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百年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

2021-11-26吕孟壕张珺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意识形态

吕孟壕 张珺

[摘要]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历史虚无主义实质是唯心史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否定。历史经验表明,在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在政治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方法论上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这些都有利于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开展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斗争与批判。因此,深入学习党的百年意识形态建设基本经验对于巩固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意识形态;斗争经验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9-0169(2021)11-0016-0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意识形态工作视为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结合,深刻分析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形式与内涵本质,从而发现历史虚无主义是以学术研究为借口对中国的近代史进行歪曲;以“自由”“人权”的普世价值对中国的政治体制实现范式转换;以“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唯心史观方法论对中国发展道路和方法进行否定。深入学习党的百年意识形态建设基本经验有利于在思想上、政治上、方法论上同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批判与斗争。因此,深入学习党的百年意识形态建设基本经验具有深刻意义。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形式

现代政党组织都以“主义”立党,本质上是意识形态组织;现代革命运动都以理想为旗帜进行政治动员,实质上都是意识形态的革命[1]。历史虚无主义本质上是具有唯心主义色彩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其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维护资本主义的现实性统治。一方面,历史虚无主义认为“在某一确定的时刻,人类已经退出历史,进入到一种新的后历史存在方式”[2]。因而,极力弱化历史主体的能动性,对于实践主体在历史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给予完全否定;另一方面,历史虚无主义认为“人类意识形態演进的终点,以及作为人类政府最终形式的西方自由民主的普遍化”[3]。因而极力证明资本主义社会是最完美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国家的法治与民主所构成的国家机器会真正实现“人人平等”。历史虚无主义代表的是追求资本利益为核心的资产阶级;马克思主义代表的是追求人民民主的无产阶级;阶级之间的对立势必会造成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马克思曾经说过:“资本主义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3]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践逻辑是通过否定中国近代史,从而构建以资本为核心的现代社会。海德格尔说:“虚无主义乃是欧洲历史的基本运动。这种基本运动表明这样一种思想深度,即,它的展开还能引起世界灾难。”[4]因此,同历史虚无主义斗争绝非学术探讨,更不是理论博弈,而是政治主张的对立,是意识形态的交锋。阶级属性决定革命道路,所以对于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是无产阶级内蕴于自身的阶级必然性所决定。

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历史虚无主义在各个历史时期以不同的形式对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进行否定。20世纪,各种思潮在各种政党的鼓吹下在社会上散播,马克思主义是思潮中的“冷门”,中国共产党是党派中的“少数”,但是这样的组合却引领了中华民族走向光明。革命时期,历史虚无主义认为“中国之趋于全盘西化,不过是时间的长短问题”[2],提出要“以西为师”的口号并且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描绘成过时理论、经济决定论以此来进行否定。除此之外,历史虚无主义的攻击不局限于理论之中,更在革命武装中扰乱人心。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第四军内部出现了非无产阶级思想,推崇极端民主化和绝对平均主义,对党的思想路线执行造成障碍。新中国成立之后,历史虚无主义对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的攻击主要表现为传播“非毛化”思想,它以西方“权力斗争”为视角,给延安整风、庐山会议赋予西式色彩,描述成“个人斗争”;不仅如此,对毛泽东同志领导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取得的成就也进行全盘否行,从而实现否定“党的领导人”以此否定“党的领导”的政治路径。改革开放时期,历史虚无主义给改革开放贴上“补资本主义的课”的政治标签,试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行西式的“道路转换”,以此动摇党的执政基础。新时代历史虚无主义形式多样、种类繁多,更加嬗变和隐蔽,尤其是对党和国家的近代史进行“价值重判”,而价值观判断的标准是要符合西方“民主”“博爱”“平等”等普世价值。

二、中国共产党百年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

(一)大力弘扬斗争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党百年以来意识形态建设所形成的重要思想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是践行党的伟大斗争精神的必然选择,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全面领导的题中之义。中国共产党是世界政党中最先进的领导力量,有最先进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学说,具有鲜明的批判性和斗争性,因此,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体现。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主要是斗争,毛泽东在《关于重庆谈判》中指出,“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5]。回顾百年党史,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发扬伟大斗争精神,尤其在意识形态领域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虚无主义夸大洋务运动影响、美化八国联军侵华的铁证事实,对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进行贬低,试图否定中国人民的奋斗成果;不仅如此,历史虚无主义对于党和军队的思想侵蚀也从未停止,尤其是非无产阶级思想所带来的恶劣影响。因而,古田会议之后毛泽东要求“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6],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充满复杂性。由于新中国成立不久,社会主义建设有待加强并且国民党的残余力量尚未肃清,造成社会上思想混杂,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思潮暗中涌动,趁机开展对新中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攻击。于是,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郑重宣告:“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7]明确思想路线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新中国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巨大成就,为开展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斗争奠定物质基础。改革开放时期,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攻击对象在于中国实行的市场经济。由于历史虚无主义具有资产阶级的局限性,片面的把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等同,而邓小平同志强调“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鲜明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方针,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明确工作目标。新形势下历史虚无主义具有多元性,以娱乐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为表现形式。近些年,文艺领域的“抗日神剧”、日本风情商业街以及日韩文化潮流,本质是历史虚无主义作祟。因而,坚持好马克思主义十分必要,而坚持好的关键就是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斗争。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否定历史事实并保留符合资本主义价值观的事实存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就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不断斗争中开辟前进道路的。”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是百年党史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发扬斗争精神的必然要求。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源于革命信仰,而信仰的源泉一定是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展积极斗争,从而构建起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安全体系。

(二)践行人民至上理念,坚持党的领导

历史虚无主义是政治问题,而解决问题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历史虚无主义企图通过思潮引起社会形态的转变,从而否定党的领导。党是最高领导力量,是经历革命洗礼才被历史和人民选择的唯一执政党,所以开展与历史虚无主义的斗争,必须牢牢坚持党的领导,尤其是党对意识形态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百年党史积累的宝贵经验,也是坚定人民至上理念的必然要求。回首百年党史,坚持党的领导是意识形态工作开展的根本准则。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曾指出“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8],思想路线事关全局,而路线确定的关键在于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十分重视,毛泽东强调“意识形态阵地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必然会去占领”[9],历史虚无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不仅是应对当时社会转型出现的各种非主流思潮,也是强化党内自身思想建设的必要方式;改革开放时期,由于出现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中国社会上出现了“意识形态终结论”“马克思主义结束论”等具有历史虚无主义特征的意识形态,所以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在这一过程中,也逐渐实现了从革命斗争型意识形态向社会合作型意识形态的转变[10];新时代历史虚无主义演变成“历史终结论”,它认为社会形态的终极表现是资本主义并且历史不会再发展,最终意识形态的对立会终结。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11],因而,“要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12]。坚持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是贯彻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一环,也是践行百年党史政治经验的生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意识形态工作本质上做的是政治工作”,而“民心是最大的政治”[13]。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践行人民至上的理念的直接体现,也是意识形态领域开展工作的基本遵循。历史虚无主义奉行资本至上,维护“少数人的利益”,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是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因此,坚持党的领导是党百年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政治经验,也是践行人民至上执政理念的根本保障。

(三)践行实事求是原则,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

历史虚无主义具有“反社会主义、反历史发展必然规律”的意识形态特性,它所反映的“不是历史问题或文化问题,而是地地道道的政治问题”[14]。而问题的解决需要方法论的支撑,在党的百年意识形态的建设过程中,要把学习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共产党人的基本功和必修课,并在实际的斗争中灵活运用所蕴含的方法论。要根除历史虚无主义的消极影响,需从方法论的角度进行剖析。历史唯物主义以实事求是为研究原则、以阶级分析为研究方法、以客观世界永恒发展为研究立场。具体而言,一是历史虚无主义与实事求是的研究原则相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我们共产党人的重要思想方法”[15]。客观性是实事求是的重要属性,历史研究中客观性居于首位。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考证是践行实事求是原则的重要体现,也是回击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关键所在。历史虚无主义对于历史事实的考察习惯于把片面性的“口述”和碎片化的“记忆”视为佐证材料,因而无法实事求是地还原真实的历史。二是历史虚无主义与阶级分析的研究方法相悖。阶级分析法是历史唯物主义重要的研究方法,是开展意识形态斗争的核心方法之一。政党是实现社会形态的演变的重要政治力量,而不同的政党处于不同阶级之中,因而具有不同的政治利益。阶级分析法的使用,是要求深入各阶级之中并把握其历史地位和作用。三是历史虚无主义与永恒发展的基本立场相悖。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处于永恒发展动态过程之中,而不是静态的社会形态;作为历史虚无主义高级产物的“历史终结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会停滞不前并把资本主义社会作为最完满的社会形态。“历史终结论”的本质原因是颠倒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提出者福山说:“意识是原因而不是结果,并能独立于物质世界自动发展。”[3]但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民主自由制度不是正义的制度,因为它只是让少数人而不是让多数劳动者获得全面自由发展。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17]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重要原因之一是有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作支撑。因此,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論是党百年意识形态建设形成基本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同历史虚无主义斗争得出的方法经验。

三、中国共产党推进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启示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切实践行党的百年意识形态建设基本经验,是理论联系实际工作作风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对意识形态工作从认识向实践的重大飞跃。因此,对于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要深刻践行党的百年意识形态建设基本经验,在具体斗争工作中发展和检验基本经验,最终才能遏制历史虚无主义产生的消极影响。

(一)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18]对于推进党的意识形态建设而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既是思想经验也是政治任务,而政治任务的落实具有现实和实践意义。因而要党内党外同时并举,开展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建设。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既是理论必然也是历史必然。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在全党范围内集中开展党史学习,不仅可以厘清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更有利于在全党范围内深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从而以百年党史为理论源泉强化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社会思潮中“主旋律”。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建设不拘泥于书本与会议,也出现在微博、微信、学习强国平台、青年大学习、BBS论坛等各大互联网社交平台,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因此,在信息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有利于实现思想认同与信仰认同。

(二)需要强化党的全面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19]党是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领导核心,也是推进意识形态建设的中坚力量。因而,全面落实党的领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党的全面领导有利于落实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制度。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是各项制度的根基所在,而党的全面领导是该制度的核心所在。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意识形态工作的方向、任务、性质、方法的取决,根本就在于党的全面领导。另一方面,党的全面领导有利于深化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在社会中宣传党的执政思想与价值理念,并且传递广大基层群众的真实声音,客观反映人民的切身诉求。人民至上是党开展各项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也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只有确保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实现党的政策与群众的声音在中国大地上“交相辉映”。

(三)需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导,从而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撑。新时代,由于历史虚无主义更加具有复杂性,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对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不仅要从理论上进行把握,更要紧密结合当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实践。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既涵盖了研究准则,也包括工作方法。具体而言,一是“历史条件分析法”的研究方法,“把问题当作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过程去研究”[20],有利于实事求是地还原历史真相、客观全面地把握历史主线,从而揭露历史虚无主义的虚伪,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提供科学论证与理论依据。二是“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有利于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发声,从而坚定人民立场,与人民群众“同频共振”, 真正把人民的智慧与经验贯彻到意识形态工作实践之中,从而实践党和人民在理论與实践上高度统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意识形态体系在同历史虚无主义的斗争中不断丰富与完善,从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最终有力地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否定。深刻把握党的百年意识形态建设基本经验才能在理论和实践上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百年党史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其中对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进行回顾有利于在全党范围内树立底线原则与危机意识,也有利于党和国家应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与新考验,更有利于党和国家在波谲云诡的国际意识形态斗争中发出中国声音,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起意识形态领域的钢铁长城。

参考文献

[1]侯惠勤.中国共产党百年意识形态建设之道[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1(5):83-96.

[2][美]道格拉斯·凯尔纳,斯蒂文·贝斯特.后现代理论[M].张志斌,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72.

[3][美]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J].国家利益,1989,16(夏季号):3-18.

[4]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下[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6:772.

[5]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61.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6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732.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461.

[8]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35.

[9]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58.

[10]崔庆君,张士海.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生成逻辑[J].山东社会科学,2021(1):182-187.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465.

[1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217,213.

[13]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1-12(1).

[14]钟社文.历史虚无主义的破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09-21(3).

[15]习近平.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9.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245.

[1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1(1).

[18]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N].人民日报,2019-03-31.

[19]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4-16.

[20]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51.

责任编辑:王玉倩

猜你喜欢

历史虚无主义意识形态
从“重新评价”历史人物看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解构和超越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特征初探
大国国民需要摒弃历史虚无主义
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解析历史虚无主义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合理性解析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