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加强网络安全建设的现实困境与系统突围

2021-11-27唐焕春

魅力中国 2021年49期
关键词:网络安全人才建设

唐焕春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5)

一、加强网络安全建设的重要性

如今,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等提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信息安全与国家安全、社会经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新时代,加强网络安全建设,提高网络治理水平,带动周边产业发展,是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技术支撑,也是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的重要保障。

(一)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关键一招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虚拟经济繁荣创造良好条件。网络经济作为我国社会经济链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有助于减少交易成本,促进市场向深度、广度发展;另一方面,为相关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助力,为电子商务、软件开发以及互联网金融等领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经接近十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0.4%,是全球最大的网络群体,如此庞大的用户基数使得互联网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也密切相关人民利益。

(二)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网络安全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存在同构性,网络空间的能力与安全体系建设对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有着直接性影响。互联网改变了国家治理的环境、主体、基础以及内容,筑牢网络安全屏障,健全网络安全责任机制,为国家现代化治理提供良好机遇和重要保障。只有网络安全有保障,计算机技术才能全面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向现代化迈进。网络安全问题始终影响着我国国家治理,境外势力的恶意网络攻击每天都在实际发生着,同时我国境内的电信诈骗、数据盗窃等犯罪事件层出不穷,事关公民个人隐私的网络违法信息贩卖已经形成黑色产业链,严重侵犯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加强网络安全建设,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才能更好的利用网络技术主力我国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进一步提升。

(三)维护政治环境稳定的基础保障

互联网改变了传统政治生态环境的模式,互联网社会的扁平化与网络化,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群众与政府之间的距离,促进行政决策更为民主化。在自由开放的虚拟空间,人们可以对意识形态各抒己见,甚至质疑或反驳,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势必会对主流声音造成影响,为不法分子夸大社会矛盾,制造民众恐慌提供机会。因此,规范网络政治环境,对于提高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的认可度,避免出现极端政治言论,营造积极、绿色、健康的网络政治空间极为重要。

(四)实现数字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社会利用互联网技术主要向物联网与数字化两个方向重点发展,其中数字化涉及范围更广、实际需求更大、对于生产力的解放作用更为明显,行政单位、各行业企业、高校以及社会各方面都正面临一场数字化的转型浪潮,移动支付以及数字货币都将在不久的未来出现在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数字化浪潮中的核心就是大数据技术,伴随着庞大数据的运行,数据与信息的维护也变得尤为关键。对于物联网技术而言,各类移动终端的互联已经遍布我国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但是也为网络安全建设开辟了全新的战场,硬件终端的网络维护变得更为复杂,同时网络威胁也将变得更为隐秘,对于安全防护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无形中将网络安全建设的重要性推向了更高的台阶。

二、加强网络安全建设的现实困境

(一)行政监管不集中

目前,我国的网络安全监管部门众多,且存在权责交叉、边界不清等问题。“九龙治水”的局面导致监管活动趋于利益化,影响网络政策的贯彻落实效果[1]。而多元化的治理主体,缺乏中间协调部门,当网络事件出现并持续发酵一段时间后,各方执法部门才采取行动。网络监管延迟性、局限性,从根本上降低了治理效率,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对网络安全长效机制的建立健全极为不利。

(二)法律法规不健全

就目前而言,我国网络安全的立法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从网络法律法规的全面性来看,仍存在一定不足。首先,立法主体分散。由于网络行政监管部门较多,其立法出发点不同,导致共同问题相关的法律条文无法实现统一性认知,为后续执法工作增加难度。其次,立法内容交叉。立法主体分散,引起立法内容交叉或者冲突,导致知法难,执法更难。第三,立法标准多元化。针对同一问题的立法标准不统一,导致同样的违法行为,不同的惩治规定,造成执法困惑。

(三)治理人才缺失化

首先,我国网络安全治理的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并未形成体系化,培养方案缺乏整体性,生搬硬套国外经验,与我国实际国情不符。其次,专业治理人才的市场调配机制不合理,人才分布寡头垄断,具有碎片化特征。技术人才供需不平衡,供应与需求地域不成比例[2]。专业治理人才短缺、地区人才分布不平衡、人才流动性强等,严重影响了我国网络安全的主体支撑建设。我国对于网络安全相关人才教育培养的效率和质量都不能满足我国社会的需求,同时网络安全是当前时代迭代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缺乏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产学研的高效连接模式,我国网络安全相关人才无法紧密贴合时代需求并缺乏创造力。

(四)网民网络安全素质不足

我国网络基础设施的普及与移动设备的普及使得我国各阶层人民群众都能以较低的门槛享受互联网的便利,由此形成了全球最大的网民群体,但由于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社会各阶层仍存在较大差距,客观造成了大部分网民对于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的欠缺。我国网民对于目前的网络环境与我国所面临的网络威胁没有具体认识甚至完全无知,对于网络病毒的认知还停留在二十年前我国互联网刚刚普及时的底端病毒,对于“永恒之蓝”勒索病毒、新型蠕虫病毒等新兴病毒了解甚少。此外,我国线下支付场景极其丰富,越来越多的人将个人资产完全绑定于移动端并进行移动电子支付,但很少有人关注对于个人信息安全的警惕与维护,个人信息泄露导致的财产损失普遍发生。

(五)网络核心技术发展相对落后

网络安全建设是一项极为尖端且复杂的行业,与全球互联网技术最为先进的美国相比,我国的互联网技术仍有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是技术上的差距,同时还是自主创新能力的差距。美国在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同时,各大互联网公司还将自己的产品与外围技术向全球输出,中国的网络发展离不开美国技术与设备的支持,同时也极大的限制了我国互联网技术自主发展能力。新时代国际局势变化迅猛,美国与我国的总体关系呈现战略对抗,并在实际上已经开始了对我国高新技术的全面打压,技术垄断对于我国的影响不仅局限于硬件软件资源的缺乏与使用限制,还有技术路线的保护使我国互联网与芯片发展道路更为坎坷。美国在输出网络恐怖主义的同时非常注重自身的网络安全建设,技术代差形成的压制严重威胁我国网络安全。

三、加强网络安全建设的系统突围

(一)明确监管主体

坚持“分级保障,统一管理”的方针,化多为一,构建协调统一的网络安全监管主体,可以设立“国家网络安全治理总局”或类似的部门,整合从中央到地方的分散的网络治理部门,形成自上到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做到政令统一、行动一致,有效避免利益、权利以及关系驱动对网络监管的影响。

(二)加强法律约束

依法治理网络空间是我国网络安全建设的首要原则,网络安全作为一种广大社会人充分参与的空间平台,属于现实空间与现代社会的一部分,任何人在互联网上的行为都会对现实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网络安全建设的系统突围要以网络治理法治化、体系化为基础。首先,完善网络基本法内容。要结合时代发展需要,针对网络安全问题、主体矛盾等,出台新的安全配套规章制度,为网络安全问题的系统突围提供数据支撑。其次,加强专业性立法。针对网络犯罪,对专门性法律进行深入研究。比如说,制定电子商务、虚拟货币交易、不良信息传播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第三,遵循法律统一性原则。为解决网络治理碎片化问题,应在网络立法时遵循统一性,形成主客一体化法律关系,发挥法律的公正性、客观性。

(三)深化人才培养

加强治理人才培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鼓励高校设置相关专业,结合国外成功经验,摸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网络安全治理道路;第二,为网络治理的领头人物提供开班授课的机会,协调专业治理人才的地域分布情况。对于人才短缺的地区,应针对人才引进给予资金补助、政策扶持,避免一线城市人才结构饱和,小城市却人才匮乏,无人问津。

网络信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仍是各大高校,对于庞大的人才缺口,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顶尖高校应对网络安全专业进行扩招,同时对于一般高校,可以通过联合培养的方式,即当学生学习完基础课程后去顶尖高校进行项目实践,以实现人才的高质量培养。注意相关人才激励制度的建设,灵活改变其他领域转型网络安全领域的门槛,加强吸纳电子信息与通信专业的人才参与网络安全建设,降低建立门槛,提高专业技能在面试中的比重。此外,我国应加强对于网络安全背景人才创新创业的支持,鼓励小而精的网络安全企业建设,并通过合作、委托、隶属等方式使企业与国家网络安全中心进行深度联系,同时加强网络安全人才的社会地位与意识形态教育,以培养出精通技术、爱国守法并拥有高度责任心与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网络安全人才。

(四)强化网络核心技术创新能力

新时代,国际环境的变化与美国对我国的严重打压使我国在付出了极大代价的同时深刻明白网络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性。首先,我国网络安全监管部门需要形成统一的信息技术安全评价体系,一方面规范外来设备的使用并防范潜在威胁,另一方面提高我国自主网络信息技术产品的安全系数,制定网络安全检测标准,谨防不法分子与境外势力勾结的网络安全恶性事件。同时,我国要加快网络安全的核心技术研发环境与市场环境建设,通过良性方式提高企业自主研发投入能力,国家与各级政府通过行政手段鼓励并未相关产业链的建设提供帮助,实现优势资源整合,形成协同攻关的前端领域突破模式,企业应始终把国家需求与市场反馈当作同等地位进行研发设计布局,国家对于高新产业的企业不仅要提供税收政策上的支持与财政补贴,还要提高本土企业在我国市场内的竞争力,并保护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公平竞争环境,对于全球同时发展的尖端网络技术,例如IVP6,要集中建设,大胆实践,改变传统的军工技术有限的局面,形成军商民同步运用、信息共享的新局面,打造网络安全技术自主可控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圈。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力争在国际秩序中发挥积极作用,应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体系,突破治理多元化、治理人才匮乏、治理技术落后、治理法律缺残缺等问题,加大行政监管力度,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网络治理机制,科学提升网络信息化的地位,为民族振兴铸魂,为国家发展助力。

猜你喜欢

网络安全人才建设
人才云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应“实战化”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上网时如何注意网络安全?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