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产能恢复超预期猪价明年三季度前难言底部?
2021-11-27
今年以来,由于国内生猪产能迅速恢复,尤其是9 月份头部集团猪场出栏压力较大, 出栏积极性较高,导致市场整体猪源略显充裕,从而进一步激化市场的看跌情绪。 记者在一家超市了解,截至9 月12 日,猪前腿肉从年初的19 元/千克降到13 元/千克,降幅接近40%,五花肉由50 元/千克下降到27 元/千克,降幅为50%。
除了在上述超市询价外, 记者也走访多家肉类批发市场了解到,相较于往年的猪肉价格,今年年初至今,猪肉价格一直在下跌,部分地区跌幅甚至达60%。
受悲观预期影响, 生猪期货价格今日临近午盘时迅速下探, 午后创下纪录新低14550 元/吨,最终报收于14575 元/吨,跌幅达到2.87%。自3 月2 日以来,其已经累计下跌达47.96%。
猪肉价格屡创新低
今年年初至今, 国内产能恢复势头十分迅猛。 据农业农村部表示,7 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量分别恢复到2017 年末的101.6%、100.2%,提前半年实现恢复目标。
此外,受猪价快速下跌影响,养殖户及集团猪场出栏积极性较高, 导致市场整体猪源略显充裕,激化了市场的看跌情绪。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消息称, 地方性收储已经陆续启动, 但第二批中央储备猪肉收储工作尚未展开。 目前内蒙古、湖北、湖南、海南、广东、山西等17 个省开始收储,但市场的可流通的冻肉供应依然较为充裕, 对生猪价格的稳定作用收效甚微。
据饲料行业信息网统计显示,9 月13 日全国外三元猪均价为12.96 元/千克,较12 日下跌0.19 元/千克, 较上周同期猪价下跌0.96 元/千克。 黑龙江、内蒙古、云南、新疆猪价跌破12 元,猪粮比再度跌至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 伴随着现货猪价大幅下跌,外三元猪均价跌破13 元/千克。
“当非洲猪瘟引发重新洗牌,生猪价格最高达到了惊人的42 元/千克,价格高位之时,普通小猪摇身一变为金猪。 面对如此高的利润,各级大小资本纷纷冲入养猪市场。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 股价反应的是对于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预期,而猪价是自身所不能左右的。 ”金猪数据首席研究员黄建霖告诉记者。
黄建霖表示,当时的头部上市公司,想方设法扩张产能、提高未来出栏量便是提高股价的最优解,因此,各家公司纷纷大刀阔斧的扩建。
从国家统计局数据可以看出,2020 年我国畜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580%,为历年同比之最,从上市公司来看,牧原2020 年全年资本开支460.7 亿元, 为2019 年资本开支的351%; 新希望2020 年资本开支大概为300亿元,为2019 年资本开支的320%;其他公司也不甘落后,唐人神、天康等企业纷纷抛出未来千万头出栏计划。
正当头部企业大举扩张之际, 行业低估了产能恢复的速度和幅度,集团场、家庭农场甚至散养户存栏相较往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再加上外界进入的养殖力量, 生猪存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今年来猪价雪崩式下滑便是产能恢复超预期的表现, 但对于大体量的企业而言,发展脚步并不能立刻停下来,现阶段只能将公司的战略目标做出改动, 以增效降本作为指引,停止大幅度对外扩张、精简人员、优化生产结构,以更低的成本来扛过行业寒冬。
黄建霖表示,去年大举扩张赚取了利润,今年也得承受低猪价带来的亏损。 对于想要在行业中长期存在的企业而言, 降低成本扛过行业寒冬是现在的第一目标,同时,大家也应该会从此次猪价的瀑布式下跌中得到一个教训: 在自己做一件事情之前,也得想想别人能不能做到。提前做好周期预判, 灵活调整生产结构相对于盲目扩张而言更有意义。
由于2021 年上半年我国生猪产能恢复已超预期,并为后市埋下超产危机。 有业内人士表示, 如果说上半年的市场超跌主因是年初市场对产能恢复低估下采取诸多投机性操作 (二次育肥以及肥猪压栏)迫使头均猪肉供应增加,那么下半年包括明年上半年的市场将承受来自生猪过剩的压力,市场猪多的利空因素持续加强。
市场参与者呈现群体分化特征, 但产能去化、结构调整大方向不变,母猪、仔猪市价持续回落。 对此,金猪数据研究总监刘阳表示,价格一定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 在高利润诱惑以及对今年的乐观预期下, 大部分养殖主体都在2020 年尽可能扩大自己规模。
从跟踪的母猪疫苗数据来看, 母猪产能一直持续增长,直到今年5 月达到峰值。 虽然说,今年不同时间段局部省份因猪病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但从饲料销量数据来看全国整体下滑并不明显,因此,受损前的基数远超预期,此时的供应依然充沛。
另外,从需求端来看,近两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人均消费能力及餐饮消费整体下滑明显,猪肉消费相比2017 年仍存15%~20%的缺口,但供应量已超过2017 年水平。 在供大于求格局未改的情况下,猪价不断下滑。
短期内猪市需求难以改善
伴随着现货价格加速下跌后开始试探前期现货价格低点,从供给角度看,生猪供给已经走出传统“断档期”影响,预计9 月份出栏量环比将明显增加。 同时,近期冻品库容率快速下降,冻品集中出库也加大了价格下行压力。 那么,猪价的底部在哪里?
从需求角度看,随着猪肉价格下跌,猪肉消费已经复苏, 全国屠宰企业开工率及主要市场白条批发量已经处于较高水平, 消费对毛猪价格有一定托底作用。 整体看,现货价格持续下跌的核心矛盾在供给端, 猪肉消费的边际增加效应小于猪肉供给的边际增加, 推动肉价持续下移。
对此,布瑞克研发总监林国发表示,金九即将过半,价格却快速下行。 在供给平稳的年份,节日消费能够不同程度地刺激价格上行, 但在供给上涨的局面下, 如果产生集中出栏的养殖决策,反而可能导致节前价格不涨反跌。 新冠疫情的影响下,节日需求恐弱于往年。 猪价趋势上的翻盘还是需要整体产能的去化。
林国发表示,2019 年下半年至2020 年历史高猪价,丰厚养殖利润,促使行业加快恢复产能;2020 年2~3 季度丰厚利润惯性思维,养殖户及企业普遍认为2021 年2~3 季度猪价仍将维持高位,2020 年12 月到2021 年2 月全国性寒潮导致仔猪死亡率偏高、生猪疫情多发,一些自媒体过度解读,强化了市场对猪价看涨氛围,养殖户及企业大量压栏,且压栏体重大,大比例和超大体重压栏成为2 季度至今猪价暴跌主要因素。 截至当前仍有部分养殖户认为后期猪价仍会上涨, 惜售不卖, 生猪体重显著高于正常体重,增加猪肉供应。
与此同时,生猪价格持续创新低,这对相关头部上市公司业绩有什么影响?
对此,金猪数据研究总监刘阳表示,首先价格持续下行跌破了大多数养殖企业的成本线,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因为快速扩产能高价位购买母猪,因生物安全增大投资的情况,养殖成本升高而价格下跌, 对于头部乃至整个行业的公司都是一场大考。
其次,目前能看到头部企业正在积极调整,看谁能够做的更好,修炼内功,把养殖成本降下来,生物安全和生产水平提上去,是渡过寒冬的技术保障。 同时可以关注相关公司资金情况,把控投资节奏保证现金流健康是生存的根本。 另外,这次行情史无前例的巨大转折,归根结底是供需关系出现了失衡, 对整个行业来说都需要反思。
前年和去年公司雄心勃勃, 许多公司都豪情壮志地制定上亿或者千万出栏目标。 然而实际情况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 理想的发展,需要企业行业自律,也需要监管机构适度引导。 此外,从目前母猪产能淘汰情况来看,主要仍是以淘汰低效母猪为主, 而后备比例仍超正常水平, 因此现阶段还处于产能优化期而非真正的产能去化期。
刘阳表示,产能去化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低效母猪产能去化,正常二元母猪去化,最终为怀孕母猪直接宰杀。 而今仍在第一阶段,难言猪价是否见底。 另外,去年大部分的产能扩张以高价母猪为主,且入局者资金实力相较雄厚。 若非猪价长期在深度亏损线盘整,加速产能去化,即使到了猪价底部,仍会横盘较长时间,而非以往周期的V 型反弹。
生猪期货来看, 近月合约与猪价走势几乎趋同,因此在猪价无有效反弹时,期货亦不断探底。 受国家政策的引导及能繁母猪数量近期下滑的影响下, 远月合约近期受利好预期的影响表现坚挺。 然而,虽然近期产能略有下滑,但产能释放的急刹车仍会带来较大惯性, 若无再次全国大面积暴发猪病的影响, 明年3 季度前较难给出反弹预期, 需关注是否有意外驱动的发生。
对于后期走势,林国发表示,猪价下跌大周期一般都是2 年甚至更长,如此高的猪价,养殖环节积累大量盈利,今年2 季度至今亏损,主要都是压栏导致亏损, 正常自繁自养的除了阶段性亏损, 大部分时间都是盈利, 从产业周期角度,目前下跌时间还未结束。 从价格角度目前还未跌到足够低点,中秋影响已经消化,各家都在想办法压低成本。 猪价大趋势仍是看空,抄底不如耐心等市场反抽做空, 如果不反抽就暂不参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