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小学美育发展路径研究

2021-11-27郭萌萌

魅力中国 2021年49期
关键词:美育美术小学生

郭萌萌

(平顶山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一、学校美育的功能

学校开展美育教育,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美术技能,还能对学生审美提高、素质提升有重要作用,从学校角度来讲,也能够提升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促进相关学科的共同促进。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和实际调研,笔者主要总结了以下三方面的功能:

(一)美育个体功能

学者和教育界人士普遍认为,美育在小学的实施,能够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观、文化素养、个人气质等,能培养个人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层面的教育手段,这种教育方式和手段都偏向感性认识,能够与其他学科的理性认识得到充分地互补,对小学生的全面培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美育也是一种人格教育,能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充分结合,通过美的方式将美好的人格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实施教育,小学阶段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培养的萌芽阶段,美术教育对小学生的人格培养也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新形势下,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背景下,美育可以渗透到小学其他学科中,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构建大美育教育格局,共同发挥素质教育的功能。

(二)美育学科功能

美术课作为我国小学的基础课程,在小学阶段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文化、素质培养的重要课程,在小学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小学美术课程教育,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鉴赏能力,能够对学生形成文化素质的培养,思想品德的培养,以至于智力的发育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小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方式,用引导的方式让小学生积极地去感知世界之美,用心描绘美好的事物。在其他相关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也应该积极探索美育和相关课程的结合点。

(三)美育的文化功能

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学校建设和课程建设方面的主要内容,在小学阶段建立文化自信,对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文化在小学教学、课程方面的全面渗透,才能够促进美育文化功能的充分发挥。从这个层面来讲,小学美育不仅仅是美术课教师的任务,也是学校甚至是社会层面需要考虑的问题,在构建校园文化建设的时候,应充分思考从文化层面如何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充分发挥美育的文化功能。

二、信息化背景下小学美育的意义

在新形势下,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教育领域对信息化的应用也越来越多,特别是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各种网络教学模式应运而起。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美育改革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在本次调研过程中,发现在小学美育过程中,信息化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例如各个小学教室都配备了专门的一体机多媒体教学设备,充分整合了多种美育教育资源,为小学美育实施提供了保障。而且在信息化美育实施过程中,也总结了相关的经验。

(一)信息化背景下美育教学目标的定位

美育教学目标主要包含审美、德育和认知目标。第一,审美教学目标的开展可以通过与开展数字业务的博物馆、美术馆和艺术馆开展合作,通过馆校合作,联合开发适合小学生的教学资源。将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教育结合起来,并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并根据小学美育教学大纲,以课程为有效载体,创建学生易于接受的课程体系,以精神引领,素质培养导向,建立具有时代意义和审美教学目标。第二,德育目标的开展,可以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爱国敬业诚实守信等内容以艺术化的形式进行表现,例如通过给学生播放反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片,艺术作品等,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自我创作作品,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的目的。

(二)网络资源对美育教学活动的积极作用

随着小学教学硬件建设的不断加强,各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层出不穷,教学一体机、投影机、手绘板等硬件设备和各种教学软件,为美育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如何发挥软硬件设备的效果,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在调研中笔者也发现,有部分小学也存在着多媒体设备闲置浪费的,或者没有充分利用。究其原因还是优秀的美育教育资源较少,使得老师在美育教育实施过程中,仅仅能够使用有限的资源开展教学。小学生由于自律性较差,小学教师需要在班级管理和个人管理上花费大量精力,加上备课和改作业,能够花在美育教学资源上的时间有限。因此好的美育资源已经成为美育是否能够成功实施的重要关键问题。

(三)教师能力对于美育教学活动意义重大

从笔者对小学的调研中发现,部分小学的美育教学师资配备较为完善,特别是在作为省会城市的郑州,由于具备人才吸引力,各个小学配备的美术教师具备较高的素养,这对美育的有效实施能够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从高等教育的发展来看,现阶段小学教育的招生基本上不再招收专门的艺术类考生,而是想着全科化方面发展,这一方面也是为了社会对于教育人才的要求而设定的招生模式。但是在小学教育专业培养中也发现,部分学生由于没有从小接受过良好的美术教育,仅仅依靠大学期间的学习,对于审美素养的提升还是非常有限的。另外关于美育和其他学生的结合问题上,很多老师尚未建立美育意识,甚至有的老师不知道如何在本学科教学上融入美育,这也需要学校和各级教育部门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更多的教师具备实施美育的能力,使美育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促进小学美育发展的可行路径思考

(一)挖掘区域文化特色,突出美育地方特色

美育的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对美好事物发现的能力,感知的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从小生活的环境对其审美和艺术素养有着较大的影响。例如很多少数民族的小学生,从小接触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和艺术,精神层面就已经烙上了深深的民族文化痕迹。因此,充分挖掘地方文化,从小培养小学生对家乡的地方文化的认知,也可以增强其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从而达到美育作用,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措施。对于河南来讲,中原大地文化源远流长,各地都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点,虽然在城市化进程中,很多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并不为年青一代甚至是青少年所了解。近年来政府逐渐重视地方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注重挖掘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他们对于本地文化有了充分地了解,不仅对小学生审美观和艺术素养的提高有促进作用,也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地方传统文化。

(二)找准教学培养定位,促进学科融合发展

首要,需要找准美育和美术教育的区别和联系。根据国家和各地教育管理部门出台文件来看,对美育的重视程度非常高。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很多教育工作者对于美育认识不到位,有的认为美育就是美术教育,只需要在美术课上来完成。事实上,学校美育是一项系统性的教育工程,需要全校上下积极行动,社会积极配合,提供资源和条件,才能够充分发挥美育的育人功能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的目的。在思想认识上,要舍弃美术课不参加升学考试就不重要的传统思想,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提升学生全面发展为理念,建设适应新时代的美术课程教育。另外,其他课程的教师也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思想,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小学生的直观想象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学习语言来提高,语言的学习可以为美术的创作提供无形有利的帮助。实践证明,艺术与其他学科结合,既增加了学生的文化修养,又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得到全身心的发展,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仅仅是研究的开始,还有待于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的发现问题、提出好的教学方案。

(三)利用多种手段拓展教学资源

小学阶段的学生是思维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会对未知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所以,对于这个时期的学生,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他们的学习能力伴随着生理的发育和心智的不断成长,记忆能力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得他们对学习方法有了自己的认识。传统的以教师教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虽然从表面上看学生也完成了教学内容的学习,但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学生缺乏创新精神与主动表现的意识,教师不能一成不变地使用粉笔在黑板上涂画授课,要有意识地思考如何做到“寓教于乐”,使趣味性教学的理念变成现实。现如今互联网资源丰富,在美育实施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建立美育教育资源库,不断丰富资源库内容,以小学生异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美育教学。

(四)建立适合小学美育的评价方式

通过调研发现,现阶段的小学美育评价方式多以上级检查为主,虽然各级管理部门对美育非常重视,经常开展各种展演活动,并利用监督检查等方式督促美育工作。由于美育教育不是以分数为导向的应试教育,因此在评价模式上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的特点是有着较强的好胜心,对于来自老师和同学们的表扬能够促使他们更加热情的投入美术学习当中。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也会激励一部分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美术知识,努力提升自身的美术综合素养。在学生对完成的作品进行相互评价的时候,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被推动到更高的层次。综上所述,对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对于美育在课程中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美育实践中,要注重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让学生接触更加丰富的美术教学资源,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熏陶,对于美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当然,探索小学美术趣味性教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师要做好长期努力的准备。相信通过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能够使得小学美术教学趣味性越来越浓。

猜你喜欢

美育美术小学生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