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常见病虫防治技术
2021-11-27范晶晶
范晶晶
(祁县农业农村局,山西 祁县 030900)
引言:西红柿是属于茄科蔬菜分布于我国各个省市,但西红柿育苗、成花、成果阶段很容易受到各种害虫的侵袭,影响其存活率、结果产量和质量,因此西红柿常见病虫防治技术需要对植户进行普及以实现量产。
一、西红柿常见病虫防治技术的发展趋势
由于西红柿对人体健康的好处较多,目前已是人们普遍食用的蔬菜之一,市场需求量增大,人们对西红柿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外形的美观与否直接会影响一个产品的销量。西红柿病虫害严重阻碍了西红柿成果产量和外形,农业部门要提高西红柿的质量产量,发展其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是“提量”的关键方式之一。虽然市面有西红柿病虫防治药剂,但不同西红柿品种的抗病性强弱不同,随着年数增加,西红柿的抗病性会减退,而且西红柿病虫还会不断进化,连续几年持续种植同类果蔬的土壤会造成土壤惰性产生大量的病原菌,这些情况都会使西红柿受病,所以防治技术需要跟随种植市场情况持续更新。以西红柿常见病虫防治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其市场前景广阔,未来发展呈上升趋势[1]。
二、西红柿常见病虫防治技术
西红柿病虫害种类繁多,常见病虫会出现在西红柿的根部、茎部、叶部,也出现在西红柿成果前后,不同部位和时期,西红柿病虫防治的方法也并不相同。
(一)在西红柿幼苗时期常见病虫及防治技术
在西红柿幼苗期间,常见的病虫有细菌性斑点病,猝倒病,灰霉病等。为防止病菌先前入侵,栽植人员在移植幼苗之前可以使用稀释后的福尔马林对种植地进行消毒,对土壤进行翻土,在灌溉和整枝过程中小心病虫害传播,加强对种植地的管理。细菌性斑点病在发病初期会在叶片上产生小圆点状斑,圆点会逐渐增大,颜色为暗褐色,后期其颜色加深转为黑色。斑点病也会在植株的茎部发生,初期会在茎上产生小点,逐渐扩大后为暗绿色。斑点病的防治技术可以选择对土壤进行轮作的方式,西红柿与不同科属的蔬菜进行3 年以上的轮作。猝倒病也是苗期容易出现的真菌性病害,其菌体是从腐烂的瓜果里产生,造成西红柿幼苗成片死亡。真菌初期呈水渍状,之后缢缩引起幼苗猝倒甚至死亡。有时,在种子刚发芽或未出土幼苗时期就会感染此病,苗芽直接腐烂在土内。对于猝倒病的防治措施是,选择通风好,排灌方便的苗床,在种植前对苗床进行浇灌,水下渗到土壤下的30cm 左右,种植人员需要使用50%的多菌灵可湿粉剂5g 和50kg 细土拌匀对苗床进行消毒,在播种种子时将药土垫在下面即可,种子播散在土壤上之后撒播细土将其覆盖。在育苗期不需要或者少量浇灌水,避免苗床高湿造成土面上长出白色的霉层,即腐霉菌菌丝体。西红柿苗发育期间,要严格把控好温度,防止幼苗生长过快,造成幼苗抗病力低。苗床上个别育苗发病可用72.2%普力克水剂750 倍稀释喷洒[2]。
(二)在西红柿成花过程中常见病虫及防治技术
西红柿成花过程中发生的病虫害会直接影响果实的质量和产量,在成花过程中易发生叶片皱缩,花大片掉落的状况,在此过程中可以提前预防病虫害的侵扰。西红柿成花时需要使用2,4-D(2,4 二氧苯氧乙酸)或者防落素等对花进行喷洒或者蘸液,这个过程为蘸花。蘸花的原因是西红柿在大棚中早熟,花期阳光不足,温度湿度不合适,不能够正常授粉。蘸花可以防止落花,提高成果率,但如果使用不当,会造成减产,所以蘸花剂量不可过多。成花时可以使用0.1%的速克灵可湿粉及少量的链霉素水剂,可预防病菌从开败的花蕊处浸染将要形成的果实。在傍晚时,可利用烟剂熏蒸棚室防止灰霉病在成花过程中发生,使用10%速克灵烟剂或者45%百菌清烟剂200-300g烟熏,点燃之后密闭棚室一夜即可。在室外种植时,可以使用粉尘剂进行防治灰霉病的发生,在保护地内使用6.5%万霉灵粉尘及或者5%百菌清粉尘及1kg/a,对土地表层撒粉尘。
(三)在西红柿成果过程中常见病虫及防治技术
西红柿成果过程中会发生裂果病,胡疾病。裂果病根据果实裂变的部位及形状不同分为不同类型。如果在西红柿顶裂果,其特点是以果实脐部为中心裂开至周围果皮,此为顶裂果。如果在果蒂中心裂果,其特点是以果蒂中心向周围放射状延伸开裂,果肉也有可能出现爆裂,此为放射状裂果。还有西红柿纵裂果,其特点为西红柿上面会有一条从果蒂到果实顶部的开裂线条,严重会出现大裂口。顶裂果的原因是在西红柿开花时少钙,使雌蕊柱裂开,形成顶裂果。防治顶裂果措施是在西红柿育苗期间温度不能太低,在施肥时尽量使用有机肥,氮肥、钾肥会降低植株对钙元素的吸收,所以在施肥时要减少氮肥、钾肥的用量。放射状裂果是因为高温、强光或者干旱原因导致果蒂旁边的皮产生木栓层,水分过多会使果肉变大,造成果皮涨裂,在成果期间,应该定期浇溉合适量的水,土壤湿度不要过湿。西红柿纵裂的原因是有机肥,钾肥、磷肥施肥占比不均匀导致,任何肥料不宜过多或过少,种植人员需要根据比例进行施肥。发生胡疾病的果实产生圆形凹陷斑,颜色黑褐色,而且有黑色和白色的霉层。胡疾病也会在植株的叶、茎、根部发生。胡疾病的防治需要对田间进行合适的管理,修剪枝叶,保持充足的阳光照射,每亩地施有机肥4000-5000kg,磷肥80-100kg,钾肥15-20kg,锌肥,硼肥各1kg。
三、西红柿病虫害的农业防治技术
(一)对西红柿的种植环境进行优化
在进行西红柿作物种植阶段,首先需要对西红柿作物的种植环境进行选择,对种植区域的自然环境情况、空气情况以及水源情况等进行标准的检测,并确保西红柿作物种植区域附近没有污染源等,通过这种控制种植环境的方式来提高西红柿作物的品质。并且,在种植阶段,还应对种植区域的土地理由效率进行规划,完善作物生长的环境,在干旱天气时采取浇水灌溉的措施,在北方天气干燥寒冷区域采取暖棚种植的方式,控制西红柿的生长环境,通过保障西红柿作物健康成长的环境需求的方式,抑制西红柿作物出现病虫害问题的发生。
(二)选择合适的西红柿品种
在选择西红柿品种时,种植人员应在当地农业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的指导,选择抗病能力强、高产优质的西红柿品种种子。这是因为西红柿品种不同,其需要的生长周期便存在一定差别,所以在选择种子时,应根据当地实际种植条件选择合适的种子,若只选择产量较高的种子进行种植,则可能会造成种子对当地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不适应,使得西红柿作物的产量下降。并且在选择合适的种子后,西红柿种植人员应对种子进行合理的浸泡或者晒干搅拌操作,以此提高玉米作物种植阶段的抗病虫害能力。
(三)调整西红柿苗株间的距离
在西红柿作物生长阶段,种植人员应及时清除植株的老叶,形成主枝两蔓的状态,并且还应确保西红柿植株叶片之间的合适距离以及植株间的合适距离,不能造成叶片或植株遮挡阳光的情况。只有西红柿作物可以得到良好健康的生长环境,才能有效提高西红柿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通过这种方式降低西红柿作物发生病虫害问题的概率。
(四)西红柿种植区域的管理
在西红柿作物生长阶段,种植人员需要进行合理的田间管理操作,例如:在种植人员发现种植区域存在患病西红柿植株时,应根据患病西红柿植株的实际情况进行恰当的处理,可以选择将患病西红柿植株拔除,将患病植株在原理种植区域的地点进行深度掩埋或者将患病西红柿植株在远离种植区域的场地进行烧毁,并对患病西红柿植株所在区域的其他植株进行药物喷施,通过这种方式降低西红柿作物的病虫害影响,杜绝病虫害在西红柿作物间的传染,减少种植人员由于病虫害问题产生的经济损失。
四、西红柿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技术
(一)昆虫防治技术
在绿色理念下进行西红柿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可以使用生物防治技术进行处理。比如在西红柿作物发生防治难度较大的虫害问题时,种植人员可以利用自然界的食物链原则进行虫害问题的防治,即引入对作物不会产生损害的虫害天敌昆虫种群进行西红柿作物的虫害防治,这种生物防治技术具有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优点。举例而言:瓢虫可以防治蚜虫产生的虫害,赤眼蜂可以防治番茄棉铃虫产生的虫害。而这种利用昆虫天敌防治虫害的方式防治效果较好,但是其也存在在温度较低的季节无法使用的缺点。
(二)菌类防治技术
由于昆虫防治技术会受到季节天气因素的限制,在无法使用昆虫防治技术时,种植人员可以使用菌类防治技术进行西红柿作物的虫害防治工作。菌类防治技术指的是使用Bt 和病毒进行复配,形成相应的微生物农药来进行西红柿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这种菌类防治技术具有无公害和无残留的使用优势。举例而言:苏云金杆菌可以对鳞翅目昆虫产生的虫害进行防治,白僵菌可以在虫害昆虫的体内大量繁殖制造出白僵素,这种物质可以和西红柿作物具有的草酸钙产生结晶,导致昆虫中毒死亡。
(三)植物源农药防治技术
植物源农药指的是以植物为基础研发的农药类型,且人体或牲畜食用后不会产生危害,因此植物源农药防治技术的应用也十分普遍。例如:苦参碱作为一种可溶性的植物源杀虫药剂,以这种物质制作的药物具有天然性的特征,且药物成品在西红柿作物种植区域使用时呈现较强的可溶性,药物材料为天然植物材料,所以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的问题。
结论:综上所述,从市场对食品质量的需求来看,西红柿的常见病虫防治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呈上升状态,发展前景可观。西红柿的病虫防治技术能够增加产量的同时带来质量的提高。病虫的防护需要种植人员针对西红柿发育的不同时期,根据不同部位上的病理特点实行相应的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