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外语高校致力服务北京冬奥会翻译人才培养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研究
2021-11-27李珊珊
王 蓓 李珊珊
(河北外国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
河北外国语学院从2015年被河北省定为应用型转型试点高校以来,在教学上进行了全方位、全过程的改革,形成了外语+专业方向、专业+外语特长的“专业外语特色”,坚持“办行业里的专业、学专业里的外语”,致力于培养面向各个领域的行业专业外语人才。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即将在北京举行,河北省张家口承办所有雪上项目。这为高校外语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也面临着一项新的课题,如何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外语翻译队伍完成冬奥会项目比赛期间的翻译任务?这就要求我们课堂教学改革需加速且高效完成。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要求,我们明确提出“学生学习为谁而学习,怎样去学习,学成什么样”,在教师中提出“为谁而工作,怎样去工作,做成什么样”。
一、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目前,国内外都在改革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有意识地注重加强学生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教学中进行实境课堂的情景模拟,目的是在情景模拟中锻炼学生们的语言交际能力。但是,大多情景只是对某一项目的单一环节进行模拟,学生们通过情景模拟的互动锻炼语言的灵活运用能力,也能对这一环节的工作流程进行实践模拟练习,但侧重点略显局限,并没有对整套的工作流程进行演练。例如,在外语课堂教学中要求模拟机场接机或场景参观,学生们只注重在这单一场景中的语言交际,并不能展现整个接待场景中的其他环节。虽然通过学生们演练可以将部分理论知识向实践应用进行部分转化,但都只是零散的知识,不能全面了解接待礼仪和工作中的各个流程等,并不能全面真正提升实践能力。
自1999年开始,我国基于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扩大了普通高校本专科院校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随着高等教育的加速发展,学生规模迅速扩大,高校的教学质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目前,社会上很多大学生就不了业,或是难以找到对口就业单位,而且企业也苦于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而犯愁。关键症结在于部分毕业生的能力,专业结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等不适合市场需求,难以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实践,这一问题也反映了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未能精准对接的现象,从而导致所培养出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所需。
二、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各大高校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服务北京冬奥会的高质量翻译人才。但旧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一)多语同修培养跨学科复合人才
河北外国语学院立足外国语大学的优势和特色,围绕一个原则即“办行业里的专业,办专业里的外语”。创新了两种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多语同修,主专业与非通用语种并列主修。二是1+2模式:“主专业+英语+非通用语种”或“专业外语+英语+非通用语种”。这两种模式都是对专业型、复合型、交叉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有力、有效地打通了传统专业的壁垒,培养出的学生可以跨学科直接为新兴复合产业服务。
(二)文化底蕴助力语言人才培养
同时,河北外国语学院让每个专业、每门课程都要制作出基本功图谱。只有让学生们将最基础的知识和能力“摸”清楚、学扎实了,分版块、分层次地将基本功练实练透,才能有坚实的专业“地基”,真正意义上强化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展示、综合性应用能力。此外,还提倡让语种的学习浸泡在文化中,成长在专业的大背景中。要求语言课程中要融入文学、商贸、文化、金融、教育、科技、地理等16张明白图的学习。用厚重的文化底蕴助力语言学习的快速提升,只有真正的全身心走进语种国家,才能学出“有血有肉”的语言。
(三)专业公司化实现与工作岗位零对接满足用人单位需求
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NA)指的是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手段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的方法,该方法具有极强的实用目的性,广泛应用于教育、贸易、生产和服务等各个领域。因此,河北外国语学院健全校企合作机制,加速推进产教深度融合[1]。采用“引企入校、引会入校”的方式,通过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建课程等方式设置各版块课程,让学生所学与公司所需对接,通过“专业公司化、班级部门化、教室工作室化、小组科室化、组员员工化”,像公司一样去开展市场经营、承包对外项目、进行各种实战,让学生们全方位、全过程地接触整个项目的流程。
河北外国语学院在进行专业公司化建设时,要求把一个专业,或相近、相连、相关的几个专业合在一起创办一个实体公司,根据公司业务开展的需要,设置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保障学生在校所学为用人单位所需。学校以“让学生成为准职业人,让教师成为专家型职业人,让准职业人成为有道德的人”为指导,将人才培养计划变成非学生文化知识结构、技能修养结构、创新素质结构的改造提升计划[2]。在四学年的学习中掌握项目整个流程安排,而非某一项目节点的流程。以俄语专业为例,大一年级在公司中主要负责市场调研及业务接洽,因此在通识选修课中为学生开设《公共关系与人际交往能力》课程,重点探讨学习公共关系与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进行公共关系实践或者观察分析公共关系案例,有助于提升交往能力。大二年级是专业公司中的初级翻译部以专业基础学习为主,夯实语言基础能力,顺利通过语言水平测试。该学年开设的课程以专业基础课为主,如《基础俄语》《俄罗斯概况与文化》《俄语阅读》等。大三、大四年级是公司主力,分别是中级、高级翻译部,多以语言规范化学习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为主,如《俄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国际贸易实务》《中俄文化交流》《商务俄语》等课程突出外语能力培养和专业知识构建。
关于专业公司化业务的开展,以河北外国语学院欧亚语言学院俄语专业承接的一次翻译任务为例,欧亚语言学院依托学校的圣兰翻译服务公司成立了石家庄圣兰丝语俄阿蒙语言翻译服务公司,承接社会上的翻译任务,在学院翻译公司承接了交替传译的课程翻译任务之后,交由学院俄语专业课教师成立的翻译工作室负责翻译工作。该翻译工作室成员由任课教师和大三、大四年级的学生成立的翻译小组中优秀学生组成,形成接稿分工——学生初译——教师复审——外籍教师校对——排版——专业带头人审定的工作流程链条,通过问题导向、项目驱动做到与未来工作岗位所需零对接的同时,也能在实战中让学生在做中学,让教师在做中教,不断提升教师的业务和实操水平,增强教师与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三、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
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课堂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是牵动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脉,也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教育部长陈宝生提道:“即将到来的一场课堂革命,势在必行”。课堂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为了培养“准职业人”,课堂教学必须改革,把课堂改造为“车间式实境课堂”,为学生提供工作“实境”,使学生能够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做到查漏补缺,很好地了解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首先确定了“九一定律”这一人才培养的“标尺”,即知识和技能传授只是大学教育教学任务的1/10。另外更加广阔的9/10包括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组织能力、适应社会能力等需要高学去挖掘研究并传授给学生,帮助同学们实现全面发展,使课堂综合体现在对知识、技能、教育、管理、艺术和创新的教学等多个方面,旨在培养适应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
(二)“准职业人”培养课堂教学改革
“准职业人”培养课堂模式首先要求教师要具备正确的学生观——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角,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其次还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交流主体,为学生提供示范、建议、指导和评价,形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结构。在“准职业人”培养课堂的改革中要求同头课教师集智备课,结合课程资源以问题为导向形成教和学的导教案和导学案。导学案必须提前下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导学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智备学。老师从“讲和教”变成“启和导”,学生从“听和记”变成“讲和辩”。通过河北外国语学院准职业人培养课堂的教学改革,学生能巩固理论知识,并且很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校就成了“准职业人”,为职业的后续发展夯实了基础。
(三)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在河北外国语学院“准职业人”培养课堂的教学改革中,大家从课堂设计、互动方式和教学方法入手,掀起课堂改革的热潮,形成了语言自然学习法、提问式教学法、使用式教学法、问题链式教学法、主题式教学法、重复式教学法、“倒插柳”教学法、“车间式实境课堂”教学法等80种教学法融会贯通的课堂新局面。在同头课教师集智备课时,同一知识点用哪些教学法引导学生们在课堂上互动的效果更好,更能激发学生们相互探讨知识的热情从而成为课堂的主体,更能将理论知识向实操运用转化等是教师们探讨的重点内容之一。因为课堂教学内容重难点突出,逻辑思维顺畅固然重要,但如何运用适当的教学法将学生们引入课堂,循循善诱地根据教师的节奏走是成功课堂的重要标志。所以,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提倡任课教师在教学法运用的过程中百花齐放。
四、总结
教育部长陈宝生谈道:课堂革命不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从现实的课堂问题出发,确定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在教学改革中,需要教师不断地总结、归纳、思考、改革与创新。但在教学改革的途中仍存在着不少难题,如思政课程如何与专业课教学融为一体,形成同向同行的教学改革效应。如何在外语专业教学中进行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转化的同时,保障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的完成等,都需我们继续进行改革与完善。正如陈宝生部长所说“课改是一场观念的革命”“课改是一场课堂技术革命”“课改是一场行为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