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视角下的城市环境景观设计分析
2021-11-26高婧泉
高婧泉
(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
在当前要进一步强化城市规划工作。园林景观设计属于城市规划重要一大部分,园林景观设计过程当中要求相关人士能够始终坚持多样化原则、个性化原则以及整体化原则,要能够基于融入区域特色文化前提之下设计出独具特色园林景观,让城市居民审美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也可以通过优美园林景观展现出城市文化层次。在当前要求结合功能需求加强创新设计。开展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过程当中不能将其和城市文化相互脱离,而是需要融入城市文化当中。
一、城市景观的审美价值
“一千个观众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对于美的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而影响对美的判断因素有很多,例如人群的生存背景、文化底蕴、心理活动等。正因为这种对美理解的差异性,才有了社会上琳琅满目的城市景观。低碳景观的设计涉及了很多学科,在实现低碳理论的基础上,不能忽视对城市美观的设计,一个城市的景观展现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以及科技时代的气息,人们在欣赏城市景观的同时,更要从审美的角度出发,思考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社会关系,从而实现人和大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数字媒体视角下的城市环境景观设计优化路径
(一)制定合理科学规划方案
园林景观设计能够促使城市微气候得到有效调节,同时也可以让城市生态环境得到良好的改善,提高城市外在形象以及美化城市环境。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当中要制定合理科学规划方案,同时要结合实际有效解决城市当中环境污染问题。其中绿色植物具备光合作用,这样,能够促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吸收,并且,释放出氧气,有利于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实现城市生态平衡。所以,这就需要关注景观功能性特点,要通过绿植生态作用适当调节城市湿度以及温度,同时,保障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兼顾优秀传统设计,兼容数字媒体应用
传统设计模式中,城市环境景观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也是绝大多数城市居民借此亲近大自然、感受自然之美与天然气息的珍贵场所。这也是绝大多数城市在室外环境景观设计中大量运用绿植进行装修、装饰的主要原因。这种最大程度模仿自然环境的城市景观是打破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城市紧张状态的“世外桃源”,也是进行城市环境景观设计的初心所在。而这些自然元素恰恰是数字技术难以企及之处。无论数字媒体营造的虚拟景观如何以假乱真,其始终只能暂时欺骗欣赏者的视觉,而自然的气息和感触却无法假冒。可见,在许多特定场景中,自然元素的应用仍然是城市环境景观设计不可或缺的主体。
因此,数字媒体视角下的城市环境景观设计仍然需要兼顾优秀传统设计,兼容数字媒体应用。比如在一些不适宜采取常规传统设计模式的场景中,数字媒体可以成为主角。例如地下。越来越多城市开通了地铁;地下商场也成为繁荣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这些场景中缺少普通室外环境应有的光照、温湿条件,常规的绿植装饰设计缺少适应性,不妨充分使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补充。地铁车站是占地面积大、人员众多之地。墙面绘画、张贴海报等常规方式虽然可以美化环境,也是多年来习以为常的环境设计手段。但缺少变化是其最大的短板。尤其是对每日通勤的上班族来说,一成不变的地铁车站景观更增加了地下环境的压抑与沉闷感。而数字媒体恰好可以弥补这种显著不足。即便是在既有景观设计基础上进行技术叠加,数字媒体也能够迅速打破沉寂不变的条块分割,借助多种多样的形式与内容营造富于生机活力的地下环境氛围。
(三)以城市土壤为研究对象的景观设计方法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面积土壤被水泥和柏油覆盖,这部分土地既不能种植绿色植被,也不能建造水体,更无法吸收降水,大幅增加城市碳含量。而作为城市景观的土壤,其原有的土地功能占主要地位,不受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依然具有土壤对碳循环系统的原始作用。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物质,是改善碳系统的有效途径,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①对土壤施加有机肥料。施加有机肥料,可以为土壤中生长的植被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也是土壤中某些生物活动的能量来源,对土壤施加有机肥料,可以疏松土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地原有的结构,使其更加适合植被的成长;②运用绿肥,换句话说,就是在土质较差的土壤中种植吸收碳能力强的植物,在其生长周期中,枯萎的落叶、树枝等都可以被用来制作绿肥,从而强化土壤的土质,另一方面还能解决景观垃圾的处理,一举两得;③地面铺设的材质选择。为了使城市景观更加优美,不得不在土壤上铺设相关硬质材料,便于行人经过,但在材料的选择上可以考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多采用透气透水性较强的材质,避免降水无法渗透到地下的情况发生,否则不但影响水循环系统,也影响了周边植物对水分的需求,从而影响植被的生长。
(四)统一考量经济与社会效益
在当前针对城市园林景观开展建设工作的过程当中要从下列角度实施全面的考量:第一,要切实的保障景观的生态性;第二,要在保障生态性前提之下考虑经济性;第三,考虑经济性和生态性前提之下,进一步的提高园林景观社会效益,同时,要将植物学、生态学等融合,在种植植被的过程当中也需要因地制宜,同时要切实保障园林植被的多样化。此外,在针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还应当考虑到居民生活品质,注入更多人文景观元素,促使园林绿化景观层次得到进一步的丰富,这样才能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结语
城市环境景观设计,基于数字媒体视角产生前所未有的动态化与交互性,不仅完全超越了传统设计思想与实践的范式,而且为城市环境景观设计注入更多现代意识和创新元素。然而在充分借助先进技术开创全新业态的同时,作为艺术设计的人文性、自然性、艺术性仍然是城市环境景观设计的立足之本,不能因为技术而被全盘否定。因此,新时期基于数字媒体视角创新城市环境景观设计还是需要传承传统设计的优秀基因,在此基础上利用技术实现更加符合现代受众审美需求的创新与创造。这不仅是新形势下城市环境景观设计基于数字媒体视角突破传统束缚与局限的重要手段,也是遵循科学发展观指导、以技术助力艺术创作转型升级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