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库区从“中华药库”里探寻脱贫致富“良方”
2021-11-27本刊通讯员陈国洲陈青冰
本刊通讯员 陈国洲 陈青冰
重庆三峡库区是黄连、半夏、木香等近百种道地中药材主产地,年产中药材40多万t,有“中华药库”的美誉。然而长期以来,大山阻隔下各种中药出不了山、卖不上价,药农守着“宝贝”却受穷。脱贫攻坚中,一场围绕“宝贝”出山的产业攻坚战正在改变这里的模样。
走进海拔2 000多m的重庆市开州区关面乡泉秀村七里坪地区,一股清香味扑面而来。1 333 hm2连片木香一眼望不到头,处处可见药农们采挖、烘烤木香忙碌的身影。
64 岁的药农李棉友忙着运输坡地上收获的木香。开车行驶在2019 年修成的产业便道上,他格外高兴。“修路说要占我0.13 hm2地,我马上就同意了。果然,路通之后一切都方便了,再也不用我生拉硬扛了!”
李棉友所在的泉秀村气候条件独特,尤其适合木香生长。小小的一个山村,木香产量就占全国产量的25%以上,有“中国木香第一村”之称。
然而,泉秀村处处都是悬崖峭壁,上山下山都不是一件容易事。71 岁的唐绍权现在还记得以前翻山采挖木香的情形。“天亮时背着上百斤重的生活用品上山,要7 h才能到山上。几个月的采挖结束后,又得一趟一趟地背着上百斤重的木香下山。”
此外,过去村民“单打独斗”,经常遭遇药商压价,好木香卖不到好价钱。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总农艺师洪国伟说,泉秀村药农的遭遇在重庆三峡库区170多万个药农中十分典型。2017 年以来,重庆市在实施产业脱贫中,瞄准库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堵点,在大力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条件的同时,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大力发展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的产业发展新路。
2018 年,通往泉秀村的15.2 km 盘山路全面拓宽硬化;2019 年,泉秀村七里坪木香基地产业便道修成。与此同时,泉秀木香种植股份合作社成立,与太极集团等中药材龙头企业进行合作,统一销售木香。
“现在大家抱团取暖,价格稳定,许多贫困户成功脱贫,一年的收入可以达到5 万多元。”泉秀木香种植股份合作社负责人谢国友说,2019 年,合作社成员达146 户,其中贫困户82 户,都已实现了脱贫摘帽。
开州区委书记冉华章说,“宝贝”能出山仅仅是产业脱贫第一步,要想让库区药农真正依托中药材稳定脱贫致富,就必须拉长产业链,深度挖掘中药材附加值。
“天麻的收购价约400元/kg,制成破壁天麻粉剂后则论克销售,高达2 000~3 000 元/kg!”重庆荣康堂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刚说。
如今,在开州区浦里新区,一个规划面积达3.6 km2的重庆生物医药产业园正在加紧建设,已有荣康堂药业、天致药业等16家生物医药企业入驻。
此外,围绕三峡库区道地中药材,越来越多的交易博览会、中医药学术论坛、中药材研究院正在库区集聚。
日前,第二届三峡道地中药材交易博览会在开州区举行,来自国内北京、上海、四川、安徽等省市,以及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知名企业,与重庆三峡库区各区县现场签订50个项目,涉及签约金额达105亿元。博览会期间,重庆三峡中医药研究院挂牌成立,将为三峡库区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三峡库区不仅有治病良药,还有脱贫良药!”中国中药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房书亭在博览会上说,借助国家产业脱贫大政策,古老的中医药产业一定能给大山深处带来更多新的致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