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集聚助推绍兴柯桥茶产业“腾笼换鸟”

2021-11-27孙培培

魅力中国 2021年49期
关键词:柯桥绍兴茶园

孙培培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浙江 绍兴 312088)

浙江绍兴产茶历史悠久,茶叶种类丰富,全市茶叶产量4.25 万 吨、产值 35.58亿元[1]。而柯桥区是绍兴非常重要的茶区,也是全国重点产茶区和浙江省茶叶产业强区,也是中国珠茶之乡和中国茶文化之乡[2]。近年来,柯桥区以建设茶叶强区为目标,以农业园区建设为平台,以全产业链发展为主线,以龙头企业为核心,通过集聚资源要素、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产业功能等举措,着力推动茶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2016 年,柯桥区茶产业全产业链被认定为全省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同年底,柯桥区南部茶叶产业集聚区被列入全省第一批10 个省级农业产业集聚区创建名单。

集聚区计划通过3 年建设,完成投资5 亿元,实现茶叶基地优化、企业实力提升、品牌营销增强、一二三产总产值13.4 亿元的目标任务,自创建以来,建设单位按照有关要求,科学规划,狠抓落实,完成投资2.6 亿元,基本实现茶园生产规模化、机械化、良种化;茶叶加工现代化、标准化、品牌化;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和茶特色旅游资源,成功构建茶产业、茶文化、茶旅游深度融合的产业体系。完成平水日铸茶业园、平水日铸茶品牌管理服务中心、越茶博物馆、兰亭花坞茶谷、稽东茶韵广场等核心区项目,在产业转型、科技兴茶、茶旅融合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绩,产业集聚助推柯桥茶产业“腾笼换鸟”。

一、产业转型更稳

在集聚区建设中,浙江昌祥茶叶有限公司通过实施年产2 万吨绿茶加工项目,改造厂房16000 余平方米、引进2 条现代化珠茶生产线,实现产能的大幅度提升。2020 年自营出口茶叶3 万余吨、出口额6400 万美元,成为国内最大的绿茶出口企业。而同处稽东的柯桥区玉龙茶业有限公司,新建了8760 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引进了多条绿茶、红茶和袋泡茶生产线。截至2020 年11 月,公司主导产品平水日铸茶销售额已达1020 万元,较上年增长21.4%;而公司新增的袋泡茶业务,本年度已销售各类袋泡茶7090 万袋,实现销售额2836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4%,并获得了鹿角巷、香飘飘等奶茶品牌的青睐,成为国内最大的袋泡茶加工企业之一。不仅是生产设施设备的提升,在集聚区建设中,全区共流转茶园2300 余亩,建成并获评了省级生态茶园7个、市级美丽茶园7个、市级生态茶园5个、区级美丽茶园10个,并认定生产企业自营的一类茶园6775 亩、联结二类茶园1 6070 亩。

目前,柯桥区现有茶园面积6.9 万亩,涉及茶农3 万余户,有茶叶企业30 家、茶叶合作社21 家、家庭农场4 家。2020 年,全区实现茶叶总产量6440 吨、产值4.35亿元,其中“平水日铸”及其系列名优茶产量2110 吨、产值4 亿元,占总产值的90%以上。

二、科技兴茶更实

2017 年10 月,柯桥区人民政府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协同建设茶产业集聚区,在“日铸”资源繁育、茶园绿色防控、茶产业链拓展等方面开展合作,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而在2019 年第二届“平水日铸”茶叶节上,日铸茶研究院正式成立,并聘请了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茶叶首席专家罗列万研究员等10 位专家作为研究院的技术专家。在专家指导下,柯桥区对“平水日铸”一类生产茶园进行了认证授牌和茶园监控,开展了茶叶土壤测定,并组织茶叶生产经营主体到浙江农林大学、浙江茶业学院等单位培训进修。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在科技力量的支撑下,“绍兴市柯桥区茶产业升级转化工程”项目荣获2018 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平水日铸茶产业化提升技术集成与应用”被登记为浙江省科技成果、并获得第六届“中国茶叶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三、融合发展更快

2020 年,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300 条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中,日铸茶文化休闲体验之旅位列其中,是绍兴市唯一入选的线路。

而这被称为“御茶古道”的日铸茶文化体验风情线,正是茶产业集聚区建设项目之一。以“游美丽乡村、走御茶古道、品千年贡茶”为主题,柯桥区通过挖掘日铸茶历史文化内涵,因地制宜发展茶乡旅游,将茶产业与茶文化、茶旅游串联融合,形成了这条可看性极强的文旅线路,是绍兴市首条美丽农业风情旅游线路。在这条线路上,不仅有王化·日铸岭、云端丹家、若耶山居等本地网红打卡点,也有御茶湾、瑞泰茶栈、日铸寺等茶文化古迹,还有一大批美丽茶园。据不完全统计,线路每年吸引游客近百万人次、是全区乃至全市乡村旅游的热门线路[3]。

四、销售渠道更广

现如今,在绍兴街头,时常能看到有着统一门面的“平水日铸”茶叶专卖店,在绍兴大大小小的茶楼里,也经常能看到“平水日铸”系列产品。这些,正是茶产业集聚区建设中茶叶品牌建设的一部分,通过制定加盟政策、确定设计元素、推出加盟手册、开设样板店等举措,吸引了众多工商资本的目光、激发了开设新店的热情。

截至目前,有“平水日铸”茶专卖店26 家、茶楼19 家,分布在绍兴市区、柯桥主城区及上海、山东等地。不仅让“平水日铸”品牌知名度得到了很大提升,还极大地拓宽了日铸茶销售渠道。

五、品牌影响更大

集聚区建设的三年中,“平水日铸”已连续举办三届茶叶节,从千人品茗、到全民饮茶,再到去年的网上茶叶节,形式不断丰富、影响不断提升。此外,“平水日铸”还承办了迎新茶会、敬老茶会等活动,积极参加了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浙江绿茶博览会、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等活动,并借助中国会计大会、绍兴发展大会、绍兴周、越马等活动以及央视、浙江卫视等媒体,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得到了众多领导、专家和客商的好评。与此同时,“平水日铸”还通过茶文化“四进”活动,在社区、学校、企业、机关推广茶文化;借助“御茶古道”,让更多人来参观体验茶事活动。

2018 年“平水珠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9 年,平水日铸茶获评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平水日铸茶还多次荣获浙江绿茶博览会金奖、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名茶”评比金奖等荣誉。在2019 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平水日铸”品牌价值为6.1 亿元。

六、文化底蕴更深

2020 年6 月,曾有绍兴媒体提出“绍兴是否 建一个茶文化博物馆?”现如今,柯桥区给出了答案。在本轮集聚区项目日铸茶研究中心建设中,越茶博物馆同步进行中,这也填补了绍兴没有茶博馆的空白。

越茶博物馆包含了越茶简史、越茶产业、越茶风俗、越茶文化、越茶影院等篇章,通过实物、影像、资料等形式,全方面反映越地茶产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如果说越茶博物馆是越茶的生命,那么《越地茶史》就是 越茶的灵魂。2018 年底,由柯桥区茶文化研究会等单位编纂的《越地茶史》(四卷本)正式出版发行。这部68 万字的书籍,系统、全面、完整地记录了越地茶产业和茶文化的发展,在我省县市区级中尚属首例。此外,2018 年柯桥区还出版了《平水日铸茶》一书,系统详实地介绍了日铸茶历史 和现状等。

此外,柯桥区以“茶+非遗”,在平水珠茶获评省级非遗项目的基础上,将平水日铸茶打造成为市级非遗项目,平水日铸茶还入选了浙江省优秀非遗旅游商品。

七、品牌管理更精

伴随着日铸茶品牌中心的投入使用,也标志着“平水日铸”品牌管理再上新台阶。近年来,“平水日铸”着力推行“统一商标使用、统一生产技术、统一质量标准、统一产品包装、统一指导价格、统一品牌宣传”的“六统一”管理模式,获得了省市领导及有关专家的高度好评,区域公共品牌管理走在了全省前列,省内同行多次前来学习取经。

为了适应新形势,“平水日铸”建立并推行产品分级制度,设计推出了多款新包装,通过茶叶节发布系列产品的包装、价格,设计印刷产品手册,还进一步加强商标、专利保护意识,注册了20 余个系列商标和9 个产品包装专利。接下来,在强化“六统一”管理的同时,“平水日铸”将着力在产品分级管理、品牌保护与监管等方面做好文章,实现品牌管理更为精细化。

八、助农效应更显

随着集聚区项目的实施,柯桥区茶企与山区茶农的联结愈发紧密,带动茶农增收效应更为显著。今年,柯桥区14 家茶企与区内茶叶专业村的1.6 万余亩农户茶园建立茶青购销关系,形成了“企业+茶村(基地)+农户”的连接机制,茶青收购价格从去年100 元/公斤提高到130 元/公斤左右,茶企共向联结基地收购茶青10 万余公斤,合计金额1200 多万元。

不仅是茶青价格的提升,由于核心区建设开发,茶园流转价格也从原来的350元/亩增加至目前的近1000 元/亩;由于“御茶古道”的开发,以茶为主题的王化村、平阳村、丹家村等都走上了茶旅融合之路,王化村还凭借其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入围全省首批“3A”级景区村[4]。据统计,在全区茶叶主产区,已成功创建浙江省3A 级景区村4 个、2A 级景区村8 个、A 级景区村8 个、浙江省金宿级民宿1 个。

此外,随着柯桥区产茶区实施饮用水源地保护政策,大量工业企业外迁,部分剩余劳动力迅速转移到了茶叶采摘、加工和茶园管理等岗位,今年春茶就为山区农民增加了4000 多个岗位。

猜你喜欢

柯桥绍兴茶园
绍兴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幼儿绘画展
绍兴市柯桥区柯桥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在绍兴,与你不期而遇
柯桥印象
茶园飘香
山东省茶园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绍兴大闯关
周宁生态茶园
茶园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