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美术鉴赏课教学策略研究
——以“二十四节气”主题为例

2021-11-27雷智美冯文敏

山西青年 2021年9期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美术作品美术

雷智美 冯文敏 张 悦

(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一、挖掘学生兴趣开展“二十四节气”主题美术鉴赏教学

(一)以音乐导入

一堂课的开始,首先要使学生感兴趣,在开展“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在导入环节插入“二十四节气”的音乐歌曲。如马琦演唱的《二十四节气歌之立春》,歌词:“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立春花开,微风阵阵,耕耘播种,可爱的人儿多勤奋”等,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听到美妙的歌声和“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歌曲中听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听完歌曲描述画面,促使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耳朵去感受“二十四节气”文化,用嘴巴描述音乐作品中的节气文化,课程设计越加丰富,学生对课程就会越感兴趣。

(二)以故事性导入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农耕文明,耕牛在古代农业生产中是非常重要的生产工具。古时候,人们为了能够在收获的季节获得丰收,想到了“鞭策春牛”,用泥巴做出耕牛的造型,然后再请一位老人来鞭打它,实际的耕牛就会努力干活。这是人们对种植收获的祈祷方式,所以在民间一直流传着“打春牛”这一故事。

(三)动画视频导入

导入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动画片,动画中有三只可爱的小动物,迎春鸟、节节虫和大尾鱼。在立春节气来临时出现“立春三候”,分别是“冰雪解冻,蛰虫出洞,鱼陟负冰”。立春来啦,冰雪融化,迎春鸟飞来飞去,节节虫努力地爬出洞穴,鱼儿从冰冻的河里冒出头来,学生沉醉在这生动的视频当中。动画视频非常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观看时,感受到立春到来后,万物苏醒了。所以在小学美术鉴赏教学中需要多用直观的教学方式,学生就能够很快进入到课题当中。

好的开始为整堂课奠定了基础,学生对课题的兴趣是整堂课的关键。在小学美术鉴赏教学中需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设计教学,抓住学生喜欢听和看的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导入环节,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进入到课堂当中。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对问题展开讨论,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来解决问题。

二、在看的经验中感受美术作品

在选择“二十四节气”主题美术作品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在小学美术教科书中有很多美术作品体现了“二十四节气”的自然美。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比较的教学策略,选择同一主题不同绘画表现形式的作品,让学生在不同绘画形式构成中去分析。例如,以春天的节气为主题,选择人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中表现立春的美术作品,画家吴冠中的中国画《春如线》,引导学生观察美术作品,通过作品感受造型、色彩、材质、肌理以及细节的观察。创设情境提问:春天刚刚的来临,在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植物已经开始穿上了衣服,都分别是什么颜色?启发学生观察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学生在美术作品中发现了线条像头发丝、像春天的柳树、也像电线等,那红色和绿色的点像红花和小叶子。有的同学认为像草丛、像碧绿的湖水。答案虽然各不相同,但都从作品中认识到现实中的春天和画面中春天的区别。

观赏画家林风眠的《春》,学生发现吴冠中的美术作品《春如线》和林风眠的美术作品《春》表现形式不同。在《春如线》这幅画面中感受到点、线、面的构成,而《春》这幅作品表现了春天的垂柳,整个画面充满生机,仿佛焕然一新,植物貌似才从冬天里苏醒过来。从作品中学生观察到表现春天应该首先选择春天里的自然景物,寻找春天的色彩。“二十四节气”主题美术鉴赏课不仅带领学生赏析美术作品,学生还能够从作品中感受到美术的形式语言,了解美术作品的构成形式,通过了解过后再来表现自己的美术作品,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就会感到非常有成就感。在小学美术鉴赏课中,需不断用不同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进行比较,学生才能够通过多次比较扩展自己的思维,从而使自己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

日本画家东山魁夷的美术作品《早春之路》,为了使作品吸引学生,在教学设计中创设问题:画面中的树干为何会是蓝色?学生很快进入到美术作品中去思考。引导学生观看作品,由学生来说,老师来听。学生认为春天刚刚的来临,冰雪也才解冻,树枝上的小叶子也刚刚冒出头来。有的学生认为冬天刚刚离去,虽然春天来临,但是天气还有一丝寒冷,所以用到了蓝色。学生能够用颜色表示冷暖,从色彩变化感受到季节的变化。这些作品中都体现了“二十四节气”的自然美,从作品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自然色彩。学生通过看美术作品,获得视觉上的经验,了解了自然万物色彩在不同时节中的变化,以及色彩独特的文化属性。运用这样的经验去联系现实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版画作品《春播》,画面中心是一头牛,用装饰性的表现手法反映了春耕的情景。画面五彩缤纷,有黄色、蓝色、红色、色彩饱和,十分鲜艳,吸引学生的眼球。“清代初期,《春播》这幅图像表达了在新春之际,人们期盼丰收的美好愿望”。[1]在教学过程中提问学生:在这幅画面中你有看到不一样的春天吗?学生通过欣赏作品,发现画面中春天的故事情景,画面中心位置有一头牛,这头牛是画面中最大,颜色也是最鲜艳的。学生在作品中感受到造型和颜色,发现了画面中牛和现实中牛的区别,体会到美术作品的独特性。

在鉴赏“二十四节气”主题美术作品课程中,学生通过观看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感受到不同作品表现方式的不同,画面所呈现的效果也不相同。了解不同造型表现和构成,学会根据不同的气候和民俗特点来描述美术作品。吴冠中的《春如线》给学生无限的遐想空间,学生的想象力可以得到发挥。学生通过欣赏《早春之路》这幅作品感受到不同气候环境下,画面表现的色彩也不尽相同。《春播》描绘的是民间生活,学生观察美术作品感受到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丰富多彩。通过运用比较的教学策略,学生运用比较的眼光,发现作品的不同点,学会对同一主题有不同的看法。通过鉴赏“二十四节气”主题美术作品了解大自然与美术作品的关系,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能够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理解,感受自然美,同时增强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三、在小学美术鉴赏课中运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

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小学美术鉴赏课越来越重视美术学习的深度。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根据问题去体验美术作品,从感性到理性地去分析美术作品,再用美术的形式语言去表达美术作品。在小学美术鉴赏课中,由于学生心理年龄比较小,学生对描述美术作品没有明确的步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感受到乐趣,又要理清鉴赏步骤,用简单的方式呈现。例如,可以借用板书设计,把鉴赏步骤分成五步,首先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会用到我们身体的那些部分,学生会想到用眼睛来观察。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需要给予适当的鼓励,接下来继续总结。第一用眼睛看,第二用心去感受,第三用大脑去思考,第四用我们的嘴巴去描述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第五用手去表现美术作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强调这五个步骤,并带领学生不断尝试用这五个步骤实践,在课堂中运用小游戏,小组比赛的形式,给予表现最好的小组成员加分鼓励。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才能感到美术鉴赏学习的快乐,而不是只靠老师来说,师生互动才能促使整堂课比较活跃。小学美术课程是学生最喜爱的课程之一,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既要让课程活跃,又要让整堂课的纪律保持好,所以让学生来做课堂的小老师是非常好的教学方法之一。

目前在美术课程中,越来越重视教学方法,在美术鉴赏课中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愉悦和快乐。“寓教于乐”教学法有两种不同的含义,“第一种是教育和教化,第二是在学习中感到愉悦和快乐,而且两者意思之间是一种表和里的关系,愉悦和快乐是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形式,而教育与教化是教学的最终结果。”[2]通过促使学生快乐的教学法来达到教育的结果。“二十四节气”主题美术课程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节气中表现出的花开花落景象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充分运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感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礼物,从大自然中去发现美,再将这种美丽表现在美术作品中。小学美术鉴赏课在小学美术课程中非常关键,它为其他课程搭建了桥梁,学生通过美术鉴赏课可以感受到美术作品的不同形式,发现美术作品中的美,并将这种美发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这也是一种艺术的延续方式。所以运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也为小学美术鉴赏课注入了新的血液[3]。

目前,在大部分的小学课程中都会运用到问题情境教学,其目的是避免学生对课程中的学习内容感到枯燥。主要从三个方面讲解如何将“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融入课程当中。第一从内容上去“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跟学生聊生活趣事,主要以自然、生活、习俗、等展开话题。基本了解“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在了解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第二从形式上“迎合”,运用多媒体教学,观看一些生动的自然科技视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感受大自然带来的魅力,引入一些直观的教具和现实生活相关的用品。第三“迎合”学生心理的需求,做到全面了解学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艺术与生活的联系,启发学生领悟“二十四节气”与我们美术课程的联系。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组织分组探讨的形式,对“二十四节气”走进美术鉴赏课程话题进行论述。深入学习“二十四节气”主题美术鉴赏课程,感受美术作品中的自然美,同时增长对民族文化的认识,促使民族文化自信的增强,通过学习“二十四节气”主题美术鉴赏课帮助学生形成美术学科核心素养[4]。

猜你喜欢

二十四节气美术作品美术
美术篇
美术作品
“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中国“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