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化与环境保护
2021-11-27成艳妮
成艳妮
(蓝田县农村人居环境服务中心,陕西 蓝田 710500)
0 引言
农机化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转型,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环境的危害。像农机的噪音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农机的废气排放污染空气和人体的健康、农机的跑冒滴漏影响交通安全和农作物生长等,这些问题一度对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农业生产和社会的安定带来了负面影响。协调农机化的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当前农业机械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
1 农业机械化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1.1 噪音与环保
使用柴油机、汽油机等行进农机和农副产品加工机械一般在工作中会发出噪音,这些农业机械噪音一般在60~90 db,特别是手扶拖拉机这种农机的噪音更大,超过了人类所能承受的正常范围,对人们的工作、学习、休息等产生了不良影响,对身心健康造成了威胁。尽管各地在噪音控制方面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比如禁止农业机械进城、安装消音器等。但在农村及乡镇地区,这些农机噪音依旧存在,农机运作时的噪声给附近的居民正常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扰。农机操作者对于消音器的使用不够重视,常存在不安装消音器或消音器丢失问题,导致农机噪音问题得不到彻底的解决[1]。
1.2 废气排放与环保
一些拖拉机、柴油机等农业机械在运行中会排出大量的气体,排出的废气中一般都含有一氧化碳、粉尘、碳氢化合物、碳氧化合物等有害气体,这些有害的废气经过呼吸系统被人体吸收后直接威胁人体的健康。当农机遇到土路、坡路或者超载时,就会行驶困难,司机猛踩油门导致汽油或柴油燃烧不彻底产生大量的碳烟,碳烟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对大气产生了严重的污染。
1.3 跑冒滴漏与环保
农业的运输和农业生产中跑冒滴漏问题十分普遍,尤其是拖拉机。农机在超载的情况下,行驶过弯道、坡道、陡峭的路段时,更容易出现滴漏的现象。机油、柴油、石灰等滴漏在地面上致使路面打滑,也会对道路上的交通标志造成破坏,严重影响交通安全。而且拖拉机行驶过的道路,黄沙、水泥、石子、尘土满路都是,对后面车辆的正常行驶造成安全隐患。农田作业中的滴漏,会直接渗透进土壤或者依附在秧苗上,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破坏了土壤的性能,不利于生产质量。
1.4 修理与环保
由于农业生产中对农机的需求增大,各种个体经营的农机修理点纷纷出现,但这些个体修理点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对环境保护不重视。很多修理点的环境卫生差,条件落后,修理中换下来的废机油,用过的擦机布、废纸垫不能得到妥善地处理,直接排放到下水道,甚至有些地区将修理垃圾随处乱扔,严重污染了水源和环境。还有的农机在行驶的过程中出现故障,就地修理之后直接开走,对产生的费油和垃圾不作处理。
1.5 残茬、秸秆与环保
农业机械化不断普及之后,广大农户对农机的依赖性增强,农机作业后农田一般都会留下秸秆、残茬等,由于农户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淡薄,一般采用焚烧秸秆的方式处理,焚烧产生的有害气体排放到大气中直接污染空气,也对人身健康产生威胁。
1.6 “白色”污染与环保
白色污染主要是指农用塑料,如地膜和农用棚膜的使用,随着农机的普及之后,农户对农用塑料的处理更为随意,很多都是直接散落在土壤里。对农用塑料的处理不完善造成白色污染泛滥成灾,农用塑料在土壤里并不能得到有效的降解,会对土壤造成永久性的污染。
2 农机化技术走向环保化的必要性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发展农机技术而忽略环境问题,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为农业发展的代价。当前阶段,环境保护依旧是我国的重要工作,环境污染带来的后果非常严重。因此,我们应大力倡导绿色农业,推进农机化的发展,改进农机化生产技术不能离开环保化。环境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污染物的处理等多个方面,而目前阶段农机化中遇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污染物污染、水污染等。未来的农机化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必定包含环境系统工程,环境评价体系、环境监测技术等方面的应用,以便控制与防治各类农机污染。
3 农机环保化的策略
3.1 农用塑料的综合利用
对于农用塑料污染问题可通过回收和综合利用来实现治理,抑制白色污染的蔓延。加强对农用塑料的回收,在不同的时间段多次回收,使农用塑料的回收更加彻底。并且以回收的农用塑料为原材料,进行加工利用,发展农用塑料加工利用新技术,形成废膜回收新产业,在治理白色污染的过程中也能为农民提供一条致富的道路。而且其原材料充足,成本低、销路广,发展前景较好,更能调动农户治理白色污染的积极性[2]。
3.2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通过改进耕作手段,使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来实现农机生产的绿色化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需要完善深松整地作业的补贴制度,扩展其作业空间。其一,统一秋播后镇压技术和秸秆还田技术,加大推广力度。其二,落实铧式犁深翻技术、秸秆还田技术以及犁旋一体化作业技术并加以大量推广。
3.3 推广低碳农机
推动农机环保化是解决农机污染问题的重要策略,政府机构要加强对节能环保型农机的推广,建立农业示范区,加大和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开展农机交流会,向农机使用者宣传低碳农机的优点,使其形成环保意识,引导农户购置环保农机。尤其是要将环保农机的低耗能性、高效率、安全性等优势向购买者做好宣传,使农机购买者了解其先进性。其次,要鼓励农民使用和接受低碳农机,使低碳农机在农民之间形成良好的口碑[3]。
3.4 开展农机培训
开展农机从业者的技能培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增强农机队伍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强化职业农民队伍的业务水平,培养其良好的环保意识和服务意识。定期对农机从业者进行培训,提高农机从业者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新型农机的操作技术,实现农机的绿色化。
3.5 加大对农机环保化的投入
政府机构应加大对节能环保农机购置的补贴和落实农业机械报废政策。首先,鼓励农民购进节能环保、高效低碳的农业机械,引导对传统低端农业机械的淘汰和置换,引导购进稻草麦秆粉碎还田机等农机,减少秸秆、麦秆等的焚烧污染;开展农机合作规模化订单作业,提高农机的利用率,有效降低油耗和废气排放。其次,要落实农机报废政策,出台农机置换政策,加大农机置换补贴,逐渐淘汰高污染、高消耗的旧农业机械。相关的农机部门要充分了解农机的使用状况,避免超期使用的农用机械投入生产。最后,政府要全面督促落实相关的环保政策,加强排查力度,对农机作业中不听从安排,故意破坏环境的农机操作者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追究责任,加大处罚力度,引导农机从业者养成环保意识。
4 结语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为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便捷,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环境污染问题,像农机噪音、农机大气排放、农机滴漏、秸秆焚烧、白色污染等污染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因此,农机化的推进要协调好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农机化的不断完善中,大力推进农机环保化,推广和改善农机新技术,推广低碳农机,促进农机化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