苗补充水分。对于曾经开垦种植过的土壤,需要在种子种植前进行翻整,清理残留的植物垃圾,促使幼苗更好的生长。如果种植地的土壤几年内都没有进行过种植活动,在树苗种植前一年左右就需要对土地进行翻松,保证土壤完整,更利于幼苗的种植。
(三)土壤管理
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下,想要切实提升苗木成活率,可以将现代林业育苗理念应用于树木种植中,构建形成完善的苗木种植生长体系,应对各种植物生长问题,加强土壤管理,予以苗木生长健康的土壤环境。
结合苗木种植特性,展开土壤成分检测。在苗木种植之前,需要工作人员到达苗圃,抽取土壤样本,检测土壤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比重,并能够灵活采取相应措施,实现土壤改造的目的。如果出现土壤本身酸碱度不够平均的情况,则不能随意性展开种植。如果土壤为砂质土壤,则可以通过应用泥炭土,完成土壤改造工作,予以苗木生长充足的养分,切实避免后续苗木生长过程中出现缺水问题。如果土壤成分碱性较高,则需要预先准备好一定数量的松林土,从而完成土壤改造工作。如果土壤种植环境之前并未进行过任何耕种活动,则需要提前进行翻耕处理,如果土壤种植环境已经使用过,则需要及时将土壤表面杂物清理干净,并进行消毒,切实强化种植土壤肥力。
(四)幼苗的播种与育苗
在幼苗的播种途中,相关从业人员应当根据当地具体的气候条件对幼苗进行种植,天气不适合的种植条件会减少树苗的存活概率。在春天可以在气温10℃左右的条件下提前进行播种,应当选择土地温度适宜的时候,避免树苗出土时被冻死冻伤。常见的种子播种采用直接播撒、穴盘点播等方式。秋天对种子进行种植时气温不宜过低,最晚不能超过霜降。针对不相同的树种,可选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播种,比如种子相对较小的品种,种植时可以选择直接播撒种子。相对较大的种子种植可以采取穴盘点播种植方式。除此之外,可采取高床育苗进行培育作业,科学控制床体的尺寸比例,保证培育时床体表面平滑,表面凸凹不平在雨季可能会产生积水等现象,不利于种植活动的开展。如果种植区域面积相对较小也可采用一定的容器对种子进行培植。将种子放入容器,温度和湿度要合适,不能过于随意,加强出苗之后的培养。容器培植中使用的容器,最好选择便于处理的类型,依据树苗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使幼苗可以健康的成长。
(五)培植期间的管理
树苗需要优良的种植营养环境,才可以健康迅速的发展。树苗在出土前每个月都需要进行一次除草,树苗出齐后需去掉较弱的植株,留下长势强壮的树苗。最好在降雨之后进行松土和除草,提高透气性。对于新长出的树苗需要进行追肥,每年需要追肥三次。在冬季土地过于坚硬之前对树苗进行浇灌,夏季气温较高时为了保持树苗的正常生长可以适量增加浇灌次数,秋季一般不用灌溉,如果树苗的根部出现积水需要及早的处理,以防烂根。如果夏季出现了持续的高温现象,水分蒸发速度快,需要对树苗进行少量多次的灌溉。
(六)适当追肥
苗木种植生长,需要工作人员加强施肥处理,注重苗木自身的营养情况,切实提高苗木的成活率。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在苗木种植初期,工作人员就已经适当进行施肥处理,但并不是施加一次底肥就能保证苗木种植效果,这就需要工作人员能够加强对苗木种植的观察,当苗木出齐之后,便能够结合苗木生长实际状况,更加针对性的展开追肥工作。
通常而言,如果土壤环境较为松软、湿润,对苗木进行施肥,苗木自身的吸收性较好,所以可以直接将苗木施肥时间设置在雨后,促使苗木能够充分吸收肥料养分。而施肥也需要沿着一定周期进行,避免频繁追肥影响苗木生长,往往会将施肥周期控制在30d,每30d 需要进行追肥处理2 到3 次,每次追肥含量也需要工作人员合理把控,确保肥料均匀适中,当施肥后,便可以直接在施肥过后的苗木表面覆盖土层。而整个追肥工作,肥料主要包括尿素、氮肥。到了秋季,则可以适当增加农家肥,促使苗木能够顺利过冬。
(七)病虫害防治
现阶段,国家对于林业的重视力度不断增强,应用现代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加强林业管理,具有多方面的应用意义。想要提高苗木成活率,则需要充分关注苗木生长问题。病虫害作为苗木生长的常见问题,如果缺乏管控,将会直接影响到苗木生长质量,在此情况下,需要工作人员更新工作理念,树立病虫害防治意识,结合不同地区苗木生长种植情况,了解基本的病虫害类别,灵活采取相应措施,切实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特别是在苗木生长初期,大量阳光的投射,将会予以杂草生长充足的条件,在杂草快速蔓延生长的同时,也会影响苗木生长,促使苗木养分、水分开始互相斗争,破坏苗木已有形态,影响健康成长。想要切实应对上述问题,则需要工作人员及时采取除草处理,减小杂草对苗木种植的不良影响。
与此同时,如果检测发现苗木出现病虫害症状,则需要及时将已经受害的苗木清理干净,并能够采取病虫害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继续蔓延。其中,立枯病是苗木种植中较为常见的病害类别,可以通过应用敌克松65%计量处理的方案,按照每平方米4g 进行均匀搅拌和喷洒,并在处理过后进行松土处理。如果发现苗木出现金针虫等多种虫害,则可以将菜枯饼炒香,并将其与敌百虫90%进行混合、稀释,完成虫害的大批量捕杀。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采用化学药剂能够起到理想的病虫害防治效果,但是化学药剂本身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一旦施加含量过大,将会直接破坏林区生态环境。在实际病虫害防治时,应当尽可能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方式,坚持预防为主的路线,强化病虫害防治效果。工作人员也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病虫害防治意识,提前制定好病虫害防治策略,通过改善林间通风环境、整枝处理等工作,将病虫害防治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结论:总而言之,在现代的林业发展过程中,相关单位应该努力开展有关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优化相关技术,增加树苗的产量和质量,为我国现代的林业发展提供保障,推动林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