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山区带状城市空间布局研究
——以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中心城区为例
2021-11-27康国强
康国强
(河北承德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河北承德 067000)
0.引言
受北方的气候条件与山谷地形的影响,带状山水城市在建设过程中,交通体系、功能布局及风貌控制是营造优越城市整体空间布局的重点和难题。交通作为城市的“骨架”和“血管”,是空间布局的基础。用地布局作为城市的“血肉”和“脏器”,维持着城市最基本的功能。文化和生态作为山水城市的“灵魂”,为城市增添了灵气。本文以围场县中心城区的发展现状和规划研究作为案例进行浅析,探讨具有山川、沟谷、河流等独特自然资源的北方山区城市,如何结合城市的特点,通过完善交通、功能调整、环境控制的途径,对围场县中心城区进行具有生态基底的有效建设、交通功能的挖掘和服务生活的功能优化,打造出真正属于市民的生活环境和便利条件。
1.研究城市概况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最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和冀北山地的过渡带,为阴山山脉、大兴安岭山脉的尾部与燕山山脉的结合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心城区位于县域东南部的中低山丘陵区,具有明显“两山夹一河”的地貌特征。城区与山体的海拔在850m~1100m之间,山体尺度宜人,但也同时限制了城市向东西向的发展,东西向宽度在900m~2000m之间。且伊逊河由南向北蜿蜒而过,河流宽度在100m左右,将城市自然划分为河东、河西两大片区。
2.北方山区带状城市空间布局问题研究
2.1 城市交通现状问题
首先是对外交通,城市需要与外界产生联系,为城市带来人气与发展机遇,对外交通便是这一通道。围场县城区受山地地形和行政区位的限制,对外交通发展较为滞后,主要依托公路交通。城区东环路为县城主要的过境道路,使得过境交通对城市交通造成了极大的干扰。
其次是城市内部交通,带状山地城市,往往伴随着河流的分割和钟摆式的南北向交通流,南北向主干路和过河道路承担着城区最大的交通压力。围场县城由伊逊河自然划分为河东、河西两个片区。整个老城区南北约5km的距离内,仅有5条跨河道路,且桥梁宽度窄。而且存在着老县城建设的普遍问题:城中村较多、公共停车位少、断头路较多造成路网系统循环不畅。
2.2 城市用地布局现状问题
带状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会因为地形限制、历史布局、土地状况、经济等多种原因,造成用地布局上的问题[1]。研究围场县城用地建设情况,2008年以前围场县城是以河西区发展为主。2008年后县域经济飞跃式发展,中心城区人口快速集聚,城市功能向河东区扩张,继而向南、北侧空间扩张。但城市建设多的以原址改造为主,直接的表现就是中心城区建设的拥挤,交通压力的加大和城市环境质量的下降。主要出现了以下的布局问题:(1)商业设施沿路布局,行政及办公单位与商业设施混杂;(2)居住用地偏高,“城中村”面积较大;(3)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的布局集中,造成区域性、阶段性的交通堵塞;(4)绿色开敞空间与公共活动空间缺乏。
3.北方山区带状城市空间布局的规划策略
解决北方山区带状城市的空间布局问题,要充分考虑狭长的地形地貌,明晰城市的发展方向、发展模式,优化城市的交通体系,配套服务设施、完善用地布局,践行绿色生态发展、重视环境塑造。
3.1 明确发展方向,双向拓展、组团发展
带状城市在特殊条件的限定下,发展方向比较清晰,由于老城区发展空间有限,一般向城市的长轴方向拓展。城市的纵向拓展势必会使城市空间更加狭长,城市的总体空间布局便要考虑“组团式”的发展,以组团式的空间模式合理引导产业分布和人口流动,最大限度地规避狭长空间基底所带来的不利条件,形成适宜的、特色分明的空间结构模式。
围场县在城市规划中便要引导城市南北向的拓展,明确城南、城北的发展重点和产业职能。城南依托教育、医疗功能的先行转移,形成承接和补充老城区功能的新区;城北依托产业与交通现状,发展产业组团。同时,要重视中部城市空间的更新改造,重视存量空间,解决老城区的现状问题,绝不能在城市高速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忽略历史遗留问题。
3.2 疏通交通脉络,对外通达、对内顺畅
带状城市交通布局,要将有限的空间归还城市交通,疏解过境对外交通。从县域角度考虑,优化国省干道线型和管控措施,将货运车辆通过外围交通疏解出城区。围场县中心城区考虑向北延伸高速公路至县域空间,向东优化国道111线型,使得工业园区和过境的货运车辆通过高速道路网络系统由城区外围过境。
围场城区内,从“点、线、面”角度考虑,解决交通堵塞点,疏通堵塞流线,完善城区交通路网。疏通南北向路网,增加桥梁数量,形成主要干路网疏通断头路,增加路网密度。优化公共停车场地布局。
3.3 重视生态环境,蓝绿交织、保障安全
北方山区城市一般位于生态重要的区位,独特的山水空间是自然的馈赠,更是需要开发利用和保护并重的。保证生态安全格局的完整性,提高山水格局的连续性,建立休闲游憩网络,从布局上“引山景入城、融城景入山”。结合地形、河流、风向等自然条件,形成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与城市布局密切结合的绿地系统,达到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的目的[2]。在城市的规划布局和设计中,除了要保障资源和生态,还要保证安全,防止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任何危害。
围场县地处坝下、接坝、坝上三大地形区。城区的发展目标就是打造出山水交融的独特空间特征,在整体的规划过程中要考虑到绿化环境和城市建设之间的融合发展,对规划过程进行整体的区分[3]。重点对伊逊河两岸进行整治、利用,在保证防洪排涝功能的同时,做到山水景观相融;严格把控临山、临水区域的城市开发建设活动。
3.4 优化用地布局,方便快捷、提高质量
带状城市在城市布局上应避免钟摆式交通,各组团内部应尽量考虑职住大体平衡。建设好“15分钟、10分钟、5分钟”社区、邻里、街坊生活圈,优化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文化馆、博物馆、体育馆等文体设施,完善商业服务设施,全方位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4]。
围场县中心城区存在着东西向空间较窄、河流限制的特征,在生活圈的构建当中,根据实际考虑优化传统生活圈构建,适当加大南北向的服务距离,避免服务设施在布局当中的浪费。
4.结语
在自然与生态重要的北方山区带状城市,城市与自然的关系更为密切,在城市空间布局的研究过程中,在克服自然限制的同时,更应当充分尊重自然。城市发展应在明确城市总体布局的基础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融入自然和文化特色,打造适合当地居民生活的环境,给城市的居民打造一个舒适、休闲的场所,进而有效地调整好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完善城市的空间布局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