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文物保护的意义及策略研究
2021-11-27王敏
王敏
(稷山县文物保护中心(山西 运城),山西 运城 043200)
前言:文物具备不可再生性,是民族文化、社会习俗的产物,通过强化对历史文物的保护力度,可起到增加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作用,促进我国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为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必须建立健全的文物保护体系,处理好区域经济发展和文物保护之间的关系,规划大规模的土地资源开发项目,避免经济开发活动影响文物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
一、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现实意义与重要性分析
(一)为学术研究提供资源
历史文物是某一时间段内古代劳动人民、技术专家智慧的结晶,对历史研究、文化考据工作具备重要价值,文物是古代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研究价值较为丰富。考古学家可通过分析历史文物的外观、布局、化学成分、制造工艺,了解无文字记载的历史阶段的社会文化风貌。历史学、考古学、文化学等多个专业均运用现有的文物开展专业性的学术研究,文物逐步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学术研究资源。因此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可为不同学科的发展提供支持,拓展文化研究路径,学者可通过研究受保护的历史文物,还原古代历史文化,探究古人制造文物所使用的各类材料加工技术与制作工艺,把握古文物所蕴含的科学原理、文化理念。
(二)传承传统文化,提升社会大众文化修养
文物是人类社会在某一时间段内社会实践活动的创造物,能够反映某一时期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文化习俗,是时代的见证者,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文化传统。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可最大限度地面向人民群众展现我国古代文化的真实面貌,让现代人基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了解历史发展进程,把握不同时代我国劳动人民的行为方式、文化习惯,为人文艺术的发展指明方向。人民群众在鉴赏历史文物的过程中,可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个人生活中发扬文物所承载的文化精神与思想理念。文物不仅具备突出的学术研究价值,还具备突出的艺术价值,部分地区开始在博物馆、旅游景区内开设陈列各类文物的展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参观。在鉴赏古代文物的过程中,游客能够获得更多历史信息,积累文物鉴赏经验,激发大众探究古代历史、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可起到提升国民文化素养水平、改善群众思想状况的作用,引导大众了解古代社会文化与传统艺术表演形式[1]。
具备悠久历史与独特文化价值的文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艺术创造力,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可间接促进我国现代社会文化的发展,对基层群众施加爱国主义教育与文化教育,锻炼社会大众的文化鉴赏能力与理解力,满足多数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国文物保护单位如博物馆、展览馆等机构可发挥固有的资源优势,弘扬带有正能量的传统文化,组织开展种类多样、形式丰富的社会教育活动,做好精神文明建设活动[2]。
二、目前文物保护工作遭遇的主要问题研究
(一)文物保管不善,大量文物受到损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国民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社会文化事业获得快速进步,具备文物保护意识的群众较少,社会宣传力度不足,多数群众不了解各类历史文物的研究价值,错误地认为文物保护工作与自身没有关系。部分文物管理机构不重视及时维修受损文物,让书画、雕刻、壁画等形式复杂、年代久远的文物长时间暴露在不稳定环境中,导致文物表层剥落或受到腐蚀。部分雕刻在建筑物墙壁上的雕塑、壁画、人像因建筑年久失修倒塌,而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未能发挥固有的文化教育作用。个别地区过度重视经济发展,无限制开发土地资源,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拆毁具备历史价值的大型文物[3]。
(二)博物馆建设力度薄弱,管理失当
博物馆在现代社会中主要发挥了收藏文物、组织文化展览的基本职能,是文物保护工作的主阵地,但部分地方文化博物馆因资金有限、经济实力不足等原因,无法进行必要的正常建设,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流失,工作人员积极性受挫。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受到近年来考古事业快速发展的影响,大量珍稀文物档案出土,博物馆展厅与仓库内的空间较小,无法同时储存巨量文物,管理较为混乱,未能制定合理的文物保护方法,不同类型的文物被堆放在一起,容易导致文物流失或损坏[4]。
三、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正确措施研究
(一)建立完善的文物保护制度
文化管理部门必须把握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做好社会宣传工作,在电视、广播电台、自媒体平台上投放各类呼吁群众保护文物的广告或资讯,提升各地特色历史文物的曝光度,鼓励各地群众参与文物保护工作,面向政府城建、自然规划部门重申《文物保护法》中包含的有关土地开发的条款,发挥引导作用,缓和土地资源开发活动与文物保护工作之间的关系,在城市建设、乡村农业生产、城乡经济规划等不同活动中消除经济活动对文物保护工作产生的负面影响,让文物保护工作获得制度化的保障,做好跨部门的协调工作。文物保护机构必须履行自身社会职责,勘探被划为经济开发区的地区所包含的地下文物,采取行政处罚等手段约束破坏文物、损毁古建筑等违法行为。文物保护部门必须制定严格、完善的管理条例与规则,调和古建筑与现代建筑之间的关系,对文物聚集地的土地资源开发活动做出长远规划。
文物保护部门应当认清自身职责与使命,与政府宣传部门、教育部门进行合作,做好本职工作,定期组织开展多样性的文物保护宣传活动与教育活动,传播文物保护知识与文化常识,让人民群众认识到保护祖国历史文物、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使之自发地参与文物保护部门组织的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强化人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地方文化管理部门、博物馆工作人员可建立微信公众号,面向受众推送有关地方特色历史文化遗迹保护工作的各类信息,展现修复完成的古文物真实面貌,做好资讯投放与传播工作,让社会大众对不同地区特色文物的类型、内容、形态有深入全面的了解,激发社会大众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之前往历史文物遗迹的所在地进行游览,促进地方特色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拉动社会经济进步。
(二)强化文物保护力度,调整文物管理方式
在资金层面,政府财政机关必须向地方文化部门、博物馆等机关注入资金,加大资金投入规模,让文物保护工作获得更多资金支持,建设更多博物馆、文物展览馆、文物鉴定机构,鼓励民间收藏家向博物馆捐献文物。为解决博物馆经营资金不足、设备老化等问题,政府必须拓展文物保护工作的融资渠道,引导社会志愿者组织或企业家建立专项文物保护基金,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资金层面的支持,保证珍稀的历史文物能够在短时间内修复,让博物馆工作人员有足够的资金购买高性能的分子采样设备与激光扫描工具,发现历史久远的古文物潜在的损坏与瑕疵,设立专门的古代文物修复项目,做好重点文物的维修保养工作。
文物管理部门必须采取合理措施,调整文物管理方式,运用实用性的安全保护措施,定期对辖区内重点历史文物遗迹进行安全检查,发现社会活动、经济开发工作对作为重点文物的古建筑造成的负面影响,在古建筑周边修建蓄水池与消防管道,做好防灾工作。做好田野文物保护,设立独立的文物保护区,严格执行各类管理条例,检验出入保护区的游客个人身份的真实性,防止出现倒卖文物等违法行为。有关部门必须做好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筹集足够的资金与技术资源,扩大仓库容量,避免珍贵文物受到外界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的影响,建造隔绝外部空气的真空展柜,用于保存容易损毁、带有厌氧性物质的文物,如古代的针织壁画、绢制衣物等。文物管理部门可斥资购买大量高性能的专业技术设备,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将实体文物的各项基本信息录入管理系统之中,在有需要时自行查询数据库中存储的文物信息。通过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可将不同类型的文物按照出土时间、制造年代、历史价值、学术意义分为不同类别,并将其进行分类保管,为文物管理工作带来更多便利。
(三)引进高素质人才,组建专业化文物保护团队
文物管理部门必须强化人才培育力度,开办文化知识培训班,面向博物馆工作人员、考古人员、文化志愿者传授高层次的实践技能,使之了解怎样正确使用检测设备分析历史文物的真伪、用工具修复受损文物,提升其专业素养水平。博物馆管理者应当面向社会各界招募具备考古工作经验或文化管理工作经验的人才,使之进入博物馆或其他类型的文物管理机构,担任技术员,建立配套的人才考评、绩效考核机制,改善文物保护人员的工作环境,提升文物保护人员的工资待遇。博物馆还应聘请专业的考古专家、文化史研究学者,使之前往馆内担任讲师或顾问,让负责文物保护工作的工作人员学习并掌握最新的文物修复技术,了解古代文化研究学术成果与考古工作的最新进展[5]。
结论
文物是现代人解读古代历史文化习俗重要的物质依据,通过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可向后人传承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文艺思想,全面发挥文物的文化教育价值。我国文物保护部门必须合理应用先进的智能化科技,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收录各类文物的基本信息,做好文物分类管理工作,汇聚来自不同领域的社会力量,将珍稀历史文物转化为地方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