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2021-11-27苏汉美
苏汉美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
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不同,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适合社会和工作岗位的专业性技能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自有一套培养人才的教学体系。但是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沿袭传统的高职院校管理制度已然不能满足当下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也不利于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创新管理方法,为学生综合素养和职业技能的提升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优势明显,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引入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改善自己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
1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的高职院校已经利用信息技术取得了一定的信息化建设成就,对高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有了一定的优化,但是,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很多问题其实并未被解决,甚至还产生了一些新问题。总而言之,高职院校目前的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结果令人并不满意。分析可知,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1 学生管理信息化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虽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了信息技术的各种优点,但是因为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高职院校管理人员中大多数人对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认识误区,对它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如对于学生管理信息化的认知,高职院校管理部门的人员认为无纸化办公、自动化办公就是信息化管理;并且高职院校的部分管理人员信息化意识淡薄,不重视信息化对学生管理的重要性,抱着“能用就用,不能用就拉倒”的态度,极度缺乏信息化学习的自觉性,甚至有的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管理还存在着抵触情绪。诸如此类的认识误区,都让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困难重重。
1.2 信息化系统建设不完善
就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最新情况来看,学生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并不完善。首先,各大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目标不明,缺乏长远规划和安排,没有完善的学生管理信息化系统。就以学校各部门为例进行分析,高职院校的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各种系统令人眼花缭乱,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如招生、就业、公寓管理、评奖评优、心理健康档案等系统,学生需要注册不同的账号,对学生的使用和学校的管理造成很多不便。其次,各部门的系统独立存在,不能彼此兼容,无法做到资源共享和数据互换,造成了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1.3 学生管理队伍素质低,信息化水平低
无论是以何种方式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核心都在于管理队伍人员,即管理人员才是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核心和关键,如学生管理软件、硬件等运用,都离不开管理人员的操作。所以,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对学生管理人员队伍的要求非常高。一方面,各位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最为基础的管理能力,还必须掌握各种信息技术。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学生管理人员队伍信息化意识淡薄、管理工作效率低、信息技术不足;大部分的管理人员仅仅只会操作简单的文字和报表,更高级的信息软件操作则无心亦无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目前的管理人员要么是管理专业出身,要么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很少有二者兼顾者,这就导致管理队伍中极度缺乏信息化管理人才,导致学生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各种优势无法发挥到极致,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进度。
1.4 操作和管理方面未做到规范化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已经采用了信息化管理,但是在具体的操作和管理上却并未达到规范化标准,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如数据操作过程中未按照标准进行操作,失误之处颇多;又比如管理过程中各部分职责划分不清,管理流程周期长,影响管理效率。种种问题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效率严重低下。
2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2.1 提高学生管理部门人员信息化意识
高职院校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应当从学校的实际发展需要出发,不断地进行创新,从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部门人员的信息化意识,让所有人都意识到信息化管理是社会发展大趋势,只有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才能少走弯路,避免做无用功。因此,在高职学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每个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系统的理念认知,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重要意义。为此,高职院校可以抓住机会组织人员学习信息化技术,展示信息化技术在日常工作中的优势,鼓励教师们积极使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和工具,从而建设信息化系统管理模式,如线上批阅平台、课堂问题解答平台、课堂提问应用软件等。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工具,普及高职学院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理念,加强教师们应用信息化手段的能力。不仅如此,还可以鼓励教师们利用信息技术更新自己的管理方式,使其尽可能地符合信息化时代发展潮流。当然,也可以利用培训和经验交流大会,打造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技术本领过硬的学生管理队伍,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水平。
2.2 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的运用已经相当成熟,但在学生管理方面还存在不足,学生管理信息化水平低。很多高职院校发展至今仍然采用的是半人工的传统管理方式,即所谓的学生管理信息化仅仅只是部分工作采用信息化处理,像信息化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甚少使用,比如当学生的信息数据出现格式、模板不一样的时候,管理部门还是采用辅导员重新采集的方式达到统一,非常浪费学生和基层管理人员的时间和精力。鉴于此,高职院校应当采用建设更加完善的管理系统,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完善的学生管理信息化系统,应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尽可能地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如信息管理、党团建设、班级管理、办事饭厅、就业创业等子模块均应存在,且各部分之间统一建设规划,实现学生信息资源共享、数据互传。同时,学校还应该设置自动收集信息设备,以便于学校及时掌握学生的各方面信息,了解学生的身心数据、学习情况等。当信息收集完毕之后,学校就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客观分析和调查,形成学生专属个人电子档案,以便于查阅学生信息和掌握学生的具体动态。
2.3 增强学校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
因为管理人员信息化水平不足,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为此,高职院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管理队伍信息化水平。高职院校作为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其中不乏一些信息技术高手,也不乏一些管理天赋惊人的学生,所以,高职院校完全可以从学生本身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各项技能,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中来,进而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发展。
要想充分发挥学生在信息化管理中的作用,需要做到职责划分清晰,职能分工明确,提高学生的管理职业道德素养,如提高学生在信息管理过程中的保密意识和安全意识。另外,还需要加强学生管理队伍本身的信息化建设和专业化建设,如建设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用于处理管理平台上的相关数据,并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使其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以借鉴国外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学习对方的先进管理方法,培养更多更专业的学生管理信息化人才。
2.4 确保信息化管理规范化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做到分层管理、权责明确,如对各级别人员的权限进行限制。具体划分为:学校的高级管理人员有权获取学生的全部信息;各部门的最高管理人员,可获取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学生的部分信息;辅导员则只能了解自己管理学生的各种信息;学生本身则只能了解自己的各种信息。各部门之间权责分明,负责好自己需要管理的部分,保证学生管理工作高效运转的同时维护好学生的各种信息,保证学生信息不外露。
2.5 加强高职院校信息化设施配置
高职院校作为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教育部门和国家政策应当给予相应的扶持。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想要改善自己的信息化设备设施,资金到位周期都比较长,设施落实速度低,设备质量参差不齐。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水平,各种信息化设施设备就必须被改善。为此,社会各界可以给予其一定的经济支援或者设备支援,国家政策方面也应当偏向高职院校信息化设备的落实,给予其政策和经济上的帮助,从而满足高职院校对于信息化设备的需求,加大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力度。
3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其难度非同一般,可谓是“蜀道难”。但无论如何,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各种问题必须一一破解。笔者从提高学生管理部门人员信息化意识、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增强学校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信息化管理规范化、加强高职院校信息化设施配置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求解决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各种问题,促进高职院校学生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保障信息化建设真正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