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协同垃圾分类路径研究
2021-11-27吴永康
吴永康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0)
1 引言
迈向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共同参与和大力支持,提倡从我做起,而垃圾分类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在2019年6月发布的《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中,要求重点城市正式落实垃圾分类要求。而社区作为城市中人们聚集和生活的地方,也是产生大量生活垃圾的场所,如果对其不进行正确处理可能会造成诸多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垃圾分类治理成为必要之举。当前,社会志愿组织已纳入模式体系中,能够帮助社区居民形成垃圾分类意识,以此提升社区垃圾分类的治理效能。因此,本文探索社区垃圾分类与大学生志愿活动创新联动下的多元协同垃圾分类具体路径。
2 社区垃圾分类现状
2.1 垃圾分类知识不足
以南昌市某社区为例,经调研发现,造成多数居民垃圾分类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不了解不同垃圾的分类归属。尤其是随着生活的多样化,垃圾种类也不断增加,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等分类繁杂,居民按照生活经验进行分类又常常与实际分类不符,费时又费力。在现实中,部分年轻人可通过网络搜索来辨别垃圾种类,但其他人群对此类知识了解的范围有限,难以概全。而社区的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多局限在标语、条幅,并没有分类细则,导致人们无法正确对垃圾实施分类处理。
2.2 对垃圾运输和处理重视程度不高
在社区的调研中,通过对社区物业人员和居民的采访,发现在垃圾分类政策实行之初,居民都能积极进行分类投放工作,但在垃圾投放后垃圾运输车却是一车混合装运,此举打击了居民的积极性,认为垃圾分类没有意义。由此看出,相关部门对垃圾的投放、运输,处理过程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垃圾分类工作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2.3 各地区垃圾分类标准不统一
垃圾分类政策在实行初始阶段,因垃圾分类标准不统一,导致各地区的垃圾分类标准也不同,地区差异性明显,造成了垃圾分类困难的现象,这对整体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非常不利。
2.4 基础设施建设、处理技术落后
以南昌市为例,只有一部分社区配套有智能垃圾分类处理系统,而多数地区还是普通的垃圾桶,甚至有的个别社区配备的仍是单个大垃圾桶,而非分类垃圾桶。再加上目前的垃圾处理技术不够成熟,很难在后期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3 开展大学生志愿者参与联动治理模式
(1)通过对垃圾分类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有学者指出,应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进行有序推进,不能单靠政府唱“独角戏”,必须引入市场机制,呼吁全社会参与[1]。而志愿者组织作为其中的一环,更需要发挥其公益性作用,从而提升垃圾分类治理效能。
(2)为了积极响应垃圾分类战略的实施和推进,解决当前垃圾分类计划实施效果不佳的现状如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动南昌市某社区进行了垃圾分类宣传工作的教育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实际运行中,该校青协与社区的居委会和物业管理人员进行沟通,相应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前期的宣传,将社区的老人和社区垃圾处理工作人员聚集到宣传大厅,利用宣传卡片和宣传手册,将分类标识、分类易错垃圾物标记,分发到大家手中,以此鼓励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工作。此外,为了更好进行宣传教育工作,还制作了环保布袋作为大家参加竞答的奖励,以此提高居民参与教育学习的积极性。
(3)大学生志愿者作为我国志愿者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来源是受志愿网络和激励机制的影响而产生志愿动机的大学生。志愿动机按性质可划分为,利己性和利他性两种[2]。利己性的动机包括形象管理、争取激励、锻炼能力、丰富生活等,而利他性的动机则以助人为主。利己性动机在大学生志愿者的志愿动机中占据主流位置,且各高校的志愿服务也都存在一些激励措施,这对于调动大学生参与社区的志愿服务有更好的推动力。
4 社区垃圾分类治理路径
4.1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德国作为最早一批实行垃圾循环利用立法的国家之一,至今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法律体系[3],其生活垃圾回收率已高达83%。同样,日本也对垃圾分类进行立法工作,明确规定了政府,企业,公民所应承担的责任。通过发达国家的垃圾分类经验来看,要建设绿色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都离不开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所以,垃圾分类应从源头,运输,处理各个阶段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以此为更好推动垃圾分类治理工作提供法律保障[4]。
4.2 实施有效监管政策
对于垃圾处理企业,应增加对企业的补贴,提高企业参与垃圾分类处理的积极性,并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社区的分类投放和运输环节,使企业能全程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来,进而提高垃圾分类的效率和产业化水平。
4.3 培养垃圾分类意识
垃圾分类意识要从幼儿教育做起,可在学习中穿插普及垃圾分类的意义,让人们从小建立起垃圾分类意识。而政府部门要带头进行宣传,促进各方面落实垃圾分类政策;还要从基层党组织出发,发挥党建引领作用[5]。同样,社区居民委员会自治组织也要发挥自身作用,组织本区居民学习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最后,从志愿者方面,要联动当地校园的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垃圾分类宣讲活动,助力于社区居民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4.4 发挥多元协同治理功能
经研究表明,社会治理共同体可以在基层政策执行中构建,从而达到协同共治的目的,这有利于制度执行力的增强[6]。通过建立以居民为中心,以政府主导为方向,居委会,物业,企业深度参与,社会组织协同进行的多元协同治理体系,在明确各主体间的责任与监管到位的基础上,发挥好各主体的协同治理效能,进而促进垃圾分类治理朝着更具实效性的方向发展。在实际运行中,政府要推动政策实施到位,物业对于垃圾处理企业的运输和处理进行监督管理以及加强垃圾分类的基础设施建设等,以此发挥多元协同治理功能的成效。
5 结语
综上所述,社区的志愿服务应采取间隔性的长期对应志愿活动,并建立更好的长效志愿服务机制。通过各个大学设立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同一地区大学的青协可联合组织对社区垃圾分类进行志愿宣传活动,以此推进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同时,在社区的宣传教育工作会涉及到老人,小孩,这也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如今,多元主体的治理模式还在不断探索中,大学生志愿者的加入让社区治理模式又有了新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