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制造业安全环保管理模式现状及改进对策
2021-11-27桑长波
桑长波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211106)
1 引言
航空制造业是指从事飞机、发动机、零部件、机载设备等航空产品的研究、开发、制造及其他相关服务的产业,涉及机械加工、热处理、表面处理、装配、测试等工艺过程[1]。近年来,中国航空制造业发展十分迅速,其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大时代背景下,航空制造业安全环保管理也应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摆脱传统管理思维的束缚,对自身管理模式进行全面审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管理模式的多元化、现代化发展,以现代化理念对管理工作进行调整和创新,进而更加高效、便捷地做好企业安全环保工作。
2 目前航空制造业安全环保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2.1 管理体系繁多,缺乏系统性
目前随着企业管理理念的逐步发展,国家级、行业级和企业内部各种安全环保管理体系手段较多,当前企业的安全环保管理主要依据依托于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目前世界范围内EHS管理应用最广泛的管理标准[2]。此外,近年来军工系统安全生产标准化系列考评工作标准以及基于风险思维的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发布,同时,一些特大型集团企业会根据自身发展,制定出集团内部的一套安全环保评价标准。
例如,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近年来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绿色发展的精神和国资委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以打造“绿色航空”为核心,发布了绿色航空工业评价标准Q/AVIC 09302.2—2015企业标准[3]。
就目前运行情况来说,绝大多数企业仍将管理体系作为应付认证审查的工具,为了达到认证通过的目的而脱离实际管理,导致管理体系不能实际应用于企业管理中,主要表现在一个企业为安全环保工作配备了多套资料文件,甚至一项业务具有多种管理表单、流程等,导致执行时不统一、不规范。
2.2 管理方式滞后单一,过于依赖人工化、纸质化
对比国内外大型集团型优秀企业或其他领先企业,航空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差距较大,受管理信息化手段制约,目前大多数企业管理模式呈现纸质化、碎片化,日常运作依赖人工汇报及纸质传递,基本采用纸质文档管理、人工集中检查等传统模式,管理体系、标准未能通过信息化平台及渠道进行固化,不利于信息及时传达,闭环性较差,耗费了大量的人工成本,也制约了安全环保管理效率的提升。
各类安全环保管理问题已逐步凸显,主要体现在:①安全环保检查及隐患治理方面。检查过于强调纸质化的“留痕管理”,要求所有检查、整改、培训教育等工作必须纸质化,纸质层层审核,极大地影响了工作效率及整改时效。无法实现及时汇总及传递,检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需要人员专门整理,隐患整改上报和整改批复的下达传递耗时长,输出的表单不规范。②安全环保台账管理方面。安全环保台账不规范,信息搜集、反馈不全面,面对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信息,人工分析管理效率不高,差错率高。③安全环保报表管理方面。对安全环保数据无法进行有效地整合监督管理,缺少对较重点业务的数据监管。
2.3 人力资源不足,执行力参差不齐
航空制造业属大型加工行业,企业规模均比较庞大,内部部门众多,通过近年来的发展,安全环保已经摆脱了“空喊口号”以及简单粗放的管理阶段,绝大多数企业能配备人员有序开展安全环保工作,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但观念意识、人力物力保障等仍有很多方面亟需加强,导致执行安全环保工作参差不齐。
企业受人才培养结构及人才招聘模式的影响,部分航空制造业安全环保管理人员呈现出年龄结构不合理、专业不对口、处置经验不足、技术操作疏于规范等问题,导致无法及时、正确落实日益强化的安全环保法律法规及相应要求。
此外,企业内各部门参与安全环保工作积极性不强,导致程序文件执行衔接不明确,体系的执行出现与实际安全环保管理不兼容,各个部门在制度理解、宣贯、执行等各个环节参差不齐,部门之间常常相互推诿扯皮,缺乏统一协调,导致安全环保工作的运作效率和运作质量不高。
3 安全环保管理模式改进措施
3.1 构建“多标一体”的安全环保管理体系
就目前航空制造业安全环保管理而言,主要依托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以及绿色航空工业评价标准。陈世杰[4]、杨帆等人[5]探讨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融合;李艳双等人[6]探讨了航空制造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一体化建设,探索了两者融合的可行性。结合环境管理体系及航空工业绿色航空工业评价标准,分析可知,四者均以遵循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为出发点,其中安全生产标准化和绿色航空工业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就参照了大量的安全环保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企业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和绿色航空工业工作时依据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对标开展工作。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则是根据企业实际,通过收集相应法律法规和规范,相对应制订程序文件进行控制、评价及纠正预防,确保法规标准要求的实施。其次,四者均基于PDCA管理模式,根据“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管理方法,都强调了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自我检查、自我纠正、持续改善的循环过程,以期建立并保持持续改善安全环保管理绩效的长效机制。
分析四者区别,安全生产标准化和绿色航空工业评价标准是标准要求,它对航空制造业安全环保管理实施过程提出具体的要求,量化性更强,强调对标整改,可执行性更高。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是一种安全环保管理方法,没有具体绩效要求,强调了系统的思维,对应管理手册、体系文件、作业指导书的三个层级,更偏重于一种管理工具。综合分析,航空制造业可以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和绿色航空工业评价标准为准则,以两大管理体系为抓手,统筹框架,通过人力资源整合、文件体系融合、体系运作方式提升、持续改进管理等方面的有效融合,打造“多标一体”管理模式。将各种体系标准一体化,使得体系结构统一、要素设置和控制要点统一、文件编号和编写格式统一以及认证审核统一,避免要素和程序间产生矛盾,使得体系能够相辅相成。
3.2 推进安全环保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
目前来看,煤矿行业、石油化工行业、钢铁行业等已针对性建设了安全环保信息化平台,并取得一定成效[7]。但仍因规范信息采集以及检索难度较大、信息化建设缺少统一规范、缺乏总体规划等缺陷,处于边开发、边使用、边规划的阶段,暂未达到广泛应用的程度。
航空制造业平台建设可按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环境保护等相应的法规和业务设置管理平台,按各业务管理要素和管控数据搭建业务模块。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业务监管端平台与单位安全、环境运行端物联网平台数据进行应急响应衔接,充分利用移动APP终端的便携、快速的优势,将日常业务和监管信息在移动设备上实现,提高工作效率和应急响应能力。通过将业务实体和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环境保护等信息化模块互相联系,形成一套完整的公司智慧安监信息化体系。
安全环保管理平台的建设,可以增强管理过程中人、机、环、管的协调性,加快安全环保管理信息的传递和处理,通过网络化办公,规范了办公程序,提升了办公效率,强化PDCA管理,为安全环保管理工作的现代化、信息化、系统化、规范化提供科学可行的管理手段,打造“互联网+安全环保监管”的新模式。
3.3 打造企业特色安全环保管理人力资源机制
3.3.1 搭建内部管理“桥梁”梯队
企业内部打造高层片区制、员工督导队的人力资源梯队模式。发展动员基层部门责任心强、安全环保意识好的人员,连同企业安全环保管理部门成立安全环保生产检查督导队,充分调动基层单位职工的参与积极性,强调以人为主及参与意识。以此在安全环保职能部门和基层部门之间架起“桥梁”,打通领导层、主管部门、基层部门三者间工作渠道,促进各层级之间的信息沟通,顺利推进安全环保工作的“上传下达”和“下行上报”,各司其职,群策群力。
3.3.2 引进第三方“安全环保管家”服务
目前一些政府监管部门、工业园区开始采购第三方“安全环保管家”服务,企业基本尚未推广[8]。针对自身查不出安全环保问题、监管部门查出问题不愿整改以及不知整改到不到位等难题,企业可借助第三方安全环保管家这一外部力量,通过政策咨询、培训服务、技术服务等,可开展安全环保“三同时”、安全环保检查、“三废”治理、安全环境监测管理、安全环境统计等专项服务工作。
通过打造由安全环保管家服务购买者、第三方安全环保咨询公司及其从业人员构成的协同合作,共同打造安全环保的管理工作模式,让安全环保管家成为政府监管部门与企业间的“纽带”,创新协同模式,减少信息不对称,实现共商、共建。系统化、专业化、精细化、定制化的安全环保服务,统筹解决安全环境问题,降低安全隐患、环境污染风险,完善安全环保管理制度,提升安全环境管理水平。
目前,第三方安全环保咨询机构作为安全环保管家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市场机制不健全、对第三方机构缺少有效的监管措施、服务机构综合能力不强、服务供需矛盾有待解决。
4 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安全环保管理模式随着社会环境、科学技术和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航空制造业应转变传统安全环保管理思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全新的管理模式,通过体系标准的有效融合、推进安全环保管理信息化建设以及构建企业特色人力资源机制等模式,使得安全环保管理模式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与企业发展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发展力以及市场竞争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