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军移动直播领域并将其做成爆款
2021-11-27孙美星
文_孙美星
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深刻改变了受众的阅读习惯和新闻的传播方式。移动直播这种报道方式因为具有现场感强、可实时更新、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同样成为传统媒体创新报道方式的重要手段,成为新闻客户端增加吸引力、增强用户黏性的主要产品。要想做好以速度取胜的高质量移动直播“快新闻”,这对于习惯了慢工出细活的传统纸媒记者来说是新的挑战。传统纸媒记者要想做好移动直播类“快新闻”,除了要贯彻策划为先的理念,践行“四力”提升优质新闻素材的发现力和现场掌控力,还要适应传播技术和呈现方式的变化,全方位提高自己的全媒体采编技能。
一、策划为先,让“快新闻”赢在起点
如今,传统媒体基本完成以“两微一端”为主体的移动传播布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普及,掌上阅读时代的到来,都在推动传统媒体新闻报道方式不断转型。移动直播作为一种能为受众带来最直观体验的新闻报道形式之一,成为各新闻客户端主推的产品,也给转型中的传统媒体带来新的生机。
2020年,宁波晚报推出移动新闻客户端“甬上”,由于在疫情期间出色的内容呈现,仅用一年时间下载用户量就超过200万。盘点甬上新闻客户端2020年度点击量最高的前十篇新闻,移动直播作品占了两条。其中,2020年2月,在宁波最大规模医疗队出发驰援武汉时推出的移动直播报道《滚动|宁波又有一批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星夜起程!》成了年度爆款,点击量最高。同时,该作品在甬上新闻客户端年度评论量最高的十大新闻中也排名第九。移动直播的最大优势在于新闻传播的即时性,现场多路记者通过智能手机、凭借无线网络将现场的信息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种内容传递给观众,一张张现场图片、一段段现场视频带来的震撼胜过千言万语。
“快”是移动直播作品成功的首要因素。相对于传统的电视直播,移动直播简化了前期准备,从接到线索到展开直播之间的时间明显缩短。过去传统纸媒记者在采访文字稿的时候,可以根据现场获悉的信息和线索随时调整采访方向,作品也有充足的打磨时间。移动直播报道则不同,从记者到达现场的那一刻起,作品就开始陆续呈现在观众面前。正因为如此,要想保证新闻移动直播报道的质量,必须秉承策划为先的理念。
笔者认为,在移动直播新闻现场需要了解的内容多,还有不可预知因素,记者只有提前做好功课,才能够做到对报道重点心中有数,从而保证报道主题鲜明、导向正确。
2020年2月12日,为了支援湖北抗疫的宁波医护人员,宁波紧急筹集了一批物资通过包机运往武汉。由于接到消息的时候距离包机出发只有几个小时,为了在短时间内做好这篇快新闻,甬上客户端在接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进行策划。先是对“为什么送?送什么?怎么送?物资筹集的背后有哪些故事?”这些问题进行梳理,让参与报道的记者在开始直播前就提前了解新闻事件背景,做好相关素材的收集工作。然后根据记者分头了解到的背景信息进行梳理和讨论,最后确定把“宁波首次包机运物资有何不一样”以及“物资背后的暖故事”,作为此次移动直播报道中关注的重点。
由于进行了周密的提前策划,使得甬上客户端的记者在新闻现场采访的时候分工明确、有的放矢。在推出的移动直播报道《滚动|家乡紧急筹调一批物资驰援宁波赴武汉医疗队!》”中,有不少独家亮点。如“跑遍市场筹集几大箱胶鞋运往武汉”的背后,反映的是前方医疗队员每天给鞋子消毒,自带的鞋子都泡坏了急需补给的故事。而“运送的物资中还有几箱榨菜和咸鸭蛋这些家乡味”这个细节,同样软化了相对比较硬的报道主题,打动了不少网友,提升了报道的传播效应。此外,直播报道中还链接了此次包机送物资的背景,让受众对此新闻事件有了全面的了解,让“快新闻”有了深度和广度。
要想做好移动直播这种“快新闻”,前后方配合也很重要,采编之间必须有高效的沟通和响应机制。以甬上新闻客户端为例,每次遇到需要快速响应的移动直播报道,就会先组建一个由前方记者、后台编辑、分管部主任和当日值班总编在内的移动直播报道临时群。前方记者在新闻现场获取的第一手资料或线索可以在这里实时分享、沟通,大家可以群策群力,不断调整前方的采访重点。一些有待核实的数据内容,也可以通过前后方配合的方式完成,以保证快新闻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笔者认为,内容生产力是传统纸媒最大的优势,通过提前策划充分调动采编力量、搭建前后方沟通平台,挖掘出能与受众产生共鸣的新闻细节或热点,与新媒体技术与用户优势结合,生产出更加全面、详细、深刻的移动直播报道,是传统纸媒做好移动直播类快新闻的关键。
二、磨练“四力”,为“快新闻”打牢基础
直播这种报道形式最早始于广播和电视,传统的电视直播因为需要相应的硬件设备支持,需要耗费相当的人力和设备,筹备时间较长。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的功能和拍摄像素不断提升,使得移动直播的门槛逐渐降低,当有突发新闻事件发生的时候,记者只凭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冲到现场,只要有无线网络就能实时传递回第一手资讯。移动直播的门槛降低,也使得直播的内容从过去的大型活动演变为只要读者关注的都能直播。
以甬上新闻客户端为例,2020年开展了几十次各种类型的直播,在多个报道领域予以尝试,收到不错的效果。如通过移动直播,对抗疫英雄紧急驰援、包机给武汉抗疫一线送物资、当年的第一场大雪来临、每一次台风来袭等进行了快速响应,记者前方发回的第一手图片和视频素材成为同城朋友圈转发的爆款。针对一些重大活动,如宁波帮大会、智能博览会、宁波服装节、复工复产后的首架包机抵达等,则进行预先策划,同步进行图文+视频的现场直播。由于呈现方式丰富新颖,提高了公众对重大主题活动的关注度。
在移动直播报道现场,记者要拿着手机和自拍杆单枪匹马在前方进行报道,如何在最短时间掌控现场并发现最具亮点的新闻瞬间,同时全面、准确传播现场信息,都考验着记者的“四力”。
在进行宁波最大规模医疗队紧急驰援武汉的移动直播报道中,甬上新闻客户端多路记者分头扎在不同队伍中,从准备行装到集结出发、机场安检持续几个小时全程跟随医疗队员,这靠的是记者长期坚持深入一线锤炼出的脚力。
当天的出发现场除了医疗队员还有家属、送行人员等,要在几百位采访对象的新闻现场及时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和能让受众产生共鸣的细节,要求记者有敏锐的发现力,以及对采访对象的引导能力。移动直播报道碎片化的呈现方式虽然迎合现代人掌上阅读习惯,但如果把控不好,很容易造成主题散乱。要想使得移动直播报道“形散神不散”,需要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始终围绕主线挖掘、传递新闻亮点,出镜报道时有一定的现场掌控力。要做到以上这些,都源于记者通过长期采访实践磨砺出的眼力和脑力。
融媒体时代,要求对于新闻事件一次采集、多元发布。因此,完成了移动直播的现场报道,并不意味着报道工作结束,而是对一次采集的优质内容进行二次传播的开始,功夫还要在“播”外。现场报道结束后,记者还需要把通过移动直播报道收集到的内容和图片、视频素材整理加工,根据纸媒、官微、短视频报道的需要选取不同的重点进行采写和编辑,考验的是记者的脑力和笔力。
在完成了移动直播报道《滚动|家乡紧急筹调一批物资驰援宁波赴武汉医疗队!》的现场部分后,记者又制作了一个能让人只花一分钟左右时间就能了解此次事件基本情况的短视频报道,一条集纳了文字、图片、视频精华部分的阅读量十万+官微稿推送,以及选取精彩图片和文字撰写的两个版面的报纸报道,使得在直播报道和微信稿中无法详细展开的内容在纸媒端呈现,真正实现了优质内容的传播效益放大,覆盖面更广。
三、技能添翼,提升“快新闻”的现场感
移动直播类报道最大优势在于能让读者直观地了解到新闻现场的状况,由于呈现的内容大多没有经过剪辑和修饰,能带给受众更强的现场感,产生浸入式体验。在直播过程中,记者需要快速、全面、准确向观众传递精彩瞬间,首先要能熟练掌握各种视频拍摄、传输技巧,学会用镜头说话。
在甬上新闻客户端推出移动直播的这一年中,我们也遇到不少问题和困难。如不少纸媒记者因为没能熟练掌握视频拍摄技巧,在进行移动直播时拍摄的视频构图不当,不能突出新闻主题,没有注意用横屏拍摄,使得后期呈现效果打折扣等。此外,由于缺乏专业训练,并非所有纸媒记者都具备出镜的能力。
全媒体时代,要做好移动直播类报道,需要全能型记者。为了提升记者的视频拍摄和出镜能力,宁波晚报对所有采编人员进行视频拍摄、剪辑以及出镜口播培训和考核,考核合格后发放包括手持拍摄稳定器、带台标麦克风、自拍杆等设备,有了专业设备助力,使得传统纸媒记者在新闻现场进行移动直播时都更加得心应手。
能带给观众浸入式体验是移动直播类报道的一大特点,与纸媒记者最擅长的文字表达方式不同的是,移动直播类报道要用镜头为受众传递新闻现场的亮点,这对记者的视频拍摄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认为,在直播过程中通过细节和大场景结合的呈现方式,能有效提升受众的浸入式体验。随着无人机、VR技术的应用,能帮助受众从不同的视角了解新闻现场,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感觉。多增加新闻现场的细节呈现,则能有效提升受众的现场感。
移动直播报道另一大特点是互动性,直播的同时所有受众可以通过互动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时回应受众的关切,也能让受众提升参与感。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做好移动直播是传统媒体转型新闻客户端之后面临的一道必答题。随着5G技术的应用,移动直播类新闻报道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竞争也将更加激烈。要想吸引更多用户,传统纸媒还需要在打造高质量独家内容、增强用户体验、加强与用户互动交流、提高视频制作水平等方面下功夫。传统纸媒记者也需要不断学习新技术,锤炼新本领,将自身优势和新技术结合,综合运用新闻传播的“十八般兵器”,生产出更多传播广泛的优质新闻作品,提升传统媒体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