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用模式与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2021-11-27鲁雪李佳郭强
鲁雪 李佳 郭强
(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引言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实践性强、创新性强、应用性强的综合性人才,是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新时期人才。随着职业教育理念的深入,一些新型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被引入高职院校,如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等。这些新型的办学模式体现了“产”和“学”的结合。然而,受师资条件、办学经费及配套教学设备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办学模式并未很好地实现生产和教学融合目标。如何实现产学融合,突出职业教育的教育特色,仍然是高职院校须探索的重要课题。“产学研用”教学模式以行业发展为导向,融合了教学资源,将行业政策、产业链和教学连接起来,旨在从根本上培养实践性强、适应性强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该模式为工商管理专业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
一、产学研用的概念
一是通过各种活动进行研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实践学生的经验和研究成果;根据实践标准,我们应该指导研究过程,加强学生发展,培养学生成为现代社会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人才,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了促进工商-大学-工商管理研究模式的迅速实现,我们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优势,与大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改善双方沟通,为学校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第二,当高校开展科研活动时,企业可以向它们提供充足的资金,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让高校掌握研究方向和条件,从而使技术和服务更加先进和科学。这不仅能解决企业服务和技术存在的问题,还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科研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高校不仅为学生建立科学研究平台和实用渠道,还能在社会上广泛应用自己发展的科学成果,有效发挥新兴产业的领导作用。第四,应通过学院和大学体现学科的力量和优势,并应建立更有效的科学技术研究能力,以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各种需要,并根据自身的发展创造切实可行的条件。
二、“产学研用”教学模式在工商管理专业应用的必要性
(一)有关实践能力的研究不足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和企业“用工荒”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根据对知网上研究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当前工商管理专业的研究人员对理论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成果积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但是在实践能力转化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
(二)有利于完善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虽然对实践教学有一定的认识,努力采用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将理论学习与专业技能有效结合,不断提高专业人才个性化发展水平。但是,分析当前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情况可知,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规划和教学方案设置方面仍未能实现实践和理论教学的平衡、对实践教学资源挖掘程度不深、科研与教学实践结合也并不紧密。“产学研用”模式将实践生产引入教学活动,专业教学成为“研究+实践+教学”的系统模式,其应用有利于完善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产学研用”模式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一)科学定位
近年来,尽管各大大学已将实践教学的探索列入议程,但仍有一些理论被重视,实践被忽视的情况,这是由长期存在的片面教学理念决定的。在此基础上,工商管理教师应明确指出,科学指导是有效人才培养的先决条件。简而言之,目标是逐步将教育重点转向校外培训,以企业需求和工业发展为基础,并有针对性地将工业要素----大学----纳入研究,以协助人员培训。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工业-大学-研究往往被视为一种表达形式,用于构建培训平台,值得注意。
(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第一,确定学科培训方向必须符合高校校规,同时考虑到地方经济发展和地方企业的需要,确定具体的研究方向和培训目标,与学科发展方向相联系,并第二,在高校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产业-大学研究应当纳入工商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建立工商企业和大学使用的教育知识体系,以确保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具有创新的理论知识最后,工业-大学-研究使用培训模式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以适应社会的变化、企业技术的需要和雇主的需要。在制定培训计划时,我们应该加大实验室资金和教师的投入理论课程可列入强制性课程,如创业教育和创新培训。对于实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应具有课程设计。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实践能力,我们应该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高级别比赛。
(三)实现“产学研用”基本要素的巧妙结合
生产学习模式:近年来,高校双师团队得到进一步推广。对生产研究模式而言,产学研合作是一个重要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校企合作的深刻发展。简而言之,校外辅导员通过指导和实践调查等多种手段教育学生,而校园辅导员则指导学生进入某些企业从事专业实习。这对学校和企业都有利,因为它正确解决了相关行业员工流动缓慢和人才短缺的现象,改变了在促进企业品牌形象发展方面发挥一定作用的尴尬局面。此外,校园辅导员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自己的认证和完善,做好实习学生的护理和管理工作,特别是实习任务的授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学习研究模式:近年来国有企业制度改革。产业背景的逐步改善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电子商务。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子商务首先实现了全面覆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移动互联网支付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支付方式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支付方式之一。因此,企业或雇主必须在压力下采取有效的内部管理和战略发展措施。为了调整这一点,促进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实际作用。同样,高校经营者根据教学原则培养了大量的复合人才,其理论资源十分丰富,是过程分析和业务模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通过写作毕业论文和学术竞赛等多种方法,可以实现高校实践教学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统一。从而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实现专业知识的快速实际应用,而且还能使企业及早获得足够的财政支持,提高科研成果的研究水平,从而为大学合作等后续发展创造机会。学习利用模式:学习利用模式的核心在于根据行业实际发展需要深入利用学生的内在素质,所以教育成果不满足表面,而是真正致力于培养实用应用型人才,使大学生真正具备与其职位相适应的能力和道德素质。这样就满足了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避免了毕业生众多的现象,但人才仍然短缺。同时,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补偿工商管理实践薄弱,提高教学相关性,充分发挥企业在推进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中可以引入一种有序的后实践教学法,使大学教学更适合实际应用。此外,学校和企业可以组织起来共同开展竞赛和实践培训等实践活动。一方面,高校的培训目标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就业需求;另一方面,企业对高校人才素质的认识有所提高,有利于人才储备。
(四)对评价机制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与完善
持续进行灵活、有效、科学和有意义的评价机制改革和完善,可以有效地改进和促进“产学研用”模式的实施。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提高专业素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还要不断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科学研究的有效性。此外,学校应更加重视人才培养模式和积极性,不断改善政治支持和资本投资,建立长期机制,不断改善与企业和科研单位的整合。因此,社会和企业必须培养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学校的声誉和成绩。
四、产学研用模式下的实践教学保障措施
(一)大力建设教师队伍
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老师的指导能有效地防止学生走弯路。工业大学的研究,如本文所讨论的,是近年来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特点是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比其他模式更严格,尤其是在商业专业。为了发挥良好的指导作用,教师不仅应该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而且应该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经验。只有这样才能胜任复合人才的培养。为实现这一目标,应注意以下内容:第一,大学应重视教师道德教育相关工作,通过组织定期培训,使教师首先明确教育人民;二是加强教师的观念和能力,帮助他们了解实践教学的必要性,通过加强技术研究帮助企业克服问题;第三,教师应树立提高自身能力的意识,在理论技术整合的前提下,走向合作企业,积累实践经验,真正整合理论与实践;第四,采取主动行动的高校教师应鼓励进一步学习,并在必要时提供财政支持,通过建立科学研究和教学激励措施解决教师关注的问题。条件允许时,高校还可以为核心教师、骨干教师和具有发展潜力的教师提供出国留学或与国外教师交流的机会,这也在优化教师能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加强对过程的控制与监督
1.建立校企联合管理体制。高校和企业设立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任命知名专家担任重要职位,审查和批准实践教学的整体构想,安排相关工作。以实践教学为主线,通过企业与学校的共同协商,确定了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案,学校与企业共同努力,制定实践教学指导。但是,必须确保学校有关部门和企业之间有专门的沟通人员,以监督和确保教学实践的顺利发展,有针对性地解决意外事件,确保教学实践的顺利实施和良好的教学环境。2.建立教学管理体系。制度建设基本上包括五个方面:第一,编制实践教学材料的制度;二、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体系;第三,学生实践效果评价体系;第四,实践流程管理体系教学;第五,双重监护人制度。这些制度正在逐步付诸实践,培训方案确保实践的各个方面都能达到评价标准。3.建立实践教学评价平台。教师评价、学生实践效果和实践教学护理是评价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评价体系主要针对学校内外的导师,根据既定的教学实践体系对学校内外的教师进行全面评价,通过人事制度对评价结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教师工资成正比。对学生实践效果的评价主要针对学生;教学辅导员评估实践教学的过程和成果,特别是实践教学的内容和质量。
结束语
基于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背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下,通过“产学研用”模式整合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得到了公众的认可。“产学研用”模式在高职院校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产学研合作的外部环境逐步改善。为此,需进一步探究“产学研用”模式的内涵,结合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整合“产”“学”“研”“用”四种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产学研用”模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