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
——校企合作模式

2021-11-27蒋五洋

山西青年 2021年9期
关键词:学期轨道交通证书

蒋五洋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近年来,我国共有30多个城市200多条轨道交通线路开通运营,总里程约6000公里,耗资2.7万亿,平均每年投资超过5000亿元,以地铁、轻轨、独轨、有轨电车、磁悬浮等形式分布。据统计,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一线城市,城轨客运量已经占到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的40%以上,根据国际经验,东京、巴黎等发达城市占比已经超过80%,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平均占比仅20%,提升空间很大,以每公里60-100人的人才缺口倒逼人才市场,近百所高职院校将重心向轨道交通倾斜,轨道交通类学生增长迅速。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技术的融合,相应的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中的快速应用,也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因此,从校企合作的角度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培养体系进行改革,以满足社会对该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一、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订单培养模式的特点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从2016年开始办学,每年开设1-2个订单班级,订单班人才培养组织模式如下所示:第一学期,由60%学校公共基础课+20%学院专业群平台课+20%专业群选修课组成,学校统一安排公共基础课,统一全校学生的道德素质,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学院和企业共同安排专业基础老师和企业员工对学生进行本专业基础知识启发,为学生适应校园生活创造有利条件。第二学期,由50%学校公共基础课+10%专业核心课+20%学院专业群平台课+20%专业群选修课组成,在学生初步了解企业岗位职责和文化的基础上逐步学习专业理论,总体上了解专业内容和发展方向;第三学期,由10%学校公共基础课+35%专业核心课+20%学院专业群平台课+35%专业群选修课组成,以核心专业课为主,实训课等不同形式的专业群选修课为辅,学校教师+兼职外聘+企业职工联合授课,全面展开专业知识的学习;第四学期,由5%学校公共基础课+30%专业核心课+15%学院专业群平台课+50%专业群选修课组成,以校内校外实训为主,结合武汉地铁公司岗位实际要求,锻炼学生的岗位技能;第五学期,100%顶岗实习,派遣学生到武汉地铁公司进行岗前三个月的培训,学期初考核合格者录用,学期末考核不合格者退回学校;第六学期,100%毕业实习,学生以准正式员工的身份工作,实习结束后,教师和企业共同评价,组织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和毕业答辩。

针对订单班模式的问题,我校主要从以下两方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一)拓宽订单培养模式。订单班的建立本身对学生的就业提供了保证,对学校的就业率提供了支撑,对企业的人才要求提供后备力量。但是因为订单培养模式培养周期较长,优点明显的情况下局限性也较突出,企业本身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另外企业投入较大,动力不足;随着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在权衡自身优劣势后,可能会更倾向选择更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无论哪一方毁约,学校处于链条的末端,是最终的受害者。针对这些问题,武汉地铁公司对订单班二年级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实训实习提出具体要求,学校根据具体要求对大二学生重新组班,由武汉地铁公司和学校联合对有兴趣的学生集中面试,重新编班,更新人才培养方案;师资结构以武汉地铁集团为主;实现灵活变通的订单培养模式,周期短,学校和企业利益能够得到最大的保障[2]。

(二)拓宽实训基地的建设,保证订单培养顺利实施。我校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式与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展开深入合作,掌握企业人才标准,掌握企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方法,建立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库,将学校理论知识的内化和企业岗位技能的学习统一起来,对企业需求按学科进行分类、按专业建立档案,按企业基本情况建立信息库;定期开展校企座谈会,掌握企业的用工需求,找到与企业合作的结合点,通过教师下现场,员工上讲台,教师考取企业培训师资格,做到师资互通;进行项目互渗、校企共同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实训室建设、管理服务等全方位、多层次的项目合作。高职院校不仅要正确认识自己,努力提高专业建设和人才质量培养标准,而且还要正确认识合作的企业,打造合作伙伴关系纽带,才能在不断提高自身实力的同时,提升合作企业的层次,最终实现校企深度融合,校企共赢[3]。

二、我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1+X”证书模式的特点

我校在物流管理、汽车制造等多个专业已经推行“1+X”技能证书培养模式,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1+X”证书制度2020年开始实行,在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中,我们了解到构建“技能证书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和毕业生质量监控体系相关内容,重点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方式是否符合预期目标,高职人才培养方式是否符合实惠需求的目的和使广大学生受益的目际[4],这种模式以专业为本位,在“X”上做文章,以学生考取多个证书为契机,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将教师和企业优秀员工融合,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既符合国家对高职教育的要求,又符合高职教育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办学要求。“1+X”人才培养组织模式如下所示:第一学期,沿用订单班课程设置方式;第二学期,这学期增加核心课程和专业群选修课,这里的群选修课主要是针对专业技能实践,在学生初步了解企业岗位职责和文化的基础上逐步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把握专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准备技能证书;第三学期,由10%学校公共基础课+35%专业核心课+30%校外实习+25%专业群选修课组成,以核心专业课为主,以对口实习基地实习、校内实训课等专业群选修课为辅,学校教师+兼职外聘+企业职工联合授课,全面展开专业技能的培养;第四学期,由5%学校公共基础课+30%专业核心课+35%学院专业群平台课+30%专业群选修课组成,以校内校外实训为主,组织学生进行专业核心技能证书—城市轨道交通站务、乘务技能证书考试。同时,通过专业群平台课拓宽学生视野,选取其他不同的技能证书进行学习;第五学期,50%学校专业群平台课+50%顶岗实习,组织学生进行其他证书的考试,夯实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其他技能知识,组织学生根据技能证书到对口企业实习,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认可度;第六学期,100%毕业实习,组织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和毕业答辩。

我校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实现“1+X”人才培养质量保证:

(一)根据“X”技能证书岗位需要确定课程内容;“1+X”的课程内容具有相当强的应用性,在确定课程项目的时候,必须以岗位需要为根本,内容要紧密联系职业实践,要求向学生传授能在生产、服务或管理工作的第一线直接应用的技能和知识,并且满足第一线的技能标准和知识标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属于服务管理领域,主要面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部门,从事运营组织、票务管理和调度指挥等工作。我校针对车站行车值班员岗位的需要设置以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运营组织的课程体系;针对环境与机电设备调度员岗位的需要设置与城市轨道设备管理环地控制相关联的课程体系;针对客运调度员岗位的需要设置以客运服务、组织及票务工作为主课程体系。同时,站务证书属于必考项,乘务和其他相关专业证书属于选修项,学生也可以跨专业选择我校其他技能证书,提高学生就业渠道,但不建议专业幅度跨度太大[5]。

(二)根据岗位等级确定课程内容排序;该专业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以站务员为基本,依次过渡到客运值班员、行车值班员、值班站长等多个级别,中间环节不可逾越,在教学过程中,以岗位等级为导向,把学生学习的过程转化为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各个阶段,每个岗位阶段都有相应的学习范畴,不局限于站务员单一工种,从专业全局入手,以学生成长规律为出发点,有序安排难易课程的顺序,循序渐进。

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展望

人才质量的提高需要理论的指导,更离不开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我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与武汉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汉口火车站等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完成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方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确定岗位方向进而具体划分职业能力标准,在“岗位职业能力明细表”的基础上,校企共同研讨制定有关教学计划[6]。

(一)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手段和方法;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学方式,效仿企业项目管理办法,以项目化管理为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班分组,以工作项目为驱动、以工作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二)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还原真实岗位;与企业合作培养,订单班发挥与企业互通平台的优势,“1+X”发挥不同平台纽带作用,使专业对应的技能岗位能够落到实处,还原真实的岗位标准;制定严格的实习实训规范,将实践教学环节贯穿于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中,并以工作能力为驱动使其顺利实施。

(三)构建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学生质量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来体现,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操,教学质量是关键,建立学生、教师、学校、企业四位一体的评价体制,提高企业岗位评价的权重,克服学生和教师主观因素,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具有一线岗位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四、结束语

我校在校企合作的道路上,不断创新,从混合所有制办学,订单班办学,现代学徒制到“1+X”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不断探索提高学生质量的新办学模式。校企合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创新办学体制的过程,解决校企合作主要问题:教学理念、实训平台、校企共建结构才能让校企合作更加深入和彻底,否则,1+1永远小于2。

猜你喜欢

学期轨道交通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职业英语教育与应用研究
收录证书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分析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