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汉语教学的实践探索与改进设想
2021-11-27任善茂
任善茂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江苏,泰州 225300)
1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特点
畜牧兽医专业《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是《动物营养学》、《配合饲料》、《饲料加工工艺》等课程的高度整合,因而该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包含了动物营养学基本原理、饲料、配合饲料配方设计、配合饲料生产及质量管理几个部分。但课程总学时数仅有60 学时,其中理论40 学时,实践20学时。动物营养学基本原理和饲料配方设计部分是本课程的难点,动物营养学基本原理涉及到化学物质的结构、化学物质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及代谢,此部分内容抽象,学生学习时需要具备有机化学、动物解剖生理、生物化学等方面的知识;饲料配方设计这部分内容学习时学生除了需要较好的掌握营养学、饲料学的知识外,还应具备一定的电脑基础。
2 留学生学情特点
2.1 汉语语言障碍
学生往往是在没有任何汉语基础的情况下进校学习。在本课程第一轮教学刚开始时绝大部分学生专业汉语词汇听不懂、不会说、更不会写,影响了专业课的学习效果。
2.2 专业基础和知识结构较薄弱
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时需要有有机化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解剖生理、计算机等相关课程基础知识的支撑,但由于各国留学生基础知识均较薄弱,这也给本课程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
2.3 部分学生纪律意识淡薄,自律性差
部分学生上课迟到甚至旷课现象严重,布置的作业不完成或不能及时完成,甚至有的学生上课时想说就说,干拢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2.4 学生求知欲强,讨论积极性高
在教学中发现留学生总体学习动机比中国学生更加明确和实际。其求知欲强,学习过程中只要有不懂的问题就会及时提问,讨论参与积极性高。
2.5 留学生“抱团”现象较严重
由于留学生远离祖国,因而入校后同一国家学生“抱团”现象较严重,在教学中发现同一国家学生上理论课时集中就座,实训课时也自发地组成小组。由于未处在汉语环境中,因而留学生交流时均使用本国的语言,这减少了平时语言训练的机会,不利于汉语的学习。
3 外国留学生《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汉语教学的实践探索
3.1 抓好课前专业汉语词汇的预习
上世纪80 年代,国家教育委员会曾指出,对来华学习自然科学的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教学除了普通汉语外还应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开设科技汉语课。在本课程开课前将专业汉语词汇视频发到课程微信群让学生下载学习,听懂专业汉语词汇并学会说和写。并利用每次课前几分钟检查学生专业汉语词汇预习的情况,及时纠正学生读音,提高了学生上课听课效果。
3.2 建立基于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目前课程已建有针对部分知识点的微课、教学视频、动画、PPT 等教学资源,并建立了网络在线开放课程、课程微信群,这保证了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使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也创新了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环节安排等方面均发生了较大的改变[1,2]。
在“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指导下,结合教学内容及留学生特点,本课程主要采用了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现场教学法等教学方法。饲料配方设计部分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课中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提出并分析任务后,进行新知识的讲授,在这之后学生以小组讨论完成任务的方法并实施任务,最后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呈现、解说任务的完成过程。基于网络及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造了开放、生动、高效的职业教育课堂[2]。
3.3 抓好课程的实践教学
作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是本课程教学中重要的部分。刚进入专业学习的留学生对实验设备、药品器材等均不熟悉,对设备使用与管理、实训要求及操作均不能理解到位,导致留学生刚进实验室操作能力差。根据各实践项目所需时间、设备及各操作步骤的特点合理安排好考核,如操作性强、需时短的重要项目,可逐个对学生进行操作考核;耗时长的项目则将操作与口述相结合进行考核。
3.4 建立并实施多元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仅以期终考试作为学生最终成绩评定的评价手段较为单一,不能真实地检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可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和全面提高[3]。网络技术及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普及也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方式,使学习评价“从单一的结果评价向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真实性评价与表现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转变,从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向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行为的评价转变”[4],信息化也使得评价更科学、更精准、更便捷[1]。
4 改进本课程汉语教学的几点设想
4.1 增设专业学习相关的预科课程或衔接课程
预科课程是针对外国留学生在接受正规高等教育前的语言和专业基础知识方面进行的培训课程,它是一种介于中学阶段和大学阶段之间的过渡性教育,是教育相对发达国家为外国留学生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学习所建立的必不可少的教育制度[5]。
4.2 改革汉语教学体系
研究表明,听懂专业课必须掌握8000 以上的普通词汇、科技词语和专业词汇,而初级汉语所对应的汉语词汇量仅为2000左右[6]。广州医科大学留学生在华学习的6年期间,前4年均开设汉语课,其中医学汉语课程占总汉语课程35%[7]。汉语补习阶段,汉语教师应多和专业课教师交流,补充专业内容材料,扩大阅读范围,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熟悉程度。在条件成熟时,可开展专业汉语教学。
4.3 建立留学生学习帮扶机制
完善的国际学生教育体系还应该具备“个性化助学”功能,在常规培养进程之外为国际学生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和帮助。学校需要建立留学生学习帮扶机制,安排专门教师作为留学生的导师,负责解决留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4.4 开发更多的辅助性教学资源如微课程等
目前理论课教学内容多短时间内大量知识轰炸式地讲解,并不利于学生深度掌握学习内容,尤其是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更加困难。而且由于留学生与教师之间语言交流障碍,极易造成课堂知识消化不全的问题,而微课程短小、重点突出、可反复学习、可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的特点,特别适合作为留学生教学的补充。
5 总结
我校留学生教育起步晚,尤其是我国专科教育层次的留学生比例少,缺乏可参照的经验。《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教学虽然已有一些经验,但仍需不断探索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学校尤其应加强畜牧兽医汉语教学及专业课程衔接的研究,通过研究促进留学生教学改革,使我校留学生教育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