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新媒体新闻评论的引领与创新
2021-11-27马驭
马 驭
在5G技术的引领下,新闻传播进入全新的媒体深度融合时代,新闻从内容生产、形式表达、传播路径到舆论引导,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新闻评论作为融合时代表达意见、引导舆论的主要方式,受到新媒体平台的重视与强化,需要我们在理论上提高认识。
一、“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的转换迫切需要主流新媒体新闻评论的引领
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主流媒体,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纷繁复杂的舆论场中抢占舆论高地、提高舆论引导力。新媒体新闻评论是加强舆论引导力的“战略支点”。主流媒体要不断加强网络新闻评论的针对性、策略性,把握“时效度”,提高传播力,增强影响力,赢得主导权。
“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的转换,标志着传统主流媒体与网络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将承载独特使命。使命是衡量媒体融合成效的尺度,也是主流媒体占领“主阵地”、夺取“主战场”、坚守“最前沿”的根本任务。要实现这个根本任务,重点在于主流媒体要下功夫做好舆论引导,聚合主流思想舆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主流思想舆论的凝聚力、引领力,取决于媒体的感召力、说服力和广泛有效的价值传播。新闻媒体能够以其权威性和公信力,在重大事件、重要问题和相关节点上起到引导舆论、舆论监督、意见表达功能。这些功能对于网络新媒体来说,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同时要着眼网络媒体和网络受众的特征,研究新闻评论在网络新媒体语境下的发展、变化。网络时代新闻评论“从单一渠道到多种渠道:全媒体平台拓展了新闻评论的表现形态;从单向传播到多级传播:开放式空间吸纳了空前庞大的意见表达群体;从‘把关人’到‘整合者’:激烈竞争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设议程;从‘宣传阵地’到‘观点市场’:多元化语境下不同观点的激烈交锋;从‘引导’到‘整合’:打造跨媒体、全方位、立体化的意见传播平台”[1]。主流媒体应从传播特征、形态特征以及文化特征等加以把握,使网络时代的新闻评论在多元多样的社会领域和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价值观念中,以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政治导向引领时代发展。
目前,网络舆论场存在低智、浮躁、暴戾现象,甚至一些“键盘侠”利用互联网的隐蔽性扮演成“网络侠客”发表偏激言论,以制造轰动的舆论效应。2020年以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广大民众对主流媒体的需求意识不断提升。一方面,主管部门要强化网络监管和执法力度;另一方面,新型主流媒体要进一步加强网络新媒体新闻评论的研究、实践,提升新闻评论创新机制,提高引导水平,引领全新的网络生态和传播格局。
5G时代的到来,使得全媒体矩阵显现出强大的传播渗透力和价值重塑力。小屏正在替代大屏,移动传播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当下,互联网是新闻资讯的核心传播渠道,全国网民的渗透率约8成,用户规模超大。[2]这主要得力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较快,同时移动端使用的便捷灵活契合了当下用户信息获取需求的碎片化,形成了中国互联网新闻资讯高覆盖的驱动力。智能算法将过去的“人找内容”变成了黏性极强的“内容找人”,且精确有效。短视频和网络直播,拓展了数字传播的新模式和新空间。
技术迭代和内容赋能,催生全新网络生态和传播格局,同时深刻地影响新闻生产方式,新闻生产方式的改变影响了新闻的传播方式,传播方式的改变影响了受众的思维方式,从新闻发生到新闻传播的全流程都需要有新媒体的思维。什么样的新媒体新闻评论是适合网上传播的,是更利于网民接受的,从而达成对互联网舆情的引导。传统的新闻评论缺乏与受众的互动,但是新媒体评论最重要的特征是互动性,在互联网上意见的表达是多次反馈、多方参与的往复传播模式。在互联网上,受众需要的是面向实际问题和时代课题的话语表达,涵养出当代“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3]、以关注时代保持温度的新媒体评论,用严密的逻辑和正能量的价值来批判和反思时代,切实解释和解决人们关心的问题。
二、网络新媒体新闻评论的提升策略
内生动力是行为机制的原动力,是人们认识世界、勇于实践、实现自我发展的精神追求。当今时代的全新网络生态和传播格局,关键要依靠创新来转换发展的动力,尤其是媒体的内生动力。这是媒体融合的指南。我国媒体融合的态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媒体全面崛起之后的传播格局、舆论生态做的科学判断,以建构“四全媒体”为抓手,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持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新媒体新闻评论,不仅是“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的“哨兵”,更是“狙击手”,因此要在内生动力上下功夫、见水平、有高度,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上立言立行立德。
(一)着眼科学分类,建构评论矩阵
传统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的种类包括社论、短评、述评、按语等。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新闻评论的种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从写作方式到呈现方式,再到传播方式,都发生了转变,同时速率和到达率都是过去报纸、广播和电视等媒介不可比拟的,呈快速增长的态势。新媒体新闻评论的类型,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者杨娟按照“传播平台”和“传播者”来分类。前者主要有:网络评论频道、网络论坛、专题评论、博客评论以及微博微信评论等;后者主要有专业评论、意见领袖评论、草根评论等。[4]近年来受众向移动端的短视频集聚(如抖音、快手等),使新媒体新闻评论又增添了新“成员”。
2000年8月,人民网在正式更名之际同时开设了“观点频道”,汇集各界优势评论。截至目前已开设“人民网评”“人民三评”“人民财评”“人民快评”“快人快语”“观点1+1”“报系言论”“网友来论”“投稿信箱”等评论栏目,形成了独特的人民网评论矩阵,体现了全国性新闻网站应有的题材广度和人文关怀。一方面,影响了其他媒体的评论栏目,例如诸多媒体开始采用“某某快评”;另一方面,人民网警惕同质化对矩阵作用的削弱,结合5G和视频技术的发展,将原先的“人民快评”更名成“人民视频”,以此进军视频领域的新闻评论。[5]新媒体新闻评论矩阵的建构,要着眼于正能量和主旋律的舆论引导,把矩阵做强做优,特别是主流媒体要成为引导舆论、引领时代的主阵地。
(二)强化议程设置,引导舆论走势
运用新媒体的力量,强化新闻评论的议程设置,做到精准有效、有的放矢,是提升新媒体舆论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有效途径。议程设置功能理论认为,大众传媒对某些命题的着重强调和这些命题在受众中受重视程度构成强烈的正比关系。议程设置包括三个环节——“媒体议程的设定”“公众议程的设定”“政策议程的设定”。新媒体评论的议程设定,按照重要性和显著性等新闻价值标准对进入网络热搜或社会舆情关注的焦点事件、热点问题等,在时效、版面、时段等方面加以区别,及时发声,引导社会,化解矛盾,疏导情绪,达成社会思考、公众理解的目的。
在引导舆论时,新闻评论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围绕热点、引领关注。近年来,热点舆论层出不穷,如“于欢案”经媒体报道后,“辱母”“杀人”“高利贷”“司法不公”等热词火速上了热搜榜,并成为刷屏朋友圈的舆论事件。热点的背后恰是社会的痛点。评论要上达政府下及群众,成为社会的“听诊器”。二是主导舆论、凝聚人心。新闻评论最能反映出媒体的驾驭能力,好的评论是社会动员大会的号角,是抨击不良现象的利器。要有效地把握民意,影响民心,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和共同的理想信念。三是媒体倡导、服务社会。新媒体新闻评论要主动设置议题并显现出鲜明的导向。四是要加强策划、以人为本。新媒体新闻评论,要关注现实,以人为本,弘扬主流,把公众放在主体的地位,把握思想脉搏,真正实现“暖新闻的别样呈现”。
(三)集聚意见领袖,增强引导效果
我国已进入媒体深度融合阶段,多级式融合发展渐入佳境:央媒“彻底融了”,省级媒体已经梳理“初步成功”的经验,区县级融媒体中心成立。由于实施网格化管理,甚至社区也在积极推动垂直性组团式微信公众号矩阵平台。2016年广州日报旗下的信息时报上线了“微社区e家通”融媒体平台,涉及127条街道,直接用户160万人,覆盖400万人口。[6]媒体融合时代网络评论要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在今天的媒体发展格局中,宏大的叙事往往不及个人的生活和经历,相反个体叙事下的共情式内容更加受到关注。因为小角度的切入和轻量化的表达,不仅降低阅读的门槛,而且能提升可读性。近年来,“网红”作为网络的独特“意见领袖”全方位进入到人们视野中。截至2020年11月19日,李子柒在YouTube上的频道订阅数已经超过1330万,视频观看数超过19亿人次。除了李子柒,展示传统技艺的阿木爷爷、2020年底走红的丁真等,都是网络评论值得观察的意见领袖样本。不仅要看到他们在带货、引流上的作用,还要发挥他们的意见领袖作用,用有深度和厚度的话语表达将正能量有效呈现,从而产生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注释:
[1]涂光晋,吴惠凡.表达·交流·争论·整合——新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的变化与反思[J].国际新闻界,2011(05).
[2]2020年中国新型主流媒体发展案例研究报告[EB/OL].腾讯网,[2021-01-13].https://xw.qq.com/amphtml/20210113A01I2Z00.
[3]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534.
[4]杨娟.网络与新媒体评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45-53.
[5]王洪,葛莺莺,刘辉.主流网络媒体以评论提升舆论引导力的策略研究[J].新闻战线,2020(04上).
[6]梅宁华,支庭荣.2020媒体融合蓝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