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墨画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2021-11-27夏俐
夏俐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时尚学院,上海 201620)
一、水墨画如何更好地应用于服装设计中
水墨画和服装设计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态。水墨画是纯绘画艺术,对水墨画要有一定的掌握理解是必要的,由于服装设计是设计艺术。它们之间既有可以互相借鉴的地方,也有各自非常大的不同点,要很好地将水墨画运用在设计之中,必须将它放在服装设计中去具体分析,才能清楚认识,以便合适地运用。对于设计中的水墨语言表现,我们应做具体分析,不应肤浅的理解。
水墨技法必须和设计主题相结合,设计的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应受主题定位所决定。首先,针对设计主题,思考是否适合用水墨这种表现语言来表现,不是所有的设计都适合用水墨来表现,所以在选择表现技法时,一定不要牵强附会,生搬硬套,滥用泛用。如果适合水墨形式去表现的,那么为什么不呢?当然有些自然的、文化的、传统的、抽象的主题,就适合就水墨的形式去表现。所以,具体设计具体分析。第二,如果用水墨画的语言来表现,对水墨的技法所包涵的思想内涵也应非常明确了解。因为,水墨的技法本身也包括了一定的思想内涵,如水墨的线带有画家个人的人格精神。所以,一定内涵的技法对应一定思想的设计作品。单纯的玩技法会使作品空洞,不容易产生感染力。第三,水墨技法和设计结合还应有形式上的美感。因此,寻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点便能自如地在设计中运用到水墨形式。
可见这种应用,不是将水墨画简单、生硬地照搬到服装的局部,那样出来的效果往往和旅游纪念品没有多大区别,艺术性不高。如何灵活、巧妙地将水墨的内涵运用到服装设计中才是研究的关键:
(一)水墨画中的构图(空白美感)与服装设计
在水墨画中,常常大片的“空白”,虽然非天、非地、非云、非水,但它是构成画面美的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是“实”的美,也是“虚”的美。服装设计也如此,非常讲究空白的美感。空白不论是在水墨构图中还是服装设计构图中都可妙用。第一,空白是构成意境美的重要因素。古人论画山水曰:“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云烟锁其腰,则高亦。”就是说要运用云烟这个空白,才能突出山水之高,而且做到形不见而意见。因此空白在构图中能深化意境,发人遐想,仿佛诗一样,非常含蓄、捉摸不定地、言尽意不尽地饶人寻味。第二,空白能突出主体,笔简意赅。在水墨画中,许多大师都是空白运用的高手,他们巧妙利用空白,突出主体。如潘天寿画墨荷,大笔淋漓,气势磅礴,画面只有简洁的黑叶红花,留出大片“空白”与之对比。在服装设计中,空白也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由于它的衬托,才使视觉得以集中,服装工艺细节得以充分展示。第三,空白在水墨中能加强笔墨效果,展示笔情墨趣之美。写意画家善于在挥毫泼墨中画出“飞白”,“飞白”与笔墨相映衬,产生一种特殊的美感,看似无心,实出有意。如古木老干中运用,使老树更显苍劲古拙。正如“笔贵要矣,亦贵墨与白合”所说,笔墨须与空白巧妙结合,才能展示笔情墨趣的效果。
在对于服装设计而言服装的外轮廓剪影可归纳成A、H、X、Y 四个基本型。在服装中轮廓及结构线和装饰线对服装的不同分割产生了不同形状的面,同时面的分割组合、重叠、交叉所呈现的平面又会产生出不同形状的面,千变万化。服装的比例对比、肌理变化和色彩配置,以及装饰手段的不同应用能产生风格迥异的视觉效果,这些变化都要巧妙地与中国水墨画等元素统一起来。例如腰部是服装造型中举足轻重的部位,其中腰部的松紧度和腰线的高低,是影响造型的主要因素。腰部从宽松到束紧的变化可以直接影响到服装造型从H 型向X 型的改变,这个变化要体现一种轻松随意的服装风格才不会失去表现水墨的主旨。以A 型为基础能变化出帐篷线、喇叭线等造型,对H、Y、X 型进行修饰也能产生更富情趣的轮廓型,选择体块大的廓型去表现水墨感觉的服装是比较理想的,这就好比选择了一张绝好的宣纸让设计师有足够空间去尽情表现;另外服装各部分尺寸之间的对比关系,例如裙长与整体服装长度的关系,水墨装饰的面积大小与整件服装大小的对比关系等等,这些对比的数值关系要达到了美的统一和协调,这种比例美就是水墨空灵的意境之美。
(二)水墨画中的笔墨变化与服装设计
在水墨画中用运用笔墨来表现变化,疏密是指物象本身以及物象与物象之间笔墨构成的密集度与舒展度所形成的对比关系。穿插指物象与物象前后左右进行穿插组合。疏密与穿插手法的形成,是画面构图丰富完整的有效方法。古人云:“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指的是疏和密要在画面中形成对比,疏朗的地方可以纵马驰骋,密集的地方连风都吹不进去。穿插在层次、空白、疏密的安排和节奏与气势的体现上有很重要的作用。疏密穿插的目的,是为了使画面构图更完美,更符合于统一与变化的规律。而服装中的体是由面与面的组合而构成的,具有三维空间的概念。不同形态的体具有不同的个性,同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体也将表现出不同的视觉形态。体是自始至终贯穿于服装设计中的基础要素,设计者要树立起完整的立体形态概念。又要把“疏密穿插”的笔墨合适地应用到服装的体块上:一方面笔墨重心可以安排在大体块上,另一方面笔墨重心可以安排在服装细节少的部位。这样既不会影响笔墨的自由表现又不会影响服装结构线和装饰线的美感,当然,要从整体上把握“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笔墨精神在整体服装的结构线装饰线的分配上都要考虑到疏密关系。
(三)水墨画的用线与服装设计
水墨画的用线是中国画技法形式中的一种,全凭线的虚实刚柔、浓淡粗细来体现变化。水墨画的线飘洒而流畅,笔与笔之间有呼应,线与线有连属,笔气连贯,上下牵掣。而服装设计是针对人体本身所具有的曼妙曲线以及其展现的各种姿态,水墨画的用线为服装设计中线的个性表现提供了极佳的创作空间,因此,线的完美体现离不开设计者对人体的理解以及对线的自身表现性的认识。人体的起伏、凹凸变化令线的表现变化莫测,在服装中有长的直线,随人体变化的曲线,还有随风舞动的线,这些线在剪裁时就要考虑到服装完成后有国画中用线的美感,柔中带刚,方中带圆。
(四)水墨画中的虚实(动静美感)与服装设计
在水墨和设计构图中,也要讲究动态的美感和静态的美感。如果点线面和黑白灰同形同量配置,画面就会给人十分平稳,安定和静态的感觉。如果点线面和黑白灰异形异量配置,重心就会变化,就会给人运动、活动的感觉。在设计构图中,一般情况下应动静结合,要“静中有动、动中见静”。因为太静会给人缺乏生气之感,太动又造成杂乱无章,所以动静结合是很好的形式美感。笔墨本生的干湿变化也带有动感,服装中裥是在静态时收拢,而在人体运动时张开,比省更富于变化和动感,裥的设计主要以装饰为主,通过与柔软型面料的搭配,体现柔软型面料一的轻薄又悬垂的质感,松散型和有褶裥效果的造型对比,表现面料线条的流动感及动静结合的美感。
可见水墨在服装设计上的运用不应是孤立的,而应根据作品的主题,选择适当的水墨语言,系统的通过服装的面料、款式、工艺细节等要素综合应用,才能准确完美地做出成功的作品。
二、笔者在设计中的几点尝试
(一)八大山人带来的启示
八大山人的水墨写意自出性灵,心随笔运,取象不惑,不拘形似,以意象为主,在似与不似之间。同时借助佛学禅理,将视觉形象变成一个个令人寻思不尽的图像符号。在用墨上施用泼墨,以清雅滋润的效果给人以梦幻般的境界。可以说是柔中见刚,不是外露紧张而显得霸气逼人的。就连那一张居于重点地位的荷叶来看,画面着墨甚少所显示出的空间感,对意境的广阔性的构成富于出色的效应,它那虚拟的而不是直接、具体描绘出来的广阔空间,似乎可能给观画者造成一种无言的诱导,它好像在说,在那平凡的自然景色里,还有许多没有直接出现在画面上的美的现象,留待你们自己去发现。这就是说,八大山人没有把他所发现了的美全部再现于画面,而是把一些有限的形象当作一种诱导,让观画者由自己所发现的美,在意向里给有形的画面作出无形的补充。形象简练却很耐看的画面,体现中国传统美学的含蓄论或意境论等观点。笔者在《净土》系列服装的设计中尽可能地把握这种感觉,不矫揉,不雕饰,墨润清新,正是写意的极致之追求。
(二)手绘及扎染在表现服装设计中的水墨效果
笔者采用的手法主要是直接快速地在潮湿或干燥的白色丝棉上进行手绘,将织物绷紧固定在一个木板上下面垫上毛毡,染料很快渗入织物中,画笔的蘸取量不能太多。画笔蘸取染料后,应该用一定厚度的纸巾吸去多余的染料,以免滴在织物上出现不想要的斑点。下笔时,手要稳,尽量避免对周围织物造成斑迹或污点。最好在胸有成竹后再下笔绘画。
绘画时要控制好落笔的力度。绘染到织物上的染料通过毛细作用渗透到周围的纤维中,当染料停止迁移后,织物上呈现出柔和、晕染的图案效果。当然,还可以在一层染料完全干燥或未完全干燥时,再施加其他的各层染料,在图案细微处还可以采用较小且较干的画笔来进行创作。
在笔法上笔者主要采用的有破墨法和积墨法:破墨法是指用重叠的方法用墨。即趁前道墨迹未干之时,再叠加墨色使其渗入,有助于丰富画面的层次变化,达到浑厚滋润的意味。运用破墨法,一般后添的墨色要浓于前道墨色,当然也可用淡墨冲破浓墨,甚至用水破墨、色破墨(这次没有采用颜色破墨),使墨色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积墨法是湿墨和干墨的重叠,通常在山水、花鸟画中常用。这种方法常是淡墨对浓墨的重叠,与破墨不同之处在于:每层墨干后再复加,达到浑然一体但又可以层次分辨,增加厚重感效果,有时还可用于补救勾勒的败笔。
结论
通过这些方法较好地将中国水墨画的精神内涵体现在了服装上,笔墨作为中国水墨画的一个重要元素及表现工具,在水墨画中所造成的美感效应是其它工具所无法替代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与进步,思维的多元化给中国画笔墨表现形式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从传统笔墨形式中吸取营养,开拓设计思路,只有这样才能使设计充满丰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