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助力乡村振兴 建设慈善特产基地

2021-11-26王前进

慈善 2021年6期
关键词:两用慈善农户

王前进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都不能少。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壮大集体经济。2018年,省委、省政府在全省部署实施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计划,向全省发出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动员令。2021年区委、区政府紧锣密鼓组织“实施全域协作,推进共同富裕”行动。

撤市设区后的黄岩区,是台州市主城区之一。现行行政区划,辖8个街道、5个镇、6个乡,全区总面积988平方千米。地形狭长,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山区面积占全区总面积二分之一以上,其中长潭水库集雨面积441.3平方公里,也是长潭水库的水源保护区。黄岩区的自然资源禀赋,也确定了在西部山区建设名优特产基地是有文章可做,是有所作为的。也是慈善事业认真弹奏主旋律,精准实施慈善力的用武之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是相对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解决之后,因病、因灾返贫的现象仍会发生,相对贫困的问题将长期存在。形成新的工作思路,开展脱贫摘帽后的“接力跑”,跑出创新发展的“加速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慈善工作应紧密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实施《慈善法》,在改善民生和参与社会治理方面进行新的探索,推动慈善工作转型升级。建立产业扶贫的长效机制,帮助集体经济薄弱村、低收入农户开发致富项目,有稳固的產业收入。帮助集体经济薄弱村、低收入农户增产增收,将其产品销售出去等等。

继续建设慈善特产基地,就是在原“要创新扶贫帮扶模式,加快扶贫产业发展、扶贫项目建设,加大政策帮扶、金融帮扶和社会帮扶力度,促进低保户、低收入家庭与在家60岁以上无收入的村民劳动再就业收入”指导思想的基础上,“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益探索,更是乡村振兴战推进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帮助当地低保户、低保边缘户、低收入农户持续增收,真正贯彻落实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

一、基地概况

自2012年以来,台州市黄岩区先后建立上郑乡特色产业(金银花、猕猴桃)基地(2012—2014)、头陀镇龙王坑村桃园慈善造血型扶贫基地(2015—2017)、上垟乡沈岙村笋竹两用林慈善造血型扶贫基地(2017—2019)、上垟乡湖滨村枇杷慈善造血型扶贫基地和屿头乡金廊村柑橘慈善造血型扶贫基地(2020—2022)等五家基地。上郑乡特色产业(金银花、猕猴桃)基地是浙江省首批省级慈善造血型扶贫基地,也是黄岩区首家慈善造血型扶贫基地。目前正在运行之中的慈善造血型扶贫基地有两家,分别是上垟乡湖滨村枇杷慈善造血型扶贫基地和屿头乡金廊村柑橘慈善造血型扶贫基地。近十年来,黄岩区慈善总会累计投入资金185.4万元,帮助360余户低保户及低保边缘户增收甚至脱贫。

二、帮扶措施

慈善造血型扶贫基地以当地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围绕帮助低保户及低保边缘户增收为中心,以慈善资金为助力,发展壮大基地实力,实现基地与农户的“双赢”局面。

1.土地流转,获得生产资料性收入。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基地发展壮大的前提。经过土地流转,一是帮助农户增加收入,每亩土地可获得300元左右的补助收入;二是为基地走向集约型发展作了良好的奠基。经过土地流转,屿头乡金廊村柑橘基地从40亩地逐步扩大至80亩,再向120亩地迈进,为提高经济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将扶贫农户作为劳动力,获得劳动性收入。当地农户熟悉田间管理,如除草、施肥、剪枝、疏果、套袋等,雇佣他们增加了他们收入,也解决了基地的人工问题。如上郑乡特色产业基地每年有投入近3000多人工进行种植管理,使扶贫对象平均获得1000多元的收入,实现了初步造血型收入。

3.建立生产资料补助制度,变被动扶贫为主动脱贫。基地通过免费提供苗木、无偿提供农资、购买农资价格补助等形式,变一次性救助金为可创造持续性收益的生产资料,增强扶持户主动投入,形成良性循环,发展可持续扶贫,从而实现从“他救”到“自救”的转变。头陀镇龙王坑村桃园慈善造血型基地,根据实际情况,为条件相对成熟的农户提供优质桃树苗或肥料,减轻了扶贫对象前期的投入,进一步提高造血型收入含金量,保证了造血扶贫的可行性。

4.保证产品质量,打造品牌建设。基地不仅要从源头保证产品质量,并实行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经营,还需要不遗余力地打造品牌,积极推动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头陀镇龙王坑村桃园慈善造血型扶贫基地的桃树,统一从山东、江苏、奉化等地进行优质树苗采购、栽培,保证了产品品种的独家风味。上垟乡沈岙村笋竹两用林扶贫基地,竹笋的生长环境优越,被命名为“浙江省森林食品基地”“横雾牌”鲜竹笋还被省农业博览会评为优质奖。上郑乡特色产业基地更是安排2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品牌建设和推广。

5.创新产销机制,提高基地的经济效益。基地探索“互联网+”思维开展农产品销售,形成精准化的产销对接模式,扩大销售渠道,提高经济效益。上垟乡沈岙村笋竹两用林扶贫基地,以笋竹专业合作社为依托,覆盖鲜笋生产、营销等各个环节,特别打开了线上销售渠道,壮大了集体收入,提高了村民的收入。

三、工作体会

1.基地选择要精准。建设一个较为成熟的基地,要具备物与人。一是物,即要有当地独特的资源,避免类同化。台州市黄岩区上郑乡特色产业基地位于长潭水库水源保护区山地,空气清新,气候常年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总面积达1080余亩,主要种植金银花、猕猴桃两种经济作物。上垟乡沈岙村笋竹两用林扶贫基地,是黄岩三大竹笋基地之一,也是黄岩区竹子现代示范区核心区,重点笋竹两用林基地之一,有成片竹林3000多亩。二是人,即有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只有强有力当地领导班子,才能执行好基地发展农户增收的重任。上垟乡沈岙村笋竹两用林扶贫基地建立笋竹两用林质量提升工作小组,把笋竹两用林基地建设列入村两班子,工作的议事日程,由支部书记王俊昌担任组长。上郑乡特色产业基地以上郑乡人民政府为领导班子,从土地流转到农技、农资、金融等方面的,都给予了大力支持,扶贫效果明显。徐金贵种植猕猴桃达11亩,同时在合作社负责种植技术指导,三年总收入超过10万元,年增收3.3万元。不但脱掉了贫困的帽子,而且在当地人群中,率先走入了致富行列。

2.扶贫平台要壮大。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扶贫平台,一是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做大做强。上郑乡特色产业基地以黄岩溪金银花合作社、溪源猕猴桃合作社和龙湾猕猴桃合作社等三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导的扶贫平台;头陀镇龙王坑村桃园造血型扶贫基地以台州市黄岩美绿果蔬专业合作社为主导的扶贫平台;上垟乡沈岙村笋竹两用林扶贫基地以上垟乡沈岙村经济合作社为主导的扶贫平台;二是加强对家庭农场这一新型农业主体的扶持。上郑乡特色产业基地培育以永安果蔬家庭农场为主导的农场经营体系,充分吸纳农村闲置劳动力资源,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每年有超过310人通过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平台就业上岗。

3.扶贫技能要提升。基地由于大多地处山区,经济发展落后,大多数扶持户受自身教育、种植经验等方面的制约,缺乏相关生产技术,经营理念相对落后。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以专家授课、现场指导、书面自学等途径,提升扶持户生产经营技术,增强脱贫能力。同时,以“传、帮、带”的形式开展结对扶贫。优先掌握技术或者技术较好的农户负责指导技术落后的农户,实现生产技术指导全覆盖。上垟乡沈岙村笋竹两用林扶贫基地不仅加大笋竹两用林的配方施肥、病虫防治、节水灌溉有机肥使用的推广力度,还邀请区农林局戴云喜工程师到场技术指导、培训、推广标准化生产,建设精品竹园。

4.扶贫资源要整合。扶贫是一项系统性项目,很多部门或多或少地参与其中。这些扶贫资源要整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优势。屿头乡金廊村柑橘慈善造血型扶贫基地,台州市烟草公司、黄岩烟草公司为结对帮扶单位,每年资助该基地建设。黄岩区慈善总会调研后,根据基地实际规模和需要,决定拨款资助该基地。

四、落实计划

2021年,黄岩区慈善总会拟将慈善造血型扶贫基地改称为慈善造血型特产基地继续实施建设,计划经过三年时间,再新建三个基地。

1.上郑乡美丰村千亩中药材基地。美丰村海拔高度为350~800米,全村山场面积8000余亩,山形起伏跌宕,山上林木茂盛,土地肥沃,是各類中草药材的生长之地。全村种植各种中药材1000余亩,其中菜头肾(土太子参)930余亩;三叶青100余亩;华重楼(七叶一枝花)15亩;雪里开等其他中药材约10余亩。今年新种植土太子参523亩,三叶青23亩。全村现有家庭农场5家,种植农户120余户,为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新兴产业的发展开拓新路,为振兴乡村经济、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坚实基础。

2.上郑乡干坑村千亩甘笋基地。目前有1000亩原生态的苦笋林,甘笋,当地人称苦竹笋,又名凉笋,具有极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食用药用两相宜。甘笋经过深加工,将形成黄岩溪“苦尽甘来”甘笋品牌,售价可以进一步提高。经过精心培育和管理,一亩甘笋林可以达到年产3000斤甘笋。项目的实施,更可有效解决干坑村21户低收入农户的就业问题和产业帮扶问题,从根本上帮助低收入农户脱贫,壮大村集体经济,还可以带动沿路林带产业开发。同时,竹林恢复生机后,还有利于持续改善长潭水库的水质。

3.富山乡决要村红薯生产加工基地。决要村位于黄岩西部边陲,毗邻永嘉县, 3个自然村,全村共1201人。耕地面积650亩,山林面积7000余亩,这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气候条件优越。人们因地制宜发展了高山蔬菜和高山精品水果,带动山区经济发展。“番薯肚肚”,即红薯条,是富山当地的特色小吃。黄岩锦添家庭农场是一家红薯生产加工基地。自2015年创立开始生产“番薯肚肚”。现年加工番薯能力上百万斤,年产值达两百多万。目前,当地有40多位村民在这个基地实现了再就业,每人每月可领到2500~4000元的工资,实现了发展产业脱贫,精准脱贫到户。

2021年,黄岩区慈善总会在继续实施建设慈善特产基地的同时,开展慈善助工帮扶,实施助力“小橘灯”暖心工坊基础设施建设。

“小橘灯”暖心工坊是考虑到西部乡村留守老人比较多,存在低收入农户现状,利用村集体闲置房屋,对接东部企业,引进符合长潭水库生态保护要求的来料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送项目到村、送岗位到户、送技能到人,增加他们的劳务收入。如宁溪镇岭根村台州希乐公司杯盖组装线;快乐村市下喷雾器的喷雾器绑带及配件组装;镇内的各菜花梗加工点等;平田乡小田村与北城明宇塑料企业的塑料制品组装……

“小橘灯”暖心工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助工帮扶项目,具体帮扶措施内容为:工坊场所改造、交通运输水电配套、工作平台添置、工作环境改善、操作技能培训等。◎

猜你喜欢

两用慈善农户
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研究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农户的社会资本对农户民间借贷的影响
“药食两用”啥意思
一种固定携带两用的刷牙产品清洁器的设计
全国42%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
慈善晚会4
慈善晚会3
慈善晚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