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区域广电媒体的迭代对策研究
2021-11-27莫桦
莫 桦
媒体融合发展重点在广电、难点在广电,广电媒体融合发展进程事关媒体融合战略全局。[1]2020 年11 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广电发〔2020〕79号,以下简称《意见》),被称为2016 年《关于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意见》(新广电发〔2016〕124 号)的升级版。全文共9 个部分、28 条,对标中央决策精神,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对准融合发展实践重点难点,对加快推进广电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作出新的全面部署,明确了总体方向与要求、阶段目标与重点任务,是打造新型广播电视主流媒体、推动行业高质量创新性发展的具体行动方案。
一、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政策供给“升级”
《意见》是当前广电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指导文件,内容丰富,创新多、亮点多,具体可概括为“明定位、强主体、讲合力、重实效”四个方面。
(一)明定位:标注新型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的功能定位
《意见》在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部分明确提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广播电视主流媒体,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给出新型广播电视主流媒体在新时代的功能定位。
第一,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管媒体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方面。1941 年5 月,毛泽东同志在为延安《解放日报》撰写发刊词时就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就是本报的使命”,鲜明指出媒体的政治属性和根本使命。发展至今,主流媒体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机器的重要类型,深度切入了整个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全过程,成为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有机体”中的有机构成。[2]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媒体格局如何变化,这个原则和制度不能变,《意见》的根本要求就是要始终确保广播电视沿着正确方向、正确道路前进,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守住守好阵地,让主旋律、正能量充盈视听空间。
第二,功能定位全面升级。1950 年4 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新闻总署规定广播宣传的任务有三项:发布新闻与传达政令、社会教育及文化娱乐。[3]2019年10 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开启了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以制度建设为主线的国家治理崭新征程。其中专门强调要“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建立全媒体传播格局”,这标志主流媒体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进入了参与国家改革和社会治理的新阶段。[4]《意见》锚定新型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的形态特征和转型升级方向,指出:充分发挥广电媒体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建构群众离不开的平台和渠道;全面提升用户体验,满足用户跨屏、跨域、跨网、跨终端无缝衔接服务的需求;更多更好链接融合各类资源,统筹线上线下、公共服务与市场运营,全场景提供专业性、针对性、亲民性强的媒体服务,拓展广电+政用、民用、商用服务;协调发展消费性服务和生产性服务,加快成为服务经济社会治理和发展的“枢纽”平台。由此可见,主流媒体的功能已全面升级,从单一的信息提供,拓展为提供综合服务,从单向的广播式传播,发展为用户参与的互动式传播。这种变化体现了党对信息传播和媒体发展规律的把握,也充分回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强主体:推动广播电视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我们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要打造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新型主力军,守好互联网主阵地,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没有强大的主体,就没有了巩固壮大全媒体时代主流舆论阵地的坚实力量。广播电视媒体无疑是锻造全媒体人才队伍、打造新型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的责任主体,各方协同发力建强主体,推动其更好履行主体责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意见》在强主体方面给出了路径指引。
一是发挥关键少数作用。俗话说“改革千难万难,一把手肯抓肯干就不难”。“媒体融合发展不仅仅是新闻单位的事”,从广泛调研和交流中了解的各地实践来看,凡是当地党委重视的,媒体融合发展取得的成效往往都非常显著。《意见》与中央政策文件配套,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作为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重要内容的同时,广播电视各单位各部门要把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一把手就是第一责任人,要当好促进派和实干家。要有改革魄力和定力,还要主动争取当地党委宣传部门的指导和政策支持,把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的方向导向。在积极协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对媒体融合发展的考评的同时,《意见》提出要推动建立健全改革创新容错纠错机制,就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
二是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全媒体人才队伍。人才是推动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目前各级广播电视媒体普遍遇到的瓶颈问题,表现为“高端人才引不进,骨干人才留不住,现有人员转型慢、用不好”。为破解人才困境,激发内生活力,《意见》从“创新人事和分配制度”“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健全人才培养体系”等三个关键方面,总结实践检验有效的改革办法,为行业指引方向、提供具体方案。具体包括:破除身份等限制,拓宽选人用人和各类人才发展通道,建立健全全媒体人才职称制度体系,改革优化分配制度,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为高端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提供特殊支持、开辟绿色通道,对特殊人才给予特殊待遇;采取对口支援省市“传帮带”、合法兼职创业等积极措施,加快改善艰苦边远地区、基层一线专业人才匮乏状况;落实国家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支持员工转型和技能提升,优化和扩大培训供给,分层分类、按需定制,加快建设政治能力和专业本领并重的全媒体人才队伍。
三是做强新型广播电视主体。目前,广播电视行业的各类主体普遍存在小弱散现象,整体竞争力不强,用户规模和活跃度、平台影响力及市场份额等各方面均不占优势,与占据主流地位、服务主流人群的主流媒体要求有较大差距。《意见》对广播电视机构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建设新型市场主体强化了支持和指引。包括:以互联网思维优化媒体资源配置,加快把分散的、优质的资源要素向互联网主阵地聚合、向移动端倾斜;精办频率频道、优化节目栏目、整合平台账号,对定位不准、影响力小、用户数少的坚决关停并转;运用市场机制加快打造技术先进、特色突出、用户众多、自主可控的新型传播平台,大力增强平台信息服务聚合与精准分发能力,提高平台价值和用户活跃度;提高精品内容的持续供给能力,加大高新视听内容供给,一体推进优质内容、优质平台和优质全媒体品牌建设,大力发展新业态新应用,增强在主阵地和新兴传播阵地的综合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品牌辐射力、社会影响力;大力实施“广播电视迭代行动计划”,坚持需求牵引、适合管用、安全可靠原则,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成果,构建新技术生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和能力,鼓励通过合资合作、兼并重组、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上市等打造形成一批拥有知名品牌、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新型广电企业;开展“媒体+”多元业务,构建“广电+”生态体系,事业产业有机统一、良性互动,增强自我造血机能,推动可持续发展等。
(三)讲合力:发挥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整体优势
第一阶段的媒体融合发展,主要是以各修“内功”、各自突围为主。具体表现为,广播电视机构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全媒体采编播业务流程,重塑内部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以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为驱动,县级完成各种媒介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整合融合,并与省级技术平台进行初步互联互通、业务联动合作。然而,从全国范围和行业整体来看,地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还没有普遍展开,中央、省、市、县四级媒体间也没有突破块垒形成行业级系统合力和综合优势。融合发展对接和服务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方面创新不足、能力不足。2020 年9 月,中国(京津冀)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创新中心挂牌,成为首个突破区域限制的创新中心,未来还需探索开拓更多区域协同发展模式。这些方面,《意见》从加强协同合作,形成整体合力,更好服务新发展格局角度作了统筹谋划,将在第二阶段的深度融合发展过程中着力推进。
各地各级广电媒体因地制宜、协同联动。《意见》在“完善全媒体传播格局”部分,对不同层级的媒体给予清晰发展方向,比如省级广电媒体立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资源整合步伐,推进品牌化和规模化运营,打造区域性传播平台;市级广电媒体因地制宜,加强上下联动和横向合作,加快自身融合发展步伐。在“协同推进融媒体中心建设”部分,强调加快省级和地市级广电融媒体建设,建立长效运营机制,健全与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协同发展机制;强调加强广电播出机构与传输网络的深度协作;支持探索“一云多厨房”,构建统分结合、互为支撑、纵横联通、协同发展、充满活力的业务体系。
构建新型广播电视开放系统,扩大“朋友圈”。媒体融合发展打破信息传播的地域区隔、业务壁垒,将广播电视置于全新的开放竞合空间。广播电视系统内部要顺势而为,加强向心力,朝着共同目标推动台网协同发展,一体化推动广电5G 网络建设和全国一网整合,加快有线、地面无线、卫星等相互融通、智能协同,着力打通各个领域、统筹各种资源、形成整体合力。存量业务要避免零和博弈,多从用户侧考虑问题,新业态增量业务要高效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提高集约化协同化水平,增强对外合作的话语权主动权。广播电视与行业外部的合作,要强调为我所用、于我有利,积极汇聚政府和社会的优质资源、选择战略合作伙伴,突破业务边界,催生“化学反应”,打造良好发展生态。
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之大在世界上是少有的,统筹区域发展从来都是一个重大问题。[5]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区域发展战略作出针对性安排、战略性部署,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协调国内东中西和南北方协调发展。[6]我国广播电视发展的区域不平衡不充分现象也比较明显,区域内和区域板块间的融合互动发展还未成形。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是广播电视在服务国家大局中找准坐标方位,推动政策创新和行业突破,实现自身高质量创新性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意见》专门提出支持在宣传、技术、产业、对外合作交流上整合资源、协同发展,并强调了发挥比较优势、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共建共享共赢原则的重要性。未来将鼓励建立区域协作体,有序推进跨地区、跨层级、跨行业、跨媒体资源整合,逐步推动建成几家区域级乃至全国性、骨干型新型主流媒体集团。
(四)重实效:以有力的管理和服务切实增强政策实效
政策的生命在于落实。为提高《意见》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一方面国家广电总局媒体融合发展司和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组成起草组,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开展多种形式的广泛深入调研和多轮意见征求,确保既能吸收总结基层创新举措和鲜活经验,将其转化为创新政策,又能兼顾各地发展实际和政策诉求;另一方面,按照“以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原则,全面加强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更好推动政策落地落细,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2020 年12 月3 日,中宣部副部长,广电总局党组书记、局长聂辰席在全国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推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了保障的重要性,指出要“以有力的管理、服务支撑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出各级广电行政部门和机构要制订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加强研究部署和工作落实等意见要求,从国家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层面强力推动政策落实。具体来看,《意见》在管理方面的创新主要体现于两点。
首先,放大政策集成效应。近年来,广电总局先后出台了《关于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领军人才工程实施方案》《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青年创新人才工程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专门或重点对媒体融合发展关键环节给予支持。组织编制了有关白皮书和技术标准规范,特别是受中宣部委托,编制县级融媒体中心5 项标准,指导各级广电机构深度参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基层广电媒体融合流程再造。广电总局专门新设媒体融合发展司,创新开展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先导单位、典型案例、成长项目征集和评选,创建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创新中心,建设“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媒体融合发展专家库”等三项工作。《意见》在做好政策衔接、找准服务支点和突出改革实效等方面予以体现,统筹政策供给,加强宏观指导。同时,又借鉴中央对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等方面的工作经验,强调要在实践中加强督察指导,引导各地以改革创新促落实、增实效。
其次,发挥“有为的政府”重要作用。广电总局聚焦行业主体无法自组织破解的共性问题,在《意见》中着力从根源上拿出系统解决方案。比如,推进广播电视媒体融合智慧监管体系建设,加强监管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坚持法治与技术手段并重,提升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营造统一、公平、有序的良性竞合环境;充分利用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广电视听融合传播基础信息平台,科学评价视听内容融合传播效果等。
二、新型广播电视主流媒体应具备的两个核心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加速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进程,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将改变所有人的生活方式、企业的生产模式,同时催化“万物互联、万物皆媒、万物皆屏”的时代加速到来,信息发布舆情走向的不确定性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舆论“广场”中显著增加,甚至提出“全社会媒体化”[7]的观点来解释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和传播方式发生的深刻变革。毋庸置疑,主流媒体在互联网主阵地、在参与社会治理中确实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媒体深度融合和做强新型主流媒体作为国家长期发展战略来推动,凸显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我们需要从壮大主流舆论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进一步思考,如何做强新型广播电视主流媒体,如何更好发挥舆论压舱石、社会黏合剂、价值风向标作用。笔者认为,《意见》传递出一个很重要的信号,就是新型主流媒体影响力和竞争力缺一不可,与之相应,也必须具备精准服务和可持续发展两个核心能力。
(一)精准服务能力
所谓精准服务,就是指我们要坚持人民立场,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聚焦主责主业,突出重点关键,紧紧围绕“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的要求来提供服务。其中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媒体服务要强化引导和引领。在专业性、针对性、亲民性、互动性上做文章,传播手段、表达语态和服务方式上可以适配不同人群需求,用户体验也可以不断创新升级,但产品和服务的内核绝不能单纯迎合市场,成为市场的奴隶,必须要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这是媒体永远不能偏离的主责主业,更是主流媒体以内容为业务逻辑起点,深耕垂直化综合服务的核心优势。
第二,综合服务要强化可信连接和用户意识。在数字化生活生产方式下,信息互联网将加速向价值互联网迭代,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打通线上线下、链接一切资源要素、接入各类服务入口。此时,信任关系成为非常关键的信息甄别和服务选择依据,可极大提高供需匹配效率和忠诚度。广电媒体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拓展拓展广电+政用、民用、商用服务,要发挥公信力优势,强化媒体与用户的可信连接,打造“枢纽”平台,更多更好连接政府和社会各类资源。协调发展消费性服务和生产性服务,提供便捷化、智慧化、个性化的全场景高质量综合服务,真正成为“群众离不开的平台和渠道”。
第三,要持续在精准性上下功夫。“酒香也怕巷子深”,这是一个注重效果的时代,服务的品质再高,也需精准到达来完成供给闭环。在不断增强服务聚合能力的同时,要善于通过用户画像等现代化手段清晰建立起服务的对象感,找准需求场景,实现精准覆盖。
(二)可持续发展能力
媒体融合发展,关键是要通过融合解决发展问题,通过更好的发展去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广播电视媒体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正是其中的必要条件。当前,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加快数字化迭代,打造智能媒体。广播电视经历了生产制作的数字化、台内的数字化、传输的数字化,但尚未完成运营的数字化和整体数字化转型升级。[8]为更好适应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进程,广电媒体要着力加快数据资源的建构利用,以数据驱动业务发展,以数据优化用户服务,提高全流程各环节的数字化、智慧化水平,搭乘数字变革快车、兑现数字经济红利,推动广播电视向智能媒体演进。
二是事业产业协同,实现生态级发展。广播电视具有双重任务特征,第一任务是宣传,这是党媒姓党的根本属性,永远不能动摇。第二任务是发展,这是文化产业的市场共性,始终不能缺位。宣传是生命线、立身之本;发展是生命力、强身之道。特别是在数字经济主导社会进步发展的时代,产品与科技、内容与服务、事业与产业在新技术条件下已经融为一体,阵地建设与业务发展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9]我们必须在事业产业的有机统一和良性互动中才有可能构建一个生态级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生根壮大、走向纵深。
三、区域广电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径思考
“十四五”规划已经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如果要对未来五年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进行展望,最值得期待的应该是区域广电媒体将在时代潮流中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如何抓住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和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的政策红利、发展窗口,以迭代发展在变局中开新局,或可按以下路径集中发力。
(一)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全新业务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互联网经济时代,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是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也是重要生产力”“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2020 年数据成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的生产要素。从“铅与火”“光与电”进入到“数与网”甚至“云与智”的媒体时代,只有夯实数据底座,真正建立用户为中心的思维模式、业务模式,才有可能在数字时代占据主流地位、发挥主流媒体作用。
区域广电媒体可通过强化技术引领,构建数字经济环境下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业务体系。以产品和服务为核心,汇聚沉淀用户行为、政务服务、社会治理等各类大数据,以融媒体中心的互联互通、四级协同为基础,推动脱敏数据共享互用,消除数据“孤岛”,重塑运行机制。运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挖掘数据价值,指导生产、辅助运营、输出产品,形成全新数字化产业链闭环,增强全媒体指挥调度、全平台分析感知用户需求、一站式服务和灵活应对新业务场景能力。
(二)提供以品牌为关键标识的全域化“贴地”服务
笔者注意到,关于《意见》中提到的“打造区域性传播平台”行业内有不同理解,有的认为这是要求区域媒体只能在本地范围谋发展,依然受“四级办”束缚,有的认为这与互联网时代的传播规律相背离。实际上,这种提法恰恰充分尊重规律、契合趋势。从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的丰富内涵来看,“区域”是跳出行政区划、更广阔意义的大概念。与此同时,舆论场既是舆论斗争的战场,也是争夺受众和用户的市场[10],“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才是区域广电媒体参与舆论都在市场竞争的根本优势。脱离了要服务的本地群众,事业也就失去了生存土壤。
区域广电媒体要深深嵌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系统,接地气、聚人气,做好“贴地”服务。《意见》鲜明鼓励地市广电机构和县级融媒体中心精耕本地内容,强化本地服务和社交互动,建成本地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信息枢纽,做强做实基层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新平台、新载体、新阵地,同时又支持多种形式的集群化发展、支持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意图和指向已非常清晰明确。还要强调的是,一定要重视全媒全域的品牌化运营,这是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有利于增强区域广电媒体在主阵地和新兴传播阵地的综合优势,提高服务辨识度,建立信任关系,提升核心竞争力、品牌辐射力、社会影响力。
(三)建立以共赢为关键动因的区域发展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超越意识形态差异、超越零和博弈局限、关系人类永续发展的协同合作。建立区域发展共同体是建立合作共赢生态圈、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的协同合作。《意见》提出要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不是马上要不切实际地要与几大区域发展战略一一对应,照搬“捏合”区域内的广电媒体,而是强调要乘上改革东风,在“市场统一开放、规则标准互认、要素自由流动”的良好发展环境中,更好发挥区域内各地区各级广电媒体的比较优势,在广泛合作中更好服务大局,为行业创造新的更大发展。
“区域发展共同体”的可行模式应基于区域内各媒体的自身实际需求,以共建共享共赢为根本目标,由虚向实逐步升级,即由相对松散的协作体模式逐步向利益一体化的市场主体形态发展。具体有两种建立依据。一是相似性原则,这种相似性的来源可以是区域文化特征、服务人群类型、服务范围和边界、已有合作基础等。二是互补性原则,按优势互补方式开展协作时,要发挥协同创新的关键作用,完善创新链,与产业链充分对接,形成区域联动、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协调发展格局,实现整体综合实力提升。
未来已来,五年可期。
注释:
[1]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推动广电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政策的“升级版”[EB/OL].“国家广电智库”微信公众号,[2020-12-05].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610355864&ver=2821&signature=tL DNYaqnmMKCmcbvPn2nTRDLUH*XBLzbw1HT11*sZlzx9Ez8Sq3a9xL82Mw6j4dkZBcfBZIBChARTyTVUEu*i5VKA 69tfauevintVlDNx06DuT8TBlNbh7PQe4RoVNP*&new=1.
[2]张虹.主流媒体参与国家治理:历史分期和逻辑演进[J].青年记者,2020(4).
[3]杨波,主编.中国广播电视编年史(第一卷)[M].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9.
[4]金文恺,张虹.使命型媒体与媒体的使命性[J].青年记者,2020(30):27-28.
[5]新时代学习工作室.统筹区域发展 习近平为这些“重大国家战略”谋划思路[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20-08-29].http://cpc.people.com.cn/n1/2020/0828/c164113-31840701.html.
[6]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2018-11-18].http://www.gov.cn/zhengce/2018-11/29/content_5344537.htm.
[7]刘湘明.2021 年将加速全社会媒体化[EB/OL].“钛媒体”微信公众号,[2021-01-02].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610356016&ver=2822&signature=9eAM5z4r8wykL1nEJ0Od-kbJ7ajNdV5V717ACQg6uovX gIGRDegoDwc7ryrGrcSo0h0vy6U2Nl6E6M0TXAQ0o1k62EYJJazaN4XRhVigPYTh50-Mn39JHZrRy5EGKr7Z&new=1.
[8][9]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广播影视发展报告(2020)(广电蓝皮书)[M].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20.
[10]张曙红.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做强新型主流媒体[EB/OL].“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2020-12-28].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610356111&ver=2822&signature=FPqiCXBqUWHaUQzQ1rnQ*w5Hb6 e1IeWjzU6PMtsFvvbfuqJIrLnPPDYjR05q4SJsGRL6KkPa2VWEwC14NLF8jNaY3Ask9wqfVgJ48Bye3q2mub519*-5drqFp8qIt8Gp&new=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