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环评审批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1-11-27张春燕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1年17期
关键词:环境影响优化基层

张春燕

(如东县行政审批局,江苏 南通 226400)

引言

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是我国行政审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政策改革的不断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不仅有助于提高市场评价标准,增强投资方的吸引力,还加强了环境保护,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1]。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与地方人民生活、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如何做好基层的环评审批工作,把好环评审批关,如何让项目更快、更好地落地开花,是环评审批的重中之重。

1 基层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特点

基层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特点主要有四点:

1.1 法律强制执行

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是法律强制执行,这是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的根本特征。凡是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版)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管理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审批通过之后方可开工建设。如果私自开工建设,出现未批先建等行为,建设单位则必须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1.2 政府主导审批

基层的政府在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中处于主导地位,是政策的主要先行者,只有不断树立主导地位,发挥政府公信力,做到行政审批和技术审查工作相结合,才能够针对具体项目做出合理的审查,政府在这个过程中一直享有最终审批权。

1.3 审查专业性强

基层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审查工作涉及大量专业性强的技术指标和勘测工作,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审批,并且在审批的过程中,也会用到多种审查方法,这些都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性,审批人员的素质与审批结果息息相关。因此,地方环评审批部门多会聘请专家或第三方技术评估单位进行技术审查,确保能高效、优质地完成项目环评审批[2]。

1.4 地方重视度高

环评审批关系着当地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因此地方政府对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工作非常重视。这既关系到当地政府的政绩,也关系到当地经济的发展。在此背景下,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工作也在不断改革,以求适应当前发展情况,这也促进了环评审批制度的不断完善。

2 基层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出现的问题

2.1 问责机制机动性不足

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化,任何一项政策的实施都会经过层层把关,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也逐渐完善,各级政府形成了一个科学的闭环,相关建设项目只有在这个流程之下,才能够进行审批工作。并且审批的各个环节也在不断改进,效率和时效性都在不断提高。通过建立完善的问责机制,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但是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审批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一些审批工作人员担心追责问责,对一些建设项目过于严格,导致服务空间被进一步压缩,不利于今后的发展[3]。

2.2 审批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随着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的不断改革,虽然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审批制度,但是一些审批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业务能力欠缺,审批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严重影响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效率,降低了服务项目的质量。

一方面,许多基层的审批人员在工作中不与时俱进,不学习新法律法规、环境标准、技术导则、规范等,缺乏专业的环境评价知识。审批人员专业能力的不足造成环评审批的低效,进一步影响了当地的营商环境。

另一方面,审批人员服务主动性不强。服务型政府一直是我国倡导建设的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直是政府的宗旨,也是政府安身立命的根本。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基层的审批人员缺乏服务意识,服务积极性不高,影响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效率,离主动服务、靠前服务、上门服务的优质高效服务相距甚远。

2.3 中小企业不重视环评审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确实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国的环境却遭到了巨大的破坏,环境治理面临着很大的难题。虽然近些年来我国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但一些企业仍然以经济效益为唯一目的,认为环评审批只是项目开工建设前的一个手续,全权委托给环评单位,对报送的环评内容一无所知,完全没有意识到企业对环评报告中内容和结论的主体责任,只想要环评的一纸批文,开工后不重视环境治理工作,严重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初衷。

2.4 公众对环境影响评价重视度不够

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受到公众的监督和监管,公众可以采取听证会的方式来参与评价和监督,同时也能够针对本次的行为作进一步的完善,从而确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在建设项目的实践过程中,环境审批部门可以广泛听取民众意见,并做出全面的考虑,从而制定出科学完善的制度,让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更加完善。但是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公众参与没有得到良好的实施,仅仅局限于一种形式,公众的意见无法传达到政府,公众参与度非常低,严重影响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进程。

3 基层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优化建议

3.1 优化环评审批制度

随着“放管服”的深入,地方政府对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提出的要求也更高,要让环评审批制度能更好地融入政府决策的具体过程,就要优化政府决策,但仅是以问责机制来优化是远远不够的,地方政府也要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和特征,因地制宜,一方面地方政府应对审批人员的担当责任建立起容缺审批机制,让审批人员有更大的勇气去创新环评审批工作,极大地提升环评审批效率,促进优质项目的高效落地;另一方面,对国家、省、市、县重点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等,可以开通绿色通道,对重大项目实施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优化环评审批流程,建立跟踪服务机制。当地审批部门应联合环评技术评估机构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在环评专家论证、审查、审批等各个环节,主动向建设单位提供全面的环保政策支持和技术评估服务,从“被动等待式”审批向“保姆式”服务转变,极大地缩短环评审批时间,提升服务效能,从而进一步优化当地营商环境。

3.2 优化环评审批流程

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不断完善,归根结底就是要优化环评审批流程。让审批效率更高,项目更好地落地,政府要重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流程的创新优化,让审批流程更加简便高效。

第一、优化受理流程,实现“容缺受理”。地方环评审批部门加强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急管理部门、建设单位、环评编制机构和评估单位的沟通交流,多方协作提高审批效率,确保企业“最多跑一次”。实行容缺受理,在申请材料主件(环评文件)齐全且符合法定条件、次要申请材料有缺有误的情况下,服务窗口可先行“容缺受理”并一次性告知补正材料,环评审批部门同步开展审查并在承诺时限内作出审批决定,待申请人补正材料后出具批复文件。

第二、优化审查流程,实现“阳光审批”。由于基层审批人员少、任务重、项目涉及到的行业众多,审批人员不可能对各个行业的工艺流程、产污情况等准确把握,这时就需要借助外脑力量,与专家或第三方技术评估单位签订委托合同,约定工作内容、以及双方权利义务、退出机制等内容,聘请他们从专业角度对建设内容以及生态环保措施的可行性、达标排放的技术可达性、生态环境影响的可控性等进行技术审查,实行审查全程留痕,实现留痕审查,阳光审批。这样环评技术审查更专业,不仅能为企业提供更专业的环保措施与决策,减少环评审批人员主观判断失误造成的失责行为,还进一步缩短了审批时间,提升服务效能,优化了当地的营商环境。

3.3 优化环评审批队伍

不管流程怎么优化,制度怎么健全,但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所有改革的核心。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建立审批人员的考核机制,强化环评审批人员的管理,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效能,另一方面,建立激励机制以促进环评审批人员主动进行业务学习,增强业务技能,学用结合,只有专业水平达到一定深度,才能迸发出创新思路,进一步提升环评审批效能,更好地为优化营商环境服务。

3.4 引导公众自觉参与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的施行明确规定公众有参与监督和评价的权利,这也是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外部监督的重要切入点,有利于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不断完善。

第一,基层政府要充分考虑当地情况,了解居民、企业的需求,广泛听取当地居民的建议,不断地完善需求设计,制定符合当地发展的法律法规,并承认公众监督的合法性,积极鼓励群众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向政府上报。

第二,加强环评审批宣传工作,企业的环保意识非常重要,由于企业往往只专注于经济效益,环保意识较低,对项目是否需要环评审批漠不关心,到了被查处之时后悔莫及。因此,要加强企业的环评审批宣传工作,提升他们的环保意识。基层环评审批部门应当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通过媒体宣传环评审批的重要性,不断地开拓信息反馈交流的渠道,为企业及时解答环评方面的相关问题。

4 结论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的不断深入,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提出了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理念,将环境保护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改革也是本次战略的重点,基层政府要努力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落到实处,为当地的建设项目提供优质的环评审批服务,不断提高环评审批效率,有效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既守得住绿水青山,又留得住金山银山。

猜你喜欢

环境影响优化基层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城市老年人科学锻炼知信行及环境影响研究
基于环境影响评价浅谈热镀锌生产工艺及其污染控制
镀铜焊材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保护措施分析
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基层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