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膝关节镜下治疗后天性腘窝囊肿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1-11-26汪俊武李蕾胡平吴江水张玉龙毛卫斌宋仁忠

当代医学 2021年32期
关键词:镜组关节镜囊肿

汪俊武,李蕾,胡平,吴江水,张玉龙,毛卫斌,宋仁忠

(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骨二科,江西 景德镇 333000)

腘窝囊肿(PFC)发病率约占膝关节囊性病变总人数的第一位[1-2]。PFC 主要分为先天性、后天性,先天性患者多无明显症状,一般可自行好转,后天性PFC 主要临床症状有膝关节疼痛及不同程度活动障碍,可对患者行动及自理能力造成严重影响。既往临床治疗后天性PFC 多采用开放手术,但腘窝区域血管神经丰富,且囊肿位置相对较深,开放手术机体创伤大,易增加周围组织损伤,影响术后功能恢复。随着临床医学发展,外科手术微创化已成为外科技术发展趋势和临床研究重点,以关节镜为代表的微创技术在关节外科方面得到广泛应用,逐渐发展为骨科分支学科,对减轻手术创伤,改善机体功能具有重要意义[3-4]。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后天性PFC 患者60 例,旨在探讨膝关节镜手术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后续治疗后天性PFC 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20年8月本院后天性PFC 患者60 例,予以开放手术的29 例患者作为开放组,予以膝关节镜手术的31 例患者为膝关节镜组。膝关节镜组男13 例,女18 例;年龄19~75 岁,平均年龄(45.61±8.27)岁;病程0.5~2.8 年,平均病程(1.55±0.50)年;发病部位:左侧17例,右侧14例;病情严重程度:轻度13例,中度14例,重度4例。开放组男10例,女19例;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46.58±6.33)岁;病程0.4~2.7年,平均病程(1.51±0.48)年;发病部位:左侧15例,右侧14例;病情严重程度:轻度11例,中度16例,重度2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磁共振成像(MRI)、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及体格检查证实为PFC;②超声检查显示膝后滑囊液性暗区,边界清晰。排除标准:①发病前因其他原因导致肢体功能障碍者;②患肢存在严重外伤性骨折,且累及膝关节者;③患肢存在肢体畸形者;④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者;⑤存在麻醉、手术禁忌证者。

1.3 方法

1.3.1 开放组 开放组予以开放手术,行俯卧位,腰麻或全身麻醉,在大腿根部上气囊止血带,腘窝后内侧取1 个切口(呈“S”形),逐一切开皮肤、真皮层,剥离皮下浅筋膜,纵行将深筋膜切开,完全暴露囊肿,钝性分离囊肿及其周围软组织,明确关节相通囊肿通道、裂隙内口,钳夹囊肿蒂部,并经蒂部完整切除囊肿,缝合结扎蒂部残端,闭合通道,依次缝合邻近半腱肌、腓肠肌内侧头腱膜。

1.3.2 膝关节镜组 膝关节镜组予以膝关节镜手术,取仰卧位,腰麻或全身麻醉,在膝关节内外侧膝眼行1个切口(长度约为5 mm),将关节镜(Arthrex 镜体口径4 mm,视角30°)、刨削系统逐一从切口内置入,详细探查膝关节腔内情况,优先处理伴有半月板损伤、软骨病变、关节腔内化膜异常增生者。关节镜探入后内侧间室,以腓肠肌内侧头为标志,确认腘窝间隙周围滑膜皱襞部位,寻找囊肿和关节腔贯通口,在膝后内侧再次行1个切口,建立入路,找到PFC内口,使用刨刀打通囊肿与关节腔的双向通道,完整切除囊肿,手术结束后逐一关闭切口。两组术后均禁食禁饮6 h,加压包扎,冰敷1 d,实施常规抗感染措施。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手术切口、手术用时)。②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术前、术后4周、术后12 周疼痛度,总分10 分,得分与疼痛度呈正相关。③通过Rausching 和Lindgren 分级评估两组术前、术后12 周机体功能状态,其中未出现活动受限、疼痛、肿胀等症状为0级;轻度活动受限、肿胀为Ⅰ级;活动受限<20°,正常活动后仍伴有疼痛、肿胀症状为Ⅱ级;活动受限≥20°,静息状态下仍伴有疼痛、肿胀症状为Ⅲ级。④统计两组并发症(切口感染、血管损伤、神经损伤)发生率。⑤统计两组术后6 个月复发情况。复发标准为:MRI检查存在滑囊液性暗区,边界清晰,体格检查腘窝部存在可触及肿物。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取Bartlett方差齐性检验与Kolmogorov-Smirnov正态性检验,均确认具备方差齐性且近似服从正态布,以“±s”表示,予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予以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比较 膝关节镜组手术切口小于开放组,手术时间短于开放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比较(±s)

手术时间(min)42.69±3.85 54.71±4.26 11.479<0.001组别膝关节镜组开放组t值P值例数31 29手术切口(cm)1.02±0.13 11.28±1.61 35.379<0.001

2.2 两组VAS 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12周,膝关节镜组VAS评分低于开放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VA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VAS评分比较(±s,分)

术后12周1.15±0.23 1.74±0.29 8.760<0.001组别膝关节镜组开放组t值P值例数31 29术前4.07±0.71 4.13±0.68 0.334 0.740术后4周2.34±0.39 3.01±0.45 6.174<0.001

2.3 两组Rausching和Lindgren分级比较 术前,两组Rausching和Lindgren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周,膝关节镜组Rausching和Lindgren分级优于开放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Rausching和Lindgren分级比较[n(%)]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5 两组复发率比较 膝关节镜组无复发病例;开放组复发6 例。膝关节镜组复发率为0.00%(0/31),低于开放组的20.69%(6/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13,P=0.025)。

3 讨论

近年来,随工作压力的加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等,膝关节疾病发病率呈明显升高趋势,后天性PFC患病率也逐年增长[5-8]。而随着生活质量提高,人们对疾病诊治、功能恢复提出更高要求。开放手术虽具有一定手术效果,可清除囊肿,消除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但手术创伤性大,易增加术后并发症及复发风险,不利于预后改善[9]。

关节镜手术适应证广,在各种关节检查治疗中均具有良好应用效果,膝关节镜手术在关节镜外科治疗中较为成熟。与开放手术比较,膝关节镜手术在膝关节镜辅助下实施手术操作,可为术者提供清晰术野,降低手术操作难度,缩短手术时间[10];且切口长度较短,有助于减少相关组织过度牵拉所致应激反应,并可减轻对手术部位软组织损伤,利于缓解术后疼痛[11-12]。同时,术后疼痛是影响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原因,疼痛度低有助于患者出院后及时、有效进行下肢功能锻炼,对加快患肢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膝关节镜组手术切口小于开放组,手术时间短于开放组,术后4、12周膝关节镜组VAS评分低于开放组,且术后12周膝关节镜组Rausching和Lindgren分级均优于开放组(P<0.05),提示膝关节镜手术应用于后天性PFC患者,有助于缩小手术切口,缩短手术时间,缓解术后疼痛,进一步促进术后康复。同时,膝关节镜手术切口长度较短,可防止手术区域在空气中过多暴露,避免发生感染,且手术对周围正常组织破坏小,能有效降低术后血管、神经损伤发生危险性[15-16]。杨宏锟等[17]研究指出,与开放手术比较,关节镜手术应用于PFC 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仅为3.57%。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上述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有关,故今后需扩大样本量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后天性PFC术后复发是影响远期效果的重要因素,本研究进一步随访监测两组复发情况,发现膝关节镜组复发率为0.00%,低于开放组的20.69%(P<0.05),提示与开放手术相比,膝关节镜术式可有效减少后天性PFC患者复发。分析原因在于[18-20],关节囊皱褶后的瓣膜交通机制是PFC形成主要原因,开放术式无法完整切除囊壁,有效消除关节内病变,且其虽对蒂部残端实施缝合结扎处理,但关节内渗出液仍持续向后关节囊外渗出,压力逐渐升高,会导致残端破裂,疾病复发,而膝关节镜手术切除囊肿壁,可克服开放手术的缺陷,诱导膝关节腔流向PFC“单向流”转变为相互流通的“双向流”,完全消除PFC形成的病理基础,可降低复发风险。

综上所述,膝关节镜下治疗后天性PFC,并发症少,有助于缩小手术切口,缩短手术时间,缓解术后疼痛,进一步缩短术后康复进程,降低复发率。

猜你喜欢

镜组关节镜囊肿
角膜塑形镜矫治青少年近视对眼球生物学参数的影响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0.01%阿托品滴眼液控制青少年近视的效果及对调节功能的影响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基于镜组准直的激光干涉仪快速对光方法研究
哪些表现提示我们得了巧克力囊肿
带摆镜的制冷型中波红外像方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会厌囊肿术后并发会厌部分缺损1 例
关节镜下治疗慢性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早期随访研究
横卧哑铃形Rathke囊肿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