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等院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创新模式研究

2021-11-27匡伊慧

山西青年 2021年9期
关键词:互联网+环境教学模式

匡伊慧 张 颖

(南华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实践的应用。当前,在“互联网+”的国家战略已经延伸到“互联网+教育”的高等院校独立学院的教学模式改革中时,就需要我们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现微课、翻转课、混合化等课堂实践的应用,植入全新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深入探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促进教学创新。

一、“互联网+”背景下对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提出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大众审美的不断提高,对其精神生活质量提升的需要也日益提升,对于发展起步较晚、起点低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来说,这一时代的发展趋势对其发生提出了全新的考验与要求,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更为注重实践经验和创新水平。但在高校毕业生毕业与直接参与到企业环境艺术设计的实际项目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方面体现在学生的毕业就业率上,另一方面体现在企业招工不足对人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上。在高校传统人才培养中,过于注重学生理论能力的培养、基础美学的巩固,忽视了环境设计专业的综合性,急需在专业教学实践中结合时代的“互联网+”来寻求突破和创新,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一)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

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等院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创新模式需要综合各项之长,例如可以把计算机与教育相结合,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创新教育模式的方式依然沿用传统的理论方式传授,教学方式过于简单,片面的思想格局很难有所突破,导致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差,缺乏创新,并未把当下“互联网+”思维融入大学生教学创新模式的实践中[1]。

(二)师资队伍资源上缺少技术支持和创新

高等院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创新模式与传统的教育方式相比,虽然有很多优势,但对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却有着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需要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把互联网技术与自身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但很多教师的精力有限,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当前的教学环境,所以高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目前教学创新模式中面临的首要困难。

(三)高等院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创新模式基金相对缺乏

在我国高等院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创新模式上主要依靠教师主导,很多教师掌握了与互联网结合的契机,将自己本身的创业经验教给学生,但是仅仅传授的是理论知识,在实践上只有小范围的传授,很难与实际相结合。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的创新基金上不足,没有基金的支持学生与老师的教学相当于“纸上谈兵”,最终也无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济[2]。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高等院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离不开基金的支持,但是高校的基金通常有限,导致高等院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创新中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无法形成创新产业链,最终严重阻碍高校创新模式的发展。

三、“互联网+”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互联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信息传递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影响着各个行业,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环境设计专业也需要与时俱进,所以高等院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应当积极进行创新,灵活有效地结合互联网技术来实现发展和优化。因为,“互联网+”在教学课堂上的应用可以直接影响教学模式的变革和教师角色的转变,同时也将影响原有的教学评价方式,让师生互相的认同感提升到一定的层次。

第一,建立环境设计专业资料网线上平台。传统教学中,都是以档案分门别类的形式来收集整理案例、资料、模型和学生作品等资料。而这种方式,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有序的整理,并且在查找时也不够便捷。而现在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本专业的信息平台,将相关资料一一录入系统,并且逐年更新和增加。当再次需要查找信息的时候,输入关键词便可快捷地展示相关数据。例如,在专业的线上平台上,有相关课程的课后拓展内容和相关学习网站,能够为课后想要拓展知识的学生指明学习方向,提供学习途径[3]。环境设计专业,除了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需要时刻了解行业最新发展趋势,了解实际的设计方案,离不开互联网信息资源的支持。并且,在每次专业课程的设计方案结题后将往届学生的作品输入保存,教师可以通过检索图片文字来轻松检测学生作业的原创性,进行有效的监督。在环境设计专业的学习中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可以更为高效有序地提升专业和创新设计。

第二,互联网的高效发展为展示设计的方式提供更多可能,增加专业多维度的趣味性。传统环境设计课程的课堂上,大多以图片、视频、教师示范等方式来展示教学知识和教学成果,形式过于单调,很难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同时,老师往往即便花费了很多的时间精力进行备课,也很难收获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现在结合互联网、设计软件、实验室来进行实际操作演练更为直观。如在VR虚拟实验室进行室内空间设计沉浸式展示,利用手柄和设备眼镜,能够在空间漫步式的感受设计。这种方式有利于讲解设计方案、展示学生的设计作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参与度,提供更为直观的感受空间。另外,环境设计的公共空间,往往需要团队作业,有了互联网软件的支持,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会变得更为便捷,特别是交接工作时会有效避免差错,使得整个设计过程流畅有序[4]。

第三,环境设计专业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空间设计能力。传统课程中的素描、手绘空间、平面立体构成设计等相关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立体空间思维。但在实践中发现,学生素描能力较弱的很难进行课程练习,在构建空间上无法有效的表达自己的空间创意。而当下的互联网环境支持的绘图软件工具,其操作的简单灵活,可以有效节约学生绘图时间,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思维的创新上。“互联网+”技术的参与使得环境设计教学更为科学,并且可以避免一些细小的失误,有效提高设计效率。

四、针对“互联网+”对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创新提出改革策略

“互联网+”时代强调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建设,这就要求学生在接受了环境设计专业教育内容时,同时连接多个知识结构,使得素质、知识、技能实现多角度结合,在设计中掌握基础层面技术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加强多类学科的资源组合性建设创新。具体表现在培养人才时,要由培养设计型人才转变为培养综合型人才,既着重培养既具备设计能力,又懂基本技术和相关实践经验的人才。当然,并不是多学科全方位的学习,而是有选择有方向地去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在学习公共空间设计的同时,同时了解建筑设计中工程实践的教学课程单元[5]。

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专业个性化教学。在环境设计专业中,学生在学习和设计的过程中各具个性,教师应当因材施教,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多元化采用小班制教学。例如空间设计中学生的设计风格不同,有的偏欧式风格,有的偏中式风格,有的偏现代风格等,也有学生更注重景观设计,有的学生偏向室内设计。由此可见,在设计中学生感兴趣的方向和侧重点绝不同,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性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并且提供拓展思路的方向和学习资源。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了解更多优秀的作品,更好地促进学生自身的进步。

“互联网+”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互联网+”环境下教学资源更为丰富,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从课前教师备课、学生预习,到课堂教师点名、课堂练习,再到考试讨论、课后知识拓展,都提供了便捷的网络平台。学生可以在智慧平台对教师的授课情况提出意见,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或者在合作设计项目的时候,可以不受到空间的限制,实现网络交流合作。还可以通过慕课这样的平台让学生观看学习许多知名院校、教授讲课视频的机会。学生不仅仅可以从本院校专业教学平台获取知识,也可以通过211、985院校甚至全球其他高等院校的教学平台进行知识的拓展。这些授课形式方便了学生课前学习和课后复习。线上学习需要学生更多的自觉性,所以教师除了课堂上督促学生听课,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要做好课前网课预习,并且能够带着学习中的问题和感想到课堂中来交流[6]。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师生交流学习的空间时间不受限制,很好地响应了教育部提出“以学生为本”的新要求。传统教学中以师为本位,以书本为核心的形式转变以学生为主体,更为关注学生的需求、学生的积极性和学生的参与性。学生不再是受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利用丰富的线上和线下资源获得更多自身擅长的方向来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尊重每位学生自身的发展方向,培养有特色、有能力并且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环境设计艺术人才。

五、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开放创新的特点,以及面向普遍受众所承担的审美价值、艺术价值、宣传意义的责任,决定了其多维度的发展方向。一方面需要时刻关注时代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另一方面结合科学发展新技术,使得艺术与科技相融合,让学生在教育中汲取有用的专业内容,并且充实到自身的专业素养中。

猜你喜欢

互联网+环境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环境清洁工
漫观环境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