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11-27刘敏
刘敏
(陇西县文峰中学,甘肃 定西 748000)
一、关于思维导图式教学的概述
(一)思维导图式教学的简单介绍
所谓思维导图式教学,即通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对所学内容进行系统化的呈现。例如利用关键词、箭头、图片等来帮助学生对知识之间的逻辑结构进行记忆,在图像与知识之间建立起有效的链接,从而起到激发学生大脑记忆潜能的作用。思维导图具有强大的辅助记忆功能,因此常被应用于一些对记忆要求较高的学科,尤其是在高中历史科目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作为相应辅助教学的方式,带领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建立起系统化的历史知识网络,同时也将进一步提升历史课程的教学效率。
(二)思维导图式教学的重要作用
据相关数据统计表明,人们通常会对直观事物的印象更加深刻,当大量各类信息同时出现,人类大脑往往很难对所有信息进行全面的接收处理,并且在强行记忆过程中极易出现信息间逻辑紊乱的问题。由此可见,在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面对不同历史时期及相近时期的巨量信息,必然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到对信息的梳理和记忆,这就给后期复习阶段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思维导图式教学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直接对知识点及关键词进行提炼,通过简单的符号来进行标记和连接,能够帮助学生更加轻松地理清信息之间的联系,对纠结复杂的知识点进行清晰的脉络梳理,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在复杂的链条中快速抓住重点,这对学生日常学习、理解、记忆及思考能力的提升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传统课堂与思维导图式教学异同分析
(一)传统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特点分析
在传统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利用课堂板书来进行教学信息的传递,该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首先,利用课堂板书,能够帮助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脉络梳理,同时还能为学生学习笔记提供可靠的参考,具有一定的应用优势。其次,在以往的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通常是根据每节课程的进度,依照顺序将标题依次标注在板书中,或通过列标题再按照公式化的关键词进行内容的罗列,例如课题的背景、条件、意义等,板书方式单一、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以外,传统板书方式虽然能够清晰且完整地表达出所学内容的结构,但却无法突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未能做到课时内容的有效衔接,从而极易导致书本知识无法被系统性地整合,极易造成脱节。
(二)新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特点分析
思维导图在新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比较常见,其形成主要伴随着课堂教学中学生及教师的思路走向,将知识的层面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逐级积累呈现,从而帮助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进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记忆,提升学生的动力和学习热情。一般情况下,思维导图是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的,这样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和联想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由此可见,思维导图的科学应用,是锻炼学生自身思维能力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提升其学习能力水平和学习效率的极佳方式。
(三)传统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思维导图式教学的不同点
综合来看,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相较于传统板书方式的单调性,通过利用思维导图,课堂板书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内容也更加饱满,这就给学生后期的复习带来了便利。在传统板书教学过程中,学生只能对知识点进行机械化地重复记忆,思维空间无法得到充分发挥,而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则能够使学生在色彩及图片的视觉冲击下,增强大脑的活跃性,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个学校都在积极作出相应的调整,高中历史课程亦是如此。教师需要积极转变以往僵硬化的教学模式,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全面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思考能力。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新课讲授过程中思维导图的具体应用
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当开始讲解一个新的单元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对知识点进行切割和关联,由一个大方向的问题延伸出不同的小问题,最后形成主干与枝叶形式的问题结构。高中历史教师在应用思维导图式教学方法时,要确定好各个问题之间层层递进的关系,尽可能准备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从而更加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当教师抛出问题、学生思考总结后,教师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来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通过将学生与教师的思维导图进行对比,增强师生之间的共鸣,从根本上提升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效率。总地来看,由于高中历史课程具有知识点繁多、零散的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科学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在帮助学生抓住课程重点的同时,提升整个教学过程的系统性,帮助学生强化自身的知识理解能力,提高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效率[1]。
(二)课程回顾过程中思维导图的具体应用
在高中历史课程的复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会出现知识记忆混淆、知识点间联系模糊不清等一系列问题。针对此类问题,高中历史教师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对知识点进行整理,通过建模、构造框架的方式来建立其不同知识点的联系。在复习阶段应用思维导图需要注意几点:首先,要避免片段性地对知识点进行划分记忆,要重点将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做到将历史知识点串联成故事线,再由故事线连结组成知识面,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思维高度。其次,要注意思维导图中知识点关键词的精简性和准确性,避免出现指引错误,从而引发一系列知识点记串的问题,因此,在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中,教师应及时予以学生一定的指导,帮助他们更正错误,并选择合适的时间对思维导图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集中讲解,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思维导图的应用技巧。
(三)试题讲解过程中思维导图的具体应用
在试卷及日常题目的讲评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可以首先确定好题目的大致方向,重点抓住一个或几个历史知识点,围绕这些知识点来引申发散,帮助学生加深这些知识点及知识点间联系的记忆。针对一些学生的易错题目,教师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对解题技巧及解题思路进行简单讲解,还应通过对题干、选项以及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练习测试来确定学生的掌握程度,通过一道重点题目来帮助学生激活相关的一系列知识点,帮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而不是被题目所禁锢。当然,尽管思维导图的应用效果很好,教师也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利用这一学习方法,不能一味追求教学形式的新颖度而在不恰当的时宜应用该类方法,应科学搭配其他教学方法,综合提升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2]。
四、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应用的实际意义
(一)实现对学习结构的有效简化
在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的合理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出简易的知识架构,从而为他们日后对课程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很多学生在高中历史课程学习过程中总是提不起兴趣,归根结底是由于书本知识太过枯燥,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背诵,整个记忆过程比较乏味。针对此类现象,高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在授课过程中搭配思维导图,即应用简洁的总结性词汇来取代课本上繁杂的文字叙述,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视觉和心理上减轻文字带来的压力,还能帮助他们迅速抓住教材重点,从而进一步实现对教学结构设计的简化。总的来看,思维导图的合理应用,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实现对高中历史课程学习结构的有效简化,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抓住此点,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应用优势[3]。
(二)有利于学生自身知识网络体系的建立
在高中每一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知识点必然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所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串联。在高中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高中生都顶着升学及日常学习的巨大压力,部分学生并未能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出现对知识点死记硬背而无法理解的情况,对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并不了解,从而导致学习效率始终无法得到提升。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总结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并在日后的复习阶段更好地回忆起所学的知识点[4]。
(三)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水平
思维导图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对学生日常学习记忆产生一定的辅助作用,同时还在于其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在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思考能力的强弱将对其学习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对隐藏知识点进行深度挖掘,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学习质量。除此之外,在高中历史课程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思维导图设计环节中需要注意关键词的选择,尽可能选择部分引导性较强、具有拓展性的词语,帮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阶段能够快速联想回忆起所学内容,进一步带动他们的思维运转。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课程具有知识点冗杂、记忆量巨大的特点,仅凭单纯的死记硬背必然会导致学习效率无法达到理想水平。思维导图的科学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自身的知识网络体系、实现对学习结构的有效简化,同时还有利于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增强。因此,教师务必要加强对此类学习方法的重视,依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实行思维导图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