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形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话语建构

2021-11-27章一超

传媒评论 2021年4期
关键词:卫报新闻报道浙江省

文_章一超

2013年9月至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1])的重大倡议。该倡议一经提出,便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的积极响应,国内外各大主流媒体争相报道并热烈探讨其内涵。浙江省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其形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塑造会对国家形象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选取美国《纽约时报》和英国《卫报》新闻报道中对浙江形象的报道,以积极应对当前形势,由点及面、从无到有、主动谋划、积极融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当中,调整姿态,整装再出发。

一、《纽约时报》与《卫报》关于浙江形象报道的话语分析

(一)《纽约时报》与《卫报》关于浙江形象新闻报道数量变化

在《纽约时报》与《卫报》官方网站中输入关键词“浙江”进行搜索,通过近5年(即2015年到2019年)的新闻报道可以发现,《纽约时报》与《卫报》中共有721篇关于浙江的新闻报道,其中《纽约时报》有605篇,《卫报》有116篇。细分报道量较大的《纽约时报》数据,在2015年,《纽约时报》关于浙江的新闻报道数量为75篇,2016年为90篇,2017年为74篇,2018年为229篇,2019年为137篇。

以上数据能够看出,《纽约时报》与《卫报》关于浙江的新闻报道近年来呈现出增长趋势,尤其是在2018年,关于浙江的新闻报道数量大幅上升。这说明,近年来,浙江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活力最强、外向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英美主流媒体对其关注度度越来越高。

(二)《纽约时报》与《卫报》关于浙江新闻报道主题分布情况

在对《纽约时报》与《卫报》2018年、2019年关于浙江新闻报道的主题进行分类后发现,其中涉及浙江省政治方面的新闻报道共有59篇,涉及社会方面72篇,涉及经济方面98篇[2]。从这一组数据能够看出,《纽约时报》与《卫报》对浙江经济的报道最多,报道频率更高。这说明浙江省作为我国重要省份之一,其经济发展更加受到英美主流媒体青睐,《纽约时报》在对浙江经济的报道中,使用了“in the zoom ing province”、“in China’s wealthy Zhejiang province”以及“in one of China’s most prosperous provinces”等措辞对浙江发展进行描述[3],能够将浙江省积极的经济发展形象及完善的经济发展结构传递给国外的读者,促使国外读者感受到浙江经济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同时,《纽约时报》还报道了浙江省是中国私营企业的中心,多次强调浙江省的杭州市、义乌市以及温州市等是民营企业最为活跃的区域。

在其他一些关于浙江发展情况的报道中,《纽约时报》介绍了浙江大学举行的各种大型科技竞赛。从这里能够看出,西方主流媒体十分关注浙江科技发展情况,也肯定了浙江省重视科技发展、重视高等级院校科研事业建设、重视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4]。值得注意的是,在《纽约时报》的官网中曾大篇幅报道了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因屠呦呦本身为浙江籍,这样的报道也间接宣传了浙江省,展现了浙江省在人才培养方面所付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成绩。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浙江形象的话语建构策略

2021年是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第9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建设的开局之年。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8)》综合数据显示,浙江已连续3年在“一带一路”经济参与活动中名列前茅,不仅带动了浙江经济飞速发展,也使得浙江整体形象有了质的提升,逐渐被国际主流媒体所关注和重视。如此大好形势为“十三五”收官“一带一路”建设目标的实现以及今后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数据基础和现实成绩,有助于我国深化“一带一路”目标发展。

浙江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近年不断迈上新台阶。2019年,浙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年进出口商品贸易额跨过了1万亿元大关,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方投资备案额超过了80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超过了10亿美元。2020年1-11月,浙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进出口总额达10445亿元,增长12.1%,浙江参与国际发展具有巨大潜力[5]。同时,通过持续深化国际人文交流,厚植“朋友圈”,促进民心相通,打响浙江品牌。然而,在国际舆论体系博弈竞争中,“西强我弱”的格局仍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塑造浙江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良好形象,不仅需要浙江省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更需要发挥多渠道、多媒介、多平台的支撑作用,增强沟通力、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目前,浙江省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方面还存有诸多问题,因此要想塑造浙江省在“一带一路”国际主流媒体中的良好综合形象,不仅需实现自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需在国际舞台上打造属于自己的发声窗口。具体来说,浙江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自身的话语构建。

(一)拓展对外宣传渠道

我国“一带一路”官网开通了多语言版本,主要包括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四种语言,基本覆盖了世界大部分地区,“浙江一带一路网”中英文版也先后上线。然而,目前浙江省的主流媒体官网都只有中文版本,建议开通多语言版本[6],提升主流媒体国际化程度;除此之外,当前传统媒体对新媒体的使用还不够充分,网络的快速传播使得新媒体已成为对外传播的重要渠道。新阶段需积极拓展对外宣传渠道:一是提升省内主流媒体国际化程度,不断推动浙江省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交流合作,促使浙江本土媒体能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发展,尤其建议开通俄语版本,因为中亚国家的官方语言基本为俄语,这样能使浙江省主流媒体对中亚地区国家辐射更大影响力。二是推动媒体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提升传播范围和速率。比如可以利用新媒体,结合手机端,不断推送和浙江省相关的新闻消息,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宣传浙江省,传递浙江良好形象。

(二)提升省内主流媒体报道质量

研究发现,当前浙江主流媒体对本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报道的数量仅占报道总量的小部分。首先,从报道时间分布来看,在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三四年之后,媒体才开始报道相关新闻[7]。其次,从报道信息来源方面来看,来自主流媒体之外的报道所占比例较高,甚至在个别主流媒体中关于“一带一路”的报道大部分引自其他媒体。从报道的主题方面来看,各大媒体主要报道的领域为金融和经贸,其他领域较少,呈现出一种不平衡分布状态。基于此,省内主流媒体需要加强议题设置、主动讲好浙江故事,提升报道的质与量。最后,在新闻报道速度、报道内容以及话语风格等方面,浙江省主流媒体也存在着改进空间。国际传播不仅需要正向、完美的故事呈现,更需要充满人性、打动人心的故事要素,省内媒体需要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背景,以对方接受的方式或形式呈现报道内容,建立共同体理念,不断拉近和沿线国家民众的距离。

(三)顺应时代发展,深化对外交流合作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浙江需积极宣传自身发展特色,加强和西方主流媒体的交流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媒体的深入合作,同时打造更加开放、多元的交流平台,举办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浙商大会、世界油商大会、海丝港口国际合作论坛等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性会议,向世界传递真实的信息,扩大自身的影响力,进而建立起良好的国际形象。力求乘“一带一路”之风,扬“共商共建共享”之帆,实现互利共赢、持续发展的远大战略目标。

结语

为应对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我国发起了“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在此背景下,美国等主流媒体对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具体实施成果也进行了争相报道。其中,浙江作为“一带一路”的开放大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引起国际主流媒体的日渐重视。因此,在今后深入拓展“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过程中,需更加注重浙江形象的维护、建设与传播。

猜你喜欢

卫报新闻报道浙江省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第十五届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暨2021年浙江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年会圆满召开
《卫报》“AI撰写文章”被指哗众取宠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欢天喜地过大年
“自拍杆”
让新闻报道充满正能量——江西宜春“夺刀少年”报道的启示与思考
人文关怀——新闻报道体现群众观的有效路径
改进时政类新闻报道提高联播类电视节目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