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教学法在师范类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2021-11-27刘金定
刘金定
(信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将奥尔夫教学法应用在钢琴教学中,对教师和学生都会产生较大影响,既能改变学生钢琴弹奏状态,又能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生动有趣,从而为学生更好学习钢琴演奏技巧和音乐知识提供帮助。
一、奥尔夫教学法概述
(一)理念
奥尔夫教学法主要以音乐本源与本质为入手点,主张“诉诸感性”与“回归人本”的教学观念,强调对学生本能欲望的培育,即音乐表达的情绪和思想,进而实现培育学生根据演奏和舞蹈等模式将自身内心情感呈现出来的目标。从本质角度而言,奥尔夫教学法以培育学生综合能力作为出发点,并通过长时间教育培训,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在师范类高等院校钢琴教学中,传统教学法和奥尔夫教学法进行比较,前者以学生表现情况为评价尺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高校音乐教育水平的提升,不利于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和钢琴表演技巧,而奥尔夫教学法借助自身优势和作用,不但能使学生积极自主进入课堂教学活动中,而且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加强学生知识技能记忆。
(二)特点
人类的认知过程即是从感性发展到理性,而奥尔夫教学观念就是利用感觉调动各方面能力,由此要求学生在进行音乐学习时,必须全身心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亲身参与,防止出现“纸上谈兵”的尴尬局面。在此种教学背景下,摆脱了教师的枯燥教导与学生被迫模仿,使专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而学生则在教学活动中占据主导位置,主动进行唱跳,抒发自身情感与思绪,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从而推动师生更好交流。在钢琴教育教学中应用奥尔夫教学法,有助于锻炼学生手眼配合能力,使其听觉、视觉与感觉充分融合,开发学生内在潜能,让师范院校学生综合感官与钢琴演奏完美融合,深刻感受钢琴演奏为自身带来的幸福和美妙体验。此外,从特定角度而言,音乐本质就是通过个体自我参与来体会蕴藏的美妙,学习音乐并非只是利用耳朵聆听音符,更关键的是身体和情感的感受。由此,在钢琴演奏中,要注重结合肢体动作,以此充分抒发学生内心情感,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钢琴曲目的内在含义。
二、奥尔夫教学法在师范类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困境
(一)教材内容更新缓慢
在钢琴教育教学中,教材是专业教师教导学生不可缺少的教学工具,是教师规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向、树立教学目标的主要来源。现如今,钢琴教材一般均由专业性院校所编著,其内容侧重于理论性和学术性,借鉴诸多西方音乐文化,但未能将奥尔夫教学观念融入到教材内容中,是当前钢琴教材内容的主要缺失。缺少教材作为教育根基,推广应用奥尔夫教学理念和教学法就如同纸上谈兵,教师根本难以依托教材落实奥尔夫教学法。如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脱离教材,按照自身经验理解与应用奥尔夫教学法,极易使教学目标与教学宗旨相偏离,无法衡量奥尔夫教学法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运用是否合理到位。为了改变此种情况,国家相关教育部门要将奥尔夫教学理念融入到教材编写中,使教师在课堂讲解中渗透本土教学因素,加强学生对奥尔夫教学思想和理念的了解,并适应奥尔夫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从而为其更好学习钢琴演奏技巧和知识提供帮助。
(二)音乐教学观念陈旧
在当前师范类高等院校音乐教学活动开展中,尽管奥尔夫音乐教学观念得到广泛运用与传播,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此教学方法却未得到真正应用。专业教师也未能贯彻落实奥尔夫教学观念,在课堂中依旧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尤其在钢琴教育教学中,奥尔夫教学理念与教学法并未发挥应有作用。在课堂中,学生学习兴趣低迷,学习热情淡泊,钢琴曲目练习枯燥无聊,学习状态平淡无奇。追根溯源,主要因教师未对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进行及时革新,使其在钢琴教学中如同“水过地皮湿”,未能从本质上解决高校钢琴课堂教学面临的观念陈旧问题。在此种背景下,不但会影响学生学习钢琴演奏技巧和相关知识的热情,而且还难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使其在课堂学习中“心猿意马”。同时,在钢琴教育中如若未能合理应用奥尔夫练习法,那么师范院校学生练习钢琴曲目时就会缺少创新性,难以激发学生练习兴趣和自主性,这样既无法提升其钢琴演奏技巧,又难以让学生从内心深处领悟到钢琴作品中的精神诉求,更何况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三)教师能力薄弱
首先,高校教师未能深入了解奥尔夫教学体系。奥尔夫教学理念在国内幼儿园教育中得以广泛应用,主要因这些教师均经过了职后培训,并在教育教学中积累了诸多实践经验。但针对师范类高校钢琴教师来讲,他们一般都毕业于专业音乐院校,在学校未接触过与奥尔夫教学法相关的课程,即便部分教师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但也只是表面内容,没有系统全面学习奥尔夫教学体系,也未能展开深入研究。因此,将此种教学法应用在钢琴教学中,更为侧重于“形式主义”,无法充分发挥奥尔夫教学法的效用和价值。其次,学科综合能力相对薄弱。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主张将创作、表演和欣赏汇集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方式,在师范类高等院校钢琴教育教学中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必须深入了解奥尔夫教学体系的内涵和意韵,要求专业教师具备综合艺术素养,既要注重提高自身钢琴弹奏水平,又要具备深厚浓郁的音乐文化底蕴和知识体系,可将钢琴、舞蹈、歌唱等艺术形式有机融合,将奥尔夫教学观念游刃有余地应用到钢琴课堂教学中。然而,由于大部分钢琴教师均毕业于艺术类院校,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即便具备极强的钢琴弹奏能力,但综合素养相对欠缺,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发生力不从心的情况。
三、奥尔夫教学法在师范类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开发校本教材,提升教学内容匹配度
师范类院校学生在进入校园学习时,其音乐素养与演奏能力均相对薄弱,并且身体骨骼和手指机能已基本定型,倘若不注重提升其音乐表现能力,而是盲目在技术方面下功夫,学生会因技术欠缺而逐渐丧失学习钢琴弹奏技能和知识的兴趣,甚至还有部分学生会出现畏惧心理。因此,在对学生展开钢琴教育教学时,首先要培育学生音乐感知能力,运用大学生逻辑思维严谨、理解能力强、学习速度快的优势,增添部分容易理解且具有音乐表现力的钢琴曲目,并以此为基准展开课堂教学。其次,每位师范类学生入学水平与成长背景存在差异,其音乐表现力和弹奏能力亦是参差不齐,并且因地区经济差异影响,各校教学水平也存在极大不同,因此师范类院校在选择教材时,应组织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展开校本教材撰写,将此作为补充教材来协助现有教材教学,使教材内容更贴合师范类院校教学学情。此外,在教材整合方面要注重以下几方面内容:其一,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减少乏味单调的纯技术训练内容所占比例,增添富有音乐性的教学曲目;其二,增加由中外名曲改编的优质钢琴小曲;其三,扩展钢琴曲目选择范围,加入本土化作品;其四,科学选用经典动漫及儿童歌曲。基于此,通过校本教材合理开发,有助于提高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需求的匹配度,为学生日后更好地学习钢琴演奏技巧与相关知识奠定牢固基础。
(二)实行系统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将奥尔夫教学法应用在师范类高等院校钢琴课堂教学中,首先任职教师需要对奥尔夫教学体系进行全面了解与认识,要具备丰富扎实的实践经验,可利用理论学习及教学研讨等模式,提升专业教师对奥尔夫教学法的运用能力。一是加强理论学习,为专业教师强化奥尔夫音乐素养提供支撑。比如,可邀请相关专家与学者对专业教师进行正确指导,并借助专业书籍贯穿始终,如《我和音乐做游戏》与“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评述”等。利用学习,让专业教师掌握奥尔夫教学法的教学原理、教育内涵与理论基础。二是大力开展实践培训,为专业教师提高奥尔夫音乐素养架起坚固桥梁。专业教师在学习理论知识后,要开展多种模式的实践训练,借助教材中包含的实践案例掌握奥尔夫在不同学科中的具体应用。在实践训练过程中,学校钢琴教师还可共同模拟钢琴教学情况,某位教师进行课堂模拟演讲,其他教师配合教学,利用这种实践方式提高师范类院校钢琴教师的综合素养与教学水平。三是通过教学研讨,为专业教师强化奥尔夫音乐素养奠定基石。教学研讨主要利用听课与评课的方式,让教师进行教学展示,随后针对教师课堂教学过程展开评课,从设计思路、教学方向、实施效果等层面进行探讨,在这种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均能各抒己见,既能拉近师生关系,又能收获更多教学经验。
(三)注重即兴创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即兴创作思想占据极大比例。奥尔夫曾经提出:综合性能使音乐所具备的特点展现出更加艺术化的效果,此种效果远好于僵化乏味训练模式产生的效果。奥尔夫教学法更重视对大学生个性化及创造能力的有效培育,让大学生在学习钢琴操作技能和音乐知识时可以尽情抒发自身情感和思想。此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中心,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与新课标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不谋而合。以学生为中心,不但能有效提高大学生学习钢琴的热情与兴趣,还能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充分发挥自我才能和智慧。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进程中,钢琴教师要为学生设置开放性题目,让大学生结合自身想法自主设定情景,并根据情景展开钢琴曲创作,在这一创作进程中,不但囊括钢琴曲目,还囊括与其相配套的舞蹈动作与语言等。在具体实践中,可合理使用以下两种即兴创作教学方:一是,将即兴伴奏与钢琴教学体系有机结合,通过启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潜力,让大学生在主动创造音乐作品的进程中体会到乐趣和欢乐,激发进入未知领域探索的兴趣。二是,将节奏练习与即兴创造有机结合。根据课堂实践得知,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应用奥尔夫教学法,借助即兴演奏的教学模式,能使单调的节奏与节律呈现出丰富的情感和练习特点,多次反复练习,可激发学生自身蕴藏的无限创造潜能。
四、结语
综上所述,奥尔夫教学法与素质教育的理念相匹配,将其应用在师范类高等院校钢琴教学中十分恰当,有助于明确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强化学生创造力,提升其学习主动性。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提高自身钢琴演绎技巧,强化文化底蕴,不断提升鉴赏能力,为日后成为现代社会音乐事业发展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奠定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