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路径研究
2021-11-27贾智勇
田 静 贾智勇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300)
一、文化导入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现实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新型科技等的应用已逐渐渗透到了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也迈入了新阶段。对于当代青年学生而言,熟练掌握和自如应用英语,是全球化背景下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英语作为一门国际化的通用型语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强化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功能性作用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当语言脱离了其依赖的文化背景时,那么它的工具性必然也会受到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对语言学习者来说,若想熟练且扎实地掌握英语这门语言,那么就一定要对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有所涉猎。美国语言学家拉多(1964)提出,文化教学应该被包含在语言教学之中[1]。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没有文化背景的语言,本身就是空洞且荒谬的。而就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来看,重视语言技能的程度要远远超过文化的导入教育。离开了文化谈语言教学,容易使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到枯燥乏味,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导致语言技能薄弱,文化意识不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受限等问题,难以融入全球化发展的大环境中。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学一定要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在文化的土壤中根植语言种子,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顺应时代发展和国际交流对人才的需求。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缺失的现状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培养语言技能来完成教学任务,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语言文化内涵与语言功能性之间的重要关系。比如,为何英国人喜欢用询问天气的方式来开启一个对话,而我们则喜爱用“吃了吗”“你去哪”等关心对方的用语来打招呼;为什么国外把星期天定为一周的第一天,而我们一周的第一天是星期一呢?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显然我们的英语教学要转变思路,要与时俱进,没有文化的附着,语言也无处安放,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也无法体现。在大学英语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以下三点问题较为突出。
(一)重视语言技能,忽视文化内涵
由于当下严峻的社会现实和沉重的就业压力,许多学生在大学学习英语的动机也越来越功利化。全球化背景下,随着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社会对双语甚至多语种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获得相应的语言等级证书为求职应聘添砖加瓦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加之当前的英语教学中,从教师们对于英语等级考试过关率的重视程度来看,更多的是想尽办法挖掘英语考试答题技巧,总结做题规律。课堂教学也是重视英语语言技能而忽略背景文化培养。任何语言都是有相似处和不同点的,当学生在学习与母语差别较大的目的语时,除了语言符号的陌生感之外,还会有母语的负迁移导致的语用差错。如果没有背景文化的融入,那么英语教学只能是纸上谈兵,而且学生越发产生困惑、倦怠和畏难情绪。久而久之,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学习兴趣不强则会成为英语教学的普遍难题。因此,文化作为语言的载体,适时地互相融合,不仅能起到很好的辅助理解作用,还能极大地提高课堂的学习氛围,使枯燥的语法知识变得鲜活而有人情味。
(二)强调成绩效应,弱化人文素养
随着教育对英语学科的重视越来越高,教师们对于培养英语高分成绩的目标也越发明显。无论是学校对英语教师在业务能力上寄予的厚望,还是社会对于学校源源不断培养出英语技能型人才的渴望,都使得英语教师格外重视英语成绩的突破,自然忽视了人文素养的培育。使得学生存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的普遍现状,这就出现了许多“高分低能”的现象。我们的英语教育不能单凭成绩论成败,它的交际功能和人文素养的并存才能彰显语言独特的个性和魅力。语言是文化的媒介与载体。反过来,其对应的文化背景与社会环境又是其生长发育的土壤,是其人民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思维特征、民族心理以及人们价值观与文化观等方面的载体与写照[2]。成功的英语教学应当是在知识传授的同时,传承相应的文化,引导和培养学生正视不同国度的文化传统。让学生虽未出国,却能感受异域风情;虽遇网络“洪水猛兽”,却能坚定树立正确价值观,这才是我们教育真正要探求的。
(三)英语教师对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
当前英语教学中弱化人文知识的培养,一方面,考证考级对英语技能要求格外突出,更重要的是英语教师自身知识储备和人文素养的缺乏。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是把控整个课堂的宏观调控者、知识的传授者、价值观的引领者。因此,这更要求教师要把握和规划好英语知识结构,灵活巧妙地组织课堂教学,使背景文化知识渗透到英语语言技能当中,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目的语的真实语用功能,从而提升语言应用能力。使文化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走进学生内心,使青年学生在学习西方语言的同时,感受文化的洗礼,通过教师的引导,增强学生思辨能力,培育正确价值观。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首先,文化导入有助于真正实现英语的应用型功能。英语作为全球第一大通用语言,有着一定的必然性。英语语言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底蕴及风土人情也是非常深厚的。只有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才能更有助于准确地发挥目的语的交际功能。当然,掌握语法知识结构,熟背单词句型都是为了自如运用语言而准备的,倘若对其文化知之甚少,则会在使用和交际的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语用失误进而导致文化冲突。
其次,文化导入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在高等教育中,大学英语作为基础性学科,有着重要的一席之地。不能因为基础学科和专业学科的学时比重上的差异而片面地轻视英语学科。相反,英语在全球化形势下更凸显出它重要的地位,英语水平的高低对于学生就业,乃至促进全球化进程都起到了助推作用。因此,教师务必要重视英语教学,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充分融合文化内涵,丰富的文化知识不仅可以为课堂氛围增添一抹色彩,还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更加生动形象地建立英语知识体系,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还顺应了教育及时代对人才质量的需求。
第三,文化导入有助于提升英语教师的综合素养。英语教师自身综合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要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素养合二为一,可以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文化导入,巧妙地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使英语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展现教师学识风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意识,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文化导入的实施路径
(一)增设形式多样的英美文化课程
就目前传统的英语教学而言,阅读、听力、写作是英语教学主抓项目,这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语言的基本功能即交际功能。在口语被弱化的情况下,隐藏在其背后的丰富文化知识更加无人问津。而在大部分非英语专业学校中,增设英美文化等选修课或必修课是对传统英语课程的补充和革新。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标对英美国家的历史概况、文学著作、风土人情等进行系统的介绍,深挖蕴含在英语语言当中的文化精髓。例如,《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中的第一册第一篇文章就可以给学生补充美国小学、初中、高中的学制分配以及各阶段的名称表达。如果学生缺乏这些文化背景知识,即便认识每一个单词的含义,能分析每一个长难句的结构。但是,由于中西方学制的差异,学生在课文理解上仍然会存在一定的困惑。由此可见,文化知识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二)强化语篇教学对文化导入的促进作用
所谓语篇教学,就是以语篇为载体,通过获取、分析、整理、应用等手段达到理解运用的效果。语篇教学的意义就在于它能够培养学生从整体和宏观角度来把握文章信息的能力;能够培养学生合理推断的思辨能力;能够培养学生运用语篇文本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的教学应着力于培养其学习语言的能力。然而在目前的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误区,将词汇语法等专项教学和语篇分离开来进行单独教学,而忽略文章本身的结构和内涵。这样的教学使知识脱离文本,使语言脱离文化,无法达到语用的目的,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品质无法得到启迪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也会随之减弱。
当下,无论是任务型教学还是听说课教学,都必须依托于文本,不能脱离语篇。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模块,也是最能凸出文化差异的元素。如果词汇教学脱离语篇本身,那么因文化差异导致的语用错误也会越发明显。因此,教师应当结合语篇分析来渗透文化内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开辟“英语角”,以实践检验认知
实践是检验真知的唯一途径。语言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交际,因此,高校可以开辟供英语学习的“英语角”,通过引进外教参与到“英语角”即第二课堂的交流互动活动当中,来加强学生英语口语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无论英语成绩有多高,词汇量有多庞大,作文写得有多精彩,最终都要以交际来检验英语真正的实用能力。“英语角”可以布置成多种模块且富有西方文化特色的语言交流场地,例如:原版英文电影播放室、英美文化历史阅览室、英美文学赏析室等。每个特定的交流室都会有外教指导,不仅使学生们锻炼语言技能,更使得外教亲自传授不同国度的文化知识,真正地做到将理论付诸实践,让实践来检验学习成果,夯实语言技能,拓展文化结构。
五、结束语
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要有革新意识,不能受限于传统语言知识理论的认知,更要通过教学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实现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技能的目的。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信息势如破竹一般涌入青年学生的视野,面对如此复杂的网络信息,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汲取营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对于培养学生敏锐的思辨能力,学会尊重国外优秀文化,深刻理解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看待问题的价值观,培养全方位发展的人才具有重大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