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2021-11-27何逊
何逊
(新疆克州乌恰县文旅局,新疆 克州乌恰县 845450)
导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这样的好形势下,提高群众的精神水平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有关部门在组织群众文化活动时,要关注新时期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同时,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利益,尽可能地解决群众丰富精神文化的问题。有关人员应当积极组织群众参加文化活动,提高群众参加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升人们的精神追求水平。
一、大众文化活动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精神生活需求逐步增加,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群众文化活动是丰富群众精神世界的具体表现形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的宝贵财富,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越来越受到有关部门和人民的重视。现阶段,科学合理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大众文化活动,通过深入研究和适当组织,不仅可以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也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二,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利用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有效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是现阶段社会发展过程中更为重要的目标,也是最贴近生活的教育手段,比其他形式更容易被群众接受。大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地承担起社会教育的功能。通过参与活动,人们的行为和习惯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和熏陶。同时,活动为群众提供了更多接触先进文化知识的机会,对提高群众的整体文化素质十分有利。
第三,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一些人精神生活相对缺乏,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帮助他们释放精神压力,丰富业余生活,使群众身心健康。大众文化活动主要包括休闲娱乐和健身。通过组织体育锻炼和开展文艺活动,充分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使群众通过参加文化活动,与其他参与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这样,人们的身体不仅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而且在精神面貌上也有很大的改善,从而达到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群众参与度不高
新时期我国大众文化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大众参与度不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但传统单一的大众文化活动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很多人不愿意参加流行文化活动。尤其是在网络时代,流行文化的发展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传统单一的大众文化活动已逐渐从瓦解中消失,而适应群众需求的新型大众文化活动却没有迅速准备和实施。在这种情况下,公众参与大众文化活动的意愿明显下降,不言而喻,这将为底层文化的建设铺平道路,不会导致我国大众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群众文化装备落后
长期以来,大型文化活动开展得很快,但硬件设备却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众文化投资有所增加,但投资并不能保证文化设施水平的全面提升。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增加。但在这种情况下,大众文化的发展水平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大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成熟,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等配套硬件设备不足,文化服务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现实需求。
三、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策略
(一)以传统文化艺术为切入点,合理引导组织群众
群众文化活动要服务群众,面向基层。在群众文化活动中,要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传统,推动良好社会氛围的建立。在各地区组织的群众文化活动中,要分析群众的实际文化需求,结合传统文化艺术,合理融入区域文化特色的相关内容,提高文化活动的艺术性和趣味性,让群众积极参与文化活动。例如,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各地可以利用中秋节的文化艺术内涵,组织群众赏月、制作月饼、举办中秋联欢晚会,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中,要加强对群众的组织引导,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鼓励群众在文化交流中服务自己,表达自己,教育自己,,使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核心,在文化互动中充分认识自己,有所收获,确保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改变传统的文化活动方式,使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能够满足新时期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
(二)论大众文化活动工作机制的创新
新时代,我们必须坚持建设和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实现文明强国。在开展群众性文明活动过程中,相关领域将创新经营理念和模式,转变文明活动机制和制度,运用先进思维、事后辩证地谋划文明活动,倡导整改,不断提高领导水平。思想、问题和文明活动的安排。同时,激活创新文明活动的统筹领导机制和和谐机制,明确教育、文明、宣传等机构的责任规模,促进运行效率的全面提升。通过各机构的和谐合作。加强群众文明活动的安排和指导,建立健全群众文明活动监督机制,评价群众文明活动实际执行效果,在群众文明活动发展中产生 报送、批评、教育人员,确保文明活动迎合民意,迎合大众文明的需要,对建设民族文明有正当的作用。
(三)同步开展集中性活动与分散性活动
现阶段,许多区域性组织开展大众文化互动形式单一,缺乏足够的文化艺术内容,导致参与者和观众产生一定程度的审美疲劳,严重影响了大众文化活动的实际效果,参与人数减少。群众对文化活动的要求明显提高,文化活动的具体内容也应与过去有所不同。传统文化活动通常需要得到社区或文化中心和其他机构的批准。在新时期,要转变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模式,鼓励群众自发举办小型文化娱乐活动,相关机构在文化活动中积极为群众提供必要的支持,如场地支持、物质支持等,满足人民群众开展各项文化活动的基本需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要以小规模活动为基础,利用群众自发组织的小规模活动,发掘相关文化艺术资源,对这些小规模资源进行总结和总结,定期举办大型文化活动,鼓励群众在大型文化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充分发挥群众文化活动应有的价值。此外,在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要在活动形式上进行必要的创新,增强人们的认同感,让参与者通过文化活动的平台结交更多的朋友,实现思想的碰撞。大众文化活动的形式也应该为不同年龄的人设计。也可以开展体育活动,如登山、远足和钓鱼。艺术活动,如摄影、唱歌和跳舞,可以通过合理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来达到最佳效果。
(四)充分发挥示范性作用
要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实效,就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相关机构要深入分析群众心理特点,合理创造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突出文化艺术特色,选择示范社区或群众组织作为文化活动的试点,全程指导和帮助试点文化活动,使之成为优质文化活动。我们将向该地区所有社区和非政府组织全面推广示范性文化精品活动。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可以以示范性文化活动为榜样,深入了解活动的方式和内容,从而提高整个区域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水平。同时,各地区要积极组织群众文化组织交流活动,为群众提供文化活动平台,鼓励群众交流文化活动的经验和体会,相互学习,发现自身的不足,积极改进,,从而实现个人和社会文化艺术整体水平的全面提高。
(五)新时期文化活动品牌效应的塑造
大众文化活动品牌的创建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属于公益性行为。其核心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充足的精神支撑。在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过程中,要扩大文化活动的精神层次,以满足群众需要,充分发挥社会价值为主要要求,逐步提高群众对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和认知度,,确保群众文化活动在新时期发挥应有的作用。在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过程中,要加强策划和宣传,根据新时期社会发展特点和群众需求设计活动主题,确定参与者和宣传推广媒体,活动期间加强对活动现场的报道,采取有效的事后宣传措施,合理设计活动的具体时间和频率,提高人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过程中,要不断创新,丰富和完善活动内容,用活动展示地方文化艺术特色,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应做出合理安排,确保活动设计方案的有效实施和参与者的人身安全,提高大众文化活动品牌影响力,使其成为满足人们精神需求、丰富业余生活的主要途径。
(六)结合地域性特点,弘扬特色文化
中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在这一地区,有着非常多样的文化和习俗特征。不同地域文化的相互融合和包容,造就了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习俗。每一个区域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习俗,这些习俗往往对当地人产生深刻而生动的影响。为了推动大众文化活动的传播,相关人员可以根据中国地域特色的不同文化习俗,激发人们的参与兴趣,在开展文化传播活动的同时,弘扬独特的文化艺术瑰宝,弘扬中华文化的独特光彩。有关部门在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时,要在发扬地域风情的前提下深入群众,听取群众对文化活动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文化活动毕竟离不开文化习俗,文化习俗也受到地域性的阻碍。倾听当地人的意见可以使文化活动更有针对性。采用当地群众可以接受的活动方式,可以因地制宜地更好地传播文化活动的内涵和意义。此外,对于中国的地域民俗,相关人员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探索其文化内涵。例如,桂林灵川县恭城有“烟火节”的习俗,泉州丰泽有“泼妇节”的习俗。这些地方文化习俗是从中华文明中传承下来的,但在全国仍缺乏一定的影响力。因此,开展符合地域文化特点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对于中国文化习俗的传播也极为重要。要从科学发展的高度,在开展群众性活动中做好准备,充分发挥地域文化优势。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变得越来越重要。要成功开展新时代背景下的群众文化活动,相关部门需要适应实际情况,提前了解区域文化习俗,从而有效激发当地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同时,还可以与政府部门和公众合作,为群众文化活动准备资金,以确保群众文化活动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