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学思政课程的紧密融合
2021-11-27马立军马红莲
马立军 马红莲
(唐山市友谊中学,河北 唐山 063000)
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其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思政课教育资源,和思政课程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在中学思政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并结合课程目标和学生的需求来适当拓展教学内容,发挥出文化育人的作用和价值来促进中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带领中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取做人的思想和为人处世的道理,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优化思政课程的教育过程和结果。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学思政课程的紧密融合的必要性
(一)能够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来源。但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继承受到了人们的质疑,一时之间西洋文化在我国盛行,崇洋媚外的现象屡见不鲜。全盘西化的思想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碍,在借鉴他国文化的过程中一些腐朽、不良的文化思潮也不断涌入我国,甚至出现了文化殖民的情况,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继承问题很长一段时间都被弱化。中华民族文化中有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非常有发展和传承下去的必要,中学思政课程在引领中学生的思想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能够发挥出课堂主阵地的作用来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当前中学生文化不自信的情况依然比较常见,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政课堂上能够加强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最终让学生主动承担起发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我国的教育体系主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接班人、建设者,将传统文化纳入到教育体系中是传承和发展传统优秀文化的有效途径。
(二)能够提升中学生的品格素养和人格
中学思政课最主要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品格,让中学生成为有理想、有信念的接班人。当前中学生生活的时代社会环境非常复杂,中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还不强,对各种不良的文化和思潮接受能力非常强,比如当前西方盛行的个人享乐主义、精致利己主义等,非常受中学生的认同和追捧,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当下非常热门的直播带货也对中学生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很多中学生已经树立了以后要当网红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对学习不够热衷和投入[1]。网红直播带货或许是一个新的事物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是如果中国的下一代追捧和崇拜的不再是哪些逆流而上、为国争光的英雄,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培养受到影响,这肯定是不利于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的。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政课程中,比如开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教育,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等,就能够助力学生主流价值观念的形成,帮助中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涵养学生的品格。
(三)能够改进中学思政课程教学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都过度追求学生在考试中获得高分数,导致中学思政课程的德育功能正在慢慢弱化。当前国家非常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并提出了大思政的教育理念。虽然大思政针对的是高等教育,但是也能够为中学的思政教育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启发,中学思政教育要始终贯彻德育,践行立德树人,真正实现教书育人。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政课程中能够让思政课的教育内容更加丰富,让教学内容不局限于课本,学生会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思政课程中一味地灌输会让学生感到非常抵触和排斥,最终的教育效果也不理想,而引入优秀传统文化则以文化育人,让学生潜移默化接受文化的熏陶。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学思政课程的紧密融合的可行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理念。(1)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比较丰富的思政教育理念,比如当前教育领域比较热门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中的“民惟邦本”异曲同工[2]。“民惟邦本”强调了民众对帝王的约束,体现了对人性的尊重,现代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强调要尊重学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选择合适的教育手段和策略。(2)还有当前注重实践的教育理念,孔子也曾强调“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明确指出不要根据一个人的语言来对这个人考察,而是要将人的行为当成考察的标准。孔子在教育的过程中也更加注重行动。中学思政教育也要强调实践性,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不仅要将单纯的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还要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思政课内容的践行,是否将良好的品质、道德素养等践行到了实际生活中。(3)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认为什么资质、什么阶层的学生都应该接受教育。目前“有教无类”常和“因材施教”结合使用,认为对于不同资质、不同成长背景的学生要从学生的个性、特性出发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在中学思政课程教学中,教师既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性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从这个层面来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学思政教育有效结合是可行的。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学思政课程的紧密融合的路径
(一)充实教学准备
1.精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要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学思政课程的有效融合,教师就要精心选择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思政课堂上[3]。我国的传统文化内容非常丰富,教师要从中学思政课的内容、教育目标出发来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将合适的内容渗透到思政课程体系中。虽然中学思政课程教材中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越来越多,但是整体而言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还是非常有限,难以发挥出文化育人的价值和作用。教师可以创造性使用教材,除了要深度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之外,还应该结合具体的内容来适当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引入更加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增加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所占的比例。教师选择优秀传统文化时,要根据思政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现实情况来选择,适当增加传统文化的广度和厚度,确保学生能够在思政课中接触更多的优秀文化,整合优秀传统文化,以传统文化知识来丰盈学生的头脑,滋养学生的心灵。
2.更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课堂教学策略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要想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政课程教学的有效融合还应该及时更新教学目标,在思政课的教学目标中体现出传统优秀文化,将增强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等纳入到教学目标体系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更新教学目标,尤其是在中学思政课教材中有相关传统文化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要对传统文化教育给予高度重视,引入丰富的传统文化素材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知,以传统文化为载体来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学思政课程要发挥出育人作用,教师要结合具体的内容来增加传统文化育人的目标,在整个中学思政课程中贯彻文化育人的目标,从文化育人的角度出发来挖掘教材内容,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
3.优化教学方法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中学思政课中发挥出文化育人的作用,还要求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4]。教师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来直观、形象呈现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刺激学生的多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思政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身不高,引入多媒体教学可以让抽象、枯燥的内容变得更加有趣和形象。在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中,多媒体也是一种有效的文化传播路径,当下的中学生都非常熟悉各种新媒体平台,并且也会通过新媒体平台来获取信息。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来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生动、鲜活的方式来向同学们介绍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除了多媒体之外,教师还可以借鉴优秀的传统教学法,将议题式教学法、活动化课堂教学法等灵活运用到课堂上。议题式教学法近年来在思政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师可以围绕优秀传统文化来提出议题,鼓励学生围绕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引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化课堂教学是指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设计一系列的活动,实现教学内容活动化,在活动中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二)完善教学实施
1.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以精彩的课堂导入来顺利引出课程内容,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教师可以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引出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如通过视频直接呈现传统文化。在向同学们系统介绍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时,教师可以以同学们比较喜欢的网红出发,在课堂导入环节播放央视网评价李子柒的话“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然后播放李子柒的视频,视频中大多以我国的传统文化为主,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顺利导出新课内容。
2.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讲授
教师在课堂讲授环节也可以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时,教师可以采用议题式教学,先设置议题组织学生来探究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鼓励学生搜集相关的材料,并做好信息的整理、分析。教师在课堂上还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拓展,助力学生深度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5]。教师要带领学生来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精神内涵,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教师在传统文化内容教学环节中还应该关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来明确学生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最终让学生能够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产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中学思政课离不开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教师要改变传统直接灌输的方式,开展以学生探究为主的课堂活动,打造活动化的思政课堂。教师开展思政活动时,可以适当地融入传统优秀文化,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四、结语
中学思政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注重传统文化教育,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政课程中,充分挖掘思政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对这些内容加以利用,发挥出文化育人价值来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另外教师还应该适当拓展思政教育活动,结合具体的课程目标和学生的需求来引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丰富教学内容,并改变思政课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