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
——用心关爱后进生
2021-11-27刘彩云
刘彩云
(广东省信宜市第六小学,广东 茂名 525300)
一个老师再有能力,也是扶上马送一程,不可能永远和某个孩子在一起。那么,在执教过程中,对于后进生的指导中,要注意让他们自己学习反思。比如改错的时候,言语温和地问一句:“你可以先自己谈谈,这次出的问题是什么吗?”通过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反思来帮助他们想明白问题的关键,因此教师应当用爱去关爱他们,引导并帮助他们学会自我反思。
一、对于后进生的要求
对于后进生的塑造,不能求全。他们其实是一个挺有趣的群体。聚在一起,你会发现,原来他们后进生也是有优点的。
第一,也是首要原则:不能默认差生是知道规矩而故意不遵守,有意破坏。开始阶段,要明确告诉他们你的规矩,利用他们犯错时强化你的原则。
第二,发掘每个学生身上一个差异点。这个差异点还不能算闪光点,因为没有被锻炼,只算有潜质。比如对班级事务热心但没有方法,比如不主动但是负责,又或者某一科目接受较快。找到以后,在相应能发挥的场合,就只夸这么一两人,逐渐委以重任。写字好的就让他负责板报,强势有胆的就让他管理班级。在他不擅长的领域,仍然要严格要求。
在对他们的培养过程中,他们还会反复犯错。要允许他们犯错,但要时刻告诉他们,给你时间,我必须看到进步。然后过一个阶段,就要公开总结一次。表扬先进。没有进步的私下谈话。
二、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原因
造成小学后进生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如:学生学习兴趣低、学习主动性不强、不想学习等。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身心也在不断成熟,但他们现在对一些事情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只停留在表面。有时老师和家长会强迫他们学习,这很容易让他们产生叛逆的学习心理,结果,他们更加叛逆,对学习更加厌恶没有兴趣。每个人对学习的态度和认知都不尽相同,教学内容本身也不容易掌握,与实际联系较少。对控制能力差的学生来说,学习数学是非常困难的,尤其当学生自制力差时,其遇到困难就比较容易放弃。由此从长远来看,他们的成绩不尽如人意便在意料之中。
(二)环境与教育
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管理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如果一个家庭的教育很严格或很宽松,孩子本身就会有一种懒惰和叛逆的心理,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会相应地变差。一旦学生成绩变差,再加上家长的这种教育方式可能有点不妥,孩子很容易产生一定的反叛心理,他们也会更加不愿意学习。二是学校的教育环境。除了家庭,学校是教育和管理学生最重要的地方。对于这些后进生,有些老师会不喜欢,认为因为他们的存在,会耽误上课时间,往往不注意他们,一旦他们犯了一点错误,就会大力惩罚他们。从长远来看,他们会对学习失去信心,变得不愿意接触教师、更不愿意投入到学习中。三是社会环境。与学校和家庭相比,社会环境更加复杂,对学生的诱惑也会很大。一旦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就容易受到不良社会氛围的影响而养成不好的习惯。这就使得学生状态脱离学习,学生的注意力与关注点也不在学习上,由此结果可想而知。
三、如何更好地培养后进生
(一)后进生存在的问题
在选择策略之前,首先要思考的是,后进生不能参与课堂的原因是什么?从后进生自身角度分析:首先是他们缺乏自信,怕参与课堂的一些讨论。其次,由于学习差从而没有自己合理的学习方法,想参与,但又不会参与。还有就是有的老师的课堂设计的问题比较困难,后进生没机会参与。最后,后进生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对学习完全不感兴趣。因此,在找到问题之后,我们要想一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二)合作学习
俗话说,一加一大于二,这就是合作的魅力所在。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因此教师应当对后进生与好学生开展相应的合作学习活动。先说一个我自身的经历,我读初中的时候,我的生物老师就采取了一种方法,做各种实验的时候,把全班第一名和全班最后一名配成一个学习小组。我起初觉得很别扭,但有一节课是观察植物细胞,我怎么弄都看不着,结果我的那个一向成绩不好的小组合作伙伴,表现出了超凡的动手能力,我立刻对他刮目相看。如在我执教的过程中,就会组成班里的数学兴趣小组,通过数学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之间相互互补,合作学习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兴趣。
(三)努力消解后进生在学生群体中的刻板印象
老师除了要承担教学任务,德育也是非常重要的职责。我本人比较欣赏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提出的教育方法,对待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要严格一些,以免他们骄傲自大;对待学生成绩不好的学生,要适当放宽,多鼓励,这样他们才能提升自信。一般来说,后进生很容易被周围的学生孤立,就是因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没有被发现,老师和同学都以极为单一的角度评价他们,他们自然很不开心。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每次表扬最好让越多的人知道越好。因此,教师应当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消解后进生在学生群体中的刻板印象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重拾信心,做回自己。
(四)消除“分层作业”,尝试家校合作
教育若想达到效果,必然要是动态的,追踪式的,如果家长有能力配合,当然最好。对于作者自身来讲是不介意去实施分层作业,因为这种强化方式可能会对学生的发展有影响。而班级里的差生也是因为这种教学模式产生的。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尽量去避免分层作业,这会在学生思维模式上去影响学生,只有取消这种教学方式才能避免更多差生的产生。除此之外,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教师最好尝试家校合作,通过和家长的良好沟通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计划,从而帮助后进生消除“后进”。
后进生学习不好有很多原因。除智力因素外,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教师没有深入掌握教育规律,把学生理想化,不能在教学中个别对待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平等性,使部分学生对教师以及学习产生厌恶感,进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起到了阻碍作用。另一个是环境的影响。比如家长外出打工或离婚时间长,导致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安静;或者家长的教育方法简单、粗鲁,渴望孩子成功,过于严格,家长根据分数的高低片面评判孩子的好坏,对其进行严格的批评教育,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这些后进生应该逐一家访和谈心,在分析和分类的基础上,再制定教育措施,因材施教。
(五)抓住“闪光点”因材施教
浪漫的罗兰曾经说过:人生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寻找美的眼睛。学生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力,老师因材施教,欣赏学生每一点的进步,让他们始终充满信心,能力才能蓬勃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才华和优点,关键是我们是否有能力发现和挖掘他们。就像杂草一样,在农民眼里,它们没有什么价值可言,但对于园艺来说,它们是无名的植物,其价值尚未被发现。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根据后进生的不同优势和兴趣运用集体力量。教师应通过深入的情感交流,发掘学生的内在动机和潜能,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和发现他们身上值得表扬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成功感和自信心,激发他们自觉学习的动力。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将激励他们继续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在课堂上多开展剪纸、手工、小体育比赛、洗衣服等活动,多关注落后学生,只要有进步就表扬鼓励,让他们体会到班级集体生活的幸福。有时候,一个欣赏的微笑和一个不经意的赞美,可能会改变后进生的生活,就像阳光照耀着即将开放的花朵一样。当然,由于学生长期落后,很容易产生惰性思维。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进行提醒和监督。他们可以选择一些负责任的组长,督促后进生按时完成学业任务,慢慢养成好习惯。只要教师了解后进生的原因,用心去关心他们,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并鼓励和督促他们结合起来,久而久之,后进生也可以摘掉后进生的帽子,顺利完成学业。
(六)不要对“差生”有偏见
这是作为老师必须做到的,也是目前很多老师都容易出问题的,因为“差生”不好教,所以不要因为学生这个学科偏弱,就认为学生差,甚至是全盘否定后进生的所有优点,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教师一定要避免对“差生”有偏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教导学生。而从另一个角度即教学上来说,对待“差生”,请避免横向比较,多做纵向比较。对于“差生”来说,成长比成绩重要得多。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适合差生的问题和活动,从而来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平等是师生相处、沟通的基础。一个班的学生由于学习质量、家庭经济差异等因素,很容易让学生承受社会的不利影响,造成事实上的不平等,使孩子产生自卑感。因此,教师应该平等对待学生,让后进生在课堂上找到平等的感觉,树立自尊和自信,减轻心理负担,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首先,通过与后进生的谈心和家长的访谈,让后进生认识到老师是他的知己,让他们发自内心地信任你,愿意把自己的一切都告诉你。第二,教育班内学生关心和帮助后进生。把后进生按特长分组,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只有这样,后进生才会觉得自己真的被关心,也才会把他们心理上的歧视、排斥和厌恶彻底消除,涓涓细流的教育可以慢慢滋养他们年轻的心灵。
(七)友爱,同学朋友间的爱,给予学生知己的感觉
通过问卷调查之后发现,在中小学中最受欢迎的教师是能够足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教师。现代倡导的教育模式是素质教育,也就是教师要充分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个体的个性发展表示充分理解,以此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独特个体。所以,在小学教育过程中,作为班主任应当保护学生的个体发展、充分理解尊重学生。
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班主任不能一直以教师的姿态自居。要适当地跟学生以好朋友的身份去沟通,了解学生的具体想法,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看待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班主任建立信任感,遇到不方便跟家里人说的问题会主动和班主任沟通去寻求帮助。而这时班主任要积极去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知到温暖,更加信任班主任,支持班主任的工作。学生当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关怀之后,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方面都会展现出神采奕奕的一面,勇敢面对困难、不惧艰辛、披荆斩棘。
四、总结语
综上所述,后进生也是有后进生的优点的,教师不应该放弃他们,应当通过爱与关怀给予他们关怀。在对于后进生的指导中,要注意让他们自己学习反思,努力消解后进生在学生群体中的刻板印象。对于后进生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成长,不要对“差生”有偏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重拾信心。在小学阶段,后进生问题任重道远,需要逐步解决。改变这种落后生的过程,就是把贫困生变成师范生甚至优秀生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的努力,也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智慧,通过一定的方式来解决。用自己的耐心和爱心教育,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