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技术教育中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2021-11-27刘洋
刘洋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河北 保定 072450)
在新时期课程改革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教学用具为职业教育改革带来了时代机遇。而作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极为基础的一门学科,语文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征,学生在长时间的语言文字学习中可能会感到枯燥乏味,最终产生厌学心理。针对这一问题,从事职业教育教师应加强对高效教学手段的创新探索,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和情感体验,彰显语文学科教学的广泛性和趣味性等特征,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单一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职业教育语文教学资源相对较为稀缺,教材讲授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唯一内容。与此同时,职业教育语文课堂中普遍存在教学目标不合理、教学规划不完善、教学活动不生动等问题,导致学生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逐渐丧失兴趣,难以对语文学科学习产生热情。如今信息时代飞速发展,职业技术专业学生有更多渠道获取信息,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往往与学生思想相互脱节,不会与学生思想形成有效教育合力。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主要由于教师教学思想的不先进,缺少新教学模式的引入。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没有做到熟练掌握,与传统手写备课方式相比,他们更倾向与手写,虽然手写能更直观更具体记录教师所想,但不能有效关照到职业学校的学生,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教学模式科学与否的良好检测者,单一化教学模式不但不能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还会减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机会。
(二)教师力量薄弱
职业教育教师资源稀缺的现象持续存在,教师年龄结构分布不均,以老年教师居多。而这部分教师很难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教学创新方面难以取得显著进展。除此以外,职业教育语文教师的语文学科教学以及德育教育方面占据主要地位,但部分学生的家庭环境存在特殊性,部分学生家长对学生的教育并不重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较为局限,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教学效率的提升。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的硬性要求是应届毕业生需是全日制师范生,但由于一些教育的单位性质是以民办为主,当地教育部门做分属管辖的原因,多数优秀大学师范生不愿意从事职业教育工作,而多数职业学校不能给教师提供较为丰厚的报酬和生活待遇也打消了毕业生的工作积极性。教师力量薄弱是职业教育中长期存在的历史性问题,薄弱的教师力量不能为职业教育院校学生提供更加拔高的教学。职业教育是教育改革最为重要一环,也是培养学生形成职业思维的有效阶段,在此阶段需要更强劲教师资源做支撑,拓展学生思维,明确学生学习目标。
(三)学生兴趣不足
客观来说,在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中,绝大多数教师和家长都将语文看作是一门需要背诵和记忆的学科,通过填鸭式教学来提升学生对应试教育的适应能力。因此,教师往往在课堂上对教材知识展开滔滔不绝的讲解,而学生则是被动的记笔记、做习题,学生不能对学科产生兴趣,语文学科价值不能被充分发挥。语文讲述的都是中文内容,语文就是文字排列组合的学科,优美的文字相互碰撞最终才能形成优美的意境和优美的语言。部分职业学校学生往往对语文学科提不起兴趣,在他们看来,只要能会写中国汉字就能学好语文,所以他们不重视语文学科的学习,也不注重对语文素养的日常积累。学生语文成绩与学生的兴趣情况是相互影响的,没有取得理想成绩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会得到有效提升。由于职业学校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各不相同,在幼儿时期接受过的语文熏陶情况也千差万别,这就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不同,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会存在部分学生由于身边人语文能力优于自己而产生一定自卑的心理,这种心理会导致同样也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
(四)信息技术设备相对落后
职业教育校园内的信息技术设备影响及决定整个学校信息化教学的走向,一些职业学校的信息技术设备比较落后,没有进行更新,多媒体设备反应不够灵敏影响教师教学心情。部分职业学校缺少更新信息技术设备的有效资金,缺少打造数字化校园的能力。信息技术设备是职业语文教育中的良好媒介,信息技术设备的落后性将会阻断学生接受新知识的有效途径。职业教育的学生往往在学校生活时间与在家生活时间是较为平均的,家中获取语文有效信息的途径有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回到学校将会有较大的心理落差。学生在职业教育阶段的思维较为活跃,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应用往往有较高兴趣,而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设备正是能承载这种兴趣设备纵深发展的有效工具。落后的信息技术设备也会降低教师使用的兴趣,由于启动繁琐以及反应迟缓等特性,教师的教学进度会被耽搁,往往由于屏幕亮度不足造成镜面反射也会损伤学生的视力。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学的整合策略
(一)借助信息化手段营造学习环境氛围
我国素质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新课标对职业教育各学科的核心能力素养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是应试教育对教学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仍旧客观存在。因此,从事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师必须顺应时代要求,客观分析教育改革趋势,立足学生的人生发展为其营造融洽的学习环境氛围。首先,从事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师应热爱自己的学科同时要深入剖析教材内容,合理规划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并制定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其次,在大量教学实践中,职业教育的学生普遍对以景物描写为主的课文兴趣薄弱,归根结底是因为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不能自行由文字联想到画面。由此需要教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音频,将枯燥的文字转化为动态的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观潮》教学为例,处在职业教育学习阶段的学生的成长和活动范围被局限在小小的一方天地,他们大多没有出去旅游的经历。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钱塘江大潮宏伟壮观的景象,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令学生感受景观的歧义和震撼,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与自豪之情,同时也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营造热烈而浓厚的班级氛围。
(二)丰富语文教学形式
虽然职业教育语文教学活动应以教材为依据,但是教师应尽可能避免开展照本宣科式的循环式教学。当前职业教育语文教材几经改版,其内容更加丰富、素材更加多元。所以,教师要对教材资源进行深入整合与适当延伸,并推动信息化教学技术与教材资源深度融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说,在为学生讲解《鸟的天堂》一文时,往往在乡村长大的学生对常见鸟类比较了解,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常见种类的鸟的基本信息,通过学生所熟悉的知识激发学生的自信欲,建立起教材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除此以外,教师应鼓励学生对视频或图片中的具体景观展开观察,加文字和图片相对应,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般的学习体验。创设和丰富语文教学形式是所有语文教学从业者不断奋斗的目标,职业教育教师可根据个人认知水平进行网络公共课学习,网络资源的学习是丰富教师教学形式的重要学习过程,教师在浏览丰富的网络世界中往往一些非专业教师的做法和言语都会给教师启发。学校方面应组织教师定期进行交流学习,学习彼此教学方法,合作探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职业教师不应固步自封,抱残守缺,也应睁眼睛看外面的世界,教学模式改变需融入百家之文化,不仅仅要将目光停留在国内,也要进行国外教学模式的学习和研讨,将更丰富更灵活的教学模式合理迁移到课堂,以实现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的共同提升。
(三)实施远程语文课程教学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重在夯实学生的学科基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听说读写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教材内容,在课下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学科作业。但是,不排除有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阶段不能彻底消化理解知识,导致学生或钻牛角尖、或留下知识漏洞,严重限制了接下来的学习效率。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从整体层次掌握教学内容,制定因材施教的、以生为本的教学方式,积极为学生进行答疑解惑。比如说,随着手机等电子媒介的普及,教师可以为班级内学生创建学习交流群,鼓励学生若在课下有不懂的问题,要及时通过学习平台进行反馈,由同学和教师对其进行解答。除此以外,教师可以借助微信或QQ 为学生定期分享优质的微课教学资源,供学生结合自身需要查缺补漏,促进学生个体能力素养的发展。远程教育需要有平台的支持,教师可以选择适合远程教育的有效平台,实现远程教学视频的云端储存,让学生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远程教育是全新的教学方式,教师可通过另一侧实时人脸检测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和提醒,而教师也可通过远程教学平台实现分身功能,将动画演示和教师讲解同时应用,提升课堂利用率,增加课堂容量。配有优美音乐的视频和展示语文意境的图片只有通过老师讲解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创作心境。
(四)更新信息化教学设备
更新信息化教学设备的任务不应只有学校承担,社会和政府都应贡献力量改造职业学校,职业学校是培养技术性人才的摇篮。信息化技术设备的不先进不但不会让职业语文教育开展顺利,同时也影响其他学科的统筹推进。政府在信息化教学设备的使用周期内进行专项资金的发放,让学校做到专款专用。学校也应提前做好信息化教学设备的有效预算,确保资金能够按时准确移交给信息化教学设备供应商。校方也应对信息化教学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磨损情况有所记录,实行专人专负责的模式,统一管理信息化教学设备,以养代修合理延长信息化教学设备的使用寿命。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契机。因此,从事语文学科职业教育教师应深化对学生的责任意识,借助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整合教学资源、营造学习氛围、打造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展现学科的趣味性和广泛性特征,夯实学生的兴趣基础,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在国家教育飞速的发展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师应改变传统思维,积极进行教学方式和教学思维创新,吸收社会先进思想,提升自我思想认知高度,合理丰富语文教学形式,适时开展语文远程教学,把语文教学打造成学生更感兴趣的学科,将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作为最终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