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的宋代古物文化

2021-11-27陈秋阳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礼器高丽器物

北宋宣和五年(1123)二月,宋遣使路允迪、傅墨卿率领庞大使团出使高丽,这是“联丽制辽”政策中重要的一环,徐兢①奉命随同使团一起出使高丽,次年归国。归国后,徐兢于宣和六年(1124)六月编著成《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以下简称《高丽图经》),呈送徽宗。《高丽图经》②详细记录了高丽地区的山川地形、军事政治、风土人情,成为后人研究高丽史的重要参考文献。

一、《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的版本

《高丽图经》属于纪行体著作,在《四库全书》中被列在地理类,是我国北宋时期最为著名的一部域外民族志。学者管彦波在《海缘世界:两宋时期的域外民族志研究》中曾提到,与《高丽图经》同时期的民族志大致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以正史为代表的官修史书对域外国家进行记录和书写,如元代脱脱支持编纂的《宋史·外国传》,极具官方政治意识色彩;第二类是各种大型类书、朝野见闻录,如《宋会要》《文昌杂录》等,这类域外民族志的相关文献较为复杂,有的成体系、体例,有的仅为只言片语的记载,但也是十分珍贵的研究材料;第三类就是像《高丽图经》《诸蕃志》这样的地方志、民族志,这种地方志详细记录了异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第四类是“王会图”“职贡图”之类的域外民族志文献,这类文献一方面可以建立对于世界的想象,另一方面以朝贡来进行信息传递。③《高丽图经》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现存版本多,整理和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其中,朱寰主编的《世界上古中古史参考资料》④、苏振申和王德毅主编的《中国历史图说》⑤等书籍也对《高丽图经》相关内容进行辑录、梳理和选编。学者孙旭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的作者、版本及史料价值》⑥中提出了《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的祖本为乾道本的说法。《四库全书》中曾提到两淮马裕家抄本,但孙旭认为该版本错误较多。对《高丽图经》版本源流做过研究的还有祁庆富,他曾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版本源流考》⑦中补充了两个在民国年间出现的版本,分别是上海进步书局石印的《笔记小说大观》与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丛书集成初编》。学者马文婷也对《高丽图经》做过细致的研究综述,这些详尽的资料都对笔者的研究有重要帮助。

徐兢生前将《高丽图经》呈上御府,家存副本,传抄于世,但经历“靖康之变”后,御府本和副本都已遗失,直至南宋乾道三年(1167)徐兢的侄子徐藏拿出文本时,人们才得知图经已经遗失,现仅存文字部分。本文探讨的许多器物已经无法看到它们原本的样貌,只能通过徐兢的描述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考证。

二、《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的器物分析

《高丽图经》中多处涉及相关器物的描述,通过阅读下列部分引文摘录,我们或许可以一探究竟,如卷二十六记载:

燕礼

臣闻,先王燕飨之礼,以其爵等,而为隆杀之节。其酌献有数,其酬酢有仪。本朝讲之详矣,师古便今不失先王之意。高丽之制,执爵酌体,膝行而前,所以荐宾客,乃有古人之遗风。谅其加厚于使华,以尊王人,施于其国者,未必概如此也。具载于图,以志其向慕中国之意。

燕饮

燕饮之礼,供张帟幕之属,悉皆光丽。堂上施锦茵,西廊籍以绿席。其酒味甘色重,不能醉人。果蔬丰腆,多去皮核。肴馔虽有羊豕,而海错胜之。桌面覆以纸,取其洁也。器皿多以涂金或以银,而以青陶器为贵。献酬之仪,宾主百拜,不敢废礼。自令官、国相、尚书以上,立于殿之东荣,在王之后,余官以文武分东西两序,立于廷中,中立表以着时刻。旁列绿衣人,搢笏执绛烛笼,立于百官之前,复令卫军各执仪物,立于其后。丽人奉王甚严,每燕饮行礼,所立官吏兵卫,虽烈日骤雨,山立不动,亦未尝改容,其恭肃亦可尚云。⑧又如卷三十记载:

器皿一

臣闻,前史称:高丽器用俎,今高丽土俗犹然。观其制作,古朴颇可爱,尚至于他饮食器,亦往往有尊彝簠簋之状。而燕饮陈设,又多类于莞簟几席。盖染箕子美化,而彷佛三代遗风也。谨掇其概图之。

兽炉

子母兽炉,以银为之,刻镂制度精巧。大兽蹲踞,小兽作搏攫之形,返视张口,用以出香。惟防庆乾德公会,则置于两楹之间,迎诏焚麝香,公会则爇笃耨、龙脑、旃檀、沈水之属,皆御府所赐香也。每只用银三十斤,兽形连坐,高四尺,阔二尺二寸。⑨

(一)高丽与宋的“贡赐关系”

自从高丽与北宋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后,两国朝贡贸易频繁,北宋灭亡后,南宋时期也依然延续了朝贡体制。北宋(960—1127)立国一百六十七年间,宋廷共向高丽遣使三十二次,高丽则向宋遣使五十三次,其中多是为宋丽恢复邦交、建立两国良好关系所派遣的。⑩高丽向宋输出物品,一般称之为“贡”;宋向高丽输出物品,一般称之为“赐”。正是高丽与宋这种一来一回的“贡”与“赐”关系,推动了两国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发展。这也是目前很多在我国都找不到的礼器样式在现在的韩国都有迹可循的原因。根据记载,建隆三年(962),高丽开始遣使朝贡;熙宁元年(1068),宋开始派遣地方官员出使高丽;政和三年(1113)高丽使臣安稷崇出使宋,这也是宋与高丽邦交关系的又一个高峰。

根据现有材料,笔者将《宋史》《高丽史》《高丽史节要》《宋会要辑稿》《文献通考》等有所涉及高丽与宋之间物品往来的文献进行梳理,能够总结出:宋派遣史官赐予高丽物品约四十余次,高丽向宋派遣史官所贡次数达六十八次之多。高丽向宋输出的大多为服饰类、金银器、松烟墨及高丽的土特产,而宋向高丽输出的大多为绫罗绸缎、书籍、金银器、瓷器、中药材等高丽稀缺的用品。但是,徐兢出使高丽所带徽宗赐予的具体物品已无从考证。

(二)宋的器物、制度对高丽的影响

依据《高丽图经》中的记载,笔者对于宋徽宗赐予高丽的礼器为后者带来的影响做出如下推测,这些物品有两个用处:一方面用来模仿,借以提高自身的器物制作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借鉴参考宋朝的礼仪等级秩序,来优化高丽本身的政治制度。

在我国,宋的古物图谱存在两种体系,一种为礼图,另一种是研究、记录器物的图谱,这两种体系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随着社会发展,宋人对于古物图像的认知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并且在对图像的认知过程中逐渐寻找出一种方式来弥补知识的差异,重新构建了他们理想中的世界。建隆三年(962),聂崇义所编著有着图像记载和订正仪礼功能的《三礼图集注》得到了宋太祖称赞。《三礼图集注》可以被视为宋人古物研究的开端,但其按照古代礼书中所记载的礼器样貌来进行还原,非常概念化,所以在稍后时代也逐渐被取代。到吕大临《考古图》问世,三代器物体系也得以重新建立。《考古图》的器物出处大都是在秘阁、太常寺等三十七家。《考古图》中也提供了大量三代青铜器的图像样本,对于铭文也进行了清晰的释读。宣和年间宫廷组织统一绘制《宣和博古图》这一事件,可被视为金石学研究的一个高峰。《宣和博古图》十五册三十卷,著录了宣和殿等处所藏的八百三十九件铜器,由此这也成为范本来仿制古物,《三礼图》厘正礼制的功能也不复存在。《宣和博古图》绘制器物的器形与《三礼图》有着较大的出入。从文献记载中能够感受到北宋时期人们已经明确认识到了《三礼图》中器物图像与实际礼器之间的差异。当时很多人既没有见过朝廷用的祭祀礼器,也没有见过真正的古物,就选择二者结合去制作一些器物。这一现象也说明《三礼图》在民间影响深远,即使各个阶层人们的所见所闻不一样,但是经过了中央与地方的传播,将两种体系进行融合、重新建构,更加便于人们的接受。

随着儒家文化在亚洲的盛行,宋人为了追求规范的社会秩序,开始了“三代之治”。除了加强对当时社会的制度建设,也引发了对于礼仪与器物制度重建的重视。宋人开始制作仿古礼器,使得铜器开始流行,各类铜制的生活用具、收藏品随着文化的交流遍布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

宋朝与高丽的文化交流频繁而密切,既反映了宋代文明向高丽的传播,也体现出两地文化的融合。其中,金银工艺品与各种器皿是两国商贸交易的主要物品之一,在交往过程中,工匠们自然而然地相互学习工艺,交流技术,切磋经验,因此,从最后的结果上看,两国的器物多有相似之处。《高丽图经》中对于器皿的描写格外细致:“臣闻,前史称:高丽器用俎,今高丽土俗犹然。观其制作,古朴颇可爱,尚至于他饮食器,亦往往有尊彝簠簋之状。而燕饮陈设,又多类于莞簟几席。盖染箕子美化,而彷佛三代遗风也。谨掇其概图之。”徐兢的记载,不仅是我们了解高丽的切入点,也是我们想象和反思宋代好古之风的另一视角。

由于高丽的手工业制作技术也并不先进,模仿宋的新成礼器来发展制作高丽礼器则充满了挑战,所以高丽难以完整还原宋的礼器。《宋史》卷二十一记载:在政和七年(1117),徽宗赐给高丽祭器,负责编纂《宣和博古图》的王黼奉命接待高丽来使李资谅。笔者猜测他们在交流中可能会涉及礼器之类的话题。《宋史》卷四八七《高丽传》、《高丽史》卷十及《高丽史节要》第六章中皆有记载:元祐五年(1090),高丽使臣李资义等人到宋谢恩时,宋赐“银器五千两”,这些银器主要是燕饮之器而不是礼器。《高丽图经·燕饮》条记“器皿多以涂金或以银”,《高丽图经·器皿》条记“亦往往有尊彝簠簋之状”,从中能够看出高丽的宫廷器物有燕饮器和礼器两大类型。由徽宗多次赐予器物给高丽可以感受到宋的礼器对高丽的器物发展正逐渐产生深远影响。

高丽对于从中国传入的各类典籍十分重视 。《高丽史》中记载 :元祐五年 (1090) ,高丽礼部侍郎魏继廷到宋进奉,得到了徽宗赐予的高丽所寻求的书目。高丽重臣崔承老也曾提出:“ 华夏之制 ,不可不遵 。然四方习俗 ,各随土性,似难尽变。其礼乐诗书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华,以革卑陋。”根据《高丽史》的记载,高丽会经常向宋求取宋朝的汉文书籍,并且会组织高丽的朝臣进行统一学习。《宋史》中也记载宋的书籍到达高丽时人们的行为:“每贾客市书至,则洁服焚香对之。”这些资料无不体现出高丽对于中国文化的尊重及学习的渴望。笔者认为,这与古代东亚人认为中国代表先进的文化、科技有着重要关系,所以得出推论,高丽会对宋的文化进行多方面、多视角、多元化的学习。

《高丽图经·燕饮》条记“其加厚于使华,以尊王人,施于其国者,未必概如此也。具载于图,以志其向慕中国之意”,从引文中可推断,他们有着两套不同的礼仪制度。一套礼制用于宴请本国宾客,另一套礼制用于接待使臣。在《朝鲜王朝实录》中提到过,李朝在太宗时命令大臣撰写吉礼提出“取本朝已行典故,兼取唐宋礼记中朝之制”“凡礼乐制度诸书,广求而来”。笔者猜测,高丽试图通过了解宋制来发展完善自己的制度,并且在宋使来访的时候把徽宗赐予的礼器拿出来,有着示意友好、体现两国关系良好的意味。

(三)高丽的青瓷器发展

《高丽图经·燕饮》条记“而以青陶器为贵”,《高丽图经·器皿》条提及“盘盏之制,皆似中国。惟盏深而扣敛,舟小而足高,以银为之,间以金涂镂花工巧”,“陶炉,狻猊出香,亦翡色也。上有蹲兽,下有仰莲以承之。诸器惟此物最精绝,其余则越州古秘色,汝州新窑器,大概相类”,“惟贵中国茶,并龙凤赐团,自锡之外,商贾亦通贩,故迩来颇喜饮茶。益治茶具,金花鸟盏,翡色小瓯,银炉汤鼎,皆窃效中国制度”……这些都是徐兢对出使高丽时所见当地使用青瓷之记录。在徐兢的描述中,当地青瓷器栩栩如生,能够感受到当时高丽的瓷器制造业、手工业日趋成熟。

在五代前蜀贞明四年至北宋政和二年(918—1122)间,高丽青瓷的生产工艺逐渐发展。直至11世纪,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两国友好的关系及繁荣的商贸往来,高丽则仿照我国的器物进行制作。从一开始对于中国青瓷器的模仿到12世纪解决了高丽青瓷釉色不正的问题。高丽仿古青瓷飞速发展,超越了中原地区,制作了很多与宋越窑相似的瓷器,瓷器制作技艺十分精湛,成为仿古瓷器里成就极高的代表。12世纪的高丽青瓷带有一些商周古铜器的特点,但是目前很难确定徽宗赐予礼器是否和高丽仿古青铜瓷器有关系,但《高丽图经·器皿》条记载,高丽的花瓶、汤盏等皆为仿“定器制度”,间接说明高丽深受宋的制度影响。在南宋的首都杭州及杭州周边出土的宋代墓葬中,发掘出了高丽青瓷等殉葬品,也能够看出,高丽制作的青瓷器物深受南宋贵族阶级的喜爱。因此,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笔者推测,高丽对于中国文化、制度的学习充满兴趣,势必会将舶来的文化成果进行接纳与糅合,从而发展出一套适用于自己本国的制作工艺体系。

三、结语

文献与各种图像历来是我们研究历史的必备材料,而对相关资料进行考察,不仅仅是对某一过程的考证,也不单单是两地风物的对比,或者是追根溯源探究其间的相互的接受、融合与影响。异域文化更像是一面能照见自己的镜子,通过考察交往甚密的邻国之间对同“礼器”的塑造和不同器物文化内涵的传播与转换,尤其能显示出中国文人士夫念兹在兹的传统命脉的所在究竟通过什么来承载与延续。正是研究者对文献、图像的解析,大胆的想象,严整的论证,历史才逐渐呈现出精彩的面相,我们也因此得以对过往的世界有了进一步探究的基础和更充分的认识。不同地域之间的历史文化交流,是历史探索特殊而迷人的领域。

综上所述,徐兢撰写的《高丽图经》较全面地记载了在高丽的实地见闻,不仅仅为日后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也弥补了我国对于高丽记载的一些空缺。宋与高丽进行密切文化交流的时期成为我国与朝鲜半岛关系最好的时期之一。随着高丽与宋频繁的外交,两国的贸易交往促进了双方社会制度、文化意识的发展,增进了两国的友谊,高丽器物的制作技艺也在一次又一次的交流中不断地进行改进。而在今天,通过研究古代器物、文献、图录,对于探讨古代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社会现状也有着重要意义。

注释:

①据《钦定四库全书》史部十一《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提要》记载:《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的作者徐兢(1091—1153),字明叔,号自信居士,北宋瓯宁县(在今福建省南平市境)人,一说和州历阳县人,善于绘画、书法,曾担任地方官员、大宗丞兼掌书学、刑部员外郎等职。收录于《钦定四库全书·史部》第593册,811页。

②据李仙竹《古代朝鲜文献解题》记载:《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朝鲜语:선화봉사고려도경,简称《高丽图经》),是由中国宋朝人徐兢所撰的朝鲜半岛高丽朝史书,凡四十卷。宋徽宗宣和年间,徐兢奉命出使高丽,在国都开城逗留一个多月,回到中国后,把所见所闻撰写此书,以进献皇帝。书中记载了高丽朝的历史、政制、社会等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当时朝鲜半岛史的重要典籍。《古代朝鲜文献解题》第54—55页。另见魏志江:《关于〈高丽图经〉及其所体现的宋人高丽认识》,载《韩国研究(第十二辑)》,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2014年,第106页。

③管彦波:《海缘世界:两宋时期的域外民族志研究》,载《云南社会科学》,2017年,第152—158页。

④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参考资料》,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

⑤苏振、王德毅:《中国历史图说》,世新出版社,2006年。

⑥孙旭:《〈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的作者、版本及史料价值》,载《兰台世界》,2013年第17期,第140—141页。

⑦祁庆富:《〈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版本源流考》,载《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3期,第229—234页。

⑧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二十六,中华书局,1985年,第54页。

⑨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三十,中华书局,1985年,第62页。

⑩金渭显:《契丹的东北政策》,华世出版社,1981年,第50页。

⑪孔令伟:《悦古——中国艺术史中的古器物及其图像表达》,上海书画出版社,2020年,第7页。

⑫聂崇义,中国五代十国至北宋初经学家,河南府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人。

⑬《三礼图集注》,二十卷,是宋代著名学者聂崇义参互考订多种古代《三礼图》所纂辑。聂崇义于五代周显德年间奉诏参照前代六种旧图编写,是流传至今解释中国古代礼制附有图像较早的一书。

⑭吕大临(1042—1090),中国宋代金石学家,字与叔。

⑮《考古图》,金石学著作,成书于北宋元祐七年(1092),吕大临著。《考古图》共十卷,是现存最早且有系统的古器图录。收录商代到汉代、私人及皇室收藏的210件青铜器和13件玉器的详细描述和绘图,是北宋金石学研究的重要著作。

⑯《宣和博古图录》或称《博古图录》,由北宋宋徽宗敕撰,王黼编纂,收录宣和殿所藏古青铜器的谱录。大观初年(1107)开始编纂,成于宣和五年(1123)后,三十卷。每类有总说,每器皆摹绘图像,勾勒铭文,记录尺寸、容量、重量等,并附考证,注有比例,考证颇为精审,每据实物订正《三礼图》之失,所定器名多沿用至今。

⑰同⑧。

⑱脱脱:《宋史》卷二十一,中华书局,1977年。⑲同⑧,第55页。

⑳同⑨。

㉑《高丽史》卷十七,中华书局,1977年。

㉒《高丽史》卷九十三,列传六,崔承老,国书刊行会,1909年。

㉓脱脱:《宋史》卷二十一,中华书局,1977年,第14047页。

㉔同⑧。

㉕《朝鲜王朝实录》是朝鲜王朝《太祖大王实录》到《哲宗大王实录》四百七十二年的历代实录统编,第151号韩国国宝。《朝鲜王朝实录》是大韩民国对该史料的称呼,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称其为《朝鲜封建王朝实录》,有些中国、日本学者也将其称为《李朝实录》。

㉖《朝鲜王朝实录》又称为《朝鲜〈李朝实录〉》,《世宗实录》卷一“九月”,中华书局,1980年,第49页。

㉗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三十二,中华书局,1985年,第63页。

㉘同上,第66页。

㉙同上,第65页。

㉚陈尚胜:《中韩交流三千年》,中华书局,1997年,第113页。

猜你喜欢

礼器高丽器物
看牙记
《简易方程》思维导图
礼乐之道中的传统器物设计规范
当代陶瓷礼器创作中的多元化审美趣味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高丽莉作品赏析
浅谈玉器的祭祀性到装饰性的演变
先秦玉璜的发现与鉴赏
“礼器”对高校德育教学的启示浅析
新女娲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