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作用与实施
2021-11-27孙月霞
孙月霞
(江苏省连云港市开发区猴嘴中心小学,江苏 连云港 222000)
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内容的安排,乃至课堂教学评价的全部实施过程。课堂教学评价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应努力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约束,用创新的理念去实践教学过程和评价过程,积极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吸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乐于去探究数学的奥妙,然后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理解,去畅想,从而让他们能够带着极大的兴趣去学习探索奇妙的数学学科,掌握方法与技巧。
一、利用现代化教学是评价数学教学的重要标准
新课程实施后,教学的方式和方法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作为现代化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内容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学评价不再是简单的教学质量的考核,教学评价已经成为教学效果考核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特别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评价也不再是简单的数字的考评,而是全面、科学的教学评估。利用现代化技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的手段也不是简单数字统计的结果性的评价,教学过程的动态考核成为评价的重要内容。
我们知道。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逻辑性特别强的科目。它的概念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广泛适用性等特点。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有效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有效激起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可以极为有效地介绍课堂内容,并且能够突出重点和难点;有利于解释数学规律,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扩充教学信息,增大课堂内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课堂效率。
现代化教学技术为课堂教学评价提供了更为科学、客观的评价手段。小学数学教学的评价中,多年来一直把考试的成绩作为教学评价的唯一标准,数字出成绩,谁教的班级考试的成绩好,班级的优分率高,不及格的人数少,低分率低,谁的教学效果就好。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导致有的教师只管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管学生的品德的培养,导致分数第一的教学观念和评价标准一直没有得到纠正。
教学的评价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学习中的错误,提高学习的效果。特别是对于那些平时会经常在计算中出现错误的同学,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认识,防止再犯同类的错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利用小学生好奇的特点,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在课件上进行创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新奇感。由于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且相关知识概念抽象乏味,在准备上课要用的PPT课件时,可以把课件做得能够让学生们感兴趣,以激起学生对于上课的热情,让学生都能够自发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高效的掌握课上的学习内容,提高学习兴趣。书本与生活知识相结合,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更新换代,研究与新课改理念相一致的新的教学形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避免单一的教学模式。如对于基本概念的讲解不可花样过多,否则学生就只关注花样,而忘记了原本的概念,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如实验动手课老师要减少讲解的时间,多留时间给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理论课上,学生不仅要体验公式的推导过程,还要注意逻辑推理,这两者都是必不可少的。
二、用教学评价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能力
教学评价是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能力的最重要方法。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是思维思考,有效的课堂数学教学评价活动可以帮助老师引领学生正确理解并掌握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之间的关联,设计合理科学的数学教学单元活动。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应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为主线,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方法和思考方式。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在进行数学教学评价时,为了防止扭曲学生的思维,确保学生学习思考活动顺利进行,教师可以适当推迟结论判断。数学教学活动单元设计的初衷,是以让学生适应不同的学习方式,体现新课堂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它强调教与学的联系性、整合性,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逻辑思维,从而确保实现学生扎实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关注学生在数学教学单元活动中兴趣的培养和思维能力发展。
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预习学习知识内容,并鼓励学生当小老师,让学生自己上台去讲他所学到的知识,并与同学分享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也可以与同学们讨论自己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同学们也可以指出他讲的内容存在的明显错误,这样的数学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思考的能力,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勇气,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来讲述学习内容从而加深知识内容的记忆和理解,使学生在理解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用自己的方式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找到方法和技巧,以达到掌握的目的。让学生在思考中发现问题,在探索中解决困惑,同时也能让同学们深刻领会到自主思考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数学教学的课堂评价不仅要评价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目标性,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目标的实现,更为重要的是要评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主动性的发挥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效果。一个没有学生主动参与,只有老师一个人的满堂灌的课堂的教学,绝对不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曾做过调查。学生在课堂上不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课堂上只有老师一个人去唱独角戏的满堂灌的数学课堂,一般都不会有好的课堂效果。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必须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施全面的、客观的评价。
(一)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要从实际出发,因人评价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都是独特唯一的个体。让学生自己参与实践、自发思考和合作交流,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主要路径和最有效的方法。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文化背景,所处的环境,思维的方式和水平都各有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决定了教学目标不应该是统一的,教学方法也不是唯一的,而是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个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样的内容上,学会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实际上对不同的学生都要求达到同样的学习效果是不现实、不科学的。因此,教学评价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做到因人而异。老师在上课前准确把握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进而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通过教学评价,有效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是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关键。同样,推广不同的策略去解决问题,设计不一样难度的问题或答案不唯一的问题等,都体现了教学目标的不同,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学习空间。这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
(二)教学评价要有计划、有准备
课堂教学评价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技巧,在教学时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选择合适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式进行针对性教学,从而发现放大学生的优点,弥补不足与薄弱,唤醒学生对学习浓厚的兴趣和高涨的热情,树立学生的信心,从而培养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如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可以鼓励学生大胆的创新计算方法,让每个同学都能找出自己的计算方法。利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运用多媒体去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要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它与新课改革的初衷是一致的。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教师将传统的定向性问题更改为探索性问题,增强问题的开放性,打造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以及广度得以有效拓宽。教师应该致力于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并积极运用评价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数学的奥秘。
(三)评价内容要全面
课堂评价内容应该全面、科学。不能只看课堂学习效果,更不能只看课堂学生的活跃情况,要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参与程度,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数学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教师。教学评价中需要顺应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注重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在学习态度上要鼓励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和探究。学生学会合作和探究是新时代学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个人学习素养和素质。为了养成学生主动进行合作讨论学习的意识,教师可以通过广泛听取同学们的建议和想法,对学生更喜欢的学习方法和课堂形式进行探索,努力用学生最感兴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体会新型的学习方式,理解并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步骤,从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课程内容,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学习,及时预习和及时总结。一般来说,每堂数学课都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学习能力。教师通常采用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为了巩固计算方法,必须进行练习,但大量的练习往往枯燥乏味,有位教师充分利用回文算式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当学生知道计算方法后,出示了63×12,21×36,14×82,28×41四题,计算后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创造这样的有趣算式吗?没有一个学生不想计算的,纷纷进行笔算寻找。因此,我们在教学评价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主动探究。
四、小结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学评价的重点是评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充分对数学知识有兴趣,在方法和内容上做创新,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自我创新能力的束缚,将一些答案确定的问题改成答案开放的问题,把书本中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结合生活中的现实例子,这无疑对老师来说是一个重大挑战。因此,教师应该致力于教材的研究。教师只有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才能引导学生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