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猪肉市场形势如何价格能否稳住?
2021-11-27
继8月23日跌破前期低点17265点之后,8月24日大连商品交易所生猪期货2201主力合约报收16895点,再创新低。
7月份以来,为应对生猪和猪肉价格过快下跌,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启动了托市收储。当前猪肉市场形势如何?价格能否稳住?
猪肉供应有保障
“当前既不缺猪,也不缺肉,市场供应有保障。”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告诉经济日报记者。
从不同周期生猪出栏量来看,2003年至2006年第一个周期全国生猪出栏量高峰为6.1亿头,2006年6月至2009年5月第二个周期最高峰接近6.5 亿头,2009年至2014年第三个周期达到7.5 亿头历史高峰,2015年至2018年第四个周期生猪出栏量高峰也在7亿头左右。在非洲猪瘟疫情冲击下,2020年我国生猪出栏量较2017年锐减了25%,经过持续努力,产能已恢复到正常水平。今年6月份,能繁母猪存栏已经超过2017年水平。
今年3月份猪价持续下跌后,全国生猪存栏增速有所放缓。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生猪存栏量还在惯性增长,但增幅连续5个月收窄。7月份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下降了0.5%,这是连续21个月正增长之后,首次出现下降。
产能增长带动生猪出栏量继续保持较高水平。7月份,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屠宰量环比略减少0.3 %,同比仍大幅增长87.4 %,为2020年9月份实现同比增长以来增幅最高的月份,6月份和7月份生猪屠宰量甚至已经明显高于消费高峰期的1月份,而通常情况下,都是生猪出栏量相对较低的月份。除了国内生猪供给量增加,猪肉进口依然保持高位水平。前7月全国猪肉进口累计达266万吨,同比增长3.9 %。另外,替代性肉类累计进口132万吨,同比增长10.1 %。
猪肉供应充裕,导致了价格持续下跌。
猪价处于下行周期
“8月份以来,猪肉价格再次进入波动下行区间。”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统计部经理刘通说。
8月27日,北京新发地白条猪批发平均价为17元/千克,比8月13日的17.5 元/千克下降2.86 %,比7月20日的18.75 元/千克下降了9.33%。
最近,北京市场猪肉价格出现异动——批发平均价由8月15日的17.25 元/千克跳升至16日的20元/千克,短短一天之内价格上涨了15.94%。
原因在于,在肉价下行过程中,屠宰厂相互压价竞销,使得肉价连续下滑。于是,屠宰厂减量保价,导致日间供不应求。
刘通表示,这种价格上涨不具有趋势性。从近期猪肉价格整体表现看,波动下行是趋势性的。不过,猪肉价格下滑并不完全因为产能过剩。当前,生猪产能已经恢复到常年同期水平,但需求还未完全恢复。如果9月份以后需求继续恢复,肉价继续下降的空间有限。
朱增勇告诉记者,目前谈上升周期为时尚早。自2003年6月份以来,我国生猪价格波动已经历了4个完整周期,每一轮周期都长达数年。按照规律,消费旺季来临之前,猪价通常会出现一轮季节性反弹。不过,目前市场上进口冻猪肉积压量不小,一定程度上会抑制猪价上涨,猪价反弹幅度不会太高。总体判断,未来一年猪价在大趋势上处在下行通道,但在元旦、春节等消费节点,价格仍有可能反弹。
保供稳价力度大
为保障猪肉供应、稳定猪肉价格,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
根据预案设定的预警机制,当猪粮比价低于6∶1时,发布三级预警;当猪粮比价连续3周处于5∶1至6∶1时,或能繁母猪存栏量单月同比降幅达到5%,或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3个月累计降幅在5%至10%时,发布二级预警;当猪粮比价低于5∶1,或能繁母猪存栏量单月同比降幅达到10%,或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3个月累计降幅超过10%时,发布一级预警。
在国家层面,过度下跌三级预警发布时暂不启动临时储备收储;二级预警发布时视情启动;一级预警发布时,启动临时储备收储。地方启动临时储备收储条件参照国家层面执行。当国家层面发布生猪价格过度下跌一级预警时,中央和地方将全面启动收储。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监测,6月21日至6月25日,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为4.9 ∶1。按照工作预案规定,已进入低于5∶1的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介绍,7月份以来,为应对生猪和猪肉价格过快下跌,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合计挂牌收储5万吨中央冻猪肉储备,并指导各地同步收储,稳定市场预期。这些政策措施有效遏制了生猪价格过快下跌的势头,生猪价格出现明显反弹。生猪价格较前期低点回升15%以上,猪粮比价也在短暂跌破5∶1之后迅速回升,8月9日至15日已回升至5.71 ∶1。
孟玮表示,将持续跟踪生猪、能繁母猪存栏变化与猪肉价格走势,及时预警提醒,积极引导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按照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规定,加强市场调节,防止生猪和猪肉价格大起大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