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建筑工程钢筋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21-11-27黄志华
黄志华
(广州市荔湾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385)
引言:钢筋材料在建筑工程结构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是现代化建筑工程的重要基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体建筑结构的可靠性。钢筋是建筑工程施工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对于整体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可靠性、美观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建筑钢筋检测中,不仅要精准判断钢筋强度,还要精准检验钢筋锈蚀性。以往建筑钢筋进场前,因各种潜在关联问题,使检测数据出现较大差异,使得难以真实判断钢筋质量,给工程质量带来极为严重的安全质量隐患。鉴于此,需要深入探讨建筑钢筋检测中潜在的关联问题。因此,要强化对建筑工程钢筋材料质量的全面检测,确保其性能、质量都能符合标准需求。检测人员要对检测试验的各个工序进行精准把握,确保其技术应用标准性和规范性,促进钢筋检测结果的有效性。由此可见,强化钢筋检测,保障钢筋使用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分析建筑工程钢筋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由于钢筋检测设备存在落后
对于建筑钢筋材料而言,其检测设备的种类和类型是相对比较多的,多数的检测设备的价格相对比较昂贵的,一些检测单位为了能够有效地降低钢筋检测的成本,一般情况下将会采取相同类型的设备进行材料检测,各类检测设备经过多次使用之后,设备的准确度明显下降。此外,由于建筑钢筋材料检测设备比较落后,会降低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并且还会严重影响建筑钢筋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
(二)由于钢筋检测环节并不规范
在多数的建筑工程项目之中,因为其工期是相对比较紧张的,对于长期合作的供应商而言,通常情况下将会压缩钢筋检测的比例,导致其一些不合格的钢筋材料进入到施工现场之中,加入检测的过程中没有能够严格的根据采购标准进行执行,未参照钢筋强度和锈蚀性检测标准,很可能因为检测失误造成严重的质量问题。因此,检测环节不规范,既有检测标准因素,也有人为干扰因素,均对建筑钢筋质量检测结果产生干扰。
(三)由于钢筋焊接存在瑕疵
在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其钢筋材料进入到施工现场之后,则是需要对其进行二次加工才可以进行应用,但是因为建筑工程的规格是存在不同的,焊接的钢筋延长使用米数是普遍施工的方案,虽然进入到现场前是需要结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测方案的内容来进行,对各种钢筋材料进行全面检验,但是也可能在焊接过程中出现纰漏。在焊接的检测过程中,发现电渣压力焊的问题主要在于焊接时掺夹杂质或气泡,而搭接焊时经常会由于电流过高进而发生脆断现象。
(四)由于套管搭接存在失误
对于建筑钢筋材料而言,在实际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除了焊接施工容易出现一些瑕疵等问题,套管链接的方式也是可能会出现一些比较严重的质量纰漏出现,在套管实际进行检测的过程中,主要是丝牙车得过深以及顶得太死。若根钢筋出现搭接质量问题,更会导致建筑结构产生松动,令钢筋结构稳定性大幅下降,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是建筑钢筋检测中较为普遍的质量问题。
二、分析建筑工程钢筋检测质量控制措施
(一)对质量检测进行完善
对于钢筋质量检测工作而言,其环节是相对比较多的,每个环节的操作动作都对最终的质量检测结果存在相对比较大的关系,所以要高度重视质量检测过程中的操作严格性,并且还要保证钢筋样品选择的全面性和代表性,重视覆盖所有的钢筋类型,并采取针对性和差异性的检测标准和设备,并要确保所有检测样品长度、平整度的一致性,保障检测结果有效性;保障钢筋检测样品的清洁性,对其表面进行清理,防止出现杂物、灰尘等;对钢筋检测样品进行清点,保障样品保持良好的状态,确保检测结果的有效性;要对检测人员的技能水平进行严格控制和检测,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满足实际标准要求。此外对于检测设备而言,还要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处理,这样可以避免出现问题,对于一些老化和陈旧的设备进行及时维修和更换,保质其整体使用能够满足实际需要。
(二)加强钢筋性能的拉伸试验
钢筋拉伸试验的指标是钢筋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或最大拉力下总伸长率。钢筋拉伸试验检测工作是质量监督、检查的基础,规范操作、减少误差是试验检测人员所追求的目标。对于试验机而言,要保持各个拉伸阶段的加荷速度稳定。在实施钢筋样品拉伸检测的过程中,要对钢筋的拉伸测定屈服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判定,保证准确的屈服强度。测定断后伸长率,应将试样断裂部分仔细地配接在同一轴线上,并采取特别措施确保断裂部分完美连接后测量其试样的断后标距,对于小横截面试样或低伸长率试样更应注意这一点。对手工测量断后伸长率或最大拉力下总伸长率时,要规范操作、减少人为误差。另外,在具体试验前,要对钢筋表面的油渍等现象进行严格的检查,如果表面出现油渍,就会影响到检测数据,所以要对试验夹具等设备及时更换。
(三)钢筋腐蚀度检测
由于钢筋腐蚀度会对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带来直接性影响,和人们的生命安全存在密切联系,一般情况下通过使用物理与化学这两种方式实施钢筋腐蚀度检测。对于物理方式可以将其分为声波在固体中传播以及电导热与电磁等这三种原理,另外还可以使用红外线等方式实施钢筋检测,由于对外界环境要求不是很高,一般情况下都可以在施工现场进行检测操作。但也具有局限性,由于会受到一些自然因素进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而化学反应原理实施钢筋检测,能够结合钢筋电极反差对钢筋的生锈速度进行测量,这样就能获得钢筋腐蚀程度,并且检测的最终结果准确度比较高,并且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获得较多业内人士的认可。
(四)做好弯曲试验工作
在实际进行弯曲试验的过程中,要严格根据国家规定的要求,对其实验操作的整个过程进行规范性和标准性的操作,其中主要包括弯芯角度和实验室温度以及规范性控制等方面的内容。但是在实际进行操作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会因为操作行为出现不规范的情况,弯曲压头的不合理使用等,导致检测结果稳定性受到影响。因此,要强化对弯曲试验的质量控制。强化对检测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对其进行定期专业化培训,强化其专业技能,提升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对弯曲压头的使用状态进行抽检;构建监督组织,对检测过程进行定期巡逻,强化检测行为的标准性和规范性,避免出现偷奸耍滑现象;因此还需要制定出标准化的检测规章制度,并且做好全员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宣传手册进行发放,强化检测技术的标准性,保质其最终的检测结果能够满足实际需要。
(五)强化操作人员监督和管理
操作人员作为钢筋检测试验的直接操作者,其自身专业水平和操作规范性将会直接关系到钢筋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所以需要强化对操作人员的监督和管理,重视采样人员专业化培训,强化对其检测质量的重视程度,培养其整体的责任意识,保障质量检测试验的规范性进行;为了保障采样工作的规范性,要两人一组,进行分工采样,一人采样,一人从旁监督,强化钢筋采样结果的可靠性;对钢筋样品进行精细化管理,避免出现泄露问题;强化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对所有潜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有效预防;结合操作人员的不同工种类型,通过采取针对性和差异化的培训方式,强化操作培训的有效性,并且对培训效果做出合理的评估以及考核。
(六)保证检测过程规范性
在实际进行检测中要严格根据相关规范对其拉伸试验的规范性操作和精细化管理,特别是需要对应力速度和应变速度进行合理的控制。实际进行冷弯试验的过程中,还需要对钢筋的弯曲角度、直径等实施合理控制,明确弯曲中心,钢筋外观状态要结合其具体的半径和角度进行明确;对弯曲温度进行有效控制,导致标准温度,保障检测结果稳定性。
(七)对检测设备规范性给予保障
设备检测是钢筋检测中重要的工具,需要充分的结合钢筋样品类型的不同,使用针对性的检测设备,制定出科学化的设备管理机制,对设备购买质量进行严格控制。此外还要严格根据相关规范对设备进行使用操作,对操作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并安排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和检定校准,确保其始终维持良好的使用性能。
(八)对检测环境进行优化
检测环境对于钢筋检测结果精确性是存在直接的影响,所以需要重视对检测环境进行优化控制,其中保障温度和湿度以及设备的精度,特别是在进行弯曲检测试验的过程中,还需要保障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施加的外力进行合理控制,确保检测设备能够对样品进行拉伸、弯曲操作等;不能由于外力过大导致样品断流现象。
总结:综上所述,建筑钢筋检测主要是针对钢筋强度、钢筋硬度、钢筋刚度以及一些建筑钢筋特性的进场检测。在检测过程中极易出现一些潜在关联问题,诸如,检测设备落后、检测环节不规范、钢筋焊接瑕疵或者是套筒搭接失误等问题。由此可见,强化钢筋检测,保障钢筋使用性能,对于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要对钢筋检测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具体性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保障钢筋检测过程操作的规范性,确保检测结果的精准性和可靠性,为建筑质量提升奠定基础。此外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逐渐提升,建筑工程行业迅猛发展,钢筋材料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进一步提升了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促进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提升,对于建筑工程整体行业的持续性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