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陶艺中泥塑肌理的运用
2021-11-27徐嘉辰
徐嘉辰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 201620)
陶艺指的就是创作陶器作品的一种艺术,是人类从制作陶器到发展陶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尤其是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中,关于如何制作出各具特色的陶器就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现代陶艺是一种只出现在现代的视觉艺术,它打破了传统的陶瓷创作方式,积极改变和拓展了我们中国陶瓷的语言和新的观念形态。泥塑肌理作为陶瓷艺术中一种非常常见的装饰手法,其创新手法多样,材料种类丰富,非常适合现代家庭审美。虽然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相比,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但其创作理念却受到了现代人的广泛喜爱,因为它运用了许多现代审美要求和价值观。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现代陶艺的泥塑肌理实践感兴趣。所以本文接下来将会探讨现代陶艺中泥塑肌理的具体运用策略,希望能更方便大家快速掌握泥塑肌理的基本制作方法,为广大陶艺爱好者提供参考。
一、现代陶艺的艺术背景与泥塑肌理的意义
在人类几千年文明的光辉历程中,陶瓷艺术是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从早期器物瓷到逐渐兴起的以纯艺术价值为核心的陶瓷艺术,陶瓷艺术的内涵和表现方式不断发展和丰富。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和不同地区的文明交流之后,现代陶艺诞生的基础逐渐巩固。现代人类思想感情的丰富和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陶瓷艺术的内涵深刻而不陈旧,复杂而不冗余,给人们带来了新的艺术感受和思想渗透。中国现代陶艺诞生于改革开放之后,它属于现代陶艺的一个分支,它强化了对主体性和中心思想的强调,使艺术作品更具凝聚力、整体性和强烈的感染力,给人们带来了新的价值体现和艺术感受。
闪烁的时代火焰赋予了泥塑新的生命,而现代陶艺中人们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重构则赋予泥塑更高的精神境界。虽然它继承了古典陶瓷的美和独特气质,但它摆脱了古典审美禁锢和技术支撑的局限。没有机械化的审美评价,人们就可以摆脱障碍,真正用心灵感受艺术之美。泥塑肌理是以触觉为基础,通过记忆在精神物质逐渐积累的过程中形成视觉感受,即视觉肌理,不同的纹理接受方法也为纹理的延伸创造了许多形成方法和新思路。泥塑肌理是表达和宣泄这些精神情感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创作者沿着灵魂的轨迹产生的泥塑艺术通过插入点、线、面、体积和空间结构,激发人们对肌理美的审美情感。
二、现代陶艺中泥塑肌理的研究现状和具体内容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现代陶艺逐渐开始发展,今天,现代陶瓷的应用早已扩展到各个领域。古语有云:“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现代陶器的制作过程始终离不开工具的使用,泥塑纹理工具就是现代陶器的重要衍生物之一。这种泥塑肌理工具的出现,不仅极大地推动了陶器的发展进程,而且提高了现代陶器的艺术表现力。然而,很少有论文对泥塑肌理工具进行总结,以使人们更方便、更有效地了解这种工具以及如何制作这种工具。因此,对泥塑肌理工具的研究非常重要,更有利于现代人对陶瓷工具的详细归纳和指导。
泥塑纹理工具的研究内容,主要是现代陶瓷中泥塑纹理工具和木雕纹理工具的制作,以及一些纹理工具的应用研究。两种纹理工具之间的差异以及在不同材料、相同位置的使用方法。例如,泥塑纹理工具,主要为印章,制作方法是在粘土上雕刻一个日常生活中最喜欢的图形或文字,然后烧制泥土,然后再进行使用,是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排列组合,在粘土上产生各种各样的图形,是一个操作与制作上非常简单的工具。再如,木雕纹理工具主要是将工具磨成一定的形状,然后将其描绘在胴体上。操作方法也多种多样,使用过程对掌握层次感有一定要求。这两种工具相对单一,粘土工具只能制作一种图案,只能用于相对单一的作品,木雕工具对作品的艺术水平要求非常高,所以需要有相当的知识基础与熟练程度,所以一般的陶瓷爱好者并不能轻易应用此类工具。因此,我建议创作者都可以一步一步地利用工具,自己制作的过程也有助于提高对工具应用范围的认识。现代陶艺突破了传统观念上不受约束的特点,在新的历史时期,一切事物都要与时俱进,不局限于前人的智慧。所以,陶瓷工具的发展也应紧跟时代步伐,继续探索并研制出更多的实用工具。
三、现代陶艺中创作泥塑肌理的工具
艺术源于生活,艺术是将现实转化为另一种诗意和象征性的现实。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全面的意识和思维进行艺术创作,生活的实践过程也蕴含着丰富的精神灵感和艺术价值。肌理创作最基本的工具就是通过人体的皮肤线条和体积变化,创造出独特的泥塑肌理,并用身体的各个部位直观地传递创造者的精神世界。画笔和颜料的使用也可以通过绘画描述的方式,形成创作者内心的独白。色彩的碰撞和融合是情感表达的有力方式,例如自然界最原始的工具,如在生活实践中随处可见的植物和树木、风和火的应用,以及后工业时代产生的各种人造材料和其他元素的拼接和复制,现代创作者的所见所闻没有审美上的限制,所有与创作者产生灵魂碰撞的元素都可以融入在具体的陶艺作品中。
四、现代陶艺中泥塑肌理的表现形式和制作方法
点、线、面的简单结合是最基本的肌理表现形式,而空间结构、体积的表现也可以为泥塑的肌理带来不同的质感。比如表现色彩的颜料厚度的参差、不同程度的镂空结合、将雕塑中浮雕的艺术特色与泥塑融合等,不同的肌理形式产生的质感对创作者不同创作感情的表达有着深浅不一的效果。
泥塑纹理工具是表达我们想要表达感情和主题的工具。在现代陶艺中,有两种制作泥塑纹理的方法:一种是制作印章,将图案或文字刻在胚上,抛光后使用,有时候创作者为了保存方便和长期使用,雕刻的印章也可以进行烧制,这样不易磨损,还能作为纪念品长期保存;另一种翻模方法也可以达到复制的效果,就是将纹理清晰的物体粘在粘土上,然后用刷子将纹理处用水抹平,取出纹理物体,用粘土在纹理周围筑坝,最后用石灰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经过一定时间后,倒入纹理上,不超过2-4mm,灰泥完全干燥后可以剔除,这样就可以制作出完整的泥塑纹理。
五、在陶艺创作中实现泥塑肌理的具体方法
第一,创作者可以利用材料本身自然肌理进行创作。因为不同泥料有不同的颜色、颗粒感等物理特性。而且不同颜色泥浆的混合会导致颜色和质地发生不均匀变化。比如,不同颜色粘土的组合可以产生不同的颜色和纹理,白泥、黄泥和绿泥可以实现深度或浅层的简单整合。第二,创作者还可以将泥与树叶、花瓣等有纹理的物体结合起来,使它们在紧密贴合的条件下有效地塑造泥塑肌理。第三,还可以通过创造者的想法,在创作过程中塑造黏土。比如创造者可以通过绘画和写作来创造,他可以用不同的画笔在烧制的陶瓷艺术作品上形成不同的线条和图案,形成视觉冲击,并通过不同的绘画方法形成情感延伸的精神感受。第四,创作者还可以将颜料与水或胶体混合,形成不同浓度和质地的彩色介质。用喷枪直接喷涂或自由喷涂较厚的颜料,而不是用刷子作为颜色的中间载体,或加入吹气形成各种形式的纹理。胶水等特殊物质的特殊质地可以在瓷器表面形成镜面般的光泽。第五、通过熏炙的方法,利用火焰的温度将泥土烧焦后会形成炭黑的泥土,是以聚集体形式存在瓷器表面或深入部分空间,可以为不同化学物质作为引导线路,制作独特的纹路。第六,就是进行刮刻的方法。如果说泥塑是由堆加法的基本方法塑造而成,是“做加法”的艺术品,那么以刮刻的形式以专门用于木 料、石料等削减法“做减法”。镂空也是表现方式的一种,可以形成较强的空间表现力。
另外,创作者为了实现不同泥塑肌理,可以通过不同的烧制方式达到不同的效果。首先是盐烧,就是在烧制过程中将氯化钠撒入在燃烧的窑炉,可以形成带有独特肌理的透明釉。其次是熏烧,就是在素烧完成后再选用木屑、树枝、报纸等作燃料产 生浓烟,通过坯体表面的缝隙使炭黑附着于作品表面,形成自然的斑驳效果。还有柴烧,用木柴直接烧陶,使柴火直接在体坯上留下自然的“火痕”以及木柴燃烧后的灰烬,形成“落灰釉”,使得作品色泽温润,富有变化。另外,创作者还可以通过控制烧制的温度实现对材料的改造,比如将羽毛放到刚烧制完成的陶器上,可以创造独特的体积与纹路。对陶器雕塑进行上釉,还能有效提高整个陶艺作品的光泽度和防水性,使得通过泥塑肌理创作出来的陶艺作品更具观赏性,釉面按照不同的烧制条件,会细致地区分成低温釉、中温釉和高温釉。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陶瓷泥坯在晾干后更易发生破裂,所以,陶瓷艺术创作者要更加谨慎,在必要时也可以利用必要的辅助手段进行上釉;在给陶泥坯进行上釉前,先把泥坯表层的尘土和污物清理一下,借此来提高其对于泥釉的吸附性。
总之,本文总结了泥塑纹理工具的制作和应用,对今后泥塑纹理工具的开发、创新和更详细的归纳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陶艺中泥塑的肌理是产生质感、表达情感的有力工具,我们从精神层面出发去创作,可以创作出很多优秀的作品。通过本文的写作,我也对现代陶瓷艺术的肌理装饰手法有了更好的了解,通过对泥塑肌理工具的制作和应用的归纳,也使陶瓷爱好者可以更直接地了解泥塑肌理的一些应用方法,从而为今后陶瓷爱好者自己制作肌理工具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最后,对于泥塑中肌理工具的深入探讨,不但能够让人们以更为宽广的视角审视现代陶艺的创作,而且帮助人们重新思索怎样更加巧妙地使用肌理工具。由上文中的实例可以发现,由于泥塑纹理工具的应用自古以来就存在,因此,对于我们目前来说,我们应该从继承和发展的角度来看待泥塑肌理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